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來啦》獨家首發!江一燕呼籲保護北白犀

2021-01-09 華聲娛樂

本周日18點檔,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科普益智競猜節目《正大綜藝·動物來啦》將在央視一套準時與大家見面。非洲大陸上,僅剩3隻成員的北方白犀牛家族正靜靜地等待著滅亡,《動物來啦》將聯合野生救援獨家首發江一燕呼籲保護犀牛的宣傳片,陳坤、李冰冰、井柏然也將以特別方式出現;動物觀察員路倫一將飛往瀋陽森林動物園,分享美麗丹頂鶴的神秘故事;節目現場還將請來三位身懷絕技的動物客人,到底哪位才是真正的導盲犬,傳說中對導盲犬「四不一問」原則的正確打開方式又是什麼?

最後3頭!北白犀家族瀕臨滅絕

江一燕、陳坤、李冰冰、井柏然呼籲保護犀牛

中國古典文化中犀牛身影很多,「心有靈犀一點通」,青銅器中的犀尊,還有《西遊記》中的犀牛精。1922年,最後一頭爪哇犀被殺害之後,中國犀牛在野外自此銷聲匿跡。《動物來啦》聯合野生救援,獨家首發由動物保護使者江一燕參與拍攝的保護北方白犀牛宣傳片,一起去非洲探秘這群即將消失的物種。同時節目還將帶來由陳坤、李冰冰、井柏然合力呼籲的真相:與穿山甲的鱗片類似,所謂的犀牛角「價值」不過相當於人的指甲,而每天卻有三頭犀牛因此被獵殺。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表示,犀牛盜獵造成犀牛數量的減少,非洲大陸的北方白犀牛種群目前僅剩最後3頭。而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已經超過42歲,幾乎喪失了繁育能力,這個群族只能靜靜等待著滅亡。

遛「仙鶴」真正目的大揭秘

飼養員遛鶴每天堅持行走3到4公裡

頭頂紅冠、修頸長腿、優雅多姿的丹頂鶴在中國又被稱為「仙鶴」,是吉祥、尊貴和長壽的象徵。世界上僅存的丹頂鶴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本期節目,動物觀察員路倫一將飛往瀋陽森林動物園一探究竟。瀋陽森林動物園是國家丹頂鶴人工繁育基地,十幾年間它們的數量已從僅有的30隻發展到300多隻,而鶴的放飛訓練則是這裡每天都要進行的一個項目。飼養員們每天遛鶴兩個小時,日行3到4公裡,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堅持與悉心照料,這裡的丹頂鶴數量還在不斷擴大。那麼丹頂鶴的訓練到底是為了什麼?動物管理員楊毅將為大家解答「飼養員遛仙鶴」的真正目的。

「優秀畢業生」導盲犬大秀絕技

訓導員揭曉「四不一問」原則

本期的特邀動物嘉賓是三隻可愛的狗狗。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有的能抵禦誘惑,用鼻子頂住餅乾絲毫不為所動;有的能將主人扔出的球迅速地找回;有的能夠瞬間臥倒裝死,到底哪一隻才是真正的導盲犬呢?中國有1700萬視障人士,而導盲犬的數量僅有區區不到200隻。來自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在節目中稱,每一位「優秀畢業生」要經過2至3年的訓練才能準予合格畢業,並呼籲大家在生活中看到導盲犬堅持「四不一問」原則:不撫摸、不餵食、不呼喚、不拒絕、主動詢問。而在節目現場,真正的導盲犬也將展現自己的獨門秘籍。

「關愛大自然,關注中國本土野生動物!」本周日晚18:00檔,與《正大綜藝·動物來啦》繼續探尋「美麗中國的動物寶藏」。

 

相關焦點

  • 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動物來啦》本周呼籲救助猛禽
    動物來啦》自開播以來,依靠「動物題材」在眾多綜藝節目的激烈競爭中成功突圍,收穫了數萬網友的紛紛點讚。本季《動物來啦》聯合國內多家知名大型動物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積極呼籲保護雪豹、穿山甲、滇金絲猴、綠孔雀等本土野生動物,在新媒體引發熱議,相關短視頻點擊量已突破6000萬。
  • 北白犀的滅絕之路
    白犀牛體型龐大威武,是陸生動物中僅次於象的第二大動物。我們對於犀牛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犀牛角,因為和象牙一樣,犀角也廣泛的被人追捧,是財富的象徵之一。而犀角製作的器具也往往會被高價出售。甚至還有人認為犀牛角有極佳的催情,退燒,甚至治療癌症的藥效。
  • 科學家創建雜交北白犀胚胎
    幾乎可以肯定,北白犀將會滅絕。作為拯救該物種努力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最近創建了雜交犀牛胚胎。  這些目前已被冷凍的胚胎含有來自北白犀和一個近親亞種的DNA,並且可能被移植進「代孕母親」體內,以獲得混合了上述兩個物種的動物。7月4日,此項工作在一篇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的論文中得以報告。
  • 世界上最後一頭 雄性北白犀去世了
    1975年2月,動物販子在蘇丹(今為南蘇丹)捕捉了它,當時它只有兩三歲。動物販子把它賣給了捷克的杜爾·克拉洛韋動物園。2009年12月,蘇丹和其他家庭成員——它的女兒納金、外孫女法圖以及另一頭已故雄性北白犀蘇尼一起來到了肯亞的奧·佩傑塔,在這裡度過了它一生中最後的9年時光。識別蘇丹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它的左耳上有一個很大的三角形缺刻,這就是它的個體識別特徵。
  • 動物世界-白犀
    界:動物界 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哺乳綱 Mammalia目:奇蹄目 Perissodactyla科:犀科 Rhinocerotidae屬:白犀屬 Ceratotherium種:白犀 C. simum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沒了
    自此,北白犀也面臨著徹底絕種的危機。負責照料它的保護區人員號召道,保護珍稀動物刻不容緩。當地時間20日上午,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在官方推特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保護區內一頭名為「蘇丹」(Sudan)的雄性北白犀,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據肯亞民族日報消息,時年45的蘇丹,曾住在捷克的德武爾克拉洛維動物園,於2009年被送至奧佩傑塔。
  • 全世界只剩5隻北白犀了,物種大滅絕幾百年後就將發生?
    白犀的得名並非因為它白,事實上黑犀牛也不是黑色,兩者都是棕灰色的。據說南非早期的布爾人(何裔南非人)稱它為「wijde」,荷蘭語中「寬」的意思,用來指代這種動物寬寬的嘴唇或是巨大的體型。白犀牛的寬吻非常適用於大口食草,而擁有窄吻的黑犀牛則更喜歡用嘴來拔草吃。所以也有人將這兩種動物稱為「寬吻犀」和「鉤吻犀」。
  • 全球僅存六頭中又失一頭 北白犀接近滅絕邊緣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北白犀(圖片來源網絡)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官員15日說,全世界僅存的6頭北白犀中的一頭於周末在聖地牙哥動物園死亡。該動物園稱,由於非洲的偷獵行為,北白犀已幾近滅絕。由於有些人認為犀牛角有藥用價值,因此野生的犀牛總是遭到獵殺。裡奇斯說,全球各個品種的犀牛加起來僅存3萬頭,每8個小時就有一頭犀牛被偷獵者獵殺。該動物園說,這一雄性北白犀的精液和睪丸組織已被儲存在聖地牙哥動物園旅行公園的「冷凍動物園」中,希望新的生殖技術能夠使它們起死回生。
  • 蘇丹:切角3年重長,40守衛24小時護衛,北白犀為何還是滅絕
    北白犀這個物種在世界上生存了5000萬年,而人類只用了短短的百年,便將它們推向了滅亡。2012年,姚明就去了肯亞被北白犀保護區,看望了蘇丹;李星明以蘇丹的真實經歷,用童話體裁回顧了蘇丹一生,以此教育孩子
  • 蘇丹:切角3年重長,40守衛24小時護衛,北白犀為何還是滅絕
    北白犀這個物種在世界上生存了5000萬年,而人類只用了短短的百年,便將它們推向了滅亡。2012年,姚明就去了肯亞被北白犀保護區,看望了蘇丹; 李星明以蘇丹的真實經歷,用童話體裁回顧了蘇丹一生
  • 《帝企鵝日記2》時隔12年回歸 江一燕獻唱推廣曲
    1905電影網訊 2006年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帝企鵝日記》席捲歐、美、亞,感動人數逾億,是世界知名動物紀錄片導演呂克·雅蓋耗費了文藝才女江一燕為企鵝發聲 呼籲大家愛上自然、保護自然《帝企鵝日記2:召喚》承接了第一部,圍繞一群在南極極端天氣中勇敢對抗風雪的小企鵝,記錄了它長大的過程,是一部具有很強生命力量的紀錄片。
  •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倒下了,科學家試圖讓它們起死回生
    在今年的三月份,非洲最後一頭雄性的北白犀倒下了,從此地球上就只剩下了兩隻雌性的北白犀。北白犀這一種群已經不能夠自然地繁衍下去了,為了不讓這一物種滅絕,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運用醫學上的方法來幫助北白犀,讓它們不至於滅絕。
  • 斯琴高麗《啊哈》首發 首唱公益歌曲呼籲保護紅嘴鷗
    斯琴高麗著有華語樂壇「美音精靈」之稱的斯琴高麗全新EP主打《啊哈》今日全線首發,這是一首呼籲大家保護雲南紅嘴鷗的公益歌曲,以紅嘴鷗的叫聲「啊哈」命名,斯琴高麗希望通過這樣簡單地方式,來呼籲大家保護動物,保護紅嘴鷗。
  • 彭于晏紀錄片《海龜奇緣》首發儀式,呼籲共同保護海洋
    通過這部紀錄片拍攝,他也成為了海洋保護的大使。說到海洋環境保護,小編就想到有一次浮潛的經歷,是真的沒有想到,在海底的世界會那麼美麗。而且看到那些海洋生物真的覺得好多魚,都是沒有見過的,所以說,這個美麗的環境一定要需要我們大家好好去保護。
  • 科學家制試管胚胎 或助北白犀逃過絕種一劫
    據港媒7月5日報導,北方白犀牛(又名北白犀)因犀角被指有藥用價值而遭獵人濫殺,幾乎絕種,現時只剩下位於肯亞保育區內一對北白犀母女。有科學家周三(4日)表示,成功利用冷藏精液製造出混種試管白犀胚胎,盼望在技術成熟後制出純種北白犀胚胎,助它們逃過絕種一劫。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牛走了,我們結束了它們5000萬年的歷史...
    國家亂起來,人民都顧不上,誰還去保護犀牛呢!再加上暴利的驅使,盜獵頻發,北白犀的數量急劇下降。   1984年,世界上只剩下剛果加蘭巴河國家公園裡的15頭野生北白犀,還有被圈養在世界各地動物園裡的16頭。
  • 胡鬱雯《秋沙鴨》 呼籲愛護動物保護環境
    近日,夢想寶貝胡鬱雯全新單曲《秋沙鴨》首發,童聲呼籲人們愛護珍稀動物。  新曲《秋沙鴨》由趙寶平作詞,王利瑤作曲,極具人氣的小童星胡鬱雯演唱。這是一首表達了小朋友心聲的歌;「山青青 水碧碧,玉帶河裡來嬉戲,藍天碧水風悠悠,咱們的家園呀多美麗」。
  • 《帝企鵝日記2》江一燕被企鵝圈粉
    《帝企鵝日記2:召喚》是一部具有很強生命力量的紀錄片,看完片之後,江一燕就被南極廣袤的冰雪世界、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小企鵝頑強的生命力所吸引。江一燕表示自己其實早就是「企鵝」粉絲,早在多年前看過第一部後就曾發出驚嘆,這些南極冰雪使者的愛原來是這麼勇敢無畏。
  • 最後的北白犀:切角3年就長出、被40人全天保護,為何還是滅絕?
    至此,世界上僅存一對雌性北白犀母女相依為命。或許在它誕生的那一刻,北白犀就已經迎來了即將「滅絕」的命運。在異國他鄉的動物園裡圈養保護起來,避免了許多盜獵者的「追殺」。在動物園之外的世界,北犀牛頭部那根長長的、向上彎曲的角,讓它們早早地倒在了槍口下。
  • 全球剩兩頭雌性北白犀 科學家想讓它們"傳宗接代"
    他們使用兩頭死亡雄性北白犀的精液培育出犀牛胚胎。北白犀胚胎是使用近親亞種卵細胞培育的,科學家稱,這種方法有望拯救瀕危滅絕的北白犀。研究小組成員表示,我們希望「三年之內」人工培育出一頭北白犀。目前全球僅剩下兩頭雌性北白犀,但進行這項研究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精心開發的輔助生殖方法可以從兩頭珍貴動物體內採集卵細胞。如何進行犀牛體外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