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網上有兩條新聞,挺有意思。
一條是,10月27日,「上海迪士尼樂園」APP因侵害用戶權益、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工信部官網通報。
當天傍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工信部通報提及的由霍爾果斯驢跡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上海迪士尼樂園」APP,是假冒APP,與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無任何關聯。
另一條是,近日,北京知產法院審結了「滴滴打球管家」商標(涉案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判令被告滴滴打球公司停止涉案商標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包含「滴滴」字樣的企業名稱,並判令賠償經濟損失和合理開支共計70萬元。
在商業領域,經營者都知道品牌效應和價值。特別是知名品牌,總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任何品牌都是經營者精心打造、多年培育的結果。然而,總有一些無良商家想走捷徑、玩小聰明,幹起傍名牌、蹭熱點的把戲,喜歡給自己的店面或產品,起個「熟悉"的名字,以此誘導、誤導消費者。孰不知,這麼幹很容易攤上事,侵犯他人的商標權。這兩年,有關案件頻頻曝光。
上述新聞中提到的「滴滴打球」,就侵犯了「滴滴打車」商標擁有者的權益。就在幾天前,河南一家名叫「今日油條」的早餐店,由於其店鋪名稱、圖標、裝修、宣傳語等酷似知名新聞資訊APP「今日頭條」,被後者告上法庭。更早前,「百度烤肉店」「微信食品」等傍名牌的侵權案件,侵權商家無不以敗訴賠錢告終。
根據上海迪士尼樂園官方回應,因侵權被工信部通報的 「上海迪士尼樂園」APP,同樣有傍名牌之嫌。果真如此,那麼這個假冒APP必將受到懲罰。不過,對於上海迪士尼樂園一不小心當了「背鍋俠」,網友也有疑問,這個「假冒APP」,給人感覺就是上海迪士尼樂園官方APP,如果不是上海迪士尼自己站出來,消費者壓根不會想到是冒牌貨,而且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為何上海迪士尼樂園一直不知情?此外,霍爾果斯驢跡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假冒APP目的何在,難道就是為了方便收集個人信息?這些疑問,有待調查釐清。
更大的看點在於,一般商家傍名牌獲利,給商標持有人造成的損失,相對也好計算。不過,假冒迪士尼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如何獲利變現待查,因侵權被通報,給上海迪士尼樂園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又如何計算?此外,對假冒迪士尼APP傍名牌,法律上又該如何定性,是侵權還是欺詐?這些問題同樣有待調查認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油條」法定代表人對於被起訴曾表示,「傍大牌」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其實,經營者「傍大牌」「傍品牌"不但不好玩,而且充滿法律風險。誠信,才是經營王道。對於品牌擁有者來說,同樣要注意對商標和品牌的保護。假冒迪士尼APP因違規被工信部通報了,真的迪士尼樂園方事前還蒙在鼓裡,難道不該好好反思嗎!
ZAKER南京 評論員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