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別讓阿爾茨海默病找上「空巢老人」

2021-01-09 騰訊網

「獨自一人呆在家裡,面對的是安靜和寂寞。過年過節,見到回家的孩子。短暫的熱鬧相聚後,又是分離,接下來仍然是獨自一人……」這是「空巢老人」的生活常態。

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與此同時,獨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對於空巢老人來說,長期的孤獨是生活的常態,然而這種生活狀態,讓阿爾茨海默病更易找上他們。

阿爾茨海默病最愛找「空巢老人」

「在所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當中,『空巢老人』佔六成!」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趙士福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組病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也是繼癌症、腦血管病、心血管病之後危害老人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第四大殺手,特別是60歲以後,發病率逐漸增多。

阿爾茨海默病為何愛找「空巢老人」?這要從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談起:

1、高齡人群: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幾乎每5歲增加一倍。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年齡的增長,導致機體內進行性衰退物質不斷積累。

2、三高人群:當50歲的人收縮壓超過130時,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會增加,高血糖,高血脂也有相同的影響。

3、肥胖人群:肥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

4、腦部有損傷的人群: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即使是輕度的腦損傷也會嚴重損害大腦清除毒素的能力,這可能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5、孤獨抑鬱的人群:據一項研究證實,抑鬱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增加,曾經罹患抑鬱症或正處於抑鬱狀態下的人更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以上高危因素中,空巢老人基本可以佔到3條以上,「空巢老人」普遍比較孤獨,與外界交流減少,再加上隨著年齡增加,大腦功能減退的速度相對更快,因此更容易被盯上。

另一方面,社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並不高,很多空巢老人長期獨居,記憶減退也只是覺得正常現象,病情嚴重了才被家屬發現,往往確診時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療難度非常大。

「空巢老人」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腦科醫學中心副主任何金彩指出,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要記住這七點:

1、40歲以後使收縮壓保持在130mmHg以下,減少肥胖和與之相關的糖尿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高危因素,預防有助於降低風險;

2、鼓勵使用助聽器彌補聽力損失,並通過保護耳朵減少聽力損失 ;

3、防止頭部損傷:老年人摔倒時有發生,日常出門一定要小心;

4、每周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1個單位(一個單位酒精等於10ml);

5、戒菸並支持他人戒菸;

6、減少接觸空氣汙染和二手菸 ;

7、從中年,可能的話直到老年都保持運動,保持社交活動,保持心情愉快。

另一方面,對子女來說,別讓老人一個人在家待太久,常回家看看,如果時間不允許,每天給他們打電話,也可以幫助老人緩解孤獨,更好地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參考資料:

大咖微課《AD早期預防的重要性及幹預措施》

健康時報網《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 更易患痴呆》

相關焦點

  • 空巢與失智老人的愛與尊嚴
    敬老院裡,樹鋒和味芳坐在長椅上兩位老人在古稀之年遭遇空巢與失智的雙重困境。他們的記憶與現狀、輝煌與失意互相交錯,故事之外,紀錄片試圖折射中國深度老齡化後不得不直面的課題——高齡老人的居家照護、醫養結合、養老制度等的探索和完善。  樹鋒和味芳是一對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相識於1950年代,在古稀之年遭遇空巢與失智的雙重困境——味芳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 上了年紀,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是有很多老年人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疾病不僅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加重了家人的負擔。阿爾茨海默病是經常發生在老年人或者是老年前期的疾病,如果患上此病,會使人記憶力減弱,語言能力下降,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降低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給家人帶來很大的負擔。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治療,會延緩病情的發展。阿爾茨海默病的這些早期症狀,要提前了解清楚。記憶力減弱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主要是記憶力下降。
  • 家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我該怎麼辦?
    5.56%近千萬老人面臨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首先,請了解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是嚴重認知功能缺陷和衰退的臨床症候群的一種,它包括記憶、日常生活能力、已習慣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緒反應能力的全面障礙。
  • 記者手記丨別讓失智老人成「燙手山芋」
    在紀錄片《我只認識你》中,一對上海「空巢老人」,因妻子患上阿爾茨海默病,讓年過八旬的老兩口,一直在是居家還是去養老院的選擇上掙扎。上海是我國目前養老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在紀錄片中,這對退休工資很高的老夫妻,依然為找不到合適的養老院而發愁。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疾病奪走的,不止是記憶
    當前,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千萬,龐大數字背後,是個體家庭的困境,也是巨大的社會照護成本。 當我們的親人在「遺忘」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能做的是不要再忽視、誤解甚至遺忘了他們。 資料圖:某收治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專科醫院中,一位患病老人正在輪椅上曬太陽。
  • 記憶力減退是阿爾茨海默病前兆?這是謠言!可千萬別信
    阿爾茨海默病,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老年痴呆。很多人認為,記憶力減退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傳言是真是假?專家表示,人的記憶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瞬時記憶減退屬於正常現象。阿爾茨海默病最常影響的是短時記憶。比如,一個人最近幾天剛剛出去旅遊,然後這件事就跟沒發生過似的。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能活多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茲海默症能活多久關愛老人讓愛不走失~ 1.阿爾茨海默症能活多久,這個問題確實是大家都想確定的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能力下降、運動功能減退症狀,但通常阿爾茨海默病者並不是因為阿爾茨海默病本身而離世,而是由於其它併發症導致的,如記憶力、認知功能減退、走失,出現意外或者發生其它類別等。因此,阿爾茨海默病一定要儘早治療,以延緩病情,使他們的生存年限延長。 揭開
  • 民警帶警犬全力搜尋 終找到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
    民警帶警犬全力搜尋,最終將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找到  □記者房琳通訊員易馨文圖  大河報訊 核心提示丨「找到了!終於找到了!」1月19日中午12時許,靈寶市陽平鎮秦南村內的群眾奔走相告,激動不已。讓大家掛心的其實是村內一走失的82歲老人,在此之前警民已尋找了一天一夜,最終在老人三兒子家中找到了他。
  • 申城阿婆患上阿爾茨海默症 紀錄片講述這對耄耋老人的相伴
    原標題:上海溫度·美麗心靈①|阿婆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她用紀錄片講述這對耄耋老人的相伴  編者按  一對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阿婆不幸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老伴不離不棄,精心照顧,他們相愛相守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導演呼喚更多的人關注老人的愛與尊嚴。
  • 【原創科普】921·就愛你——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一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痴呆;65歲以後發病者稱老年性痴呆。  二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
  • 阿爾茨海默病是由噬菌體引起的嗎?(上)
    原創 Tim Sandle 阿爾茨海默病George Tetz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提供了重要的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會改變傳統醫學對許多疾病病因的理解,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說,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是由噬菌體引起的。這些病毒能在細菌中感染和複製。這項研究是在此背景下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
  • 椿萱茂憶路同行,用愛守護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記憶關愛失智老人健康...
    那是爸爸畫在你手腕上的,他仔仔細細地畫上長一點的分針和短一點的時針,並告訴你,這些指針動一下,你就長大一點啦!你慢慢地長大,他也在慢慢變老,慢慢地開始遺忘,再也沒法畫上一個完整的手錶。最初,他只是出門忘了戴上帽子,忘了拿上鑰匙,忘了上一秒是否鎖了門。他以為就是老啦,記性比不上以前啦。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5年後,德特爾女士去世,阿爾茨海默醫生在對德特爾女士的大腦研究中辨認出「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項工作使得世界認識到這一新型的疾病。後來,該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神經系統的一種起病隱匿的退行性疾病。
  • 獅子魚與阿爾茨海默病
    原創 Yucatan Times 阿爾茨海默病獅子魚(lionfish)是一種入侵物種,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因瑪雅文明而聞名於世)海岸盛行。尤卡坦半島的科學家們對獅子魚的有毒物質進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過程。
  • 從「作精」老爹蘇大強說阿爾茨海默病
    代入感太強烈,讓我們擔心身邊的人也會這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阿爾茨海默病,雖然這個病並不能根治,但是早期的發現幹預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一些發病的前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阿爾茨海默病吧。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當記憶跟不上遺忘的步伐,請幫我記住這世界▼從容面對不再逃避關愛老人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痴呆亞型,約佔所有痴呆的60%。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或看不見的先行死亡,它的出現,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讓許多家庭被迫面臨撕心的生離。
  • 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分子亞型被確定了
    原創 Mount Sinai 阿爾茨海默病西奈山研究人員確定並描述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分子亞型,這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精準醫療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西奈山醫院官網1月6日消息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 阿爾茨海默病日丨人類的衰老是如何發生的?
    今天(9月21日)是第26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自1994年9月21日,在愛丁堡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年會開幕式上發起以來,阿爾茨海默病日開始為更多的人們所知道。這種被認為是「人類記憶殺手」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劇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 樂山市人民醫院開展「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義診活動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餘建軍)  9月21日,是第24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記得我愛你」,旨在呼籲大眾給予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更多關注,及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幹預。為宣傳普及此病的防治知識,提高人們的認識,昨(19)日下午,樂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在門診2樓平臺處舉行了以「給生命的兩端,以同等的關愛」為宣傳主題的義診活動和健康知識講座。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論文。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