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津雲新聞訊:我們居住的城市很大,大到從一端到另一端都是一段奢侈的「旅行」;我們居住的城市也可以很小,小到只要動動手就可以安排好衣食住行。在這個金色的秋季,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和天津、浙江、安徽、湖北、重慶五省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結出的碩果,「指尖城市」正在方便著你我、改變著生活。
在天津職業大學的智慧食堂,新奇的體驗讓人們對於食堂不再是「吐槽」,而是「驚嘆」,智慧食堂不僅實現了機器人洗米、蒸煮、炒菜,就連在售賣窗口盛飯,也不需要服務人員了,學生只要在售賣機上選擇0.5元或者0.75元的量,把餐盤放到指定位置,米飯自己就自動放到餐盤中,解放了食堂阿姨的手,也讓就餐更加充滿了趣味。而廚餘垃圾處理環節,更是體現了科技的力量,「消滅式」降解實現了餐廚垃圾就地無害化、減量化處理,而降解垃圾產生的微生物代謝水通過水處理設備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可達到地表3類水直接通過管道排放,實現餐廚垃圾不出校門。
「指尖城市」建設帶來了全新生活方式,也帶來了「穩穩的幸福」。在寧園街,富方園日間照料中心,運用5G技術的智慧養老平臺,實現了雙向呼叫,工作人員可以對轄區內的老年人進行呼叫,及時詢問他們的需求或者查看情況。同時,轄區內的老年人也能隨時用一鍵呼叫系統給網格員發出信號,及時得到救助。一方面減輕網格員繁重的走訪入戶,提高了網格員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也為老人提供了精準服務,從派單到完成,智能平臺這個「中樞大腦」精準的實現「有求必應」。
而網際網路診療緩解了看病難,掛號難,買藥難的問題,百姓可以網上問診,社區治療,實現分級診療。在總醫院採訪中,記者看到醫生正在接診的一個上學的孩子,因為上課時間不方便,所以約到晚上進行診療,時間地點方面的靈活,實現了初級診療、初步診斷,足不出戶就實現了三甲醫院專家診療,不僅緩解了三甲醫院的就診壓力,還為市民提供了更高效、準確的病情診斷和指導。
中國日報網記者許聃感慨地說道:「這次天津站的採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慧』,但又不僅僅是『智慧』。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便民智慧操作,背後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交匯、聯接的結果。智慧城市在我看來是『小智慧』匯聚的『大格局』,在城市這個生機勃勃的智慧系統中,以數據穿透『領域』,讓智慧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便民,散發更蓬勃的魅力。」
在生活服務領域,「指尖」的便捷已經深入人心,而天津的製造業也正在掀起了一股智能科技的浪潮。採訪中,AGV重載機器人展示了它解決大型器械運輸問題的能力,這種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風電、水電、軍工、冶金、船舶、高鐵、新能源等領域,是重型設備實現智能製造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目前天津造的AGV已經佔全國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實現了毫米級對接。而這個重載機器人「巨頭企業」,卻僅僅只有60名員工,特別是今年疫情中逆勢上揚,銷售額從2000萬猛增到6000萬元,明年銷售額有望達到1.2億元。
而在天津港,這裡的新一代無人自動化貨櫃碼頭已經成為了世界智港的「天津範本」,多項全球領先的技術,進一步推進港區作業設備智慧化,智慧賦能的「華麗蛻變」帶來的是人力的解放、效率的提升,和更加綠色的發展。
如今,我們的城市已經不再需要「跑腿」來辦事,市民與政府各部門的溝通也不再必須face to face,高效的治理模式,讓城市的節奏變得更快,讓政務服務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在這次的採訪中,記者再次採訪了「津治通」,短短一年時間,「津治通」這個平臺已經覆蓋了全市16個區、272個街道(鄉鎮)級戰區和5607個社區(村)級戰區實現全面貫通應用,辦結社會治理事件超過264萬起,覆蓋公共信息、醫療衛生、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城市設施、公共安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9大類230多項社會治理事項清單。「津治通」真正打通了部門間壁壘,實現「社區吹哨,部門報到」。
央視網記者田宏表示,天津大力整合「津心辦」「津治通」從社會基層治理層面關注市民生活、養老、辦證等方方面面,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實打通「城市末梢」,讓百姓生活更有獲得感。
而在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將政務大廳變成了「智慧客廳」,從便民惠民的「政務一站式幫辦」、「濱海通辦」到制證中心打造陽光政務,防止權力尋租的「雙盲」制審批新模式,硬體優化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服務理念的升級,好的營商環境如同自然清新的空氣,讓群眾輕鬆自主,如沐春風。
這一次2020·指尖城市採訪團在天津觸摸了天津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一路下來,採訪團的記者們也對天津的智能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中國新聞網記者張楷欣表示:「從天津港到能源小鎮再到朗譽公司,我們見到了天津智慧製造的能力;通過走訪了解『津心辦』大數據中心、泰達城市運營服務中心等地,我們看到天津的智慧大腦建設;而天津職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等地,我們感受到了天津智慧生活體驗。科技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變的更好,天津之行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城市朝氣蓬勃。」
「指尖城市」帶來了「指尖生活」,越來越多的民生工程、基礎建設搭載智能化體系,大數據的分析運用,讓智能化提升改造插上了無形的翅膀,助力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實現騰飛。中國青年網新聞採編中心副主任王文壇表示:「採訪點位精、尖、亮,代表了相應領域的全國高度,非常有新聞點,讓我的報導做起來遊刃有餘。我非常更樂於看到天津近年來取得的發展進步,社會治理落地生根,民生服務暖心,高端產業發展蓬勃向上,一個前途無量的新天津撲面而來,為天津祝福前程似錦!」
「指尖城市」揭開了未來城市的面紗,讓人盡情體驗和暢想未來生活的模樣,智慧、便捷、高效、以人為本的未來已來,在可以預見的場景正在逐步將它拉進現在,現在即是未來!(津雲新聞記者董立景 陳汝寧 霍豔華 見習記者苑美麗 攝影吳濤 戴濤)
原標題:《【2020·指尖城市】側記:未來已來 城市在你我指尖舞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