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出現雪羊帶著幼崽攀巖,不怕零下50℃嚴寒,就怕狼群圍攻

2020-08-30 雪靈谷自然地理

說到擅長攀巖的動物還真不少,巖羊、北山羊、喜馬拉雅塔爾羊等,都是專挑險峻的地勢去生活。而雪羊是另一種擅長攀巖的動物,在懸崖上行走如履平地。

連綿巍峨的落基山脈,高聳入雲,山頂上白雪皚皚。一隻遍體雪白的雪羊,帶著幼崽在險峻陡峭的懸崖上攀巖,輕鬆奔走、跳躍,四處找吃的。調皮的雪羊幼崽,走到一處特別陡峭的峭壁,有點害怕,最終在母雪羊的鼓勵下,跳了過去。

雪羊棲身於峭壁之上,與風雪為伴。在高山上峭壁斷崖的巖石區生活,它們不怕又高又陡的山崖,不怕冬季零下50℃的嚴寒天氣,就算被天敵棕熊追擊,也能從容逃到最險峻的懸崖上,但它們最怕狼群圍攻。

01擁有兩層羊毛,長約5釐米,不怕零下50℃嚴寒

雪羊是牛科、羊亞科、羊羚族、雪羊屬的一種野生動物,顧名思義,它們遍體雪白,仿佛雪山上的美麗精靈。人們還喜歡稱呼它們為落基山羊、石山羊。

從它們的體型來看,長得並不靈巧,體重約45-90千克,體長約130-160釐米,肩部突起,下頜長有鬍鬚,跟山羊似的。無論雌雄,頭上都有角,但雌獸的個子會比雄獸小一些。

全身長滿了白色的毛髮,美麗純潔,為顏值增加了不少分,但它們的皮毛,最主要的價值體現在保暖的實用性。

落基山上冬季嚴寒,冰天雪地,雪羊進化出適應寒冷氣候的本能。它們身上有兩層羊毛:周身覆蓋著一層長約5釐米的蓬鬆長毛,在長毛之下,還有一層柔軟暖和的絨毛。

擁有了兩層厚密的羊毛,仿佛穿了一件特製的「羽絨服」,能夠幫助它們抵禦零下50℃的嚴寒氣候。

又厚、又長、又暖的皮毛,幫助雪羊抵禦冬季的寒冷,但到了夏季,再頂著這一身毛髮就太熱了。所以到夏季的時候,雪羊會換毛,脫下又厚又長的「冬衣」,換上較為清涼的「夏裝」。

02四蹄堅實有彈性,猶如穿了「登山靴」,在萬丈懸崖上健步如飛

高山之巔,地勢之險,對有的動物來說是阻礙,但對雪羊來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它們吃住都在懸崖峭壁之上。

雪羊體型不小,看似有點粗笨,但卻擅長在懸崖上攀爬、跳躍,這得益於它的四隻蹄子。四肢粗短有力,而四隻蹄子分叉且有間距,蹄底堅實,有一圈突出的外緣和一塊兒柔軟的內墊,猶如穿了「登山靴」,能夠牢牢抓住腳下的巖石。

能夠在懸崖上平衡身體,還健步如飛,不單單是四肢、蹄子就能夠完成的,還需要身體的協調。

研究人員發現,雪羊在攀登時,先是保持前腿靠近身體,後腿盡力舒展,產生強大的向上推進力,然後靠附著在頸部和肩膀的強壯肌肉牽引身體;同時,通過摺疊肘部保持運動穩定。

這樣的攀巖天賦,不是誰都能有的。你看,在懸崖上生存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雪羊特殊的身體結構,也是長期演化的結果。

如果你看到雪羊在萬丈懸崖上如履平地,輕鬆跳躍的樣子,肯定會感嘆一句「真不愧是攀巖高手」。

03不定期下山去舔巖石,還喜歡待在有人的地方

無論多麼陡峭的懸崖,對雪羊來說都是小菜一碟,連雪羊幼崽也每天跟著媽媽去陡峭的巖壁上覓食,攀巖姿勢那個帥氣的樣子啊,就跟玩雜耍一樣,而且在高山上吃東西,特有味!

清晨與傍晚的時間段是雪羊覓食的高峰期,比較活躍,吃各種植物性食物。從低增長的灌木,到高海拔地區的針葉樹,還有其他莎草、蕨類、苔蘚、樹葉等,都是雪羊的食物。

雪羊的活動範圍在海拔1000-5000米之間,通常夏季在較高海拔的地區活動,到了冬季遷移到低洼地區,在林線附近啃食樹枝。為了生存,很不容易!

但有個特殊情況,讓雪羊即便在食物豐富的夏季,也要冒險來到山下。那就是它們必須要獲取一種必不可少的礦物質——鹽分。

有動物科學家目睹一對雪羊母子下山的過程,母雪羊帶著幼崽,從懸崖下到山谷,跳過溝谷,淌過湍急的河流,來到山谷的另一邊舔舐含鹽量較高的巖石。

鹽分是雪羊身體必不可少的元素,這導致了有些地區的雪羊的行為,發生了改變。因為雪羊離開懸崖,到山下來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隨時都要提防著天敵襲擊。

所以在一些保護區內,聰明的雪羊找到了新的鹽分來源,那就是遊客的尿液或汗液。它們願意待在人類活動的區域,不僅能尋機獲取鹽分,還免去了被棕熊、狼等天敵盯上的危險,更有安全感!

04雄獸用角腺分泌物吸引雌獸,雌獸去陡峭的懸崖產崽

雪羊不僅在懸崖峭壁上吃住,就連找對象,結婚生娃都在懸崖上完成。每年秋冬季,是雪羊交配的季節,雄獸耳後有一對臭腺,它就利用臭腺的分泌物,以及自己的尿液在懸崖上做標記,吸引雌獸的注意力。

遇到心儀的雌獸時,會壓低身體,慢慢靠近雌獸,博取芳心。交配後,雌獸懷孕,經過150-180天的孕育,幼崽就要出生了。

這時,已經是第二年的5-6月份,即將生產的母雪羊,會在非常陡峭的懸崖上,找到一處安全的地方,確保萬無一失後才安心,生下幼崽。

剛剛出生的雪羊幼崽,懵懂稚嫩,但在10分鐘左右,就能自己站起來吃母乳。在母雪羊的餵養照顧下,大約過了30分鐘,幼崽變得活躍起來,蹦蹦跳跳的了。

在母親的帶領下,剛出生沒多久的小雪羊,就要學會在懸崖上行走。儘管地勢險峻,但它慢慢克服了困難,學會在懸崖上奔走跳躍。

幼崽會跟著母親一起生活,直到第二年母親再度產崽。雪羊一般是2年生1胎,每胎產1-2隻崽崽。

05最怕狼群圍攻,狼來回奔跑導致雪崩,直接把雪羊埋了

雪羊的主要天敵有狼、棕熊、美洲獅。高山懸崖的險峻地勢,大多時候都能成為雪羊的保護屏障,幫助雪羊躲避天敵。

哪怕是身強力壯,又擅於攀爬的棕熊在後面追擊,雪羊也能從容逃到最陡峭的巖壁上。粗壯的棕熊上不去,僵持了一陣子只好放棄了。

但如果遇到的是高山狼,就比較難應付了。因為狼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而且極具耐性,它們總是成群結隊出動捕獵,講究戰略。

據青少年科苑雜誌記載,高山狼捕獵雪羊時擅於利用自然環境,冬季高山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七八隻狼分別佔據不同的方向,將雪羊群驅趕到一個低洼的地段。

這時,有的高山狼負責看守,不讓雪羊逃離,還有的高山狼則在山上來回奔跑。雪羊起先十分警惕,但看到狼群久久沒有行動,以為它們無計可施了,也就放心了,還能悠閒地觀望山上的狼。

聰明的高山狼通過不停奔跑,震動山上的積雪。忽然,山頂上「轟」的一聲,積雪瞬間崩坍,從山上傾瀉而下。

放鬆了警惕的雪羊,當危險來臨時,想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可憐的雪羊,就這麼被積雪掩埋了。而高山狼就能刨開積雪,挖出已經咽氣的雪羊,獲得食物。

結語

全身長滿白色毛髮的雪羊,是低危物種,面對陡峭的懸崖、嚴寒的冬季,都能輕鬆應對,但如果遇到的是狼群,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狼給坑了。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人與自然雜誌、Wildscreen、大自然探索、青少年科苑

相關焦點

  • 落基山出現雪羊帶著幼崽攀巖,不怕零下50℃嚴寒,就怕狼群圍攻
    說到擅長攀巖的動物還真不少,巖羊、北山羊、喜馬拉雅塔爾羊等,都是專挑險峻的地勢去生活。而雪羊是另一種擅長攀巖的動物,在懸崖上行走如履平地。連綿巍峨的落基山脈,高聳入雲,山頂上白雪皚皚。一隻遍體雪白的雪羊,帶著幼崽在險峻陡峭的懸崖上攀巖,輕鬆奔走、跳躍,四處找吃的。調皮的雪羊幼崽,走到一處特別陡峭的峭壁,有點害怕,最終在母雪羊的鼓勵下,跳了過去。
  • 四川木裡狼群圍攻野豬,母豬為保護幼仔引開狼,最終被狼群分食
    木裡縣的博窩鄉有座尼撒山梁,長50多千米,高聳入雲,蔚為壯觀;山中的神仙洞裡,豎立著兩根千年不化的冰柱,常年冒著寒氣。由於地處偏遠,深山中棲息著灰狼、藏雪雞、野豬、馬鹿與麝等許多珍稀野生動物。當地動物保護組織告訴雪靈谷,「從目前獲得的有限資料來看,這是一頭母豬,很有可能是一頭剛生了崽的母豬。這個時候,它應該十分兇殘,連老虎都怕它。」近年來,在山林裡,狼群集體圍攻野豬,中國境內應該還是首次。動物學家分析說,這種場景一般很少發生,因為生活在中國的灰狼與野豬的生境很少重合。
  • 天山出現雪豹,背後偷襲北山羊,正面對付巖羊,帶著幼崽去捕犛牛
    它們生活在雪線附近,行蹤隱秘,不怕嚴寒,善於攀登,能夠躍過五六米寬的山溝,也能夠從山崖上飛奔直下。雪豹在漫步、曬太陽時,是個美麗慵懶的大貓。可當它捕獵時,其兇猛的程度令人驚嘆!天山出現的雪豹可以捕殺比自身重3倍的獵物,北山羊、巖羊、盤羊、白唇鹿是雪豹喜歡的大餐,還會襲擊犛牛群,偶爾會捕食旱獺、鼠兔等小動物換換口味。
  • 結束冬眠的北極熊幼崽,對著鏡頭「揮爪」:嗨,第一個春天!
    在漫長而無趣的冬眠過程中,成年雌性北極熊會產下幼崽,等到春暖花開時,母熊會帶著幼崽一起出洞開始嶄新的生活。第一春季對北極熊幼崽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母熊必須在這時增加捕獵頻率,儘可能地滿足幼崽們對食物的巨大需求。進入三月份以來,加拿大馬尼託巴省的氣溫雖然還在零下40度左右,但在瓦普斯克國家公園生活著的北極熊,已經陸陸續續的從冬眠中醒來,它們感受到了來自春天的氣息。
  • 近親繁殖致羅亞爾島狼群崩潰—新聞—科學網
    去年冬天在羅亞爾島拍攝的這張照片中的3匹狼是一對兒公狼母狼和它們有點駝背的幼崽。考慮到近親繁殖導致狼群數量減少的複雜因素,今年Peterson預計他們可能僅會看到7匹狼。但實際上,正如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所公布的那樣,羅亞爾島如今僅剩3匹狼。「狼群的崩潰超出我們的預期。」Peterson說。 3匹狼中包括一對公狼和母狼,它們可能是該島最後一對繁育過幼崽的狼,另外還有一匹體形明顯較小的狼,可能是它們的狼崽。
  • BBC紀錄片群蛇圍攻蜥蜴幼崽嚇壞觀眾(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王牌節目《行星地球》強勢回歸,播出一檔群蛇圍攻鬣鱗蜥幼崽的紀錄片,嚇得觀眾直打冷顫,甚至見多識廣的主持人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 非洲河馬幼崽被族群暴力圍攻致死(高清組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0日報導,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內上演了驚魂一幕:一頭出生僅2天的河馬幼崽隨母親加入族群,不料被數頭成年河馬圍攻致死,場面十分混亂恐怖。據其描述,母河馬想將幼崽介紹給族群成員,而兩三頭成年河馬將其趕走,另有幾頭負責將其堵在角落。與此同時,約有7頭河馬開始靠近幼崽,實施「圍毆」,場面只能用「一片混亂」來形容。最後,小河馬殘破的屍體成了鱷魚的一頓美餐。  由於人們對河馬這種兇悍猛獸的了解有限,目前難以對這一殘殺幼崽的行為做出解釋。據說,當河馬族群「人滿為患」或遭疾病侵襲時,河馬們有時會殺死幼崽。
  • 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
    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母灰熊帶著幼崽攻擊鷹巢
  • 北極熊進入俄羅斯村莊覓食,被狗圍攻,幼崽躲在媽媽的身後!
    全球變暖愈演愈烈,一次又一次的報導直擊人心,北極圈和南極的溫度記錄不斷刷新,藻類植物泛濫,出現了紅色和綠色的雪,北極正在慢慢的被藻類植物佔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藻類植物不斷吸收熱量,讓北極的溫度再次升高,就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 狼和狗怕老虎不怕熊,是真的嗎?為什麼?
    在歐亞大陸上,棕熊與狼群的爭奪戰中,棕熊總是佔據上風,不過在交手中,狼群會不斷的找機會吃肉,等到獵物的肉不容易獲取時(骨頭較多,肉較少時),狼群會撤離。而在數次的棕熊入侵狼群領地的記載中,只有零星的幾次是棕熊殺死了灰狼的幼崽,剩下的全部都是狼群通力將棕熊驅逐出領地。
  • 3隻母獅殘殺鬣狗幼崽致死,遭到鬣狗群猛烈圍攻復仇
    而獅子殺死的鬣狗多數是幼崽,為了抵禦獅子,鬣狗們進化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即在獅子靠近鬣狗洞時發動「集群攻擊」,這樣是為了轉移獅子對鬣狗洞和小鬣狗的注意力,並警告它們的後代躲避獅子。母獅子外出獵食,發現了落單的鬣狗幼崽
  • 祁連山東段出現雪豹,母豹抓巖羊訓練幼崽捕食,哪知小豹把它放走
    近日,在祁連山東段——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浪士當的一處懸崖下,1隻母雪豹正帶著1隻小雪豹「秀親暱」,遠處幾隻巖羊一邊覓食一邊朝這邊望,生怕雪豹不知從哪裡闖出來,要了它們的命。雪豹捕食到1隻小犛牛,卻被西藏狼盯上生下幼崽後不久,母雪豹就捕到1隻小犛牛,由於食物短缺,它好幾天靠吃草才勉強填飽肚子。正當母雪豹正準備進食時,一頭餓狼突然出現在面前。
  • 母獅保護幼崽被鬣狗圍攻,小獅子找來獅群救媽媽,場面讓人暖心
    母獅保護幼崽被鬣狗圍攻,小獅子找來獅群救媽媽,場面讓人暖心 2020-11-29
  • 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竟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成年猞猁,尤其是雄性猞猁,會定期故意殺死一些懷孕的母狼、狼幼崽來抑制生境內狼群的發展。,在一些猞猁密度較高的區域裡面,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63%乃至96%,而猞猁卻不受影響,即便是在有狼群存在的前提下,其幼崽的存活率也高達80%左右。
  • 北極狐幼崽第一次捕獵,結果慘遭失敗
    在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聚集著一群北極狐,體長50-60釐米,尾長20-25釐米,體重2.5-4千克。顏面窄,嘴尖,耳圓,尾毛蓬鬆,尖端白色。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具有很密的絨毛和較少的針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
  • 新疆阿爾泰山出現怪鳥,白天零下50℃覓食,晚上挖雪坑睡覺!
    新疆阿爾泰山連綿不絕,冬天又長又冷,下大雪,最低氣溫可能降到零下60 ℃。夏天短,涼爽,陽光溫暖,白天氣溫經常達到24 ℃。在這樣寒冷荒涼的地方很少能適應,但是一種奇怪的鳥在冰一樣冷的世界裡肆意生長。對於這種古怪的鳥,人們將總是難以描述其容貌。
  • 狼的嗅覺發達,保護幼崽更是本能,為何卻被馴化成狗了呢?
    人類馴化狼的幼崽?首當其衝,最有可能馴化成功的也就只有狼的幼崽了,畢竟人類沒辦法與狼靜下心來喝茶談心對吧,語言的界限就很明確的讓雙方根本沒辦法有效的溝通。而且成年狼的動物思維也已經成型,即便是現代也做不到對成年狼的有效馴化,更別提上萬年前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的原始人了。
  • 母鹿為保護幼崽,拿自己做誘餌,與野狼展開生死搏鬥
    在自然界,如果有動物被狼群盯上了,通常是很難逃脫的。尤其對於帶著幼崽的母鹿來說,遇到野狼這樣可怕的對手,即使有族群別的羚羊幫忙,做目前的全力以赴,幼崽往往也難逃厄運,弄不好還會搭上母赤鹿的生命。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自然法則,竟然被這隻單身母親——一隻母赤鹿給打破了。
  • 三年間,狼群繁衍因其陷入停滯
    經常有人說好虎抗不住一群狼,老虎雖然兇猛,有時候可以獵殺棕熊,但是碰見狼群的老虎也太適合纏鬥。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狼在人們的認知中是非常兇猛的野生動物。被人們冠以「東方神犬」的藏獒,它們的體型雖然巨大,但是戰鬥力也不及狼的二分之一。曾經有短片記錄了五隻藏獒圍攻一隻郊狼,結果是郊狼反殺一隻藏獒,漫不經心地吃了起來,其餘的藏獒鳥獸散。
  • 母猴無力撫養幼崽 將其託付給管理員
    楊永六說,去年9月,10來只母猴相繼產子,其中一隻幼崽讓楊永六很著急。「那隻幼崽瘦小,精神也比其他幼崽差很多。」楊永六說,轉眼就到了冬季,氣候寒冷,那隻幼崽在草叢中瑟瑟發抖,一副垂死模樣。「也許因為它體弱,我好幾次看到它的母親覓食時,把它放在一邊,它要尋求母親抱,母猴有時候還一把推開它。」楊永六說,他感覺這隻母猴或許是要放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