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美好來自對內心和藝術真善美的無限追求。
多年前,古典文學「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曾經這麼說過。
我不知道這句話對於頂著一身光鮮亮麗頭銜的邵巖,邵大師來說,他會作何感想。
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他到底用什麼在追求,又追求到了什麼樣的藝術?又是誰在為他的藝術鼓掌稱讚
近日,邵巖,邵大師又紅了。
這一次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他拖著漁網走在一張諾大的宣紙上。漁網沾滿了墨汁,邵大師不緊不慢地拖著它行走著。然後宣紙變髒了,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墨跡。
最後,邵大師收網,並把漁網絞在一起,再蘸墨補白。終於,他完成了自己的又一書法大作。只不過,這些用漁網拖出來的字,沒人看得懂,它沒有任何漢字的樣子。
儼然,邵大師此時化身漁夫,把宣紙當成了海洋。
其實,這並不是邵大師第一次做「漁夫」。早在去年某地的國際藝術節中,作為受邀嘉賓的邵大師就在活動現場表演了一回漁網書法。
當時,他如出海前的漁夫,把繩子一根一根地結好,再蘸滿墨水,然後撒向宣紙。邊上幾隻雞當起了鎮紙。
隨後,又拖著漁網自由地在宣紙上遊走、停立,回望。而觀看者無不拍手稱讚。
邵大師很有名。
公開資料顯示,邵大師是書法家,有著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新文藝家群體工作部委員、文化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西方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景德鎮陶瓷中外藝術家協會藝術總監、30年曆屆國展現代書法大獎獲得者等榮譽。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光想亮麗的大師卻讓人看不懂。
前不久,邵大師的一段視頻火了。
當時,邵大師把墨跡裝進了「針管」裡,然後在一張由眾多美女拿著的巨幅宣紙上「寫字」。他寫字的方式很奇特,是把針管裡的射到紙上。
一副書法大作完成後,除了他,或許沒人看得懂到底是寫了什麼。不過,邊上卻依然有很多人大喊著好!
自此,邵大師被世人成為「射大師」,他的手法被人稱為「射書」或者「射墨」。
大師不是一天煉成的。
邵大師出生於1962年,按理說,時至今日,也才五十多歲,不過卻打扮的和一個發福版的風清揚一樣,白須徐徐。
邵大師6歲開始學習傳統書法,他的父親寫得一手好字,自小對其嚴格。邵大師說自己是被父親的鞭子打大的。早期,邵同學主要練習楷書、小楷、行書。1995年,邵同在第六屆全國中青展中獲一等獎,之後開始名聲大噪,煉成大師。
練著練著,邵大師走偏了。他說,在傳統書法方面,難以超越古人名家。既然不能超過,他就不玩,於是劍走偏鋒,開始尋求新的方向。
之後,邵大師開始專研「現代書法」。他的理由是,古人在書法造詣留下的空間太小了,每次要為漢字去琢磨,是否能不受它的牽制,放開了玩?
這一放,邵大師玩大了。他如同撿到了《葵花寶典》,揮刀了該有的東西。
2005年,邵大師開始嘗試更新的方式去做「書法」。2008年,他靈光一閃,既然想到了用注射器,也就是用針管射墨在紙上做「書法」。
2017年,邵大師玩的更大了,他用繩子蘸墨進行創作。
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書法出「漢字」。
有人說,用注射器射墨寫字,一個字都看不懂,根本不是書法,因為那寫出來的根本就不是字。
我們的邵大師不高興,他說,草書為什麼叫書法?不要去界定他的作品是否是書法。它就是書法,高於書法。但這個概念只限定於他,別人不能用。
邵大師還說,他把它的價值看作是當代的《蘭亭序》,一點都不次於王羲之的作品。
藝術是有價值的,那麼,邵大師用「針管」、「漁網」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有價值嗎?還真的有,起碼有市場。
2013年,邵大師的一幅「射墨」作品《青山獨歸遠》在上海拍出29.9萬元。另外,其《英雄》、《四時花開》等作品都曾以十幾萬元的價格成交。
《國王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我們都看過。
邵大師這些年也披了一件新衣。公開資料裡顯示,邵大師還是清華大學當代藝術專業特聘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外聘教授。
很快,隨著「射墨書法」走紅後,清華大學出來打假了。清華大學聲明,邵巖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無任何關係。
有人說,邵大師這種譁眾取寵的「藝術行為」,完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褻瀆,是對書法藝術的侮辱。
不過,邵大師這麼回應:「別站在你的角度看我,我怕你看不懂我」。
他說,這是藝術,是老百姓看不懂的藝術,帶有先鋒性的東西總是會受到阻礙。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其瘋狂。
有人說,邵大師,您的藝術思想、境界和領悟已經走向了宇宙,脫離了老百姓。既然地球已經容納不下,那麼請離開地球。
藝術的魅力在於意境,更在於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