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針管」和「漁網」寫書法:邵大師自稱「不次於王羲之」

2021-01-21 揚花楚南

人類的美好來自對內心和藝術真善美的無限追求。

多年前,古典文學「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曾經這麼說過。

我不知道這句話對於頂著一身光鮮亮麗頭銜的邵巖,邵大師來說,他會作何感想。

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他到底用什麼在追求,又追求到了什麼樣的藝術?又是誰在為他的藝術鼓掌稱讚

近日,邵巖,邵大師又紅了。

這一次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他拖著漁網走在一張諾大的宣紙上。漁網沾滿了墨汁,邵大師不緊不慢地拖著它行走著。然後宣紙變髒了,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墨跡。

最後,邵大師收網,並把漁網絞在一起,再蘸墨補白。終於,他完成了自己的又一書法大作。只不過,這些用漁網拖出來的字,沒人看得懂,它沒有任何漢字的樣子。

儼然,邵大師此時化身漁夫,把宣紙當成了海洋。

其實,這並不是邵大師第一次做「漁夫」。早在去年某地的國際藝術節中,作為受邀嘉賓的邵大師就在活動現場表演了一回漁網書法。

當時,他如出海前的漁夫,把繩子一根一根地結好,再蘸滿墨水,然後撒向宣紙。邊上幾隻雞當起了鎮紙。

隨後,又拖著漁網自由地在宣紙上遊走、停立,回望。而觀看者無不拍手稱讚。

邵大師很有名。

公開資料顯示,邵大師是書法家,有著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新文藝家群體工作部委員、文化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西方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景德鎮陶瓷中外藝術家協會藝術總監、30年曆屆國展現代書法大獎獲得者等榮譽。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光想亮麗的大師卻讓人看不懂。

前不久,邵大師的一段視頻火了。

當時,邵大師把墨跡裝進了「針管」裡,然後在一張由眾多美女拿著的巨幅宣紙上「寫字」。他寫字的方式很奇特,是把針管裡的射到紙上。

一副書法大作完成後,除了他,或許沒人看得懂到底是寫了什麼。不過,邊上卻依然有很多人大喊著好!

自此,邵大師被世人成為「射大師」,他的手法被人稱為「射書」或者「射墨」。

大師不是一天煉成的。

邵大師出生於1962年,按理說,時至今日,也才五十多歲,不過卻打扮的和一個發福版的風清揚一樣,白須徐徐。

邵大師6歲開始學習傳統書法,他的父親寫得一手好字,自小對其嚴格。邵大師說自己是被父親的鞭子打大的。早期,邵同學主要練習楷書、小楷、行書。1995年,邵同在第六屆全國中青展中獲一等獎,之後開始名聲大噪,煉成大師。

練著練著,邵大師走偏了。他說,在傳統書法方面,難以超越古人名家。既然不能超過,他就不玩,於是劍走偏鋒,開始尋求新的方向。

之後,邵大師開始專研「現代書法」。他的理由是,古人在書法造詣留下的空間太小了,每次要為漢字去琢磨,是否能不受它的牽制,放開了玩?

這一放,邵大師玩大了。他如同撿到了《葵花寶典》,揮刀了該有的東西。

2005年,邵大師開始嘗試更新的方式去做「書法」。2008年,他靈光一閃,既然想到了用注射器,也就是用針管射墨在紙上做「書法」。

2017年,邵大師玩的更大了,他用繩子蘸墨進行創作。

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書法出「漢字」。

有人說,用注射器射墨寫字,一個字都看不懂,根本不是書法,因為那寫出來的根本就不是字。

我們的邵大師不高興,他說,草書為什麼叫書法?不要去界定他的作品是否是書法。它就是書法,高於書法。但這個概念只限定於他,別人不能用。

邵大師還說,他把它的價值看作是當代的《蘭亭序》,一點都不次於王羲之的作品。

藝術是有價值的,那麼,邵大師用「針管」、「漁網」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有價值嗎?還真的有,起碼有市場。

2013年,邵大師的一幅「射墨」作品《青山獨歸遠》在上海拍出29.9萬元。另外,其《英雄》、《四時花開》等作品都曾以十幾萬元的價格成交。

《國王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我們都看過。

邵大師這些年也披了一件新衣。公開資料裡顯示,邵大師還是清華大學當代藝術專業特聘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外聘教授。

很快,隨著「射墨書法」走紅後,清華大學出來打假了。清華大學聲明,邵巖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無任何關係。

有人說,邵大師這種譁眾取寵的「藝術行為」,完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褻瀆,是對書法藝術的侮辱。

不過,邵大師這麼回應:「別站在你的角度看我,我怕你看不懂我」。

他說,這是藝術,是老百姓看不懂的藝術,帶有先鋒性的東西總是會受到阻礙。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瘋狂。

有人說,邵大師,您的藝術思想、境界和領悟已經走向了宇宙,脫離了老百姓。既然地球已經容納不下,那麼請離開地球。

藝術的魅力在於意境,更在於真善美。

相關焦點

  • 射書大師邵巖,不顧批評寫醜書,創造漁網書法,自稱可以比肩王羲之
    等到工人雕刻時,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深深引入到木板裡去,直到削進三分深度才減淡,這讓世人更為驚嘆書聖書法的筆力雄勁,竟然能夠入木三分。而他自幼練習書法,對於這個有著很深厚的興趣,為此他多用家中的池塘水和缸裡的水來清洗毛筆,竟然把家中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染成了墨色。
  • 射書大師邵巖寫漁網書法,寫出來的是啥東西?自稱當代《蘭亭序》
    這兩天,寫射書的大師邵巖又火了,現場表演加口出狂言,自比書聖王羲之,硬是活生生把自己點著了,今天又有文章說自己寫的漁網書法,包括射墨書法,是當代的《蘭亭序》,無人能及,天下第一,誰再寫射書就是模仿,就是學他。這是要把自己烤焦的節奏嗎?
  • 漁網書法?射墨大師再出新招,用漁網寫書,自稱是顏柳體的升級版
    書法藝術市場已經不再夠再亂了,而這中間最瘋狂的就要數那些醜書「大師」們了,他們的存在已經完全讓一些年輕的書法愛好者看不下去,對於書法繪畫藝術的理解也是越來越走火入魔。之前的射墨書法大師邵巖,之所以對於藝術這般的玩火,其實算是一種自我的欺騙吧。
  • 以前他寫書法很正經,為何要自創漁網書法譁眾取寵呢?
    在沒有關心過書法這一方面的情況下,確實沒有到過,原先書法還能夠有那麼形式多樣來主要表現,愈來愈深層次的掌握書法,給小編的一個真正覺得,還是正楷看的最舒適,但是因為我賞析過許多的草體,寫的特別好的草體也是超有味道的,但因為這一書法的界線真的是太普遍了,漸漸地的射墨書法也變成了書法裡的一派。
  • 王羲之先生已經怒火中燒,準備揭棺而起!王獻之在黃土之下附議!
    王羲之:據說現在的書法圈 「亂象四起」, 「各具特色」個個堪稱大師,還有自稱超過我的,這些是什麼鬼?聽說還有用自己頭髮寫書法的,用嘴巴用鼻子含住筆桿寫書法的,用拖把寫書法的,用注射器寫書法的,用表演寫書法的,張牙舞爪,大喊大叫寫書法的,用氣功寫書法的,我在黃土底下是直流鼻血加流眼淚。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但是,王羲之卻將「提按」大量在行草書中使用,增加了經條的剛性和書法的可讀性,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以唐楷受浸染最深。所以,無論是「絞轉」還是「提按」,王羲之對其並沒有所謂的軒和偏好,它們同樣是王羲之喜歡使用的,對「提按」的筆法過於鄙薄實無必要!那麼,為什麼「提按」的筆法會出現並廣泛流行呢?這當然與這種筆法的好處有關。
  • 王羲之家的春聯老被偷,重寫一副後卻沒人敢偷,內容寫的什麼?
    古人熱愛書法,更敬重書法大師,而這其中最令人欣賞的,必然要說王羲之了,他不但書法作品可圈可點,頭腦也非常聰穎。他曾憑藉著超高的文採和書法技能,巧妙地處理了家中的一件難事。王羲之家的春聯老被偷,重寫一副後卻沒人敢偷,內容寫的什麼?書法練習刻苦,生活態度高尚眾所周知,王羲之的精湛書法技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畢竟這世界上的天才還是只佔少數。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唐太宗讚美東晉王羲之書法為古今盡善盡美第一人!書法墨跡讓人玩之不倦的,就王羲之一人。唐代張懷瓘《書斷》說王羲之的書法登峰造極:「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人稱王羲之「書聖」,他的書法,草、隸、八分、飛白、章、行書各體無所不工,盡善盡美。
  • 初中作文名人勵志素材之王羲之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 書法創作究竟應該怎樣執筆?王羲之和趙松雪是這樣做的!
    那麼,書法創作究竟應該怎樣執筆呢?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王羲之和趙松雪的執筆方式是怎樣的? 關於王羲之是怎麼執筆的?(《拔鐙序》)蘇東坡更是直接否定了王羲之的做法,他認為執筆並非越緊越好,否則豈不是力氣越大的人書法就越好了?(「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
  • 什麼是書法的節奏?缺少會怎樣?王羲之講明白寫字油滑浮飄的原因
    書法還需要節奏?估計很多人看到題目會有這個疑問,節奏好像是音樂方面的問題。你沒看錯,書法也是有節奏的,而且還很重要。寫書法缺少節奏會怎樣?大部分人寫書法出現問題,一般都會去從筆法、結構或者章法方面上去找,這個方法也不能說錯,但有時很難發現問題。
  • 跟著書法大師學寫字,看看「書聖」是如何教初學者寫毛筆字
    這個問題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既然我們不清楚,那為何不去看看那些留名千古的書法大師,他們的教學之道呢?王羲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被世人盛譽為「行書第一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在教兒子(王獻之)寫字時是怎麼樣的呢?有人可能會猜,行書那麼厲害肯定從行書教起咯。
  • 張海書法:用筆多是平動,少見頓挫使轉,是書法呆板的主要原因
    在這裡,筆者特意給他寫的隸書加上引號,不是強調他的隸書書法寫得好,而是視之為偽隸書的原因。自古以來,隸書就不存在張海的隸書形體,他把隸書寫成這種不顯漢碑的模樣,可以推測有兩個原因:一是書法的碑帖功力很淺,對漢隸原意無法把握;二是書法過度創新,膽子夠大,隨手而寫,管他漢隸不漢隸,你們認為這不是漢隸,咱自己可以給這種字體取個新名字嗎,就叫「草隸」。
  • 王羲之寫春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次日加六個字,成千古絕對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對聯文化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及對聯,筆者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為每到新年來臨之際,各家各戶都會張貼相應的對聯,喜迎新春,而在古時候,文人騷客往往喜歡通過對對聯的方式,來考量對方是否真的很強,且值得一提的是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他的書法來源極廣,一開始學的是他舅舅虞世南,後來又學習歐陽詢,最後學的是「二王」,對於「二王」陸柬之研究頗深,他的很多作品裡都帶有「二王」的筆意,甚至書法界都認為,他的書法直逼王羲之。就拿他筆下那捲《文賦》,被譽為「大唐第一行書」,字裡行間就有王羲之的神韻在其中。
  • 當代4位書法大師,邵巖上榜排名第二!第一名書法家引網友熱議!
    而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出現了很多書法大師,但是他們的創作方式真的是太獨特了!今天小七就為大家介紹4位江湖大師,邵巖上榜排第二,第一名書法家創作方式引網友熱議。第四名:狂草大師劉洪彪首先小七想到的一位書法大師叫劉洪彪,他最擅長的書法就是「狂草」,而在我國古代被稱為草聖的書法家是張旭,看過張旭的書法我們體會到了草書的那種運筆瀟灑的恢宏氣勢,而當今的狂草大師是劉洪彪。
  • 稀世珍寶:王羲之書法拓本《罔極帖》、《豉酒帖》欣賞
    導讀中國的書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藝術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書法家,他們傳承並弘揚著中國書法,不斷的創新,使得書法這門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書法者,必知王羲之,古今書法大家或多或少的從他那裡學習過,傳承過,得其精妙者,引以為豪。可以說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貢獻。甚至在今人眼中,把王羲之推崇為古今書法第一人,也毫不為過。
  • 王羲之:沒有靈氣的楷書,再順眼也不是書法,鍾繇曾因此訓斥弟子
    王羲之 黃庭經 局部顯然,說書法靈動,一方面是多變,不呆板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說有某種靈氣。也許是飄逸之氣,也許是渾厚之態,也許是勁險之狀,也許是挺拔之姿……這些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了靈氣。只是後來的學習者,往往寫不出這樣的靈動,反而沾染了一身板滯的匠氣。柳公權的柳楷,既有顏楷的平平穩穩,又有歐楷的勁建多力。楷法的完備,使柳楷更加難入難出,不是特意掙脫,不可能寫出柳體特有的挺拔暢意的靈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