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柳州5月11日電 題:廣西援鄂護士:我不是英雄 救死扶傷是本職
作者 朱柳融
穿上白色的護士服,戴上口罩、一次性醫用帽,回歸到工作崗位的廣西柳州市工人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梁豔冰,在支援武漢時面頰上被護目鏡和口罩壓出的印子,早已不見蹤影。
在柳州市工人醫院,梁豔冰在查房。 朱柳融 攝
「援鄂歸來,工作心態和以前一樣,只是感覺自己經歷豐富了。」護士節前夕,42歲的梁豔冰受訪時表示,「救死扶傷本就是醫護人員的本職,這也是我們要保持的初心」。
在柳州市工人醫院,梁豔冰在幫病人整理被子。 朱柳融 攝
有著23年護理工作經驗的梁豔冰,疫情發生後一直關注著相關進展,當醫院發出赴湖北支援抗疫的號召後,她第一時間請纓參戰。
「2月4日凌晨,我接到通知要去馳援武漢,丈夫說讓我放心去,他會照顧好家裡。」梁豔冰介紹,她有兩個小孩,大兒子9歲,女兒1歲多,「心中雖有不舍,但從不後悔」。
在武昌方艙醫院,梁豔冰幫隊員整理防護服。 受訪者供圖
在丈夫和兒女送別下,梁豔冰隨廣西第二批援湖北省抗疫醫療隊於2月4日晚到達武漢。「看到因為疫情變得空蕩蕩的武漢,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逆行』。」梁豔冰憶道,在經過一天的培訓,她所在的醫療隊被分派到武昌方艙醫院。
她始終記得第一次穿防護服時,由於不熟練穿了近一個小時,這一穿上就是8小時。「所有人都墊了成人紙尿褲,讓人難受的是,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讓衣服溼了,就沒法幹。」梁豔冰表示,陌生的環境讓她有點恐慌,但這種不適感很快就被忙碌的工作取代。
梁豔冰在武昌方艙醫院工作。 受訪者供圖
由於協調能力強,業務能力突出,梁豔冰被安排擔任外圍聯絡組組長,並被任命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赴湖北省抗疫醫療隊第二臨時支部委員會黨支部書記。
她不僅要負責梳理方艙內的流程,還要協調護理工作。「很多隊員都是『90後』,護理工作經驗比較少,一開始有的人因為不適應哭了。」梁豔冰介紹,因為單人單住,每天回到酒店後,她都會通過視頻詢問隊員的情況,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
在柳州市工人醫院,秦藝嫻在配藥。 朱柳融 攝
同為柳州市工人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的秦藝嫻,就是其中一名「90後」,與梁豔冰同組。
「我當時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把銀行卡密碼都發給了媽媽,還是會因為父母的擔心而害怕。」1994年的秦藝嫻工作3年,當在她看來,她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幹的依舊是救死扶傷的工作。
「讓我難忘的是,方艙還有三四名名病人時,他們都很焦慮,擔心自己病情,我有空時候就陪他們聊天,寬慰他們。」秦藝嫻回憶,當他們拿到出院通知時,喜悅之情立即顯露在臉上。
在武昌方艙醫院,秦藝嫻幫病人理髮。 受訪者供圖
當治癒病人提出在出院前要理髮時,從未給人理過發的秦藝嫻拿起理髮器,小心翼翼地給兩位病人理髮。「他們不在意我理得好不好,只是高興能夠出院了」。
3月10日,梁豔冰和秦藝嫻將他們負責病區的最後一批治癒患者歡送出院,醫療隊員們進入了待命狀態。「但是我們都沒有鬆懈,一直在酒店待命。」梁豔冰表示,後來他們接到通知將於3月20日返鄉,「很高興,但是也有很多不舍。」
4月3日回到柳州市,他們得到當地最高禮遇的迎接,梁豔冰的丈夫和兒女也第一時間趕來迎接,一家人擁抱在一起。
在武昌方艙醫院,秦藝嫻和病人聊天談心。 受訪者供圖
「讓我有點心酸的是,因為2個月未見,女兒叫了我3天阿姨。」梁豔冰哭笑不得地說,好在一家人又團聚了,現在生活和工作回歸正常。
秦藝嫻也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很多人都把我們稱作英雄,但我心裡覺得不是。」秦藝嫻表示,「在武漢也是救死扶傷,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還是要不驕不躁地對待工作」。
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的主題為「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數據顯示,2019年年底,全國護士總數達到445萬,比2018年增長35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