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藝社最近引入國內著名的文學出版名編輯曹元勇,建立上海分社,成為文學出版界的一個重要消息,也使我們將報導的關注點投放到浙江文藝社近幾年在經典文學產品線與網絡文學產品線的發展建設上。在採訪鄭重社長時,他稱要把浙江文藝做成最「水」的出版社。那麼,鄭重所言的最「水」究竟為何?又「水」在何處呢?
最近,引入國內著名的文學出版名編輯曹元勇,建立上海分社成為浙江文藝社驚動業界的一個大動作。之前便聽到傳聞,曹元勇將加盟浙江文藝社。當我們在杭州向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確認這一消息時,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的掛牌也是確之鑿鑿的事情了。
鄭重告訴我們,上海分社將按照分公司的模式運作,享有獨立的發展空間。組建上海分社毫無疑問將給浙江文藝社帶來一個全新的平臺,並與浙江文藝社的現有板塊形成互補。在人力資源更為豐富的上海開設分社首先能緩解浙江文藝社人力資源不夠的困境,同樣,大幅度進行人力資源建設也是鄭重十分注重的企業發展方向之一。問及今年浙江文藝社人事上還有其他的大動作嗎?鄭重告訴我們,除了力促曹元勇加盟之外,浙江文藝還高薪聘請了一位80後高級校對,並任命為校對中心主任。鄭重表示:「只要是人才,絕不吝嗇待遇。」
一個出版社要做大做強,基業長青,要依靠它的企業文化。鄭重在浙江文藝社打造了三位一體的文化理念,要求每一個浙文人都要有錢塘江的磅礴激情、大運河的深厚積澱和西子湖的唯美靈動,這也正是出版社社標logo中三條水系的來歷。「浙江文藝的文化就是水的文化,水同樣也是智者樂水,上善若水,是帶給人智慧,帶給人真善美的。我們要做全國最『水』的出版社。」鄭重說道。
這種三位一體的企業文化具體體現在企業的運作中。鄭重提到了「三位一體」的產品文化,認為要定位「三品」——品質、品相、品牌;立足「三名」——名家、名人、名著;服務「三大」——大眾、大情、大美。每做一個產品都必須要按照這樣的標準去檢驗。同樣,「三位一體」的企業文化還體現在產品線的建設上,包括原創與引進並重,暢銷與長銷並重,經典與時尚並重。鄭重表示:「既要做經典也要做時尚,既要做時尚文學,也要致力於經典文學的時尚化。」
做經典與要做時尚
早在九十年代,經典外國文學就是浙江文藝社的一大品牌。在出版老經典的基礎上,著力打造新經典。《經典印象》系列就很受矚目,收入眾多外國名家經典文學作品。浙江文藝出版社的文化名家系列產品線不斷壯大。易中天絕大部分的書都放在浙江文藝社出版,普立茲獎獲得者、美國著名大眾歷史學家託蘭的整個系列十幾部作品全部被籤下來了,還有錢文忠、黃樸民、商傳等多個《百家講壇》文化名家系列也都做起來了。文學名家系列產品線主要包括兩大品牌:經典外國文學和名家散文。近三年來,浙江文藝社打造了一個「名家散文典藏書系」,王蒙、賈平凹、馮驥才、遲子建、史鐵生、余光中、張曉風、劉墉、吳淡如等名家的作品都在陸續地出版,源源不斷地一人一本全部做下來,已經有40多本了。
針對旅行文化時尚,浙江文藝重點打造了以「陳丹燕旅行匯」為品牌的陳丹燕旅行文學書系,預計出版20種左右,其中《我的旅行哲學》《我的旅行方式》《咖啡苦不苦》《今晚去哪裡》等作品成為國內旅行文學的經典範式。
除了上述文學作品之外,網絡文學是浙江文藝社很重要的板塊,主要是古言(古代言情)和言情(現代言情)兩大系列。《甄嬛傳》、《羋月傳》之後,浙江文藝社還做了幾個很有市場潛力的作品,比如吱吱的《庶女攻略》《花開錦繡》《金陵春》,施定柔的《瀝川往事》《彩虹的重力》《結愛》,連諫的《門第》《家有遺產》《你是我最疼愛的人》等。浙江文藝社運用影視聯動的方式形成了一條產品線。雖然網絡小說的影視版權不在出版社手中,但是浙江文藝社出版的圖書作為影視風向標功能為其爭得了籌碼。目前,浙江文藝社這條產品線上的產品已陸續積累了上百種。
當下,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少兒圖書市場中翻轉,浙江文藝出版社也不例外,作為其第三條重要的產品板塊,鄭重表示更傾向於做產品線,以兒童文學產品線為主。《馬洛麗成長記》和《小奧爾多成長記》都是國外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市場上的銷售反映都有良好表現,如《馬洛麗成長記》在當當網最好的銷量排名排到了少兒暢銷榜第六,一套200多塊錢,一家店就走了七、八萬套。
每一種書都有它自己的氣息
浙江文藝的書針對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的包裝形式和版本形態,鄭重認為這牽扯到書與目標受眾的互動。
所謂圖書的經典印象就要選擇目標受眾最能接受的一種符號,並通過封面、開本、版本等傳遞給讀者,讓受眾在0.1秒內與書建立親密的關係。就像言情小說就很難用比較正統的精裝去包裝,而一定要唯美、浪漫,因為這類小說的目標受眾是文藝的、偏小資的。《甄嬛傳》套裝的封面,以及《羋月傳》的插圖均出自陳柏言之手,這就是一種符號、一種印象。「每一種書都有它自己的氣息」,鄭重解釋說:「一個真正成熟的編輯高手,他的每一本書都能精確地把握這種氣息並精準地傳遞給讀者。」
對圖書氣息精準的捕捉能夠促進圖書的銷售,相反,定位的偏差則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他也把浙江文藝社的書用作反面教材,解剖好書沒有做到位直接影響銷售。《小奧爾多成長記》和《新經典成長文庫》就是兩個相反的例子。鄭重認為《小奧爾多》的設計雖然有個性,有藝術感,但卻選錯了審美符號。成長的東西一定是陽光的、明亮的、溫暖的,而不單單是看起來很酷的黑色,所以這套書的銷量就趕不上《馬洛麗成長記》。鄭重說:「這是很細微的東西,設計感雖然重要,但對味道的把握是前提。在失敗案例中尋找成功因子,這是編輯要上的必修課。」
營銷的「四度」與「八面」
浙江文藝社的圖書銷量很大一部分卻來源於地面實體店,即便是誕生於網絡的網絡文學作品,銷售的重要源地卻是實體書店而非網店。了解到這一點,我們著實有些吃驚。「網絡有那麼幾個平臺,地面實體店則有萬家。」鄭重解釋道,圖書閱讀需求中有70%是隨機性的,是逛店性需求,這就說明實體店依然是比較重要的銷售渠道。「大書城鋪個十套、二十套,小書店鋪個幾套,哪怕一套,這就有了幾萬套的鋪貨量。」據鄭重介紹,今年浙江文藝社的網上銷售大概在30%左右。「不能小看哪個實體店。」鄭重認為,「網店利潤率偏低,這會讓出版社生存壓力增大。」就實體店而言又有新華書店與民營書店之分。在非暢銷書領域,新華強民營弱,大概是六四開。在暢銷書領域則是民營強新華弱,是倒四六開,甚至是倒三七開。有很多出版社認為風險大而不願意做民營。對此,鄭重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有些民營渠道也是很優質的,甚至好於很多新華,不能一竿子把民營渠道打死。
鄭重的營銷能力在業界是頗得認可的。他對圖書發行部門提出要保證四個維度和八個基本面,意即實體和虛擬,新華和民營,省內和省外,零售和團購。鄭重告訴我們,就團購而言,館配、各種招投標以及書香建設工程均屬於此,圖書內容主要以經典名著、名家散文等青少年讀物為主。最好的時候,浙江文藝可以實現三千萬以上的團購銷售額。除此之外,省內省外的銷售比例也在近年來趨於均衡,由之前的1:1,達到了現在的1:4,1:5的水平。
用敖幼祥作品探索全版權運營之路
「我們雖然把好的網絡作品挑選了出來,無形中也助長了授權方對這些網絡作品的IP漫天要價,但我們只擁有圖書版權。下一步我們會通過臺灣漫畫大師敖幼祥的作品,打開缺口,進入漫畫市場,走全版權全產業鏈運營的路。」鄭重說。
浙江文藝社從動漫切入,把敖幼祥的漫畫全部籤了下來。敖幼祥是臺灣「漫畫四大才子」之首,《烏龍院》系列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當年暢銷了4000萬冊以上。基礎如此強大的IP,浙江文藝社將對其進行融合發展,打造敖幼祥的大電影。
浙江文藝社擁有敖幼祥作品的紙質書版權和數字版權,影視版權方面也有代理權。手握這麼多好牌,浙江文藝社走的是「全版權運營」的路子。鄭重解釋道:「紙質圖書肯定還要跟很多影視公司聯合起來,用電影、動畫片等衍生產品整合運營。我們只有紙質書版權,其他的版權往往都在平臺或作者手裡,尤其是影視版權不可能跟出版社分享。再者,大多傳統出版社也沒有購買版權的投資機制,出一本書頂多付幾萬塊錢的版稅,但是購買全版權最少幾十萬,有的甚至上千萬。」
《烏龍院》的暢銷儘管是10年前的事情,但是全版權去購買這樣的老IP,沒有1000萬是拿不下來的。出版社沒有這樣的投資機制,也沒有這樣的專業操作能力。出版社能做的只是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再加上影視、動漫等領域的參與合作,幫忙一起去運營,分享整合好的資源。
(本文編輯:趙芯竹)
微信ID:bookdao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