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打蔣門神,可斷功名心
看過電視劇《水滸傳》的人,自然對施耐庵的原著並不陌生,小時候更聽過無數次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都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但開機還是被武松和西門慶的打鬥情節所吸引,兩個人你來我往,一招一式,打得難分難解,最終西門慶沒有招架之功了,只見武松一腳將西門慶從二樓窗戶踹下一樓,摔個半死,武松從窗口順勢跳下來,結果了西門慶性命。
武松生性豪爽,好漢做事好漢當,殺了西門慶,坐等公差,任由法律處置,決不逃亡天涯。當在孫二娘店裡歇腳時,破了母夜叉的蒙汗藥,卻與張青結拜了兄弟,張青勸道,若是去獄中受那一番苦,不如殺了兩個差人,去佔山為王。
武松說,一路上得以兩個差人照顧,不忍心殺之。武松真是義氣。然而,若真不想去坐牢,也可不殺差人而落草為王的,是什麼原因,讓武松寧可去受牢獄之苦,而不去做山大王呢?
且說這武松,雖可能敵百夫之勇,為人行事並非魯莽之輩,生性也是正直善良之人,且有上進之心,三拳兩腳打死景陽岡上的老虎,為民除害,陽穀縣令便給了一個都頭,人稱武都頭,他也認真履職。
在處理武大郎的冤案時,他是有理有節的,只殺死了兇嫂奸漢,對鄉裡秋毫無犯,沒有冤殺他人,他的分析是嚴謹慎密的,是個當官的料子。
可是,觸犯法律理應受到制裁,他說好漢做事好漢當,不只是說明他能堅持原則,而且還以身作則,維護公平正義,並不因為自己曾經打死老虎立過功而開託罪責,也不因為自己是個都頭而徇私枉法。
犯了殺人之罪,明知會坐大牢難有出頭之日,做山大王還能坐陣一方,他還是選擇坐牢,這說明武松骨子裡還是鄙視匪寇而嚮往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這種上進之心只要有一絲希望而不放棄。
然而,他又很重情義,遊走江湖,行俠仗義,路見不平而受人迫害,這些都影響了他打虎時所成長起來的功名之心。
坐大牢按規矩則要打一百棍殺威棒的,武松不但免了單,而且還有酒肉伺候,當得知是營管施恩所賜,想必一定有有求於他的難處,了解到蔣門神奪了施恩酒肆,且橫行快活嶺時,武鬆氣不打一處,定當除之而後快。
不知喝了多少一「望」三碗酒以後,已是酩酊大醉的武松去會蔣忠了,這就是《水滸》裡最好看的段子,武松醉打蔣門神,這狄龍把施耐庵的文字呈現得活靈活現,真讓人百看不厭,把個武松路見不平的江湖豪氣演得淋漓盡致。
但此時的武松雖醉意朦朧,而頭腦還是蠻清醒的,只是狠狠的教訓了蔣忠而並沒有殺死他,武松替人出頭還是很有節制的,點到為止,不把自己將來的出路堵死,大概有東山再起的意願吧。
當擺平了蔣門神以後,武松以為快活林太平了,不知蔣門神投靠的張都監背後使詐,不一日,派了差人修書一封傳給武松,好言說是願交武松這樣有仁有義的朋友,加之這張都監原來與施恩之父有舊交,武松便入了張都監門下。
張都監每日好酒好肉款待武松,並說給武松謀了一個差事,這對有上進心並且有能力擔當的武松來說,無疑是個誘惑,那張都監還要給武松說一門親事,這更是對義氣為重的武松來說,感恩戴德,哪裡會防範張都監的詭計多端呢。
就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張都頭一邊差人邀武松去後花園賞月,一邊暗中派人把珠寶軟銀塞到武松的房間裡,然後指使人大喊捉賊,結果武松遭到陷害並再次送到官府,押送途中欲置武松於死地。
身陷囹圄的武松以為投靠張都監,看到走出困境、謀得一官半職的一絲曙光,卻不知原來是要結果他性命,逼迫他的人生徹底轉向。
《快活林》裡最宏大也是最壯烈的一場打鬥便是「血洗鴛鴦樓」,武松本已屈辱被冤,卻又遭絕路追殺,於是滿腔憤怒地趕到鴛鴦樓,螻蟻一般的衛兵圍攻他卻近不得他之身,武松左右揮刀,殺人如麻,最後除掉了張都監,斬惡魔蔣門神於刀下。武松怒撕一片血衣,在雪白的牆壁上揮寫了八個猩紅的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此時,武松聽了張青,帶髮修行,去了二郎山,然後歸依梁山,打家劫舍,這是他內心最鄙視的一件事,而現在卻不得不為之,殺了蔣門神,棄了功名心。
原來本以為報效朝廷的,而此時卻幹起了與朝廷為敵的行當了。是邪惡無道才讓他萌生嫉惡如仇,是官逼民反才讓他落草為寇。
小時候聽水滸故事,就知道很多好漢是被迫逼上梁上的,象宋江、林衝、武松等許多好漢都是遭到惡官霸吏的迫害,最終走上梁山,舉起了「替天行道」的大義之旗的。
其實,報效國家已植根於心靈的武松,只要遇到合適的環境,建功立業之心就會立馬復甦,當宋江率梁山全夥受招安後,武松更是南徵北戰,參與了平定遼國,徵剿田虎、王慶、方臘的起義,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
這真是:
景陽打虎建功後,平冤胞兄失仕途;
醉打蔣忠快活林,怒斬都監鴛鴦樓;
民憤難平立血字,官逼絕境落草寇;
功名之心從未泯,一旦招安寫春秋。
《水滸》這部作品不但記載了宋朝的文化底蘊,更是以108個英雄好漢襯託出該作品的精髓,時至近遷,無論相隔多少年再重頭回顧,依舊是一部經典名作。
喜歡圖文的朋友歡迎關注,我會將最新的影視動態與您分享!
原創不易,謝絕抄襲!#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