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打造「歌山畫水」和美鄉村

2021-01-08 中國金華網

連片盛開的向日葵、綠油油的麥苗、五彩斑斕的水稻……近日,走進東陽市湖溪鎮八裡灣共享田園,色彩分明的農作物就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油畫,覆蓋在廣袤的平原上,渲染出獨屬於大自然的瑰麗。

在田野的正中間,有一座由舊水塔改造而成的瞭望塔,沿著螺旋樓梯登至塔頂,可以縱覽整個共享田園的美景,傍晚時分還會有互動燈光秀。田園之中,由瀝青鋪成的遊步道通達四方;棧道平臺上的田園驛站,既可以作為拍攝取景地,也可以供遊客在平臺上搭帳篷露營。

八裡灣共享田園是東陽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金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行動方案以來,東陽市委市政府圍繞「農業興旺發達、農村人人嚮往、農民安居樂業」總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範、人居環境提升、鄉村產業培育等六大行動,打造以花園村為典範的「歌山畫水」和美鄉村硬核成果,努力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鄉村更和。

湖溪鎮八裡灣村

共享田園實現一二三產完美融合

11月26日,在東陽市湖溪鎮八裡灣村的八面來風影視拍攝基地內,一部古裝劇正在拍攝,吸引了不少村民圍觀。

這座投資1.5億元的影視拍攝基地原先是一片工礦用地。去年,湖溪鎮整合工礦用地,引入橫店炫奇影視公司,新建了一片仿唐宋古風建築群,承接橫店的影視外溢資源。今年10月,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可同時容納10個劇組拍攝。八裡灣村黨支部書記嚴智時說,該項目的引進,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就業,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租賃收入35萬元。

八面來風影視拍攝基地只是湖溪鎮八裡灣共享田園項目的一部分。據悉,八裡灣共享田園項目是東陽市鄉村振興大會戰「1238100」工程重點打造的8個共享田園之一,也是湖溪「兩江兩鎮」「項目美麗、產業引領」示範區建設的核心項目。

該項目按照「三生三園三合」要求,以共建共享為理念,整合了10個自然村,2876畝農田,開展共享田園建設,著力將田園打造成優質農產品供給地、農耕文化體驗地、鄉村旅遊目的地、影視外景拍攝地於一身的新時代美麗田園。

「在不改變土地種植功能的基礎上,對可利用的閒置自然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改造,建成可生息、可運營的田園項目,從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湖溪鎮黨委書記趙軍剛說,如稻鱉共生基地、共享灶臺、共享菜園、農創館、紅麯酒文創館等都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趙軍剛介紹,釀造紅麯酒是湖溪鎮的傳統技藝,八裡灣共享田園中的大片土地,明年都將種上水稻,所產糧食都作為湖溪酒廠的原料配套,實現了一產二產緊密融合。如今通過共享田園建設,引入文旅產業,實現了一二三產的真正融合。

在實現產業融合的基礎上,八裡灣共享田園項目還在當地打造一個結合田園產業特色的未來鄉村,包含社區共享中心、智慧籃球場、休閒平臺、黨建廣場、迷你跑道等多項內容,為當地村民、返鄉青年、外來創客提供完整的綜合服務體系。

此外,湖溪鎮還聯合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共同打造產學研基地,大學生們通過視頻記錄和傳播八裡灣共享田園項目的打造歷程、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鄉村振興的發展過程,並為當地農民打造一批符合市場需求、具有特色的文創產品。

南馬鎮瑤儀村

深挖「窯」文化打造特色田園鄉村

11月27日,南馬一家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家長的陪同下,到古樹成林、水系環繞的美麗鄉村——南馬鎮聯合村瑤儀自然村,尋訪古窯遺址,實地體驗考古,並挑戰了集冒險、運動、娛樂等於一體的叢林穿越項目。

近年來,瑤儀村利用古窯遺址,深挖古窯文化,發展旅遊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示範村。今年,瑤儀村根據共享田園理念,結合村莊現狀基礎條件,對村莊做進一步美化提升,一個集生態保育、文化旅遊、綠色農副產品生產等為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示範小村就此誕生。

瑤儀最初跟窯有關。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五代、北宋時期,南馬葛府一帶曾瓷窯遍地,在瑤儀最為集中,村名的「瑤」字,就是「窯」的諧音。

結合瑤儀的基礎條件,南馬鎮決定以低影響開發模式,利用自然和生態優勢,深挖窯文化,並結合現有產業,引入現代旅遊資源,將其打造成集旅遊、體驗、文化傳承於一體的高品質美麗鄉村項目。

瑤儀共享田園項目涉及苞竹、瑤儀、下格等村,規劃面積750畝,分為農田耕作體驗區、城鎮生活活力區、山間林地體驗區。「瑤儀共享田園最大的特點是在保持田園風貌田園屬性的前提下,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南馬鎮聯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永進說。

其中,農田耕作體驗區展示農業生產過程和趣味性,結合荷塘、水塘打造農田溼地的大地景觀。同時結合慢行道路、觀景平臺、兒童樂活場地及共享菜園,使人們能近距離接觸農田並與之互動,形成特色農田景觀。

城鎮生活活力區對村莊建築、場地、道路進行提升改造,形成多個特色節點,包括運用多種老石材拼接打造北鬥七星林場地,老舊木屋重新設計改造而成的新型商業街區,利用房前屋後的庭院空間打造成具有美食、休閒、娛樂等功能的美麗田園等。

山間林地體驗區則利用現有山林景觀及古窯遺址,打造徒步旅行、濱水民宿、窯文化展示等特色活動。在山腳荷塘邊設計濱水精品蜂巢酒店提供高端住宿體驗;在山間打通慢行道路,使遊客穿梭在山林間,體驗大自然氧吧;在窯山旁邊結合當地宋代窯址,設計窯文化展示館,提供會議、窯文化展示、配套服務、觀光、休憩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

南馬鎮花園村

「智慧花園」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在南馬鎮花園村的數字鄉村智慧大廳裡,一張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地展現著花園村的各個區域。

花園村數字鄉村智慧大廳是「智慧花園」的指揮中心。「智慧花園」是花園村與華為公司聯合開發的數位化鄉村管理服務平臺,設有智慧安防、智慧衛生、智慧黨建、智慧治理、資產可視化、應急調度、戶聯碼、智慧交通、村務管理、隨手拍等服務平臺。

「通過『智慧花園』管理服務平臺,花園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做優各項事業,在全國農村起到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花園村黨委書記邵欽祥說,希望通過「智慧花園」項目建設,將花園村打造成一個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鑑的新時代智慧社區樣板。

「智慧花園」項目落地實施只是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成果之一。去年12月,花園村被列為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浙江特色新時代美麗鄉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社會治理新模式、鄉村管理新途徑,破除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

目前,花園村綜合改革項目部分改革項目已初具成效,其中花園村戶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憑房產證和人才證明即可落戶花園村,並享受花園村民31項福利待遇;「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基本實現一般事務都在村級層面解決。

自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啟動以來,在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方面積極探索,按照「新窗口、新理念、新模式」的方式進行打造。目前花園村便民服務中心的17個辦事窗口可辦理公安、民政、人社等600多項業務。通過推進「綜合窗口」前移、強化代辦幫辦服務等方式提高下放事項辦理率,讓花園村群眾辦事不出村。

今年6月,全國首個村級市政管委會在花園村成立,這標誌著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和農村城市化進程向前邁進一大步。該市政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規劃建設管理處、電氣管理處、供水管理處、綠化管理處、環境衛生管理處、督查處等7個部門,致力進一步加強提升村域範圍市政管理工作水平,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作為我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的創新項目之一,花園市政管委會的成立,其目的就是以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方法,實現鄉村治理的規範化和現代化,為正向城市化轉型過程中的花園村開闢一條鄉村管理新途徑。」邵欽祥說,花園村將在管理細節上追求盡善盡美,在服務百姓上追求全心全意,讓花園村運行更有序、規範、和諧,讓花園村民和外來創業者在花園生活得更方便、舒心、美好。

今年11月,花園村入選第四批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這是浙江省小城市試點首次從中心鎮向經濟強村擴容,標誌著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開始在之江大地培育。接下來,花園村將通過強村擴權,進一步破解「小馬拉大車」的基層治理難題,推動「村民市民化」,讓村民共享城市文明,提升幸福感、獲得感。  


相關焦點

  • ...打造硬核成果】打造以花園村為典範的「歌山畫水」和美鄉村硬核...
    以木雕與竹編兩大技藝傳承為紐帶,打造全國工藝美術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以花園村為典範,打造「歌山畫水」的和美鄉村以規劃引領、品質提升為核心,打造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以「智匯東陽」為目標,打造人才集聚、智力回歸的發展高地以「萬畝千億」平臺為依託,打造科技引領、創新集聚的現代產業園區
  • 義烏蘇溪:創「星」不停步 鄉村更和美
    生態文明,鄉村和美,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體現。近年來,蘇溪鎮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與市場集團緊密合作,依照蘇溪山水,因地制宜打造慢養龍祈精品線,並以此助推全鎮鄉村振興發展。
  • 和美鄉村系列報導③雲端架橋 毅行古道 義烏大陳北山村勾勒山鄉畫卷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如此美麗的家鄉,怎能不讓遊子魂牽夢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農村老家鄉愁,寄托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人一事上。中國義烏網聯合義烏市農林局推出《和美鄉村系列報導》。
  • 東陽一小夥養鷹嘴龜出事了
    本報消息(記者 張黎明 通訊員 徐步文)近日,東陽小夥俞某因養烏龜惹出了事。3月15日,俞某涉嫌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東陽市公安局追究刑事責任(取保候審)。3月10日上午,東陽市公安局歌山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基礎工作中獲悉,有人在通過網絡論壇、貼吧販賣鷹嘴龜,鷹嘴龜系《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保護物種。
  • 濁水變清流,群眾齊點讚!《浙江日報》點讚東陽堅持問題導向推進...
    濁水變清流,群眾齊點讚! 號外浙江日報03 要聞11月28日的《浙江日報》03版要聞版刊發《東陽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 濁水變清流 群眾齊點讚》一文,內容如下
  • 深夜鄉村警燈閃爍 東陽民警夜巡護民安
    寒夜,警燈來回閃爍鄉村,民警打更護衛村民安寧。城東派出所轄區內省市重點市政工程集聚,區域內交通發達,治安防控壓力巨大。「我們在紮實推進『雪亮』工程的同時,傳統有效的方法也不丟棄,我們堅持民警帶隊夜巡機制,看似民警(輔警)熬夜更辛苦了,但是侵財類案件實實在在降下來了。」所長吳朝華說。
  • 高唐固河鎮「雙招雙引」結碩果 農業龍頭企業引領鄉村振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鵬 高唐報導  9月12日,聊城和美食品有限公司開業儀式在高唐縣固河鎮舉行高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丙成,縣政協主席臧立邦,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韓子民,山東和美集團食品板塊全體高管及運營公司管理團隊參加開業儀式。  聊城和美食品有限公司是聊城市重點建設項目,是高唐縣固河鎮傾力打造的農業龍頭企業引領鄉村振興的樣本工程,總投資2.23億元,年產值6.5億元,本月投產運營後,可吸納勞動力1000餘人,將對全鎮三產服務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
  • 東陽的「木藝文玩」直播集群不得了,網紅雲集還用起了綠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文/攝 發自東陽12月1日,東陽抖音電商直播基地啟動大會在東陽的中國木雕博物館舉行。該直播基地由東陽市人民政府、抖音電商及復星國風文化產業集團聯合打造。這也是長三角地區打造的首批大型綜合「木藝文玩類」直播基地。當日,錢報記者來到該直播基地探營。基地於9月24日開啟試運營,行業大V、工藝美術大師、東陽中國木雕城頭部商戶等已紛紛入駐。錢報記者發現,這裡商鋪的名字十分網絡化,很多直接就叫「某某直播間」。比如有一家就叫「小李子直播間」。
  • 義安區: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村入畫來
    義安區: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村入畫來 2021-01-08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山縣茶庵村:打造特色鄉村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據了解,茶庵村地處魯山縣熊背鄉西南20公裡,全村175戶、753人,面積大約13.08平方公裡,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2018年以來,村「兩委」班子依託當地優越自然資源,打造「蜜蜂小鎮」特色名片,發展袋料食用菌新型產業,謀劃旅遊觀光、民宿農家樂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 聚力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嚮往的生活」
    你看,化妝師在俺臉上就那麼簡單地畫了幾下,整個人看起來都感覺不一樣了。俺可得好好學,回去以後帶著村裡的姐妹們一起變美!」近日,在山東省淄博市婦聯組織的「淄博鄉村美學——美她行動」中,臨淄區鳳凰鎮東河村婦聯主席周登梅參加完培訓後高興地說。近年來,隨著「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的開展,淄博市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 【鄉村振興】打造東方貓王文化IP 超級符號賦能靈寶梨灣源鄉村振興
    立冬初至,沿著乾淨整潔的村道步入靈寶市函谷關鎮梨灣源村,東方貓王博物館數十幅栩栩如生的貓主題畫作品吸引著眾多遊人前來觀賞,碰碰船、蕩鞦韆遊樂設施遍布周邊,黃土塬邊溝壑縱橫,崖勢陡峭,隨處可見保存良好的懸窯、拐窯,這些都是梨灣源村鄉村振興起步階段的縮影。
  • 從《送東陽馬生序》到兄弟情仇大戲!文化基因解碼讓浙江秀出「創作...
    該故事的背景取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的贈言《送東陽馬生序》,講述了宋濂在東陽治學時的兩位門生馬君則與陳英從結義到共事再到因為官理念不同而反目的故事。如今,這齣大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豐富了所有赴東陽遊客的夜間旅遊體驗,成為了當地的文旅亮點項目。不過,學過《送東陽馬生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文章裡寫的大多是勸勤學的內容,之後的跌宕劇情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鄉村振興 丨千祥:振興箱包基地 打造中藥材之鄉
    「未來三年,千祥鎮要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振興箱包基地,打造中藥材之鄉,壯大傳統產業,打造文旅新業,建設魅力千祥。」日前,提到鄉村振興目標,千祥鎮黨委書記王鶴群如是說。眾所周知,千祥鎮的產業特色非常明顯。箱包、藥材、席草、羊肉,千祥鎮將圍繞這幾大傳統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鄉村特色,謀劃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山海連城計劃」營造和美宜居家園
    東西連綿的山體集中了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物種;依山傍海,逐水而居,山水空間集聚了深圳的文化脈絡。深圳更有潛力實現城市生活與自然親密接觸,創造可體驗的山海城大美。   規劃先行打造全球城市標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時俱進的時代命題。深圳一直將綠色可持續、宜居城市作為規劃建設主線。
  • 一蓮如一畫 浙江蓮都以「蓮」為媒打造詩畫利山
    一蓮如一畫 浙江蓮都以「蓮」為媒打造詩畫利山 2014-07-07 10:03:59該村村委會主任徐榮亮告訴記者,自從2009村裡進行了農村改造,村民們搬進三層的小洋樓,再靠著風生水起的農家樂,「日子過得有模有樣。」  而幾年前,利山村還是大港頭鎮有名的低收入村。一家幾口擠在矮小的泥瓦房中,農民靠種地為生,辛辛苦苦一年勞作也只夠溫飽。  2009年開始的新農村建設,讓利山駛入發展拐角。  「如今村子美了,交通也方便了,城裡人來的可多了。」
  • 油畫:英國畫家威廉·普裡特,浪漫抒情的英式鄉村風景畫
    油畫局部,人和景都畫得很概括按傳統評論家的說法,這幅畫很粗造;但現在的人看來,畫的構圖、用色還是很考究的,畫家老辣、嫻熟的筆法為這幅油畫增色不少。畫中間的白色衣服人群用筆概括,一兩筆就畫成了一個人,但動態已經出來了;黑壓壓的觀眾,剪影加模糊處理,突出「印象」感。
  • 洛陽: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宜居洛龍
    近日,在毗鄰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的分金溝社區建設工地上,26棟漢魏風格聯體住宅主體已全部完工,室內外給排水、電路管網、道路硬化、休閒健身廣場等公共配套設施基本完工。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分金溝村是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目前已芳容初顯。「我經常晚上散步過來轉轉,看著這樓一天天蓋起來,蓋得這麼漂亮,真高興啊,就盼著能趕緊住進去。」村民李嘉說。
  • 鄉村史記丨鎮江高資水臺村:貧困村華麗轉身,唱響鄉村振興「近水樓...
    近些年來,水臺村在村書記張志青的帶領下,依託秀麗山水,通過村莊建設、農村道路提升、產業發展、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等等,不斷發展村級經濟,實現從貧困村到小康村的美麗嬗變。 當年水青專業合作社成立,入社100多戶農戶,生產的新陽光大米一炮打響,村裡還先後建成了稻米加工廠、註冊了「水青」牌商標、取得了有機產品認證。新陽光大米因為食味形好於同類產品,獲得消費者和市場的青睞,種植的農戶畝均能收穫700多元的收益外,幾十名村民在加工廠做季節工,人均一年增收也有2500元左右。這讓大家看到發展特色農業大有希望,也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