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名叫Grace,據說,Grace用於人名時,通常包含宗教意味,意為上帝的慈悲。小鎮名Dogville(中文可譯作「狗鎮」),但是並非狗的聚集地,而是居住著十五名成人、七名兒童和一條狗的人類社區。Grace最先遇到那條被栓住的、與先知摩西同名的狗,並偷了一塊餵狗的帶肉骨頭。根據《摩西十誡》第八戒的「不可偷盜」,剛一出場的Grace便犯了罪,而且還當著「摩西」的面。「摩西」驚懼地嚎叫。於是,Grace遇到狗鎮的第一個人——期待一份「禮物」降臨以檢驗社區居民的包容度進而振興狗鎮道德的Tom。
在那間沒有牧師的教堂裡,Tom說服來開會的居民們,以兩周為限對Grace進行考察,然後用投票表決的方式決定她的去留。鑑於有黑幫人物曾到狗鎮及其周邊找尋Grace,故而即使在兩周內,居民們也將承擔冒犯黑幫的風險,因此Tom建議Grace向居民們提供勞動服務,來抵償他們的風險。原本未必打算在狗鎮逗留的Grace,因為感受到Tom等狗鎮居民的善意,更重要的是,因為她的偷盜罪行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得到寬容,所以欣然同意接受考察,並且採納Tom的建議,給狗鎮裡的九戶人家,每戶每天提供一小時的勞動服務。
從此,乏味得沒有故事的狗鎮便有了故事,由於觸及罪惡與懲罰、寬容與拯救、道德與人性、利用與背叛、黑幫與政府、民主與自由、法律與權力、世俗與宗教……故而還是命題宏大、寓意深刻的故事。經過一番遊說和周折,狗鎮的居民們慢慢接納了Grace為他們做的「不需要」的工作,譬如幫雜貨店女老闆除草、給跑運輸的卡車司機整理家務、陪失明的老男人聊天、為練習彈風琴的教堂敲鐘女翻樂譜等等。Tom認為,他的主意既拯救了Grace,又振興了狗鎮的道德,因此頗感得意。同時,Tom對Grace表現出明顯的愛意,但並沒有詢問她的身份和身世。
Grace被狗鎮的寧靜祥和以及居民們的純樸善良所吸引,堅定了通過努力留在此地的決心。對Tom的愛意,她有所察覺也有所回應,但絕口不提自己的過往和逃亡原因。兩周很快過去。出乎預料,Grace贏得了擁有投票權的十五名成人的全部贊成票,從而得以留在狗鎮與居民們生活在一起。這樣,從初春到夏末,Grace在狗鎮度過了一段簡單而快樂的時光。她照例每天給每戶做一小時「不需要」的工作,居民們則開始向她支付微薄的工錢。至此,這是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所有的命題和寓意,都還沒有鋪展開來。直到七月四日,美國國慶節的當天晚上。
城裡的警察第二次來到狗鎮。此前,警察第一次駕到,在教堂外張貼了一份印有Grace頭像的尋人啟事,並說明其為「失蹤者」。當時,報警抑或無視?狗鎮居民們的心中曾泛起些許漣漪。此次,警察將尋人啟事更換為通緝令,並強調Grace是發生在兩周前一樁銀行搶劫案的嫌犯,十分危險。於是,前番的漣漪旋即驟變為驚濤駭浪。通過Tom的轉達,Grace模糊地理解到,狗鎮的居民們並不在乎黑幫或警察,也不在乎道德或法律,他們之所以允許她居留,甚至不是出於純樸善良,而是把它當成交易:最初的兩周,Grace是以每天九小時免費勞動的「價格」,向居民們「購買」狗鎮的居留權;其後的半年,Grace付出勞動,收入工錢,用於「購買」居留權的,則是她給死氣沉沉的狗鎮帶來的生機和快樂。
而現在,她所帶來的生機和快樂,必定將被由黑幫和警察帶來的壓力和恐懼衝淡,換言之,她用於「購買」居留權的「錢」變少了;為了使交易對等,她必須付出雙倍的勞動,同時降低工錢;反過來說,她只要付出雙倍的勞動,同時降低工錢,就可以繼續留在狗鎮。倘若是在半年前,Grace根本不會為了留在狗鎮而接受如此不公平的交易,但是此時,為了居留而接受交易,有了唯一卻充分的理由,那就是她與Tom之間的愛情。不過,狗鎮居民們固有的毫無人情味的交易觀念還是令Grace不安:原本就是狗鎮一員的Tom,會不會也將對她的愛視作交易呢?她必須確認無誤,否則,那樣的愛情完全沒有意義!
於是,Grace問起當初黑幫老大一邊說著「重重有賞」一邊從車窗內遞出的名片,Tom的回答是:「我早已把名片燒掉了。」這正是她期許著的答案。就這樣,Grace每天工作十八小時,同時降低了工錢,繼續留在狗鎮。對於Grace堅持留在狗鎮的理由,居民們好像難以理解因而有諸多誤解,比如,她是否真是一名潛逃犯而不得不留在此處以逃避法律的懲罰?由於誤解,居民們對她的態度開始出現變化,每每不自覺地以憐憫的施予者自居,或者對她苛責刁難,或者對她想入非非。因此,Grace感到身心俱疲。晚上,Tom來到Grace棲身的那間由廢棄的礦廠改造而成的簡易住所,不過,他並沒有給她帶來更多慰藉,反倒替居民們做了不少辯解,繼而委婉表達了與她發生性關係的願望。在Grace看來,居民們的誤解與否並沒有所謂,而只要Tom過來探望,就是最好的安慰。至於他的願望,累得躺在床上的Grace勉強直起身,回應道:「我們有一輩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