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2021-01-15 澎湃新聞
宜賓發現罕見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宜賓電視臺酒都播報

2020-09-22 12:56

來源:宜賓電視臺酒都播報(02:07)

近日,家住四川宜賓翠屏區象鼻街道觀鬥社區的居民劉大姐,在她家屋後發現了一塊有紋路的石頭,紋路形狀似魚。劉大姐拍照發了一條朋友圈,立即引起了轟動。

這塊石頭是否真的是化石?播報記者隨即聯繫了202地質隊的專家進行鑑定。 專家預測,該化石可能屬於侏羅紀時代或白堊紀時代,也就是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前。同時,專家介紹,從體型上來說,這塊化石的大小在宜賓也屬於比較少見的。 據了解,當打開石頭,一共發現了兩塊同樣紋路的石頭,另外一塊被壓在石堆下方,暫時無法看到。 專家表示,無論這塊化石屬於哪種門類,它對於研究長江流域的古地質、古氣候、古地理都具有重要的事實依據和參考價值。

目前,劉大姐已經按照專家要求,對該化石進行了覆蓋保護,等待進一步研究結果後,再對化石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原題為:《罕見!宜賓發現遠古生物化石,專家鑑定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遠古生物化石,宜賓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川山泥傾瀉露出魚化石,專家疑屬侏羅紀或白堊紀時期
    四川宜賓近日連日暴雨,多地發生山泥傾瀉。當地一名劉姓女子的屋後山坡上日前發生山泥傾瀉,發現一塊有紋路的大石,紋路形狀似魚,遂拍攝照片上傳網絡。有專家推測,該石頭可能是屬於侏羅紀時代或白堊紀時代的化石,距今約2.5億年至6500萬年前。劉某表示,十分震驚,原以為是普通石頭。
  • 遠古南極區域發現白堊紀早期「怪異恐龍」殘骸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處遺址發現1.1億年前外形怪異的恐龍物種,它被命名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遠古時期該地區位於南極區域。這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首次發現蜥腳類恐龍的證據,也是迄今全球發現第二具白堊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化石。
  • 【誰不說俺家鄉好】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誰不說俺家鄉好】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2020-12-20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原標題: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考古學家化石揭秘恐龍時代八種遠古鱷魚物種  來源:科技訊我有話說  鱷魚以前張什麼樣子?近日考古學家揭秘了遠在恐龍時代的八種遠古鱷魚物種。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在恐龍霸主時代的鱷魚吧。
  • 侏羅紀與白堊紀,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
    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由巨獸所主宰的時代,我們將這一時代稱之為恐龍時代。而恐龍時代又分為兩個部分:侏羅紀與白堊紀。 侏羅紀與白堊紀,只要提及二者之一,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恐龍,可見這二者就是恐龍的代名詞,侏羅紀與白堊紀,二者同為恐龍時代,具體有何不同呢?提到恐龍,我們總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情,感覺它們就好像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一樣,但實際上它們所處的年代已經屬於中生代了,而在中生代之前,還有更為古老的古生代。
  • 侏羅紀和白堊紀都屬於恐龍時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作為中生代的兩個紀元,儘管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恐龍時代,但是侏羅紀和白堊紀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侏羅紀是距今2.01億年前至1.45億年前,是介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中間的一個時期。而白堊紀則是從侏羅紀結束之後一直持續到了6600萬年前,也就是距今1.45億年前至0.66億年前。
  • 蟲豸魅影-浙江自然博物館中生代古昆蟲化石展
    國慶長假來襲,到處都是人人人,不如帶你的孩子前往浙江自然博物館去體驗下中生代古昆蟲化石的魅力。此次展覽由浙江自然博物館攜手靈珀閣共同舉辦。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龍王鯨是人們已知的原始鯨類之一,它是由陸地動物進化而來的,隨後它又進一步進化為兩種現代的鯨類。雖然屬於鯨魚的一種,但是龍王鯨的外貌特徵卻和巨大的海蛇相似,當它首次被發現時,古生物學家還曾經把它當成是爬行動物
  • 龍王鯨才是海洋霸主,滅絕的遠古海洋巨獸
    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雖然屬於鯨魚的一種,但是龍王鯨的外貌特徵卻和巨大的海蛇相似,當它首次被發現時,古生物學家還曾經把它當成是爬行動物現在我們只能看到龍王鯨的化石,顯赫一時的海洋霸主卻銷聲匿跡了,也令人唏噓不已  在遠古時代存在著很多的海洋巨獸,今天以體型來把它們排名:龍王鯨、滄龍、巨齒鯊、薄片龍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科技訊】12月05日消息,說起白堊紀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實不然,在海洋中除了恐龍還有各種遠古魚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一下吧。化石表明,它們在白堊紀期間出沒於歐洲和非洲海域。角鯊屬於鼠鯊目,臂蠟孔科;俗名:臂蠟孔鯊;時代:白堊紀;分布:全世界與現代的虎鯊一樣,角鯊長有三角形扁平的齒及有纖細鋸齒的冠。在前列,齒為直立的,但慢慢增加向後傾斜度。簡單扁平的根沒有供養的凹槽。這種鯊魚生活在淺海裡。
  • 澳大利亞首次發現罕見恐龍化石——或為霸王龍表親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澳大利亞恐龍,這一發現改寫了該物種的歷史。這種恐龍是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一種,與霸王龍和迅猛龍屬於同一科,但是這種恐龍並沒有產生多少化石。它們被稱為伊拉夫羅龍(elaphrosaur),此前僅在坦尚尼亞和中國等少數地方被發現,時間可追溯到1.6億至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
  • 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
    原標題: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圖片說明:工地發現恐龍化石東方網7月10日消息: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遠古時期的巨型足跡,長度超12米,什麼生物能長這麼大?
    耗時10餘年研究改寫歷史根據報導,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便在新疆準噶爾地區進行遠古生物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了,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陸續在新疆天山南北發現了大量的足跡化石,這些化石不僅有恐龍,還有鳥類、龜鱉類等等,這次發現的獸腳類足跡,也是來自於此處。
  • 遠古時期的巨型足跡,長度超12米,什麼生物能長這麼大?
    耗時10餘年研究改寫歷史根據報導,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便在新疆準噶爾地區進行遠古生物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了,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陸續在新疆天山南北發現了大量的足跡化石,這些化石不僅有恐龍,還有鳥類、龜鱉類等等,這次發現的獸腳類足跡
  • 史前海洋霸主: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其咬合力能夠達到五千千克,被稱為是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說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目前是被認為咬合力最為巨大的史前魚類,並且是寒武紀時期最為巨大的魚類,根據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於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鄧氏魚的相關信息,並且介紹史前的其他生物相關知識。
  •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3月17日消息,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蟲類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動物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
  • 四川古藺再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
    四川盆地的恐龍化石很多。近幾年來,在瀘州市古藺縣黃荊鎮,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  8月25日,經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等專家現場鑑定、確認,古藺縣又發現了一組形狀非常清晰、完整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
  • 遠古十大海洋猛獸
    鄧氏魚是來自遠古時期的一種魚類,其咬合力能夠達到五千千克,被稱為是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說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
  • 地球遠古巨獸來襲——侏羅紀篇
    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並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態的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