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手掌大小的棉花娃娃辦一個線下展,能吸引多少目光?答案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日前,由微店Park主辦的第三屆棉花娃娃線下展在上海麗寶樂園廣場舉行,72家知名商家參與了這場國內最大的棉花娃娃線下展,數千名愛好者專程從全國各地趕到上海。
所謂棉花娃娃,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將娛樂明星卡通化的棉花玩偶,多流通於飯圈。隨著Z世代消費能力的不斷增長和可愛經濟的發酵,棉花娃娃行業有望進一步爆發。目前,無娛樂明星屬性的娃娃和娃衣市場也已蓬勃發展。
巴掌大的娃衣售價138元,有人通宵排隊搶購
「好的娃衣都是要靠搶的。」
上海大學生許夢瑤和兩同學圍坐在地上,開始給自己的娃娃試衣服。顯然,她們對自己剛剛買到的娃衣很滿意。
在棉花娃娃圈子裡,有一種「養娃」行為,人群以20多歲的年輕女生居多。所謂「養娃」,就是給自己擁有的棉花娃娃更換衣服和配飾。由於棉花娃娃圈子存在此類需求,商家會根據市場需求不定期推出娃衣和配飾。
為了買到市面上最新款的娃衣,許夢瑤和她的兩個同學早早來到了棉花娃娃線下展。進入「娃圈」已經有一年多的她們,對於如何給自己的娃娃買衣服這件事已經輕車熟路。
「我在娃娃上的花費還是挺多的,有些月份會花掉好幾百塊。」
許夢瑤介紹,她正在給娃娃試的這套衣服售價49元,屬於較為常規的款式,一些知名商家推出的新款娃衣,有些售價超過100元。
記者在排起長隊的攤位「日山鵝鵝&酥餅燦」處看到,一套巴掌大小的娃衣售價138元,但求購者依然踴躍。
微店Park工作人員表示,為了買到心愛的娃衣,有人甚至通宵排隊,從前一天晚上8點坐到了第二天早上。
限量款娃衣「一衣難求」,二手市場悄然發展
多數娃衣的售價從幾十元到百來塊不等,但不是有錢就能買到。
為了買到心愛的娃衣,杭州大學生莉莉和玩伴雨婷一早就來到了上海。此行她一口氣花了3000多元,買了多個商家剛剛上新的娃衣。
「這幾條娃衣都是最新款,微店、淘寶、閒魚等平臺線上還沒開賣,只有這次線下展有售。」莉莉介紹。
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想要的娃衣,這種說法得到了「日山鵝鵝&酥餅燦」管理人員管管的認同。
「這些都是明天要出售的,今天的份額都已經賣完了,想買的朋友明天再來吧。」日山鵝鵝&酥餅燦」管理人員管管一邊將新款娃衣擺上貨架,一邊介紹。雖然距離娃展結束還有好幾個小時,但當日的份額已經售罄,且不再補貨。
限量款娃衣「一衣難求」,這推動了二手娃衣市場的發展。
「由於一些知名商家的明星款娃衣設計精美且數量不多,在二手市場還能溢價出售。比如你100塊買的明星款娃衣,過一段時間可能能賣130塊。」莉莉說。
商家現場招聘娃衣設計師,可愛經濟持續發酵
隨著棉花娃娃的熱度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關注這一新興賽道。展會現場,甚至有相關品牌負責人直接招聘起娃衣設計師。
「已經有愛好者給我們提供了簡歷,我們還得好好研究一下合不合適。」該品牌負責人表示。
由於棉花娃娃產業尚屬於起步階段,相關人才並不好找。
「娃衣設計師聽起來似乎和服裝設計師差不多,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好的娃衣設計師,不僅得懂服裝設計,最關鍵的是對飯圈文化和娃娃審美有見解,而且,熱愛這個小圈子也非常重要。」該品牌負責人透露,只要能力到位,團隊願意提供可觀的薪酬。
眼下,棉花娃娃正在以較快的速度破圈,剛剛上線的熱播劇《有翡》還推出了「紅衣翡」和「公子允」等官方授權的棉花娃娃,飯圈反響熱烈。
相關資料顯示,在棉花娃娃商家最集中的電商平臺微店,已經擁有超一萬家相關店鋪,部分頭部商家的年銷售額已破千萬元。
微店相關負責人認為,棉花娃娃的走紅再次印證了可愛經濟的潛力。經過這兩年的發展,棉花娃娃行業快速成長。據悉,接下來,微店Park將開啟棉花娃娃全國巡展計劃,繼續推動行業發展。
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