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喜鳥、益鳥,燕子不怕人,人們也喜歡燕子。燕子總是把巢穴築在農村房屋的二梁上。
人們喜歡燕子,不僅因為燕子是吃蟲子的益鳥,燕子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當小燕子出殼後,它們就會趴在窩邊等著老燕子打食來喂。一窩燕子多了,老燕子忙不過來,小燕子就會餓的呷呷叫,它們的叫聲激勵著老燕子不停的出去打食。就像夫妻二人領著幾個孩子一樣。小時候,大人常常指著燕子對孩子們說:「你們就是那一窩燕子」。孩子就懂得了他們的衣食來自於父母的辛勤勞動。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老燕子忙碌的身影。同時,老燕子忙碌的工作也激勵著大人為了孩子吃飯穿衣不停奮鬥。有一句罵人的話叫「黃口小兒」,就是因為燕子小時候嘴是黃的。
為什麼有的人家有燕子築巢,有的人家沒有呢?大概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安全問題
燕子是很有靈性的動物。每年春天燕子來時,都會在院子裡、房梁上飛來飛去。它們就是選擇築巢的地方,一般都是選擇房子高一點的,寬敞明亮的地方進行築巢,因為房子高一點,燕巢離地面也高一點,起碼人伸手抓不到,這樣就安全一些。同時,在他們偵查的時候沒人打擾,給燕子的感覺這家人很友好,安全性就高。如果燕子在偵查時有人趕它們,它們就會認為不安全,不會在這裡選擇築巢。
二、築巢的條件
燕巢都是築在向光的二梁上,因為二梁有個坡度,適合築巢。如果二梁太細或沒有坡度,或二梁掛載的東西太多、太亂,燕子就會放棄在這裡築巢。
燕子雖然是益鳥,但是家裡一個燕窩,每天都會有小燕子的糞便落下來,很煩人。有的人家很友好,專門為燕窩吊一個託板,這樣既可以房子燕子糞便下落,又可以幫助不慎離巢的燕子不會摔壞,燕子當然喜歡在這樣的家庭築巢。
三、外部環境
前兩個條件合適了,還要看外部環境。如果房屋周圍很遠都是荒地,沒有蟲子可以作為食物,燕子也不在這裡築巢。同時,如果房屋周圍樹木稠密,容易隱藏老鼠、蛇等天敵,燕子也不會在這裡築巢。
綜上所述,有的人家有燕子築巢,有的人家沒有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