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滸傳》以一個「義」字貫穿全文,梁山一百零八將,似乎都是為了相同的「義」而聚集到了一起。梁山的大寨主宋江,因為「義」氣深重而得勢,而曾經的寨主王倫則因為薄情寡「義」而失勢,梁山好漢們所追求的「義」又究竟指的是什麼呢?通過對梁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江、柴進進行分析,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如果要評選《水滸傳》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及時雨宋江、小旋風柴進理應名列前茅。宋江是知名度極高的江湖人物,有著大量的仰慕者與追隨者,柴進身為柴王嫡派子孫,擁有很高的地位和巨額的財富。所以宋江上梁山較晚,卻能直接坐上副寨主的交椅,柴進上梁山更晚,也能坐上第十把交椅,這歸功於他們上梁山之前的聲望與地位。
毫無疑問,宋江是《水滸傳》中的主角,一出場就自帶主角光環,每逢危難關頭只要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令對方改變對他的態度。宋江的面子這麼大,主要就是因為江湖中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義氣深重的人,大家都很崇拜他。那麼宋江到底做了些什麼,讓大家都認為他義氣深重呢?
小說中從宋江第一次出場到江州劫法場這段時間內,大概有三處寫宋江仗義疏財處,分別是主動拿錢給閻婆和閻婆惜、賣湯藥的王公以及初次謀面的李逵,還有一處寫宋江給晁蓋、吳用等人通風報信,似乎並沒有體現出宋江是如何的講義氣。像魯智深對待林衝那樣,為了朋友可以豁出一切,魯智深就屬於義氣深重的典型,但是梁山好漢其實並沒有很崇拜魯智深,反倒是崇拜仗義疏財的宋江。
梁山好漢們所崇拜的當真是講義氣的人嗎?難道是誰最講義氣誰就可以排名靠前嗎?筆者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小說原文所描寫的宋江,似乎也不是特別的義氣深重,至少是遠遠不如魯智深。但是義氣深重的魯智深在其他梁山好漢眼中,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仗義疏財的宋江就不一樣了,大家幾乎都以認識宋江為榮。所以梁山好漢們所敬所愛的或許只是宋江的仗義疏財,而不是魯智深的義氣深重。
柴進上梁山最晚,卻能坐上第十把交椅,則更是因為仗義疏財。柴進的江湖地位很高,當初宋江將要逃亡,宋清的一番話,勸兄長投奔柴進,也道出了柴進的特點:「我只聞江湖上人傳說滄州橫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說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孫,只不曾拜識,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說仗義疏財,專一結識天下好漢,救助遭配的人,是個見世的孟嘗君。」
可見這柴進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仗義疏財,二是有錢有勢。身為周世宗柴榮嫡派子孫,手握丹書鐵券,享受著王爺的待遇,家裡有用不完的錢財,重點是他還仗義疏財,專好救助刺配的犯人,因此在江湖中享有極高的威望。由此可見,柴進普遍受梁山好漢愛戴,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仗義疏財,同時代富貴的人很多,但是像柴進那樣仗義疏財的卻只有一個。
所以在水泊梁山,僅僅講義氣是不夠的,像魯智深、李逵那樣義氣深重,卻也沒有得到特別的優待,而像宋江、柴進那樣仗義疏財的人,才是好漢們所敬重的第一等人物,才能初上梁山就成為山寨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