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怎麼樣?2020年怎麼幹?專家解讀來了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12月10日到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總結了2019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0年的經濟工作。那麼面對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以及諸多困難和挑戰,2019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單成色如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在這樣一個關鍵時間點,明年的經濟工作又應該怎麼幹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前三季度我們經濟增長到6.2%,是一個很不錯的增長速度,去年大家預測,全球的增長從百分之三點幾可能會降到百分之二點幾。今年還沒有過完,所以相對於百分之二三的經濟增長速度來說,中國能夠有6.2%的增速,已經非常高了。而且這麼大的一個體量,又有6.2%的增量,這種情況,對世界經濟增長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
不但增量保持穩定,質量也在提升,經濟結構在進一步優化。據統計,今年最終消費支出、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1至10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7%。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餘淼傑說:「工業規模以上的工業附加值提升增速是5.6%,這5.6%的後面高科技產業的附加值達到15%左右,遠高於一般產業的發展,這是中國經濟在今年11個月以來運行的最亮的地方。」
民生指標也很亮眼。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餘淼傑說:「只有就業穩定了,經濟才能夠長期發展,只有就業穩定了,老百姓有恆久性的收入,才能夠用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現在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60%左右,培育內需成為最重要一點,因此穩就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這一年下來,中央實施了很多有價值的精準策略,包括遵循了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一系列政策。這中間有很多非常精準的政策,比如改善營商環境,從世界銀行的評價來看,我們去年、今年連續兩年都是大幅度排位上升的。我們今年已經到了31位,前年是78位,這對於穩投資、穩預期、穩外資,這些都是有挺關鍵的作用。」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餘淼傑說:「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有制度的紅利,我國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制度的紅利可以保證我們集中力量做大事,保證各項政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也能夠實事求是地根據中國的實際把握兩點,保證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長期穩中向好還是有基礎的,比如我們整個經濟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經濟彈性、韌性都很大,有14億消費群體;另外我們生產供給現在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聯合國工業目錄裡,我們生產的品種是最全的,所以對經濟長期看好,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教授餘淼傑說:「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其實也在一直在培育中國經濟增長新的增長源,也就是通過創新來拉動中國經濟的增長,這幾點保證了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清醒看到,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2020年現在各大預測機構總體上不太看好未來的整個全球經濟增長,甚至有的預測可能全球經濟增長會比2019年更低,像單邊主義,這種前景都不確定。所以總體上全球2020年的經濟增長大家都並不樂觀。」
那麼明年的經濟工作怎麼幹?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其中「穩」最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我們工作的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如果說沒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增長環境,進,包括改革都會有問題。只有穩了才可以求進,只有穩了才能向好,所以它是一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會著手解決結構性的矛盾,結構性矛盾的解決反過來也會有利於經濟增長的穩定。」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十個字,每兩個字都是對經濟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對堵點、難點,對現在的短板,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一個具體的落實和要求,不是光說,而且要把新發展理念具體到緊緊扭住,要落到落地生根,落地落實,可以說這是黨對經濟工作的總體方針,具有定海神針的作用。」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民生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導向。俗話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明年是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成為三大攻堅戰中的重中之重。那麼明年的脫貧攻堅戰怎麼打,會議做了具體部署。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說:「脫貧攻堅戰重點在哪兒,是深度貧困殲滅戰,深度貧困在哪兒,主要在『三區三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非常精準透徹地把這個工作做了部署,各種資源各種力量要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力度不減,方向不變,這一點非常精準,力度非常大。」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說:「一方面為什麼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因為每年有1400萬農村就業人員要到城市務工,就是『新市民』,『新市民』又叫城市務工人員,他們到了城市之後,有消費,他們民生怎麼樣,包括子女就業等等這些問題;一方面能促進產業發展,另外一方面也是民生問題,需要補齊短板,這次做了重點強調。」
確保民生任務中還特別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同時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說:「特別要注重城市更新,一些老的城市,基礎設施要改善,要更新改造;另外一方面存量房的改造,就是老舊房的改造,加電梯、地下管網等等。這些一方面是有效投資的重要方向;另外一方面也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既貫徹了房住不炒的理念,又提出了民生改善方向。」
會議指出,明年財政政策要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同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說:「這一點今年既是我們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又是認識論、實踐論。這方面協同發力,用辯證的觀念看待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同時把其他政策有效結合起來,這才能使明年經濟工作,明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緊緊地實現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高質量發展的最核心的含義是五大發展理念,就是要創新發展,要協調發展,要開放發展,要綠色發展,要共享發展。這個目標最終也是為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也體現了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目標的治國理政理念。
(責編:李楓、嶽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