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渡江,斷臂立雪,達摩祖師二三事

2020-12-03 顯密壇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2020 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達摩祖師聖誕日。達摩祖師乃禪宗祖師,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達摩祖師簡介:

達摩祖師南北朝禪僧,傳說是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為師,後成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是中國禪宗的始祖。於中國南朝時航海到廣州,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後遊化終身。

達摩祖師二三事:

一葦渡江

達摩到中國以後,梁武帝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南京。梁武帝是一個佛教信徒,主張自我解脫,而達摩是禪宗大乘,主張面壁靜坐,普渡眾生。由於見解不同,每談起佛事二人總是話不投機,於是達摩便告辭後渡江北上。經過雨花臺,聽到神光禪師講法,聽到不對的地方就搖搖頭,誰知神光不滿,達摩祖師便退讓離去。旁人隨後連忙告知,剛才那人是達摩祖師。聽了以後,神光感到慚愧之極,師父到了跟前,剛才自己太沒禮貌了,於是趕快追趕賠禮道歉。一直追到長江邊,達摩急著過江,停立江岸,沒橋,也沒船,連個人影也不見。達摩十分焦慮。突然間發現岸邊不遠的地方坐著一個老太太,身邊放了一捆葦草,於是他邁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禮,說道:「老菩薩,我要過江,怎奈無船,請您老人家化棵蘆葦給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頭來,仔細地端詳達摩,見形象端壯,儀表非凡。老人暗自點頭稱許,隨即順手抽出一根蘆葦予達摩。達摩雙手接過蘆葦,向老人告謝而去,及至江邊,他把蘆葦放在江面上,只見一朵蘆葦花,昂首高揚,五片蘆葉,平展伸開,達摩雙腳踏於蘆葦之上,飄飄然渡過了長江。

面壁九年

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一日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裡環境清幽,佛業興旺,於是,把少林寺作為他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有一個天然石洞,是達摩祖師修性坐禪的地方。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裡,整日面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後,飛鳥都不知道這裡有人,競在達摩的肩膀上築起了巢穴。入定,開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面壁了九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的形象,這就是現在的「達摩面壁洞」。

曾也聽夢參長老,在一次開示中提道,當初達摩祖師來中國弘法,已經預見神光將會是他的衣缽傳人,但奈何時機未到,而且神光尚有很多障礙未除,為儘快消除障礙,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也有替弟子消業的因緣,以便儘快成熟傳法的機緣。

、斷臂立雪

傳說達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後,在南京講經說法的神光,歷盡千辛萬苦,想方設法,終於渡過長江,追趕達摩到達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後,一心一意想拜達摩為師,那時的神光已經與在南京雨花臺初見時的他完全不同,不再傲氣十足。達摩在洞裡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精心照料,形影不離。神光跟隨達摩九年之久,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誠服。

達摩離開面壁洞,回到少林寺後,神光跟隨師父從山洞回到寺院。時值寒冬,達摩在後院達摩亭坐禪,神光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夜晚入定以後,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壓了下來,不一會兒,積雪逾尺,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渾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層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雙手合十,兀立不動,虔誠地站在雪窩裡。

第二天一早,達摩開定了,他走到門口一看,神光在雪地裡站著。達摩問道:「你站在雪地裡幹什麼?」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達摩沉思片刻說:「要我給你傳法,除非天降紅雪。」神光解意,他意識到這是聖僧指點他禪悟的訣奧,毫不猶豫地抽出隨身攜帶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聽:「咔嚓」一聲,一隻凍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鮮血飛濺,染紅了地下的積雪和神光的衣衫。誰知這虔誠的刀聲穿雲撥霧,飛報西天,驚動佛祖如來,隨手脫下袈裟,拋向東土。霎時,整個少林,紅光籠罩,彩霞四射,鵝毛似的大雪片被鮮血映得通紅。此情此景,達摩看得一清二楚,感的神光驕傲自滿的情緒已經克服,遂傳衣缽、法器予神光,並取法名:「慧可」,史稱「二祖」。

達摩圓寂

達摩晚年傳說他遇毒而逝,據說北魏有一名國師菩提流支,很嫉妒達摩,多次加害未遂,便叫人在達摩的飯菜裡下毒,達摩明知有毒,照吃不誤,吃完後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直到有一天,達摩祖師已經確立慧可為佛法的繼承人,他才決定圓寂。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

達摩圓寂後兩年,久未歸得宋雲從西域返回洛京,並不知道達摩已死。在途經蔥嶺的時候,看見達摩一手拄著錫杖,一手掂著一隻鞋子,身穿僧衣,赤著雙腳,由東往西而來。二人相遇後,宋雲急忙停步問道:「大師,你往哪裡去?」達摩回答說:「我往西天去」。接著又說:「你回京以後,不要說見到了我,否則將有災禍。」二人道罷,各奔東西。

在此殊勝日,願大家放生吃素,念經,回向給眾生早的度脫,國泰民安,阿彌陀佛!

大伏藏師——秋吉林巴大寶法王晉美巴登仁波切

夏壩仁波切:修行人不要太嬌氣

普巴扎西仁波切:修禪定時,有些覺受並不一定時是見道

卡盧仁波切:我經歷種種樂事而不貪著,只將它們視為一種金剛之宴

相關焦點

  • 一葦渡江何處去 九年面壁等人來
    今天的故事,我們從達摩祖師說起。菩提達摩,梵文「Bodhi dharma」的音譯詞。翻譯一下的話,bodhi為覺,dharma為法。這位從印度出發的「覺法」老先生,趕到震旦(中國)來「廣傳佛法,覺悟有情」。來到中國,達摩祖師首先碰上的,是號稱一生「造寺度僧無數,一心希求佛法」的梁武帝。一位傳法之人,遇到悉心求法的一國之主,後面什麼故事都可以有。
  • 中國最著名的神技:達摩祖師一葦渡江
    光孝寺內壁畫《達摩渡江》(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達摩祖師全稱菩提達摩傳說,達摩祖師是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為師。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父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今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
  • 一葦渡江、面壁九年……用6個典故了解他的傳奇
    或許是沿著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達摩祖師在當時的「南越」(現今海南島對岸區域)登陸,或許就是如今的廣東境內。【 一葦渡江 】韓敏 作品達摩走後,梁武帝有所醒悟,派人想要追回達摩。另有一版本,傳說是神光法師(即後來的二祖慧可)意欲向達摩求法,緊緊追趕而來之時,達摩一葦渡江。後世許多的文人,都先後根據這個典故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達摩,作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也成為了佛教藝術題材的重要人物。
  • 達摩祖師一葦渡江躲過眾人追趕,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終成正果
    在金陵住了一段時間,與梁武帝交談不太投機,便離開金陵,準備渡江北上。這一天他來到江邊,只見茫茫江水上一隻渡船也沒有,而這時後面又有梁武帝派來追趕他的人。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達摩見身旁有一棵蘆葦隨風搖曳,他便隨手摺下心中默默的禱告。
  • 達摩祖師為何要面壁9年
    達摩祖師是印度南部的人,他在印度學習了很多佛法,有很高的修行成就。他就問他的師父,想要傳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去哪裡好呢。他的師父就告訴他,去震旦,震旦指的就是中國。達摩祖師坐船從海上來中國,用了三年時間,到達廣州黃埔港。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
    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駐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二祖慧可大師。後出禹門遊化終身。達摩祖師見到梁武帝之後,梁武帝就問達摩祖師說:「大師,自從我登基以來,修佛寺,抄寫經文,供養僧人無數,請問我有什麼功德?」達摩祖師很坦然地說:「無功無德,就像物件的影子,你說它有,但是卻沒有。」
  • 老照片的故事|三塊達摩石現高僧三種狀態:面壁、另類、一葦渡江
    一葦渡江一葦渡江(圖四)。這尊達摩,是我2018年在上海滬太路奇石市場得的。這是一段矽化木(木化石),高約40公分。達摩臨風而立,線條飄逸,姿態瀟灑,氣度恢弘,渾身罩著一層金光。達摩扭頭仰天而望,面帶不屑,毅然決然。我立刻想起「一葦渡江"的傳說。
  • 108幅達摩祖師像,聚集起了這麼多善緣
    這次筆會結束後,龔毅敏居士就隱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為有需要的寺院,畫達摩祖師像?他把這個想法分享給通振法師,兩人一拍即合,「尋找108寺,結緣108幅達摩祖師畫像」的計劃便定了下來。為了畫此系列達摩像,龔毅敏居士連續30餘天「閉關」,每日創作時間將近17個小時,畫出了108幅姿態各異的達摩祖師畫像。
  • 「縱一葦之所如」,達摩祖師一葦渡江
    在南方不受歡迎的達摩,只好渡江北上。在過江時,達摩看江面寬闊、水深流急,岸邊沒有船隻,只有一些蘆葦。他只好把蘆葦編到一起放在江面上,輕輕踏上蘆葦,順順噹噹的過了長江。這就是達摩一葦渡江的傳說。後來他幾經流浪,終於到達了少林寺。
  • 探尋達摩祖師足跡:少林寺曾面壁九年創禪宗
    達摩祖師自古印度來到中國,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只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嘆,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從未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 永寧寺是北魏後期都城洛陽的重要佛寺故址,位於當時北魏宮城的西南側,佔地面積達9萬平方米。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達摩說:「這些都是有為之事,算不上實在的功德。」這句話閃爍其詞,語意不明,梁武帝不能理解,達摩覺得和梁武帝話不投機,遂渡江北上到北魏。保聖寺羅漢後人編造神話說達摩渡江的時候,腳踩一片蘆葦葉子在江面上漂浮而過,於是就有了「達摩渡江
  • 達摩祖師和梁武帝不投緣,前往少林寺面壁,後神光祖師斷臂求法
    這一篇文章還是寫達摩祖師的故事,講述者為宣化上人,頂禮上人。震旦緣熟達摩來:達摩祖師在印度忽然就心血來潮了,覺得在中國佛教應該興起來了,所以就到中國來了;這叫「震旦緣熟」。「達摩」,是印度話,翻譯中文就叫法;就是法從印度到中國來了。這人名字也是「法」,翻譯也是「法來了」。對朕不識機未賅:那麼梁武帝見達摩祖師,就問什麼叫「聖諦」?
  • 達摩祖師度鸚鵡
    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 達摩祖師到中國一生的事跡 (宣化上人)
    達摩祖師講完法後,他這時生了分別心:「啊,我剁下來的胳臂好痛!」他對達摩祖師說:「啊!我現在心很痛,請祖師替我安心。」達摩祖師就說:「把你的心拿來給我,我才可以幫你把心安好,就不會痛了。」神光法師就找自己的心,心在什麼地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所有的地方都找遍,覓心了不可得!對達摩祖師說:「我找不著心,沒有。」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
  • 宣化上人:達摩祖師度鸚鵡
    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達摩祖師問他:「你為什麼要講經?」答曰:「我在教人了生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