新疆鳥類專家拍到禿鷲給幼鳥嘴對嘴餵水罕見畫面

2020-11-23 天山網

雌性禿鷲在給幼鳥餵水餵食(受訪者供圖)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江斌偉報導)近日,新疆鳥類專家通過紅外相機跟蹤拍攝,捕捉到禿鷲給幼鳥嘴對嘴餵水的罕見畫面。此前,鳥類愛好者通常認為,禿鷲並不會給幼鳥餵水,而是靠吃食物解決它們對飲水的需求。這短短十幾秒的畫面,消除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一個「誤會」。

  今春以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研究員馬鳴一行人多次奔赴哈密地區山區,全程跟蹤觀測禿鷲繁育幼鳥。

  禿鷲,大型猛禽,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其野外繁殖研究在國內幾乎是空白。

  「鏡頭拍下親鳥嘴對嘴給幼鳥餵水的現象,是我們跟蹤拍攝8年才發現的,十分罕見。」馬鳴說。

  在此之前,人們普遍以為禿鷲並不會給幼鳥餵水,而是靠餵食物解決幼鳥對飲水的需求。

  此次拍攝的畫面中,清晰呈現出親鳥給幼鳥餵水的短暫過程:一隻雌性禿鷲站立著,不斷吐出嘴裡和胃裡的水,偶然還夾雜著一些動物的內臟,水量也不大,但清澈透明。小禿鷲則是慵懶的狀態,身子匍匐在地,只張開嘴,接住一小股一小股流下來的水。

  據介紹,禿鷲喜歡在懸崖上築巢,通常在2月產卵,4月幼鳥出殼。

  科研人員這次觀測拍攝到餵水畫面的,是6號禿鷲「家」,其巢穴在巴裡坤縣三塘湖附近的懸崖峭壁上,這給觀測造成一定難度。觀測人員除了定期前去觀測外,還把四臺紅外線望遠鏡架在高處,形成環網狀24小時「跟拍」。

  禿鷲一般是三口之家,這個家庭孕育的是一隻雄性幼鳥。剛出生的小禿鷲體重僅有160g左右,看著和麻雀體型差不多大,它每天呆在窩裡接受親鳥餵養。

  小禿鷲胃口大,長得很快,到7月下旬,體重達到近8公斤,已幾乎接近成鳥體重,羽翼漸豐,但仍不出窩練習飛行。

  8月中旬,馬鳴一行人再次來到觀測點,發現小禿鷲依然靜臥窩中,但攻擊力明顯增強。在查看四臺布設在鳥窩周邊紅外相機錄製的大量圖像時,發現了禿鷲給幼鳥嘴對嘴餵水的珍貴鏡頭。

  小禿鷲真正成年需要五年的時間,因此親鳥養育任務較為繁重。這個餵水過程只有短短十幾秒,但親鳥取水卻要飛行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才能找到溪流、水窪等水源地。

  馬鳴說,這也是科研人員第一次記錄到成年禿鷲嘴對嘴給幼鳥餵水的情況,可以進一步了解研究荒漠和高山動物如何解決飲水問題,因而非常珍貴。

  鳥類取水各有妙招

  大家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實際上動物以自己的智慧取水、傳遞水的絕招有很多。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研究員馬鳴介紹,通常情況下親鳥餵給幼鳥的食物中含有水分,絕大多數幼鳥不用單獨喝水。有些幼鳥一出生就能走動,譬如天鵝、鶴,其可在成鳥帶領下自己到水邊喝水。

  沙漠裡的毛腿沙雞,是用羽毛沾水攜水的。它們在戈壁上很遠的地方找到水,把腹部羽毛浸在水裡,用羽毛包一點水,兜住後,小心又快速地趕回窩,幼鳥再用喙去親鳥羽毛中吸水。

  研究人員目前並未掌握「飛行健將」雨燕如何給後代餵水,但它們的喝水方式也比較獨特。由於雨燕左右腦可以交替休息,因而它們可勝任長距離的飛行,途中它們可喝雨水解渴,也可貼著水面一邊飛一邊喝水。

相關焦點

  • 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
    原標題: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近日,新疆額敏縣鳥友發布了一組禿鼻烏鴉嘴對嘴餵食的圖片,「這是現實版『烏鴉反哺』嗎?」很多鳥友看完圖片後猜測。也有鳥友分析,圖片反映的也許只是烏鴉之間相互幫忙的行為。
  • 新疆發現2個鳥類新記錄、6個罕見鳥種
    12月27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會上了解到今年,新疆鳥類朋友圈又添新夥伴新疆鳥友記錄到2個鳥類分布新記錄和6個罕見鳥種據新疆觀鳥會副理事長秦雲峰介紹今年,新疆觀鳥會持續推出「2020觀鳥大年」活動截至目前鳥友從「新疆鳥類網站」建立以來
  • 王俊凱嘴對嘴餵小鹿吃餅乾,畫面唯美,被贊是畫裡走出來的美少年
    前段時間自認奈良小鹿咬人的事件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雖然有的小鹿咬人,但是還是有很多小鹿非常的溫順,比如王俊凱畫面下的小鹿就非常的溫順。之前王俊凱在拍寫真的時候,正好是和小鹿搭戲拍的寫真,而在這組畫面中,不少人看到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前和諧的畫面,看起來竟然如此的美好。
  • 忠縣發現罕見紅嘴巨鷗 刷新重慶鳥類相關紀錄
    中國網6月17日訊 6月17日,筆者從忠縣了解到,該縣發現罕見紅嘴巨鷗,在市內尚屬首次發現,刷新了重慶鳥類相關紀錄。就在前不久,重慶市忠縣鳥類保護考察組一行人在乘船環繞皇華島考察時,拍攝到一隻體型較大的鷗類鳥。隨船考察的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一眼認出,這是一隻紅嘴巨鷗。危騫說,紅嘴巨鷗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沿海,種群數量不大,在中國內陸出現實為罕見。
  • 很幸運地拍到了白頭鵯給幼鳥餵食
    繼前幾天看見黑水雞幼鳥、喜鵲幼鳥、烏鶇幼鳥後,這次在草地上拍到了白頭鵯幼鳥。    白頭鵯幼鳥離巢後,親鳥還會繼續給它們餵食,但餵食的地點、時間都沒有規律可循,且餵食的時間很短,可以說只在瞬間。所以親鳥給離巢的幼鳥餵食這種現象是可遇而不可求,比較難拍到。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新疆鳥友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到的須葦鶯。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 動物觀察員用嘴給孤幼鳥餵食 被贊最美「鳥媽」
    作為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動物保護觀察員,李學書主要負責園區內小型鳥類的觀察巡護工作,進入4月下旬以來,隔幾天就來一次的狂風暴雨讓她感到不安,因為近期正是小型鳥類孵出幼鳥的季節。果然,如她所料,大風大雨過後,太陽河國家公園的密林中就能找到一些從枝頭掉落的幼鳥。讓她感覺奇怪的是,幼鳥的父母們總是不在身邊,有的幼鳥落下之後直接摔死了,有的也已經奄奄一息。
  • 花喜鵲幼鳥窩內跌落 用嘴啄開市民家門得救
    小喜鵲別怕,送你回家專家:這是從樹上掉下的花喜鵲幼鳥大家放心,幼鳥已經回到父母身邊趙老先生住在家屬院的頂層,前日中午,他聽到非常古怪的叩門聲。到五樓樓梯間,順著老趙向上指的手指,果然看到六樓平臺上,站著一隻黑白相間的鳥。狀如花喜鵲但沒有喜鵲個子大,尾巴也沒有喜鵲的長。「就是這一隻鳥,我趕不走它。」老趙說著,走到小鳥身邊。只見鳥身邊放著一堆小米,一個小碗內盛著水。記者立即通過手機,拍下這隻鳥的圖片,鳥類專家、人民公園鳥類生態園野生動物救助站站長董朝偉看後說:「這是花喜鵲幼鳥。」
  • 漢中發現會「變臉」的鳥,會排隊飛回巢休息,比朱䴉還稀少罕見
    漢中濂水河畔是一片淺灘,有優良的溼地環境,和茂密的樹林,為野生鳥類提供了棲息地。今年春天時,一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漢中濂水河發現了3隻長嘴怪鳥,正在悠閒覓食,於是拍下照片。經鳥類專家、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曉平確認,3隻長嘴巴、深慄色羽毛的怪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彩䴉。這是陝西首次發現彩䴉。
  • 【罕見】啾啾啾!嘎嘎嘎!
    10—11月,有攝影家在鴨綠江口溼地核心區拍到了上百隻東方白鸛這次在東港228國道拍到東方白鸛18隻,據分析,可能是停留在本地的,還沒有向南遷徙的種群。12月份在丹東地區還能看到這麼多東方白鸛,實屬罕見。
  • 警民合力救助「紅嘴鳥」 竟為國家保護鳥類紅嘴藍鵲
    四川新聞網消息(何清  徐雅兵 文/圖)10月1日 ,洪雅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民警救助一隻受傷的「紅嘴鳥」,經甄別,為國家保護鳥類紅嘴藍鵲。當日上午,交管大隊巡邏民警在轄區在止戈鎮五龍祠卡點執勤時 ,一名居民手捧一隻顏色為藍黑相間的受傷「紅嘴鳥」前來求助,聲稱:自己意外發現一隻顏色為藍黑相間的「紅嘴鳥」趴在草叢中,無法飛行。
  • 鳥類辨識 | 白鶺鴒亞種的野外識別
    4、白鶺鴒新疆亞種M. a. personata       繁殖於亞洲中部,西起外裏海地區和伊朗北部,東到俄羅斯薩彥嶺、蒙古西部、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爾。越冬於伊朗、阿拉伯半島東部和印度次大陸。
  • 新疆首次發現藍頰蜂虎繁殖地
    原標題:新疆首次發現藍頰蜂虎繁殖地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楊新業)黃喉藍臉、周身墨綠。外表看起來婀娜多姿,捕起蜜蜂卻似「老虎」的藍頰蜂虎,近日被確定在新疆伊犁安家落戶。據悉,伊犁鳥友歷經兩個多月,首次在國內拍到這種美麗小鳥的繁育過程,並發現它在國內也有繁殖地。
  • 四川警民救助受傷「紅嘴鳥」,經鑑定為保護鳥類紅嘴藍鵲
    國慶節期間,四川洪雅縣一居民救助一隻受傷「紅嘴鳥」,經甄別,為國家保護鳥類紅嘴藍鵲。目前當地森林警察已對受傷藍鵲實施專業治療。10月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洪雅縣公安局獲悉,10月1日,四川洪雅縣交管大隊巡邏民警在轄區止戈鎮五龍祠卡點執勤時 ,一名居民捧著一隻藍黑相間、受傷的「紅嘴鳥」前來求助,稱意外發現它趴在草叢中,無法飛行。因為長相、顏色奇特無法識別類型,所以特來報警求助。
  • 禿鷲景區混吃胖到飛不起來,被強制減肥 禿鷲:我不要面子?
    近日,遼寧大連某景區有一隻禿鷲落腳,可一段時間後,該禿鷲竟然被遊客餵得胖到飛不起來。經過工作人員測量顯示這隻禿鷲有24斤重相關人員稱:「像這種猛禽,十天半個月不進食也沒問題。」目前,動物保護中心已經將其抓回減重等到恢復正常後再帶到野外放飛網友熱議:一個能喂,一個能吃「像不像屏幕前的你」「手中的雞腿突然不香了」「禿鷲:我不要面子?」
  • 靴隼雕現身天山育雛,雌鳥把獵物餵幼鳥吃,幼鳥卻讓給雌鳥先吃
    5月初,這裡突然飛來了2隻猛禽,從它們的外形看,明顯不同於大鵟和隼類,它們的翅膀比較寬,飛行姿態也與眾不同經新疆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專家鑑定,這2隻猛禽應該是靴隼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靴隼雕的食物主要以鳥類為主,尤其喜歡捕食水鳥的幼鳥,當然也包括大耳蝟、鼴形田鼠與草兔等動物。覓食時先隱蔽在樹枝葉間或巖石上,當獵物出現時突然出擊,衝向獵物。有時也在林木間高速飛翔,追捕獵物,有時在高空盤旋搜尋獵物,發現後急速俯衝下來捕捉。
  • 牡丹江八達附近山林發現紅嘴相思鳥(圖)
    東北網11月25日訊  11月22日,攝影發燒友楊寶章到野外採風時,拍攝到一種本該生活在南方的小鳥。經過生物學專家鑑定,楊寶章拍攝到的小鳥叫紅嘴相思鳥。這是一種留居在長江流域及江南廣大地區的鳥類,在牡丹江市野外出現實屬罕見。   當天,楊寶章在八達與三道關之間的山谷裡拍鳥。突然,他發現不遠處的雪地上和低矮的樹叢中有五六隻羽毛豔麗的小鳥正在覓食。楊寶章拍攝過很多棲息在牡丹江的鳥類,但這種鳥卻從來沒有見過。
  • 嘴叼麵包餵海鷗!被啄出血!小姐姐,這種POSE太危險了
    最近昆明越冬的紅嘴鷗數量已達最高峰,許多遊客投餵麵包等食品。而用嘴叼著麵包與海鷗互動,成了網紅拍照的方式。近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在昆明海埂大壩上,便拍到了很多市民及遊客用此方式與海鷗「親密」互動的鏡頭。
  • 上海已形成至少四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遷徙鳥類開始常駐
    遷徙鳥飛到上海便不走了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上海出現3次觀測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禿鷲的記錄,距離上一次觀察記錄竟然時隔150多年。2015年12月底,一名觀鳥愛好者在世紀公園上空發現一隻黑色巨鳥,拍下照片後經多方確認為大型猛禽禿鷲。
  • 鳥類繁殖季:親鳥悉心帶崽 幼鳥呆萌可愛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 (記者嚴欽海)鳥類在孵化和育雛期間,相對於幼鳥,雙親被稱為「親鳥」。現在正值鳥類繁殖季節,有的鳥兒正在巢中孵化,有的已經出巢覓食。現在讓我們跟隨記者到洞庭湖邊,去看看幾種親鳥精心撫育幼鳥的場景。 與君山島、艑山島相望,便是洞庭湖邊的黃沙灣,市教會學校舊址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