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辨識 | 白鶺鴒亞種的野外識別

2021-01-15 博大自然

       春寒料峭,積雪還未完全消融,白鶺鴒Motacilla alba就急不可耐地從南方陸續遷來,堪稱「春天的使者」。

       白鶺鴒是我國各地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其亞種繁多,羽色主要以黑白灰為搭配,各亞種的繁殖羽野外識別不難。其辨識要點如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全球白鶺鴒及其種下分類

       白鶺鴒隸屬於雀形目鶺鴒科,最新IOC世界鳥類名錄根據Alström & Mild(2003)的分類觀點,將全球的白鶺鴒劃分為9個亞種

白鶺鴒亞種繁殖分布圖(引自Wikipedia)

註:由於白鶺鴒亞種間存在廣泛的雜交現象,西方亞種M. a. dukhunensis和伊朗亞種M. a. persica被認為是亞種間的雜交類型,已併入指名亞種中。

       具體白鶺鴒9個亞種的地理分布如下:

1、白鶺鴒英國亞種M. a. yarrellii

      繁殖於英國和愛爾蘭,越冬在歐洲西部、非洲南部和西北部。

2、摩洛哥亞種M. a. subpersonata

      分布於非洲西北部。

3、白鶺鴒指名亞種M. a. alba

      繁殖於格陵蘭東南部、冰島、法羅群島以及整個歐洲大陸(包括英國和愛爾蘭),東到哈薩克斯坦北部的西阿爾泰山,南到高加索,伊朗、土耳其和遠東地區。越冬於繁殖地的南部,包括非洲西部和東部、阿拉伯半島、亞洲西南部及印度次大陸。

4、白鶺鴒新疆亞種M. a. personata

       繁殖於亞洲中部,西起外裏海地區和伊朗北部,東到俄羅斯薩彥嶺、蒙古西部、中國新疆,南到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爾。越冬於伊朗、阿拉伯半島東部和印度次大陸。

5、白鶺鴒東北亞種M. a. baicalensis

      繁殖於西伯利亞中南部(葉尼塞河上遊到外興安嶺),南到蒙古和中國內蒙古東北部。越冬於印度北部、東至中國東南部和印支半島中部。

6、白鶺鴒灰背眼紋亞種M. a. ocularis

       繁殖於西伯利亞中部和東北部(西起泰米爾半島和葉尼塞河上遊,南到連斯克地區,東到外興安嶺和堪察加半島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西部。越冬於印度次大陸東北部。

7、白鶺鴒黑背眼紋亞種M. a. lugens

       繁殖於俄羅斯東南部(鄂霍次克海南部、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南到朝鮮和日本。越冬於緬甸東部到中國東南部、日本南部。

8、白鶺鴒普通亞種M. a. leucopsis

       在我國中部和東部(青海東部到黑龍江、浙江西部,南到廣西北部和廣東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韓國和日本西南部(本州西南部、九州北部)繁殖。越冬在印度北部及以東的亞洲南部地區。

9、白鶺鴒西南亞種M. a. alboides

       繁殖於喜馬拉雅山脈(東起巴基斯坦東北部)、中國南部(西藏南部、青海南部和東南部,東到陝西南部,南到四川、雲南和貴州)、緬甸北部、寮國北部和越南北部。冬季遷徙到繁殖地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帶,南到孟加拉國和泰國北部。

白鶺鴒各亞種雄鳥繁殖羽大全[1]


二、白鶺鴒在中國分布的亞種

       在我國,除白鶺鴒英國亞種、摩洛哥亞種外的7個亞種均有分布。

1、白鶺鴒指名亞種M. a. alba

       新疆、寧夏、青海東北部、四川中部和西部的旅鳥或迷鳥。

白鶺鴒指名亞種各階段羽色[1]

白鶺鴒指名亞種雄鳥繁殖羽 ©S. Silan

白鶺鴒指名亞種雄鳥秋羽 ©A. Isabekov

白鶺鴒指名亞種雌鳥秋羽 ©G. Dyakin

白鶺鴒指名亞種幼鳥秋羽 ©A. Janyspayev


2、白鶺鴒新疆亞種M. a. personata

       繁殖於新疆、甘肅西北部,遷徙時見於西藏西南部、湖北西部。

白鶺鴒新疆亞種繁殖羽(圖中水印)

白鶺鴒新疆亞種秋羽 ©R. Balar

白鶺鴒新疆亞種冬羽(圖中水印)


3、白鶺鴒東北亞種M. a. baicalensis

       繁殖於黑龍江、內蒙古,遷徙期或越冬期見於國內各省份。

白鶺鴒東北亞種雄鳥繁殖羽 ©V. Ivushkin

白鶺鴒東北亞種雌鳥繁殖羽 ©V. Ivushkin


4、灰背眼紋亞種M. a. ocularis

       遷徙途徑或越冬於國內大多數省區。

灰背眼紋亞種雄鳥繁殖羽 ©L. Vinciguerra


5、白鶺鴒黑背眼紋亞種M. a. lugens

       遷徙期見於黑龍江東部、吉林東部、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江蘇東部、上海、浙江,越冬於福建、廣東及臺灣。

黑背眼紋亞種雄鳥繁殖羽(圖中水印)

黑背眼紋亞種雌鳥繁殖羽(圖中水印)

白鶺鴒黑背眼紋亞種雄鳥非繁殖羽

©N. Matsumura

白鶺鴒黑背眼紋亞種雄幼鳥第一年冬羽

(圖中水印)


6、白鶺鴒普通亞種M. a. leucopsis

       見於各省區。

白鶺鴒普通亞種雄鳥繁殖羽(圖中水印)

白鶺鴒普通亞種雄鳥第一年夏羽 ©S. Wan

白鶺鴒普通亞種雌鳥冬羽 ©D. Blank

白鶺鴒普通亞種幼鳥(8月) ©N. Loginov


7、白鶺鴒西南亞種M. a. alboides

       見於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南部、新疆、西藏、青海東南部和南部、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北部、廣東、廣西。

白鶺鴒西南亞種雄鳥繁殖羽 ©L. Petersson

白鶺鴒西南亞種雄鳥冬羽 ©K. Dasgupta

白鶺鴒西南亞種雌鳥冬羽 ©A. Banerjee


三、新疆已見到的白鶺鴒亞種

       新疆地域遼闊、景觀豐富,擁有著許多候鳥的遷徙停歇地和重要繁殖地,在這也幾乎記錄到國內分布的所有白鶺鴒亞種(僅黑背眼紋亞種M. a. lugens尚未記錄)。根據白鶺鴒各亞種在新疆的遇見難易程度描述如下:

1、新疆亞種M. a. personata(最常見的繁殖亞種,在南疆不凍水域有少量越冬)

白鶺鴒新疆亞種雄鳥繁殖羽

©black lark拍於五家渠(4月10日)

白鶺鴒新疆亞種雌鳥繁殖羽

©博大君拍於烏市(5月17日)

白鶺鴒新疆亞種冬羽

©black lark拍於阜康(9月03日)


2、指名亞種M. a. alba(遷徙期在北疆、東疆、西部有不少記錄,特別是9-10月)

白鶺鴒指名亞種繁殖羽

©梁勇拍於哈密(4月18日)

白鶺鴒指名亞種雄鳥秋羽

©王瑞拍於石河子(9月20日)

白鶺鴒指名亞種幼鳥 ©戈壁胡楊拍於奎屯


3、東北亞種M. a. baicalensis(遷徙期少見於新疆東部)

白鶺鴒東北亞種雄鳥繁殖羽

©北方老狼拍於博斯騰湖(4月09日)

白鶺鴒東北亞種雄鳥繁殖羽

©同步數字拍於北塔山(4月29日)


4、普通亞種M. a. leucopsis(遷徙期有零星記錄)

白鶺鴒普通亞種雄鳥繁殖羽

©博大君拍於阜康(4月)

白鶺鴒普通亞種雌鳥繁殖羽

©戈壁胡楊拍於康西瓦(6月6日)


5、西南亞種M. a. alboides(新疆極為罕見的旅鳥,僅春季4-5月在哈密和阜康有兩筆記錄)

白鶺鴒西南亞種

©同步數字拍於哈密(4月21日)


6、灰背眼紋亞種M. a. ocularis(新疆極為罕見的旅鳥,僅秋季在奇臺北塔山有一個記錄)

白鶺鴒灰背眼紋亞種 ©徐捷拍於北塔山(9月24日)

      OK,說了這麼多!熟悉的白鶺鴒,快看看你的那只是哪個亞種?也歡迎廣大鳥類愛好者登錄新疆鳥類網站(http://xinjiang.birds.watch/)上傳提交您在新疆境內拍攝或觀測到的鳥類信息。

往期【鳥類辨識】:

鳥類辨識 | 縱紋角鴞&西紅角鴞

鳥類辨識 | 兀鷲&高山兀鷲

鳥類辨識 | 豆雁&短嘴豆雁

鳥類辨識| 二斑百靈&草原百靈

參考文獻:

Alström P & Mild K. 2003. Pipits & Wagtails of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atics. Christopher Helm, London.

Dorj Ganbold & Chris Smith. 2019. Birds of Mongolia. Oxford.

Gill F, Donsker D & Rasmussen P. 2020. IOC World Bird List (v 10.1). Doi 10.14344/IOC.ML.10.1.

Lars Svensson, Killian Mullarney, Dan Zetterstrom. 2009. Collins Bird Guide: The most complete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Britain and Europe (2nd). Collins Press, London.

Schweizer M, Aye R, Roth T, et al. 2012. Birds of Central Asia: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Uzbeki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and Afghanist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馬鳴. 2010. 新疆鳥類分布名錄. 北京:科學出版社.

趙正階. 2001. 中國鳥類志(雀形目).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鄭光美. 2018.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新疆鳥類:http://xinjiang.birds.watch/index.php?l=cn

哈薩克斯坦鳥類:http://birds.kz/index.php?l=en

https://en.wikipedia.org/

https://www.hbw.com/

相關焦點

  • 鳥類辨識 | 縱紋角鴞&西紅角鴞
    由於體型相近(體長均為20 cm左右),體色相似,又有同域分布的情況,野外辨識存在一定難度。一、分類與分布       1、縱紋角鴞       分布於中東、中亞至巴基斯坦及中國西部,越冬於巴基斯坦東南部和印度西部。
  • 白鶺鴒——急性子的張飛鳥
    白鶺鴒,好似患有鳥兒多動症,在陸地上總是蹦蹦跳跳不停走動,尾部經常上下左右做有規律的擺動。飛行時呈波浪狀上下起伏,邊飛邊叫,甚是可愛。它們的毛色黑白相間識別度高,民間稱為白顫兒、點水雀、張飛鳥……還有什麼叫法請鳥友補充。
  • 鳥類攝影——飛行中的白鶺鴒
    白鶺鴒在深圳比較常見,常單獨成對或呈3-5隻的小群活動。遷徙期間也見成10多隻至20餘只的大群。多棲於地上或巖石上,有時也棲於小灌木或樹上,多在水邊或水域附近的草地、農田、荒坡或路邊活動,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動捕食。遇人則斜著起飛,邊飛邊鳴。
  • 鶺鴒科
    西黃鶺鴒leucocephala(準噶爾)亞種頭至頸白色,頭頂後部沾灰色,背橄欖綠灰色,僅遷徙季見於準噶爾盆地。西黃鶺鴒melanogrisea(天山)亞種頭頂黑色,上體黃綠色僅夏季見於天山和伊犁。西黃鶺鴒beema(北方西部)亞種頭頂藍灰,耳羽暗藍灰 ,眉紋白色僅夏季見於新疆、四川和西藏。
  • 那一隻白鶺鴒
    孤獨的白鶺鴒,印象裡還會站在黑瓦頂上,拉出一溜白的鳥糞。麻雀成群,八哥三五隻結隊,伯勞孤獨,伯勞喜歡孤獨地站在最高的地方,樹梢、石尖,或莊稼人插的竹竿上,它總要站在最頂點,白鶺鴒像遊俠。冬末春初,灰濛濛空曠的田野,忽的有一活物,定睛一看,那是一隻白鶺鴒。住在神農架官門山專家樓,有很大的玻璃窗,這裡離我的茶園很近,夜裡枕著石槽河的濤聲入眠。忽有一日,一隻鳥在窗前徘徊。
  • 【熱議】鵜鶘、鶺鴒、普通燕鴴……焦作這些常見鳥類的名字你能叫...
    焦作日報記者昨日從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工程師吳洪勇處了解到,據統計,焦作市現有鳥類達277種,不少鳥名中有生僻字,特別容易讀錯。今天,就讓我們上堂生物課,來認識一下吧。斑嘴鵜鶘(tí hú)是冬候鳥,它的嘴很長,嘴下有一個皮質的囊,可以存食。鵜鶘倆字難認,它的小名就好認多了,叫淘河。它主要以魚類為食,覓食時從高空直扎入水中,因此還有一個外號叫「空中炮彈」。
  • 識「飛羽」觀生態 | 走進壽帶、紅嘴藍鵲、山鶺鴒
    反映著生態環境狀況及生物多樣性神農架是鳥兒們生活的天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神農架記錄的野生鳥類有418種湖北省有記錄的野生鳥類約570種因南、北方均有一些鳥類進入神農架野生鳥類形成了東洋種和古北種相混雜的特點神農架野生鳥類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共6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種
  • 《東亞鳥類野外手冊》背後的故事
    相較於當時無論觀鳥還是研究鳥的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本書至少有兩點讓人印象深刻:一是所用圖版總體而言質量不錯,有些則算得上精品了。原來,跟以往的地區性圖鑑基本都會專門繪製圖版不同,這本書選用了已出版或是待出版相關圖鑑裡的繪圖。如此一來,使得本書匯集了如阿蘭· 哈裡斯( Alan Harris)先生繪製的猛禽,佩爾· 阿爾斯特倫(Per Alström)博士繪製的鷚和鶺鴒等名家精品。
  • 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柳鶯、鶲鶯)
    黃眉柳鶯-錢斌攝  黃腰柳鶯-童雪峰攝  華南冠紋柳鶯-朱英攝  黑眉柳鶯-吳志華攝  極北柳鶯-錢斌攝鶯科小鳥往往體型較小、行為活躍、不同物種間的區別又十分細微,因此辨識難度較大,給觀鳥初學者們帶來不小的挑戰,對著柳鶯辨識圖也常常是一頭霧水……  圖片翻拍自冠羽、麥茬的《兩岸三地50種柳鶯類辨識》
  • 鶺鴒:鳥中「張飛」 紅樓夢壓垮賈府的「稻草」
    鶺鴒,俗稱張飛鳥,大概是因為白鶺鴒羽毛顏色黑白相間,很像戲曲舞臺上的張飛臉譜。鳥綱鶺鴒科鶺鴒屬各種候鳥的通稱,山鶺鴒則獨成一屬為山鶺鴒屬。 白鶺鴒記者拍了很多,後來僅留了這一張。 我國常見的有白鶺鴒,灰鶺鴒、黃鶺鴒、黃頭鶺鴒。
  • 終於來了,奧林巴斯EM1X新固件鳥類追蹤功能測試報告
    鳥類追蹤功能,顧名思義,就是拍攝鳥類專用的相機對焦、追焦功能,我設置好這個功能後,開始拍攝,我打算從兩方面進行測試。第一方面是測試它對鳥類的識別,也就是對焦時到底能否識別鳥類;第二方面是測試它對移動、飛行的鳥類的對焦、追焦可用的程度,以及拍攝成功率。
  • 鵂鶹、白鶺鴒、黃葦鳽 這些鳥的名字你能讀對幾個?
    最近,剛剛升級為鳥類發燒友的市民楊女士發現,要讀出小鳥的名字太有挑戰性了,自詡「飽讀詩書」的她在「考試」中竟然不斷卡殼,最後只能依靠「作弊」才矇混過關。周圍沒人讀對10個字昨日,市民楊女士表示,最近在河西拍到幾種小鳥,向朋友請教它們的名字,沒想到這些小鳥的名字自己不僅不會寫,就連讀也是費了大事。
  • 鳥類圖鑑如何選?(中文版推薦)
    通常來說,手繪版更能反映鳥類普遍的狀態,照片版則是鳥類野外真實的樣子。建議手繪版與照片版都要有,便於對比查看。2、辨識信息鳥類圖鑑很大的功能是讓你快速準確地辨識鳥類,圖鑑中能幫助你辨識的最直觀信息是鳥類圖片和描述(詳細的會包括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羽色、飛版等),其它還有分布情況、習性等。有些圖鑑還會特別寫出辨識要點。
  • 雲南大理&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昆蟲記錄
    接上篇,我這動物記錄的不多,順帶記錄,主要以鳥類和昆蟲為主鳥類:有些鳥太遠拍糊了,忽略掉哈哈雀形目鵯科 黃臀鵯分布於南方,不過在西南很容易見,有點類似華東城市的白頭鵯,華南的紅耳鵯了。雀形目伯勞科 灰背伯勞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剛好代替了棕背伯勞的位置雀形目鶺鴒科 白鶺鴒未知亞種的亞成鳥雀形目雀科 山麻雀(雌)雄鳥好看,上體為慄色,所以也有叫紅雀,分布於南方,不過城市裡並沒有見過,只有(樹)麻雀雀形目雀鶥科 白眉雀鶥主要分布於西南地區雀形目山椒鳥科 長尾山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