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打造東方貓王文化IP 超級符號賦能靈寶梨灣源鄉村振興

2020-11-28 時報網

立冬初至,沿著乾淨整潔的村道步入靈寶市函谷關鎮梨灣源村,東方貓王博物館數十幅栩栩如生的貓主題畫作品吸引著眾多遊人前來觀賞,碰碰船、蕩鞦韆遊樂設施遍布周邊,黃土塬邊溝壑縱橫,崖勢陡峭,隨處可見保存良好的懸窯、拐窯,這些都是梨灣源村鄉村振興起步階段的縮影。

11月8日,靈寶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樊志剛邀請中國國畫院院士、湖北省科技美術研究會副主任張亞麗,吉祥物IP定製專家、鄭州絨言絨語吉祥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淑,東方藍IP總運營李明姬前往梨灣源村,在村支部書記陪同下對村內東方貓王博物館、養貓館等主要產業發展項目和村莊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

隨後召開了初步規劃設計座談會,村民代表6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上,樊志剛對如何打造「高顏值」「高收入」「高品位」村莊初步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講解匯報,並表示村莊發展要形成高起點、體系性規劃,村幹部要樹立舍我求誰的發展自信心;要充分發動村民,各自整理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做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要利用農閒時間散養品種貓,成立定期貓集市進行貓交易,提高「東方貓王」梨灣源村的群眾和社會知曉度,發展成為全國最大貓養殖、貓交易市場,實現線上線下同時交易,村民增收不斷提高;要激發村民自身動力,不斷聚集人氣,塑造自身特色品牌,從而實現文化創收,形成良性發展循環,使梨灣源村變成真正的文化旅遊特色村。

鄭淑結合「招財貓」「熊本熊」等IP打造成功案例對梨灣源村貓產業、IP打造進行了深入分析,從文化藝術交流、美術專業學習、貓集市打造等方面對如何運用「東方貓王」IP畫貓、養貓、訓貓產業鏈發展發表了意見和建議,動員參會人員借勢當前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認真研判村莊實際情況,打造自身獨特文化標識,樹立對外鮮明的形象,提升村民「主人翁」的自豪感,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共同參與家鄉建設。對如何打造「高收入」村莊進行了深入闡述,從貓形象衍生品、貓主題動畫片、動漫遊戲、主題商城等方面,闡釋打造「東方貓王」獨特文化,以通過「東方貓王」商標授權發展商品生產、電商平臺,用智慧財產權吸引融資;結合貓文化博物館發展貓買賣、租賃、領養等產業,打造貓主題親子餐廳、窯洞民宿酒店,逐步發展以智慧財產權入股,吸引企業投資,不斷完善產業鏈;要由外及內提煉村莊核心價值,做好對外宣傳,促進梨灣源村特色文化發展。

樊志剛表示,希望參會的村民代表們會後做好村民宣傳,號召全村群眾積極參與,藉助建築節能改造項目做好整村推進,發展貓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努力將梨灣源村打造成為中國鄉村振興IP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函谷關梨灣源舉辦2019首屆貓文化藝術節暨貓趣園開園儀式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智慧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齊徵)9月27日,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梨灣源舉辦2019首屆貓文化藝術節暨貓趣園開園儀式。貓文化是梨灣源村特有的文化資源,這得益於函谷關鎮「最美鄉賢」張亞麗女士。
  • 山東沂河源:鄉村振興與國際接軌
    魯網9月1日訊 青山綠水、果樹草坪、石板翠竹,形成鄉村振興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山東沂源縣魯村鎮的沂河源田園綜合體,感受最深的是這裡中西方文化藝術和諧共存和城鄉文化生活的有機融合。「打造沂河源田園綜合體,是對家鄉父老的一種回報,是一項不以贏利為目的公益事業。我們以慈善感召天下英才下鄉,以資本吸引優質產業進村,以藝術活化美麗鄉村,立志打造『中國藝術振興鄉村』的標杆,成為世界農村、農民、農業融合發展的典範。」談及鄉村振興,省政協常委、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東方匯泉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董方軍信心滿懷。
  • 恩施打造2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大戰略,也是剛起筆的大文章。要以捨我其誰的硬擔當,以思想解放和理念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爭先進位。」恩施州委書記柯俊說,全州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 博興縣鄉村振興的「呂藝模式」
    濱州市博興縣的呂藝鎮曾經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扶貧重點鎮,一躍成為農創小鎮、活力小鎮、幸福小鎮,摸索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呂藝模式」。    加強交通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通達度;加快推進產教融合,規劃形成「大學城」;引入大型商業體,完善服務配套……當下,呂藝鎮圍繞產業興旺勾勒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文鑄魂: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顧名思義,呂藝鎮,是呂劇的發源地、是「呂劇之鄉」,同時,它還是「革命老區」。
  • 社口牛山灣:發掘本地「紅旗渠」文化 為鄉村振興賦能
    原標題: 社口牛山灣:發掘本地「紅旗渠」文化 為鄉村振興賦能     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數十萬幹群苦戰十個春秋,在巍巍太行山上開鑿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解決了數十萬人的吃水和農田灌溉難題。而在我市社口鎮牛山灣村,也有這麼一條「紅旗渠」,不僅在當年改變了村民的生活,如今在牛山灣村的鄉村振興發展中,更是煥發出新的活力。
  • 同安規劃建設歸僑文化特色樣本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同安鄉村振興頂村古坑片區內,這種美得純淨、紅得深沉、豔得動人的「同安紅」三角梅,成為同安鄉村「產業興旺」的引擎,為鄉村振興增添亮彩。  記者從同安區獲悉,該區圍繞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立足同安實際,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試點示範,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據介紹,2018年同安區在建及新建鄉村振興項目132個,項目總投資約70.25億元。
  • 地頭來了鄉村振興服務隊
    10月4日,在臨沂市莒南縣濟生春茶源家庭農場,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朱冬冬(中)與採茶農交談。 當日,山東省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來到洙邊鎮茶溪川田園綜合體,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所需所盼。
  • 鄉村振興 丨千祥:振興箱包基地 打造中藥材之鄉
    「未來三年,千祥鎮要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振興箱包基地,打造中藥材之鄉,壯大傳統產業,打造文旅新業,建設魅力千祥。」日前,提到鄉村振興目標,千祥鎮黨委書記王鶴群如是說。眾所周知,千祥鎮的產業特色非常明顯。箱包、藥材、席草、羊肉,千祥鎮將圍繞這幾大傳統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鄉村特色,謀劃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 【記者走一線】從「黑」到「綠」 灣田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眼前美麗的鄉村,很難將其與「煤炭」兩個字聯繫起來。 曲江鎮和坪壩營鎮相鄰,曾經兩鎮有近10家煤礦開採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 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疲軟,2016年,村裡煤礦停產,灣田村徹底告別了「煤時代」。
  • 秋韻嶗山文明相伴 東麥窯社區打造鄉村文化振興樣本
    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之自身的資源條件為東麥窯社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再加上近年來對於當地文化、藝術氛圍的挖掘,讓這個昔日小漁村搖身一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海—村」鄉村空間布局。在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中,東麥窯社區充分挖掘天然稟賦和自然優勢,利用政府政策和社會力量,依託民宿等特色產業發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建設富有山海文化特色的藝術小鎮,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齊魯樣板。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紅色文化+鄉村旅遊+漁業產業」助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鄉村旅遊+漁業產業」助鄉村振興2019-05-05 09:0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南方網        瀏覽量: 3599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在汕頭市南澳縣中部,有一個純漁業村莊——山頂漁村,這裡曾是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開創的重要紅色根據地。這是一片擁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鍾國龍:甘肅渭源:「四步棋」為鄉村振興「賦能蓄力」
    為深入推進抓黨建與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甘肅省渭源縣通過下好「先手、輔助、關鍵、致勝」四步棋,突出黨建引領,助推鄉村振興,實現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融共促。下好「先手棋」,打造黨員隊伍「生力軍」。
  • 鄉村振興·東營策|廣饒縣李鵲鎮梨園村:魚菜共生特色產業 助推鄉村...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東營市實施了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今年以來湧現出了許多好典型。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 山東舉行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新聞發布會
    巨野縣推行「一碗菜」辦法辦理喪事,「白事一碗菜,能省一萬塊」在巨野廣大農村已漸成共識。  三、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一是鄉村文化生活日益精彩活躍。以提高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達標率為抓手,推動更多資源向農村和農民傾斜,切實做實做好「送文化到基層」的文章。
  • 南莊鄉村振興力創精品
    遊賞環境及服務配套水平、民俗傳承及文化氛圍,也是南莊推動新一輪鄉村振興的壓艙石。  鄉村振興要有龍頭的示範。目前,紫南村鄉村治理已經遠近聞名,代表了南莊、禪城乃至佛山鄉村振興的高度。今後,南莊將強化標兵引領——對未來5年紫南村寄予更高的期待,不僅是鄉村治理的標兵,更要從軟硬體上進一步提升,打造成五大振興的全能冠軍,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  紫南村黨委書記潘柱升表示,今後要補齊短板、自我完善、再接再厲,努力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的示範地。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連日來,青海省各地幹部群眾熱議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生產好產業強、生態好環境優、生活好家園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東夏鎮始終堅持「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發展理念,將文化生活作為重要民生事業來抓,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力提升城鎮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全鎮精神文化風貌煥然一新。
  • 東豐縣鄉村振興: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今年年初,東豐縣又為新一年的鄉村振興工作制定更高目標:成立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制定更能帶動農民參與、更具農村特色的產業項目……全縣為謀劃鄉村振興之路頻出高招,各鄉村則是立足當地特色優勢,制定適合本村發展振興的目標。  鄉村振興最終是為了讓農村得到發展、讓農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