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以實施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制度創新試點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打破傳統思維,積極拓展財政金融聯動渠道,撬動激活資金資源,創新推廣「按揭農業」模式,匯聚起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
一、主要做法
一是創新理念。針對涉農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諸城市跳出「農民融資、農民投資」的傳統思維模式,大膽探索「財政支持國企、國企融資投資、農民按揭經營」的新理念,即財政注資組建國有農業集團,投資建設種植或養殖基地,可預見收益後交給農民按揭經營,以農民的少投入甚至零投入,實現低風險、高收入。通過推廣「按揭農業」模式,實現了財政資源要素精準發力,金融社會資本紛紛響應,大大紓解了農業產業融資投資困境。
二是增資賦能。推廣「按揭農業」,龍頭企業是關鍵。市財政出資3億元,註冊成立一家專注深耕農業領域的市屬國有企業——山東禾融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按揭農業」的融資和投資主體。同時,將財政涉農資金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農業基礎設施資產,以及部分國有土地產權、政府性資產等,共計價值12.4億元,通過無償劃撥、產權調撥等方式注入禾融集團,進一步提升其資產規模和質量。在此基礎上,按規定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使其「輕裝上陣」,儘快做大做強。
三是混改助力。圍繞增強禾融集團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市財政出資2420萬元,主導集團控股萬景源農業科技公司、諸城正山堂茶業公司,依託這兩家企業的研發繁育優勢、品牌市場優勢,疊加自身資本資源優勢,聚力形成了禾融集團的強大市場競爭力。目前,萬景源公司的育苗能力和繁育出的矮化大櫻桃、蘋果等新品種,已完全滿足「按揭農業」的推廣及擴展需求,企業經營效率、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
四是基金引領。為突破財政資金「粥少僧多」的瓶頸制約,大膽開拓基金運作路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按揭農業」。截至目前,已通過基金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超過10億元。比如,市財政出資5000萬元設立肉雞養殖專項引導基金,撬動煙臺仙壇公司(上市公司)總投資30億元建設億隻肉雞生態項目。又如,市財政出資6000萬元設立北汽新動能轉換基金,撬動信得科技公司投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4.4億元。
五是要素聯動。政府將統籌整合的涉農資金4.9億元,優先用於肉雞養殖和果茶種植項目。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1.03億元,用於建設萬畝紅茶基地。政府出資設立融資增信基金,首期完成出資3000萬元,3年內規模達到1億元,重點用於涉農企業的信貸風險補償和應急轉貸。引導開展「魯擔惠農貸」業務453筆,為涉農主體降低融資成本1438.3萬元。新增櫻桃、茶葉、蘋果3個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和果樹種植1個商業農業保險險種,農業風險補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二、初步成效
一是投資主體實力增強。目前,禾融集團總資產達16.85億元、淨資產12.98億元,獲得農發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授信額度19.2億元,融通到位資金8.2億元;集中投資建設大櫻桃、蘋果萬畝種植基地項目,目前已推廣種植大櫻桃10200畝、蘋果10980畝、紅茶3000畝,正在篩選符合條件的農民參與按揭經營。屆時,一個佔地3畝的智能櫻桃大棚,進入盛果期後每年可實現收入30萬元以上。
二是混改企業充滿活力。目前,萬景源公司的組培脫毒育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年種苗繁育能力超過1000萬株,並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建設全國最大、品種最優的果樹育苗基地。正山堂公司成功培育出無性系茶樹系列新品種,今年新研製的「超然紅」系列高端紅茶,市場反響良好,經試種,按揭農民畝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以上。
三是試點銀行踴躍對接。在省財政金融融合政策的引導下,諸城4家試點銀行有了更大的信貸投放自主權,參與「按揭農業」的主動性更加強烈。其中,農商行規劃3年內涉農貸款累計投放總量不低於256億元、增量不低於58億元,今年已新增貸款23.1億元;郵儲銀行、中國銀行、恆豐銀行正在積極制定涉農信貸年度目標,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投身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下一步,諸城市將繼續深化推進「按揭農業」,發揮禾融集團平臺主體作用,計劃3-5年建設果茶種植基地20萬畝以上,並全面加強基地的運營管理。仙壇公司肉雞生態項目將於2021年底前完成總投資的90%,屆時將建成27處養殖場、1處飼料場和食品加工廠(一期),形成年出欄加工1.2億隻肉雞的生產能力。同時,諸城市財政將密切對接試點銀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更好地滿足涉農產業鏈各環節的資金需求;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力爭做好30億元基金債發行工作,為助力鄉村振興開闢新的資金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