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01 彈性工作可能將成未來主流工作模式
說起職場工作,我們腦海裡浮起的一定是CBD辦公寫字樓裡,行色匆忙的職場達人們。早高峰擠電梯的場景,也仿佛曆歷在目。但現在不用每天早起上班了,11月5日,著名的渣打銀行公開宣布,明年起永久性實行彈性工作制。公司計劃在英國、美國以及新加坡等分公司,為50% 的員工提供混合工作模式。
目前員工可以選擇完全在家工作、完全在辦公室工作,或兩者混合的方式。而據渣打銀行內部調查得知,該公司有近60%的受訪員工表示,願意調整為彈性工作制。
實行彈性工作制不是渣打銀行的首創,在這之前不久,Facebook就已經發布公告,允許員工永久在家工作。
各大公司輪番實施彈性工作制,讓很多人明白,彈性工作制將會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工作模式已經不再單一。很多網友表示非常喜歡這種彈性工作制,因為終於可以穿著居家服坐在沙發上,邊喝咖啡邊工作了,而也有一部分的網友表示適應不了。
不管你適應還是不適應,工作模式的改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職場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唯有變化才是職場永恆不變的。想要在職場上走得更遠,只有適應變化,擁抱變化。
02 真正厲害的職場人,都擁有極強的適應力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東方時空》這檔節目,那你對張泉靈一定不陌生。2000年,她曾經是《東方時空》的總主持人,還擔任《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等欄目的主持人。這幾檔節目都是話題比較有深度的節目,一般人是駕馭不了的,而張泉靈駕馭起來毫無壓力。
但是在2015年,幹得好好的張泉靈卻突然離職了。42歲的她表示想「重來一次」,在網上賣起了網課。一開始,她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嘲諷與牴觸,很多人認為她墮落了。有人說她窮得吃不起飯,還有人說她的課廣告比較多,信息惹人煩,自己是不會買的。總之,很多網友認為她在用曾經的名氣割韭菜。
然而不管別人怎麼說,張泉靈的生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她依然堅持做自己,在賣課的同時參加了一些娛樂綜藝節目,甚至在影視劇中客串過演員。無疑,這時候她是快樂的,她的事業也並未因為離開而變得暗淡。
經過幾年的努力,她慢慢適應了新的工作方式,事業也變得風生水起。她參加了《你就是奇蹟》,轉型投資人,還擔任過《奇葩說》第四季的導師。從受人矚目的主持人到自己創業做投資人,參加節目做導師,張泉靈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而張泉靈能做到這些,都源於她有很強的職場適應力。
職場不是一成不變的,想要走得更遠,就要適應這種改變。一個人具有職場適應力,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立足腳跟;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他也才能迅速抓住機會。擁有職場適應力,就擁有以下3種優勢。
第一,少走彎路。
具備職場適應力,在工作中不迷茫,就能夠少走彎路。如果不能適應環境,做任何事情沒有方向,就會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到處亂撞,做得比別人多,往往卻沒什麼成效。
第二,快速進入新的工作狀態。
面對一份新工作,往往都需要一定的適應磨合時間。如果具備職場適應力,就能夠快速進入新的工作狀態。而那些職場適應能力差的人,往往需要比別人更長的時間才能適應,最後能夠得到的機會自然也就比別人少。
第三,不容易被淘汰。
職場上被淘汰的人,並不都是因為自己專業能力差造成的,還有一部分人是無法適應工作,無法適應改變造成的。如果有很強的職場適應力,在職場中就不容易被淘汰。
03 行走職場,要逼自己做好這三點
職場如戰場,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須能夠適應職場上的瞬息萬變。行走職場,想要走得更遠,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職場適應力。
第一,學會忘卻,定期自我歸零。
歸零「重啟」自己,就是不斷調整,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挑戰。
很多人因為原有的工作經驗或者思維邏輯,面對改變也會用原來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以至於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因此,在職場中必須要學會忘卻,定期自我歸零。有空白心態,不斷調整自己,才能適應變化的環境和挑戰。
第二,提升自信心,積累每一個工作的美好體驗。
每一份工作都有存在價值,從事每一份工作都能學到很多的東西。只要你肯學,你總能從工作中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哪怕是面對困難,也能鍛鍊個人的意志,鍛鍊自己的業務能力。所以要積累工作中的美好體驗,提升自信心,才能夠抵禦改變所帶來的的風險。
在工作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工作時就不會畏首畏尾,工作處理起來就能夠駕輕就熟。
第三,保持學習的習慣。
職場人都是打工人,很多人忙起來就沒有了自我,只知道悶頭做事情,不關注外面的變化。當工作發生改變時,卻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懂,只能黯然離場。
哪怕離開學校,也要保持學習的習慣。老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為自己增加砝碼。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彌補自己的短板,才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