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士節,向白衣天使致敬
1905電影網訊 是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祭,也是大疫考驗後首個國際護士節;值得銘記的2020年5月12日,讓我們繼續相信——災難之後,總有白衣天使最溫暖也最堅定的守護。
特殊的節日,持續為大家評點電影的《今日影評》也首度透過直播連線形式,將節目的「主角」擔當交付於護士群體——援鄂歸來、重回本屬崗位的她與他,對於電影中的護士角色是這樣看的……
她是主角
護士,不該只是不專業的配角
和同齡女孩一樣,99年出生的吳筱嶼愛追星,也愛看電影、刷劇。不過,這個春節她沒能看成偶像劉昊然的《唐人街探案3》,反而開啟了一場雷神山英雄之旅。
吳筱嶼(右一)與同事們
「其實,護士就是在和生命進行著一個掛鈎。」在與《今日影評》現場連線中,休整過後已重回崗位的筱嶼,這樣描述著自己對護士職業使命的理解。
談到影視作品中的護士形象時,年紀小小的她卻有著大大的疑惑。「我覺得大部分的(醫療題材)影視作品更多以醫生為主角,沒有一個是以護士為中心的,大部分可能都是配角。」
而就在有限的護士角色戲份中,筱嶼也經常覺得尷尬。即便豆瓣評分高達8.2,但在她的專業審視下,電視劇《心術》中楊紫飾演的護士張曉蕾,其工作過程所展現的細節操作處理仍「不太夠,有一些不真實的情況」。
《心術》,2012
而在專業技術加持下的護理流程外,筱嶼還指出護士也是「全能修理工」。「比如說馬桶、電視壞了,患者都要首先喊護士,平時點外賣什麼的,年齡比較大的叔叔阿姨就會讓我們幫忙定位、下單。」
這樣難談「光鮮」的工作細節,本就是配角的護士角色很難深入展現。而稍微重要一些的護士角色又傾向由一線明星擔綱,形象趨近外在「完美」,戲份也大多都聚焦於職場交往或偶像化感情生活,極少碰觸瑣碎的專業細節。
《寶貝計劃》:高圓圓 飾 護士淑芬
當然,這些「不夠專業」的角色也在某種程度上觸及到了筱嶼入行之初的體會。「剛開始上班會有不太適應的地方,在病房給患者打針的時候,如果患者覺得這小姑娘扎得有點疼,也會反思自己。」
不過,始終將自己定位在本職工作主角位置的她,那份對於護士職業的信仰,歷經疫情反而更為堅定。「把患者救治成功、康復出院的那一刻,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我會為我選擇的道路而奮鬥。」
他是主角
男護士,同樣是行業主角
白衣天使,不僅有她,還有同樣優秀的他。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執業男護士行業內佔比普遍低於百分之二。「我剛工作的時候,我父母特別不理解。」作為這2%中的代表,加入《今日影評》特別連線的任志達「憂傷」地回憶著入職選擇時的掙扎。
「當時包括我自己,都對自己的職業不理解。」2016年,剛參加工作的志達甚至「賭氣」發過一條朋友圈:我寧可去街邊賣煎餅果子、賣烤冷麵、賣襪子、賣樓、賣車……都不幹護士。但不久之前的援鄂工作經歷在用事實向他證明:做一名男護士,真香。
「真香」現場:滿臉勒痕,都是英雄的印記
在黑龍江伊春老家,志達的本職是一名120急救護士。「我經常會出一些比如礦難、火災、洪災、溺水、車禍現場,」對於自己驚心動魄的工作內容,志達語氣中滿是擔當與誠懇,「我發現我們男護士在急救工作中,更加善於做院前急救工作,所以我對我這個職業也有了一些改觀。」
不過,在基數並不大的醫療題材作品中,展現男護士生活、尤其是以男護士為主角的更是屈指可數。《今日影評》小夥伴們絞盡腦汁,也只想到了《拜見嶽父大人》這樣一部外片——其中作為男護士的主角,片中99%的時間卻都是在奔忙於家庭關係。
《拜見嶽父大人》,2000
儘管如此,他在一眾護士影視形象中也發現了一個成功案例——《動物世界》中周冬雨飾演的劉青。
「我記得當時有一個鏡頭,就是她在端著盤子給患者去扎針,我們的工作其實差不多,每天端個盤子去挨個病房扎針,一紮一上午,基本上頭不抬眼不睜的吧,」這段表演,令任志達看到了日常工作中的同事和自己,「她當時演的我覺得還是挺貼近我們這個工作生活的。」
《動物世界》,2018
過多地把護士職業在各種場域完全性別化為女性,其實是在輕視這個職業。女護士有燕尾帽,而作為急救護士的任志達也有胸章和肩章。在嘉賓李鎮老師看來,急救裝束加身的志達,足以變身與蝙蝠俠、蜘蛛俠比肩的「急救俠」。
「其實不止晚上,我們白天也要時刻備戰,」這種「明」與「暗」的對照,不禁令他想到了他最愛的演員潘粵明,「他如果演男護士的話,我也許能在他身上看到我未來的影子。」
由影片及護士英雄們傳遞並踐行著的愛心與仁心,必將繼續溫暖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