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2021-01-16 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1 「媽媽」的味道

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屆富春江江鮮大會在富陽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內啟幕。凍米糖、米餜、油麵筋……村民各自拿出絕活,比拼廚藝,吸引了數萬名各地趕來的遊客。

這是「媽媽」的味道。當然,「媽媽」的味道遠不止於味蕾和食物。理想中的鄉村,如同母親的懷抱,是能讓人心靈放鬆的地方。

來自富陽東洲街道黃公望村的婦女朱梅娟,經營一家民宿,是「公望女管家」負責人。

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潘阿婆,被朱梅娟認作了「乾媽」,她在這裡一住就是6年多。朱梅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窗邊輕聲問候:「老媽,你醒了嗎?」晚上哪怕再忙,也會去探望。

有一天,潘阿婆拉著她的手說:「梅娟,我在這兒養老,假如哪天不行了,老在你家裡了,要不要緊的?」朱梅娟毫不猶豫地說:「老媽,我就是你女兒呀,老在女兒家沒事的。」潘阿婆的心理包袱放下了,身體也逐漸好轉。

像這樣的乾媽乾爸,朱梅娟認了17個。「很開心能得到他們的信任,我會繼續像自己父母一樣地對待他們。」朱梅娟說。她與志同道合的姐妹發起成立「公望女管家」,制定了會員守則,在提高民宿服務能力的同時,讓「公望隱居地」成為更多人的心靈棲息地。

2 鄉愁的味道

古鎮,是歷史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富陽區龍門鎮是孫權後裔最大聚居地,積澱了獨具魅力的孫吳文化、三國文化、宗族文化等,是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的地域縮影。

龍門之古,濃縮在歷史建築中。白牆黑瓦、書院牌坊,寺廟祠堂、高牆環列,馬頭翹角、河畔橋廊,處處是歷史,步步有文化。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44歲的何苗娣在龍門溪邊,開了家餛飩鋪。「我是本地人,沒離開過古鎮。以前鎮上老人孩子多,現在年輕人多,一到周末節假日就很熱鬧。」

更為可貴的是,「活態古鎮」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這裡既是配套成熟的景區,也是生活化氣息濃厚的古村落,7000多位原住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古鎮復興要做好提升文章,保護傳承是基礎,合理利用是方向,從而實現保護古鎮、發展旅遊、造福百姓的多贏。」龍門鎮黨委書記凌濤說,要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古鎮名鎮效應,做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民宿培育、優質項目招引等工作,努力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富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夏芬表示,富春山居式鄉村和小鎮面貌快速重現,出現了龍鱗壩、東梓關、黑山頂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挖掘並展示了周雄孝善文化、夏震武國學文化、施肩吾狀元文化等一大批傳統優秀文化,富陽真正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味道山鄉。

3 綠色的味道

富陽是我國傳統的「造紙之鄉」。「效益好的時候,造紙就像印錢。」當地一位多年從事造紙業的民企負責人說。

一面是「洋垃圾」變成「白板紙」,滾滾財富進了錢包;一面是管道直排富春江,汩汩汙水流進母親河。「必須要有取捨!」富陽區上下形成共識。近幾年,隨著城市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以及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高汙染、高能耗的造紙產業最終完成騰退轉型。

遊客騎行在富陽區新登鎮的油菜花海中 徐昱 攝

一束狗尾草,長在田間是雜草,擺上窗臺是裝飾。若是4月來到富陽,能看到「鄉村百花大會」打擂正酣。農戶窗臺上、牆角籮筐內、舊單車車籃裡,鮮花草木裝點著庭院——農民爭相把春天「搬回家」。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夏芬說,百花大會包含「最美賞花勝地」「幸福花開·最美庭院」等評比,讓農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進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助力鄉村振興。

富陽實踐的樣本意義還在於,通過把人人稱羨的「顏值」,轉化為村民實打實的「產值」,提升老百姓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多年前,富陽區湖源鄉壺源溪沿岸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化工廠、養殖場,汙染嚴重。當地投入近10億元治水,關停了壺源溪沿岸64家汙染企業。隨著綠水青山逐漸恢復,湖源鄉開始尋找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如今,打造出的龍鱗壩成了市民追捧的清涼之所。

在龍鱗壩所處的新一村,村幹部洪婷華說,旺季時,這裡每天接待遊客超1萬人次,農家樂從原來的3家增加到24家,新增精品民宿15家,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4 現代化的味道

在富陽東洲藍郡農業創客園,名貴中藥、珍稀花卉都不足為奇,讓人意外的是頗具現代設計感的創客空間、創客會客廳、植物工廠等。

從農業園到由科技部認定、杭州地區首個專注農業創業項目的孵化器,藍郡農業創客園用5年時間在業內闖出一番天地。企業負責人陸煒強也從一名創業者,成長為浙江省首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導師。

在創客園,「植物管家」致力於為農民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幫農民從「看天吃飯」的生產方式,變為精細化、品牌化的管理。「入駐創業園的企業不再是單純的租客,而是和園內的所有企業成為一家人。」陸煒強說,2021年,藍郡將推出「0租金」,只要是好項目,就可以免租金入駐藍郡農創園。

這樣的現代農業,早年的富陽是不敢想的。那時,當地不少鄉村「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今天則是「屋外美如畫,屋內現代化」。富陽鄉村經濟、生態、民生、文化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成為杭州乃至全省鄉村的一張「金名片」,老百姓幸福感滿滿。

專家認為,富陽通過「味道山鄉」賦能了鄉村發展,提升了當地百姓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也推動了鄉村治理的創新實踐,成為一個鮮活的「鄉村振興實踐和基層治理創新」互相賦能的樣本。

富陽區龍門古鎮的金秋廟會 徐昱 攝

5 復興的味道

和面、揉面、醒面……位於富陽西部的新登鎮上山村,熹微晨光間,村民胡麗芳家早已燈火通明。富陽流行酒釀饅頭,胡麗芳家做饅頭有27年。

為什麼她一個白領從城裡回村?要從她對故鄉認知的轉變開始。

2018年3月,新登鎮半山桃花節開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胡麗芳和妹妹不到兩個小時,就賣光了500個饅頭。第二天,胡麗芳毅然辭去了年薪超20萬的IT白領工作,返鄉創業。

早些年,父母靠饅頭營生只能溫飽,胡麗芳立志要把饅頭做成大產業。她按照食品生產要求,改造了家中的饅頭加工場地,拿到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網絡營銷,還申請了「戚小匠」饅頭商標。如今,胡麗芳家的饅頭最多的時候一天就出貨3萬個。

「家鄉是個回不去的地方。」這句話,曾令許多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的人感同身受。但富陽不少鄉村,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回遷潮」。

老村的舊屋成了商鋪、食肆,杭派民居裡開起了更多的民宿。村民們看到了美麗鄉村背後的無限商機,依託家鄉的文化背景與現有資源,辦起農家樂,發展民宿經濟,扭轉了鄉村凋敝的趨勢。

夏芬說,以「味道山鄉」為核心的鄉村振興平臺,架起了城鄉融合的通道,探索出了極具富陽特色的鄉村振興方略,還黃公望先生筆下的富春山水以本來面貌,讓城市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讓廣大鄉村散發出復興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四川:宜賓金秋湖鎮堅持「五個堅定」助推鄉村振興
    四川:宜賓金秋湖鎮堅持「五個堅定」助推鄉村振興 2020-11-29 10: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小俊) 金秋湖鎮位於四川宜賓翠屏區中部,屬於川南一小時經濟圈重要節點
  • 讓年輕人接力唱好鄉村振興的主角
    要讓青年幹部接過村居發展的「接力棒」,帶領村民實現「十四五」規劃確立的各項目標而奮力拼搏,在鄉村振興中唱好主角。一人思而一村富,一人強而一村強,這正是國家需要青年人所擁有的抱負和擔當,身在基層自要身先士卒,為民謀福。基層需要勇擔當、有作為的青年力量不斷流入,讓鄉村建設成為活水湧動起來。
  • 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點亮海心沙
    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點亮海心沙金羊網  作者:許悅 穗農宣 陳秋明  2020-12-25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悅 通訊員 穗農宣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12月25日晚,由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市城投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共同主辦的「
  • 恩施打造2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翟興波10月12日至13日,連綿細雨,恩施州召開鄉村振興現場交流會,包括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在內的100餘人實地參觀,交流學習,拉開全州八縣市脫貧摘帽後鄉村振興大幕。據悉,這是近5年來恩施州參與「書記」最多的一次現場會。
  • 閆集鎮: 發展高效農業 促進鄉村振興
    原標題:閆集鎮: 發展高效農業 促進鄉村振興   「我們的草莓味道好、甜度夠,施的全部都是有機肥,從12月到第二年6月都是採摘期,採摘時間比較長,前來採摘的遊客特別多
  • 南莊鄉村振興力創精品
    禪城區委書記黃少文調研南莊時曾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匯聚各方力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高標準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形成連片示範效應,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為禪城鄉村振興的最重要的陣地之一,在「十四五」開局之際,南莊將如何謀劃發力?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久久為功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是全面脫貧後的另一個重要發展目標。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既需要用好引領鄉村發展「方法論」,也需要堅定「久久為功」的意識,讓鄉村振興成為時代發展下的新亮點。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1月14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發布會上,平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凱章介紹了平原縣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
  • 奮力打好鄉村振興的 開局之戰
    會議傳達了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議精神、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和6月初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考察學習的有關精神,回顧總結了全市前段時間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情況,安排部署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會議要求,全市上下必須繼續積極進取,真抓實幹,奮力打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戰。  打好開局之戰,必須聚焦重點,善抓落實。俗話說,舉網以綱,千目皆張。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已進入到全面施工階段。
  • 「五朵金花」富村民 鄉村振興的常山實踐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這是南宋詩人曾幾描繪的常山鄉村風光。如今,常山不僅保持了美好的生態自然風光,還迸發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核動能,一幅人景相生、產居相融、文旅相合的動態圖景正在浙西大地上閃爍。  美好圖景是常山縣委、縣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30餘載奮鬥得來的。
  • 東豐縣鄉村振興: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東豐縣鄉村振興: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市場信息網   2020-11-30 08:30:07   來源: 遼源日報   評論:   2019年,東豐縣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位居全省前列的優異成績。今年年初,東豐縣又為新一年的鄉村振興工作制定更高目標:成立特色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制定更能帶動農民參與、更具農村特色的產業項目……全縣為謀劃鄉村振興之路頻出高招,各鄉村則是立足當地特色優勢,制定適合本村發展振興的目標。  鄉村振興最終是為了讓農村得到發展、讓農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能得到提升。
  • 地頭來了鄉村振興服務隊
    10月4日,在臨沂市莒南縣濟生春茶源家庭農場,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朱冬冬(中)與採茶農交談。 當日,山東省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來到洙邊鎮茶溪川田園綜合體,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所需所盼。
  • 晉安區壽山鄉前洋村:因地制宜,振興鄉村
    前洋村氣候、區位條件優越,山林地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農業發展條件良好,先後引進了龍晶(佰利)葡萄觀光園、省農科院轉基因水稻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等現代都市農業項目,以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為導向,融合「數字鄉村」建設,重點打造集產、銷、研、學於一體的「農夫集市」,服務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構建出一個政府引導、農企供給、農技農金支撐、民眾消費的生態體系。
  • 瞭望|尹成傑: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是我國在「十三五」和「十四五」重要歷史交匯期實行的重大戰略性銜接。其一,這是精準扶貧脫貧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兩大戰略性對接。打勝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既是實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兩大戰略有著戰略部署、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的內在有機聯繫。
  • 中國日報網評: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
    會議提出,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為新發展階段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 安溪:讓老幹部在鄉村振興中「老」有作為
    據了解,近年來,該縣深入挖掘銀髮資源,將引導老幹部發揮正能量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把實施「三級聯動」安溪模式和黨建「三五」工程作為老幹部黨建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有效凝聚老幹部、老黨員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的馬連莊突破
    「脫貧攻堅」之後,「鄉村振興」如何繼續?對於平臺較小、資源稟賦較差的鄉鎮,「鄉村振興」如何突破?近來,山東省青島市馬連莊鎮用平臺思維整體推進鄉村工作,激發了鄉村活力。  馬連莊鎮還開展以黨組織改革為統領、村委會配套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積極發揮鎮黨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持抓鎮帶村、鎮村聯動。
  • 博興縣鄉村振興的「呂藝模式」
    濱州市博興縣的呂藝鎮曾經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扶貧重點鎮,一躍成為農創小鎮、活力小鎮、幸福小鎮,摸索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呂藝模式」。「孩子在附近上班,每個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俺倆人是互不操心。」張月鋒打趣道。呂藝鎮將11個村的3.2萬畝土地流轉給京博控股集團旗下的博華農業公司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對11個村剩餘勞動力有序安置。要素資源的有效系統整合,有力地支撐了「以地養老」,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