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曝羅布泊核試驗爆心現狀:遺蹟依稀可辨

2021-01-09 騰訊網

資料圖: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原標題:紀實散文:在蘑菇雲升起的地方

羅布泊——我國第一朵蘑菇雲升起的地方。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整個神州大地都沉浸在慶祝的喜悅中,在無數人心靈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魂牽夢縈多少年,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1周年之際,筆者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羅布泊。

羅布泊位於西北大戈壁,面積10多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浙江省的總面積。這片廣闊無垠的戈壁灘,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一個震驚世界的地方。

站在由張愛萍題寫的「中國首次核試驗爆心」碑前,51年前原子彈爆炸的遺蹟依稀可辨:扭曲的鐵軌、摧毀的高塔、殘存的斷壁、燒焦的橋梁和車架……筆者從核試驗基地資料片中看到,當蘑菇雲升起時,放在試驗場的一切效應物全部化為烏有。這種震撼與恐怖,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目睹這一切,筆者不由想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升起那天,張愛萍將軍寫下了一首詩《春雷》:東風起舞,壯志千軍鼓。苦鬥百年今復主,英雄矢志伏虎。霞光噴射雲空,騰起萬丈長龍。春雷震驚寰宇,人間天上歡隆。

春雷滾滾,往事並不如煙。核試驗基地先後圓滿完成了多次核試驗和新裝備試驗任務。震撼原野、響徹大漠的一次次轟鳴,給這裡的軍人心裡刻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在某次核試驗舊址前,基地宣傳處領導深情回憶起他帶隊打井的往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從軍校畢業不久,就帶領一個中隊的官兵執行核試驗工程施工任務。為搶時間趕進度,施工實行「三班倒」,人歇機器不停,創造了班月最快紀錄,自己也學會了電工、打鑽、指揮等多套施工本領,提前保質保量完成了打井任務。為了推動核裁軍,我國政府鄭重向全世界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暫停核試驗。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試驗場深處,聳立著一棟舊式磚坯壘砌的三層樓房。基地副政委介紹,這棟樓是當時基地最好的樓房,用來作研究所,集中了我國核試驗技術最尖端的人才:程開甲、呂敏、錢紹鈞……從這個所走出的共和國兩院院士就達10人之多。

「兩彈一星」元勳、基地原副司令員程開甲院士,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曾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把一生獻給了我國核試驗事業,領導了首次原子彈、氫彈、核飛彈等多種類型試驗技術工作,成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2014年1月,程老榮獲了習近平主席頒發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基地朱鳳蓉研究員是清華園走出的第一位女將軍。1968年清華大學畢業時,校方讓她留校工作,她卻選擇了新疆,投身核試驗事業。她在清華大學90年慶典會上動情地說,一個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偉大事業,把個人前途和祖國命運聯繫起來,才能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實現人生價值。

林俊德院士,一生致力於核試驗事業,年過七旬仍然戰鬥在科研試驗一線,更令人感動的是生命最後8天,他把病房當戰場,坦然面對生死,依然忘我工作,直至把最牽掛的某項重大科研課題的技術思路梳理清楚,留給後人。2012年,林院士以高票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感人肺腑:大漠、風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一代代科研試驗人員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的擔當,鑄國防盾牌,挺民族脊梁,成為他們心中最高的價值追求。首次核試驗時,為確保試驗安全,7名警衛戰士組成巡邏小分隊徒步巡邏試驗區,用雙腳走完了8000多裡巡邏路,最後靠幾支葡萄糖維持生命,圓滿完成了任務。

中國核試驗武器事業的先驅郭永懷,1968年12月5日,從基地赴北京報告工作。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在失事現場,人們驚訝地發現,郭永懷與警衛員緊緊擁抱在一起,衣服已被燒焦大半。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們分開時,才發現那隻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完整無損地夾在他倆胸前。在場的人們看到這種壯舉,無不潸然淚下。

黃豹是一位在核試驗物理測量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將軍。1959年,他大學畢業便來到羅布泊,連婚禮也是在戈壁灘的地窖裡舉行的,他不但自己在核試驗場奔波了一生,而且還把自己的兒子、孫子也送到核試驗基地,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

在基地史館,核試驗功臣的事跡令筆者震撼。1999年,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就有21位是衝破重重險阻,從國外回歸祖國的。為了祖國的核事業,一批批才華橫溢、風華正茂的科技英才,甘願放棄優越條件,從四面八方匯聚羅布泊。一支支戰功卓著的部隊,徵塵未洗,西出陽關,遠赴大漠。他們一幹就是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基地累計獲得的科技獎項多達270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有78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512項,許多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然而,這些成果的創造者卻因「特殊身份」不能公開姓名。有一年兩院院士評選,基地3名科技專家作為候選人參評,按照慣例,院士評選之前要進行公示,但這3位候選人科研成果一欄下卻是一片空白。不是他們沒有成果,而是人人都有豐碩的重量級成果。為了所從事的事業,他們只能做不能說。

筆者在朱光亞題寫的「馬蘭烈士陵園」裡看到,安葬在這裡的英靈有397名。他們中有科技界元勳,有將軍,有普通士兵和職工,還有49位無名英雄。他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核事業,死後依然在大漠戈壁中守護著共和國的盾牌。

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基地科研人員的奮鬥與奉獻。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4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我國僅用了2年8個月。

一次次趕超,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地位。鄧小平曾這樣評價:「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的國際地位。」

50年前的蘑菇雲已經飄散,我國早已宣布暫停核試驗。但核試驗基地的官兵們始終珍惜著先輩們創造的光輝業績,以衝鋒不止的精神狀態,在新的起點上創造發展新成就。在基地的科研發展規劃中,筆者看到,他們的轉型步伐異常快捷,緊跟國防安全形勢,緊貼軍事鬥爭需求開展新的重點攻關。更為可喜的是,核事業人才隊伍的雄厚壯大,由10名院士領銜,以中青年專家為骨幹的科研隊伍在全軍首屈一指,每年都有從知名院校畢業的高材生來到這裡,僅清華大學每年就有五到六名拔尖學子主動申請到基地工作。

羅布泊,雖然地處偏僻荒漠,但這裡孕育了強國夢、中國魂。走近這裡的人們,會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忠誠,超越了一千顆太陽的光華。他們的赤子情懷,就寫在這首他們喜愛的《共和國之戀》裡——

你戀著我,我戀著你。是山是海,我擁抱著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我凝聚著你。縱然是撲倒在地,一顆心依然舉著你。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裡……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的靶場羅布泊和馬蘭基地是什麼關係
    看一部電影時候,發現說羅布泊核試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但一會兒又扯到青海有去了。羅布泊原子彈爆炸與青海有什麼關係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在新疆羅布泊爆炸的。它與青海的關係是:這些個嚇死人的大傢伙都是在青海生產製造的。
  • 程開甲在羅布泊為何被尊稱核司令?揭秘馬蘭基地與原子彈研發始末
    在距離北京千裡之外的馬蘭基地,張蘊鈺正在緊張地選定地面核試驗場的爆心位置。中國的第一次核試驗,原定是進行空投試驗,但是空投實驗容易帶來測量和瞄準上的困難。在一次討論核爆炸方式時,周恩來問如果直接空爆,數據能否取得下來?程開甲提出,應該以百米高塔上爆炸的地爆方案,代替原本的空投方案。
  • 羅布泊試驗這麼多核彈,如今咋樣了?令西方紛紛讚嘆
    我國幅員遼闊,並且我國地形多樣,因此我國存在可以作為核試驗的基地。經過多番考慮,最終我國選擇新疆的羅布泊,作為我國核彈的主要試爆基地,取名馬蘭基地。馬蘭基地見證了我國的第一次原子彈爆炸,以及第一次氫彈爆炸,數十年的時間,該基地成功進行了數十次核武器試驗,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 羅布泊食人巨蜥事件!
    關於羅布泊一直縈繞著眾多解不開的謎團。羅布泊神秘的雙魚玉佩事件,1987和田喪屍衛星圖,都是撲朔迷離,令人驚奇。還有一件不被人所知的1978年羅布泊食人巨蜥事件,也很出名。只是這個事件知道的人很少,傳播率也不廣...
  • 羅布泊之謎:37年前彭加木為何神秘失蹤?雙魚玉佩又到底是什麼?
    1980年6月17日,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神秘失蹤。1996年6月17日,旅行家餘純順命殞羅布泊,巧的都是6月17日。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由於形狀宛如人耳,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爾。彭加木失蹤至今充滿很多的傳說,被外星人劫走、被前蘇聯劫走、神秘的雙魚玉佩穿越、羅布泊不死人、複製人……關於彭加木的各種傳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離譜。彭加木,你到底去了哪兒呢?距今37年了,依然沒人知道。
  • 羅布泊為什麼突然沒水了
    它就是「羅布泊」(長約60千米,寬約30千米),明暗相間的半弧形條紋,一圈一圈地向中心收攏,被人們形象的稱之為「地球之耳」!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部,這裡沙漠遍地,及其乾旱,放眼望去寸草不生!由於這裡惡劣的自然環境,人們稱其為「死亡地帶」!羅布泊曾是一個超級大湖,湖泊周圍的森林覆蓋率高達40%,正因為羅布泊綠洲的繁茂,這裡才有了眾多的歷史故事。
  • 我國羅布泊首次核爆前:輻射區現神秘恐怖人群
    此時此刻的羅布泊天高雲淡,茫茫大漠上荒無人煙,只有陣陣涼風掀動著層層沙浪,不時向高高聳立的原子彈託架湧來。  擔任試驗場總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正在忙碌指揮著。此時,一份意外的秘密情報火速地送到他手上:偵察員發現,有一支一兩百人的雜色隊伍,突然出現在早已禁控的試爆區附近,而且鬼鬼祟祟地向試爆區靠近。情報中有一組伊爾偵察機從800米高空拍攝的照片。
  • 美國軍方解密檔案:無人機四次偵察羅布泊核爆基地,最終鎩羽自毀
    前言羅布泊的一聲巨響,宣告中國擁有了戰略核武器,但這也引起了美國等國家的重視。隨著中國在羅布泊試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羅布泊也成為中國核試驗的重要場所。而對中國核武器的探測也成為了美國遠東軍隊的重要任務。為此,美軍也派出偵察機在我國羅布泊附近執行偵察任務。
  • 「羅布泊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考」5年成果出爐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羅布泊地區真有一條絲綢之路古道「樓蘭道」嗎?古樓蘭城池和村落分布是怎麼的?什麼原因導致了樓蘭文明的衰落和消亡?12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羅布泊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羅布泊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科考人員公布的成果,對上述懸念進行了「解密」。
  • 當年羅布泊,中國核彈試驗後,兩個師的蘇聯軍隊真的消失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故事最近聽老人講,中國在研製氫彈的時候,羅布泊試驗場實施爆炸的時候,把蘇聯的兩個師炸沒了,因為蘇聯的兩個師故意挑起爭端,侵入中國新疆,中國方面在撤退居民後,進行核試驗,打擊了侵略者。
  • 羅布泊裡的守墓人
    他是東北人,46歲了,某個清晨從吉林白山出走,輾轉到了羅布泊。 出走前,他是白山一家兒童服裝店的老闆,卡裡有200萬,人們喊他「許總」。這一切在妻子離婚後都已成過往雲煙,加上當地同行結成聯盟打壓,生意落敗。
  • 樓蘭之謎: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赫定偶然驚醒再到1964年中國在此成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羅布泊核實驗基地遺存,攝影師@陳浪)▼再到1980年一具被稱為「樓蘭美女」的乾屍出土轟動世界(樓蘭美女出土現場,攝影師@劉玉生)▼無數的探險家、科學家為之著迷甚至付出生命
  • 俄公布絕密核試驗影像,忘了曾經的「大伊萬」了嗎?
    近日,俄羅斯紅星電視臺公布了一段俄國防部第12中央研究所的罕見視頻,並且公開了蘇聯時代有關核試驗的大量歷史資料。資料中除了常規的地面核試驗以外,還包括了極其罕見的核魚雷測試情景。其中蘇聯在1954年首次進行的核戰爭演習場面也被公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連續退出多項核軍控條約,並且美國正在考慮恢復中斷了18年的核試驗。
  • 1958年,上將陳士榘率10萬人進入羅布泊,秘密為原子彈做窩
    加上全國各地調來的大批施工部隊,一共10萬人的大部隊,秘密開進了新疆塔裡木盆地東部的一處神秘之地——羅布泊。這是一項絕密任務,10萬人都不能告訴自己的家人去了哪裡,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一位剛剛跟妻子結婚的連長,洞房花燭的第二天早上就這樣消失了,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留給新婚妻子。任憑這個年輕的女人怎麼打探,誰也不知道自己丈夫去了哪兒。
  • 打開一口棺木,公主竟是這樣……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ID:xinqiuyanjiusuo),原文首發於2019年1月18日,原標題為《羅布泊不是傳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到1901年在此沉睡千年的古城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偶然驚醒再到1964年中國在此成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羅布泊核實驗基地遺存
  • 俄羅斯放核試驗影像,回顧曾經的大伊萬核彈
    正當美俄繼續就核裁軍條約繼約問題的進行談判之時,俄羅斯對外公開放出了有關核試驗影像,回顧曾經的大伊萬核彈。模型2020年8月20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發布了一部長達30分鐘的紀錄片,首次展示了1961年的「沙皇炸彈」,又稱:的核彈試爆細節。
  • 共調查121個植物群落、近百種野生動物|羅布泊科考(一期)小結會議...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長途奔襲,在野外獲取第一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分布數據、以及對羅布泊影響至關重要的三條河流的水文狀況,只是科學考察的第一步。其後,與野外調查同等重要的大量室內研究工作即將展開。
  • 羅布泊之咒:細數發生在羅布泊的未解之謎,為什麼讓人望而生畏?
    羅布泊的神秘:時至今天,羅布泊也國家明令禁止的個人不能隨意探險的地區。羅布泊,位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因為從衛星圖上看上去像一隻耳朵,它也被稱為「地球之耳」,也被叫做「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爾,意為多水匯聚之湖。著名的地理古籍《山海經》對羅布泊就有記載,稱之為"幼澤",也叫泑澤、鹽澤、蒲昌海等。
  • 為什麼羅布泊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
    因為去年羅布泊無人區散拼團期發團量比較大,一年中我們接收到的關於羅布泊旅行的問題比較多,總結了一下,發現有一個問題被問到的次數比較多:一年之中什麼時候去羅布泊穿越合適/什麼時候可以去羅布泊旅行。攻略君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時,能順帶為大家科普一下羅布泊無人區的旅行知識點,因此今天來和大家說說羅布泊無人區的旅行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