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安出發,橫穿重疊的秦嶺,是另一個天地。
因為現代的交通越來越便利了,從秦嶺北麓的關中地區一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輕鬆到達秦嶺南麓的陝南地區,曾經藏在秦嶺深處的重重秘境,也不再「養在深閨」,漸漸展現人前。
正因為如此,我才邂逅了一座陝南秦巴山區腹地、漢江沿岸的秘境古鎮。
是蜀河的古鎮。
位於安康旬陽縣蜀河古鎮,北依秦嶺,南依巴山,漢江與蜀河交匯處,今天要穿過旬陽縣城開車要花一個小時,如果不特意去拜訪的話,是找不到受歡迎的旅遊推薦的地方,太原環保,與大受歡迎的觀光景點相比,「小長假」期間,遊客並沒有太多,當地人比當地人多。
但奇怪的是,由於許多人在城市化進程中失去了古韻,與已經庸庸碌碌的鄉鎮街道相比,蜀河古鎮仍然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布局,這裡的人文壇很多,沿著青石板路拾級而上,石板屋、板樓、風與火的牆壁、古老的水井……相遇的時候,經過千年時光的古老城鎮,就那樣朝你走過來。
古鎮歷史悠久,在1700年前的西晉太康元年,這裡已成為郡縣,到了明清時期,漢江水運發達,這裡成為漢江上遊商貿重鎮,東達湘鄂贛,南達川渝,西達隴海,北通關中的天然區位優勢,蜀河古鎮一度成為陝、鄂、川三地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商業的繁華使古鎮形成了「八大商幫」,現在古鎮中的黃州會館、楊螺廟、清真寺等古蹟都是當年各商店修建的,其中,湖北黃州客商建造的黃州會館至今仍是安康規模最大、最美麗的古建築之一。
因水運而繁榮的蜀河古鎮也因「水」而經受了大大小小的考驗,自古以來,蜀河古鎮就遭受過幾次大洪水,古鎮最高處楊禹廟旁的石壁上,清晰地刻著大洪水時的水位線。
明朝有過兩次,明朝弘治十一年,明朝萬曆十一年,這也是洪水的最高線,明萬曆十一年在頭文字以上的崖面已經沒有刻字的地方了,雕刻者在旁邊留下「三三三尺」三個字,表示當時的水位,這樣的高度幾乎淹沒了整個蜀河鎮。
除了這兩個著名的水文石刻,旁邊還有近代1974、1983年等十幾次洪水水位線石刻,我查閱了蜀河古鎮的相關資料,1983年的洪水非常嚴重,當年整個安康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經歷了這樣的曲折,蜀河古鎮至今還活著,但已經足夠幸運了,
蜀河古鎮依山崖而建,古鎮看起來不大,但一進去,曲曲彎彎的,團團轉的像迷宮一樣,它不像平地,而是像一座「立體」的古鎮,屋頂和建築物從山頂一直延伸到漢江邊,蕢草木中隱藏,更有原生狀態的秘境的美麗。
比起擁擠的觀光景點,我更喜歡這樣的原生態古鎮,蜀河古鎮缺少娛樂,這裡沒有酒吧,沒有夜生活,太陽一下山,古鎮裡就一片漆黑,我想找個地方吃飯,也就是說,在這三家小店看日出會有日落的感覺。
但是,那種安逸和美麗也有很多,古鎮沒有入場券,漢江附近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免費向遊客開放,這裡沒有高大上的好吃的店,但是有城裡農民做的麻花和蒸麵包的做法店,我絕對不會餓的。
古鎮已經有自來水了,但當地人更喜歡喝古老的井水,農民根據水井的水去尋找「探秘」,老鄉讓我拿著井邊的大瓢舀水直接喝,我嘗了一大口:這井水透心涼不說,還帶著甜味兒呢!當下我就想,難怪蜀河人更愛喝井水。
在商業化旅遊景點遍地的今天,它可能已經是陝西最後一個原生態古鎮了,如果你也喜歡的話,請早點來看看。
對於陝西養在深閨的秘境古鎮,數次被洪水淹沒,幸運留存至今,你怎麼看?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