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迪斯尼樂園APP
從2011年開工,到2016年正式開園,上海迪士尼的發展情況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王健林曾說要「讓迪斯尼二十年內無法盈利」,並稱現在已經不是為米老鼠、唐老鴨瘋狂的年代了。
但上海迪士尼樂園成了全球唯一一個在首年超500萬人次、首年即盈利的迪士尼樂園。
最近,這一頂流旅遊勝地碰到了一些「小狀況」。
10月27日,工信部發布了一批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其中有一款就是上海迪士尼樂園APP,這一軟體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網友一片譁然。什麼?上海迪士尼樂園竟然做出這種事。
假冒的!上海迪士尼樂園回應到,正版軟體應該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APP。
不得不說,這兩款APP的名字太過相似了,一些人可能想當然的認為上海迪士尼的APP就應該叫上海迪士尼樂園,沒想到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來看這款假冒軟體,它是由霍爾果斯驢跡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在華為應用商店上架。
這家公司的母公司是驢跡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份剛在香港上市。
它們主要做景區導航,提供景區語音講解,景區圖片是卡通風格的手繪地圖。
官網顯示,截至今年6月,驢跡已為全球22044家景區建設在線電子導航系統,覆蓋了中國的11674家旅遊景區,包括中國的278家5A景區及2170家4A景區。
驢跡自作主張,未經授權為迪斯尼樂園設計卡通地圖,提供導航服務,並且直接起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名字,還違規搜集用戶信息。
目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就假冒APP著手調查。
看來,驢跡這次惹上了「地表最強法務部」啊。
「律師函警告」
為什麼把迪士尼的法務部稱為「地表最強法務部」呢?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這個小學生事件。
案件發生在1987年,日本一所小學的106名畢業生,在學校遊泳池畫了一個米奇圖案,把它作為畢業紀念。
結果這個米奇圖案被迪士尼發現了,迪士尼直接發出警告,後面校方嚇的直接把圖案撤銷了,這一事件還登上當地的報紙,以此討論著作權問題。
後來,此事還引發出一個段子,如果你哪天流落荒島,就畫一個米奇圖片,這樣迪士尼馬上就開飛機來找你了。
大家都知道,在國內一個人吃海底撈,他們的服務人員會在你對面放一個玩偶,他們之前還放過米奇米妮的玩偶。但就因這事,迪士尼把海底撈告了,原因是他們不允許自己的玩偶去陪客人吃飯。
迪士尼在全球擁有近350名高精律師,組成了一隻金牌律師團。任何侵權行為,都逃不開他們的法眼。律師團的存在,不僅是為了維權,也是為了盈利。
被這隻地表最強法務盯上,驢跡可就不那麼好過了。
驢跡開發的上海迪士尼樂園APP和正版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APP名稱極為相似,一些用戶可能會誤認,這也就涉及到手機APP的商標侵權問題。
假冒的上海迪士尼樂園主要提供地圖導覽服務,而正版軟體提供的功能更加多樣,集遊樂設施、娛樂表演、餐飲、訂票、導覽等功能於一身。由於迪士尼客流量大,該APP可以領取快速通行證(Fast Pass),解決了排隊煩惱。
(圖為官方正版)
不同於正版的3D立體地圖,驢跡畫的迪士尼樂園地圖是2D的,而迪士尼樂園擁有景點造型和名稱的版權,驢跡此舉涉嫌侵犯著作權。
除了導航,驢跡還提供美食和醫務室等服務。有律師稱,驢跡的假迪士尼APP可能通過導覽服務發布廣告,這容易讓消費者誤解,而且它提供的這些廣告與迪士尼有某種聯繫,涉嫌不正當競爭。
最後這一事件會往何處去,仍要靜待觀察,但迪士尼的地表最強法務部可不會讓人失望。
驢跡走鋼絲為了啥
面對地表最強法務部的強大壓力,為什麼驢跡仍要走鋼絲呢?這背後肯定有利益在驅動。
上海迪士尼樂園的客流量平均每天有3萬多,玩一個項目,排隊都能讓你排到懷疑人生,如此大的客流量不知道能帶來多大的APP下載量。
蟬大師的數據顯示,官方正版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過去30天,每天的IOS下載量在300-400之間。
由於假冒的已經下架,無法作對比,但兩者的名字非常相近,這不排除一些用戶誤下的可能,驢跡可以說是蹭了迪士尼的熱度,奪去了迪士尼的一部分流量。
當然,不排除一些用戶知道驢跡的APP並非官方軟體,他們仍然下載,說明驢跡的這款導航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由於上海迪士尼的景點比較分散,線路非常多樣,這時,攻略和路線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驢跡的這款APP就專門提供路線服務。
這也從側面說明,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正版APP有一定的缺陷,無法為用戶提供這種細緻的路線服務,也讓驢跡有了「可乘之機」。
從驢跡的發展軌跡來看,它就是想一心進軍旅遊景點導航,卻沒想到在迪士尼這裡栽了跟頭。單從這一事件來看,也暴露出驢跡的一些問題。驢跡給那麼多旅遊景點提供導航服務,是否一一得到了授權呢?
此外,驢跡做地圖導航也不僅僅是做導航而已,它肯定希望通過導航來為自己換取更多的收益,比如說上文提到的廣告,而且工信部點名批評它違規搜集用戶信息,它會拿這些信息作何用呢?
當然,通過此次的真假上海迪士尼APP事件,也讓很多網友首次認識了驢跡,雖然是負面新聞,但無疑打響了它的知名度。
總而言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APP著作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很多都是小公司蹭大公司的熱度,它們不僅換來了流量,也取得了收益,就算被告了,還可以趁機提高知名度。
但不管有沒有地表最強法務部,法律都會給出公正的評定。
作者: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