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小標題)「媽媽」的味道
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屆富春江江鮮大會在富陽東梓關村杭派民居內啟幕。凍米糖、米餜、油麵筋……村民各自拿出絕活,比拼廚藝,吸引了數萬名各地趕來的遊客。
這是「媽媽」的味道。當然,「媽媽」的味道遠不止於味蕾和食物。理想中的鄉村,如同母親的懷抱,是能讓人心靈放鬆的地方。
富陽東洲街道黃公望村的婦女朱梅娟,經營一家民宿。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潘阿婆,被朱梅娟認作了「乾媽」,在這裡一住就是6年多。朱梅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窗邊輕聲問候:「老媽,你醒了嗎?」
像這樣的乾媽乾爸,朱梅娟認了17個。她與志同道合的姐妹發起成立「公望女管家」,制定了會員守則,在提高民宿服務能力的同時,讓「公望隱居地」成為更多人的心靈棲息地。
(小標題)鄉愁的味道
作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富陽區龍門鎮是孫權後裔最大聚居地。白牆黑瓦、書院牌坊,馬頭翹角、河畔橋廊,處處是歷史,步步有文化。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44歲的何苗娣在龍門溪邊,開了家餛飩鋪。「以前鎮上老人孩子多,現在年輕人多,一到周末節假日就很熱鬧。」
更為可貴的是,「活態古鎮」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7000多位原住民延續著傳統的生活方式。
「古鎮復興要做好提升文章,保護傳承是基礎,合理利用是方向,從而實現保護古鎮、發展旅遊、造福百姓的多贏。」龍門鎮黨委書記凌濤說。
(小標題)綠色的味道
富陽是我國傳統的「造紙之鄉」,造紙產生的廢水通過管道直排富春江。「必須有取捨!」富陽區上下形成共識。近幾年,隨著城市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高汙染、高能耗的造紙產業最終完成騰退轉型。
一束狗尾草,長在田間是雜草,擺上窗臺是裝飾。若是4月來到富陽,能看到「鄉村百花大會」打擂正酣,這裡的農民爭相把春天「搬回家」。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富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夏芬說,百花大會包含「最美賞花勝地」「幸福花開·最美庭院」等評比,讓農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進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家園,助力鄉村振興。
(小標題)現代化的味道
在富陽東洲藍郡農業創客園,名貴中藥、珍稀花卉都不足為奇,讓人意外的是頗具現代設計感的創客空間、創客會客廳、植物工廠等。
從農業園到由科技部認定、杭州地區首個專注農業創業項目的孵化器,藍郡農業創客園用5年時間在業內闖出一番天地。企業負責人陸煒強也從一名創業者,成長為浙江省首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導師。
這樣的現代農業,早年的富陽是不敢想的。那時,當地不少鄉村「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今天則是「屋外美如畫,屋內現代化」。
(小標題)復興的味道
和面、揉面、醒面……位於富陽西部的新登鎮上山村,熹微晨光間,村民胡麗芳家早已燈火通明。富陽流行酒釀饅頭,胡麗芳家做饅頭有27年。
2018年3月,新登鎮半山桃花節開幕,胡麗芳和妹妹不到兩個小時,就賣光了500個饅頭。第二天,胡麗芳毅然辭去了年薪超20萬的IT白領工作,返鄉創業。如今,胡麗芳家的饅頭最多的時候一天就出貨3萬個。
如今,富陽不少鄉村,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迎來一波又一波的「回遷潮」。村民們看到了美麗鄉村背後的無限商機,辦起農家樂,發展民宿經濟,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