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白犀

2021-01-14 動物世界


白犀 又名白犀牛、方吻犀,是現存五種犀牛中個頭最大的一種,也是即大象之後,當今世界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犀科 Rhinocerotidae

屬:白犀屬 Ceratotherium

種:白犀 C. simum



白犀是五種現存犀牛中最大的一種。

雄性體長3.7-4米,肩高170-186釐米,重量大約2300公斤;

雌性體長3.4-3.6米,肩高160-177釐米,重量大約1700公斤。

白犀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白犀體軀渾圓粗壯,沒有大褶和皺紋形成的甲冑。


白犀頭部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頭部長,大約為120釐米,管道狀的耳朵可以旋轉,聽覺較為靈敏。

上唇平而寬,呈方形,故有寬吻犀及方吻犀之稱,角長在鼻子上,兩隻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後。

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長的,前角最高紀錄為158.7釐米,一般長度大約60-90釐米,后角較短。

它們是由毛髮的角質硬化形成的,並不是骨質的,而是上皮組織的衍生物,所以沒有長在骨頭上,而是長在皮膚上。


白犀的頭骨


白犀與黑犀的頭部特徵對比


白犀生活在非洲熱帶和亞熱帶草原、稀樹草原和灌叢,主要以草為食。

一天中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


白犀比黑犀溫和,但是受威脅時能用每小時50多公裡的速度飛奔,進行攻擊或逃跑。

奔跑時會將重心放在後肢的三趾間,並利用臀部穩住前身。


白犀以群居為主,它們會組成最多可達14頭犀牛的群體,其中主要是雌性,未成年的小白犀會聚集在一起,跟著一頭成年母白犀生活。


雄性白犀則基本是獨居,以糞便和尿液劃分領域,發情期的雄性會發生打鬥。它們會對突然闖入的人類有一定的攻擊性。

只在交配的時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會一起生活2-3天甚至幾周。


白犀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崽,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斷奶期長達一年,出生後2-3年是比較不穩定的時間段。雌性的性成熟期為4-5歲,雄性則需要10-12歲。

白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我真的白嗎?


白犀的名稱由來沒有公論。事實上白犀的身體顏色與黑犀沒有很大區別,其區別主要在於比較大的體型,和寬大的嘴唇。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來自於荷蘭語的「wijd」,意思是「寬」,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歐洲殖民者荷蘭人用寬嘴唇這個特徵來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區分,之後說英語的人將「wijd」誤譯為「white」,即「白」,使得這個名字誤導世人。

事實上荷蘭語中,也是用「黑」、「白」來命名這兩種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蘭語文獻中也從來沒有「寬」、「窄」犀牛這樣的提法。

還有說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幹泥巴。


白犀共有兩個亞種。其中北方亞種(C. s. cottoni)主要分布於非洲東部和中部的烏幹達和尼羅河上遊,南方亞種(C. s. simum)主要分布於南部非洲的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等國,尚存在兩萬頭左右。


南白犀 C. s. simum


北白犀 C. s. cottoni


北白犀曾經分布在烏幹達西北部、查德南部、蘇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國東部及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

1970年代及1980年代之間的非法獵殺令其數量由500隻減至15隻。由1990年代至2003年間,其數量回復至32隻。

2000年的研究發現它們的數量在上升,可確定生存的共有30隻,另有6隻可能生存。

2003年中後,非法獵殺再度猖獗,它們野外的數量急降至5-10隻。在加蘭巴國家公園的5隻北白犀都已經死去,因此該物種已在野外滅絕。

最後在野外生存的北白犀均生存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加蘭巴國家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於2005年1月批准將5隻北白犀由加蘭巴國家公園移送到肯亞,並加強保育加蘭巴,讓這些北白犀有可重回的環境。

不過,移送未曾開始,這5隻北白犀就已經死亡。

於2005年8月,地面及空中搜索發現有一隻獨居的雄犀,並包含一隻成年雄犀和兩隻成年雌犀的群落。

到了2008年6月,由於沒有再見到它們的蹤跡,估計它們已經滅絕。


野外北白犀已經滅絕,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蘇丹(Sudan )」於2018年3月19日死亡,壽命45歲。

現時圈養的北白犀全球只剩2隻,而且全是雌性,北白犀已宣告功能性滅絕。

對此,科學家搜集了北白犀的精子和卵子試圖復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後一頭 雄性北白犀去世了
    奇趣生物□張勁碩肯亞時間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了。這既是「蘇丹」的忌日,也相當於敲響了這個物種的喪鐘。現今,世上只留下一對北白犀母女。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天將見證這一物種的滅絕……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沒了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今天,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去世了。自此,北白犀也面臨著徹底絕種的危機。負責照料它的保護區人員號召道,保護珍稀動物刻不容緩。當地時間20日上午,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在官方推特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保護區內一頭名為「蘇丹」(Sudan)的雄性北白犀,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 北白犀的滅絕之路
    白犀牛體型龐大威武,是陸生動物中僅次於象的第二大動物。我們對於犀牛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犀牛角,因為和象牙一樣,犀角也廣泛的被人追捧,是財富的象徵之一。而犀角製作的器具也往往會被高價出售。甚至還有人認為犀牛角有極佳的催情,退燒,甚至治療癌症的藥效。
  • 科學家創建雜交北白犀胚胎
    幾乎可以肯定,北白犀將會滅絕。作為拯救該物種努力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最近創建了雜交犀牛胚胎。  這些目前已被冷凍的胚胎含有來自北白犀和一個近親亞種的DNA,並且可能被移植進「代孕母親」體內,以獲得混合了上述兩個物種的動物。7月4日,此項工作在一篇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的論文中得以報告。
  • 動物百科:地球上已經瀕臨滅絕的幾種動物,白犀地球上僅存一隻!
    滅絕動物指的是已經消失的動物。它們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無防禦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僅有的純白色豹。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可以說是世界從近代逐步走向現代的時期。
  • 體型最大的犀牛,因人類大肆捕殺,白犀已處於滅絕的境地
    日前,世界上生存的牛共有五種:白犀、黑犀、印度屏、爪和蘇門犀,前兩種產於非洲,後三種產於亞洲。它們是世界珍貴的大型野獸。犀牛中要數白犀的體形最大,其肩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在2-3噸之間。
  • 科學家制試管胚胎 或助北白犀逃過絕種一劫
    據港媒7月5日報導,北方白犀牛(又名北白犀)因犀角被指有藥用價值而遭獵人濫殺,幾乎絕種,現時只剩下位於肯亞保育區內一對北白犀母女。有科學家周三(4日)表示,成功利用冷藏精液製造出混種試管白犀胚胎,盼望在技術成熟後制出純種北白犀胚胎,助它們逃過絕種一劫。
  • 野生北部白犀已絕種 非野生全世界僅剩3隻
    隨著美國一隻北部白犀22日病死,全球該瀕危物種如今只剩下3只。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統計,全球野生的北部白犀已經絕種,僅在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存活為數不多的幾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動物園介紹,除了該動物園飼養一隻名叫「諾拉」的北部白犀,全球僅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還有3只北部白犀。「諾拉」現年41歲,在北部白犀中屬於高壽,本月22日因細菌感染以及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在醫治無效的情況下最終被園方實施安樂死。這家動物園當天在「推特」微博客發布消息:「我們失去了『諾拉』,心中倍感傷痛。世界上從此只剩下3只北部白犀。」
  • 《動物來啦》獨家首發!江一燕呼籲保護北白犀
    非洲大陸上,僅剩3隻成員的北方白犀牛家族正靜靜地等待著滅亡,《動物來啦》將聯合野生救援獨家首發江一燕呼籲保護犀牛的宣傳片,陳坤、李冰冰、井柏然也將以特別方式出現;動物觀察員路倫一將飛往瀋陽森林動物園,分享美麗丹頂鶴的神秘故事;節目現場還將請來三位身懷絕技的動物客人,到底哪位才是真正的導盲犬,傳說中對導盲犬「四不一問」原則的正確打開方式又是什麼?
  • 世界十大最為瀕危的動物名單出爐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世界上許多的動物生存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它們受到人們嚴格的保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十大最為瀕危的動物是哪些吧。
  • 全世界只剩5隻北白犀了,物種大滅絕幾百年後就將發生?
    園內這頭名為Angalifu的北方白犀牛現年44歲,因「高齡」去世,留下它僅存的5位同伴在這個世界。其中一隻是在聖地牙哥動物園與其相伴多年的Nola,一隻在捷克的Dvůr Králové動物園內,另外三隻則在肯亞的保護區。       「Angalifu的死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並不僅僅因為它在園內很受人喜愛,也因為它的死將這一可愛的物種進一步帶向滅絕。」
  • 和世界上「最後的一隻動物」,說再見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白犀是動物園裡面非常常見的犀牛,也是最大的現代犀牛。但白犀不是白色,而是淺灰到淺棕色。它的角是最引人注目的,前角最長可達1.5米,大方嘴是它的顯著特徵。這本繪本裡的犀牛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同時也是最後一頭在非洲自然出生 又回到非洲的北白犀牛,它有著傳奇的一生。
  • 蘇丹:切角3年重長,40守衛24小時護衛,北白犀為何還是滅絕
    蘇丹,這個名字對於動物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去世,享年45歲,留下一對母女,成為這個物種最後的兩個希望。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儘管科學家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但是結果還是讓人失望。
  • 蘇丹:切角3年重長,40守衛24小時護衛,北白犀為何還是滅絕
    蘇丹,這個名字對於動物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 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去世,享年45歲,留下一對母女,成為這個物種最後的兩個希望。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儘管科學家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但是結果還是讓人失望。
  • 美國一隻北部白犀22日病死 全球該瀕危物種如今只剩下3隻
    原標題:從此地球上北部白犀只剩下3隻   ■僅剩的3隻北部白犀中僅有一隻雄性「蘇丹」。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動物園介紹,除了該動物園飼養一隻名叫「諾拉」的北部白犀,全球僅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還有3隻北部白犀。「諾拉」現年41歲,在北部白犀中屬於高壽,本月22日因細菌感染以及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在醫治無效的情況下最終被園方實施安樂死。   這家動物園當天在「推特」微博客發布消息:「我們失去了『諾拉』,心中倍感傷痛。
  • 世界上僅剩兩隻的動物是什麼?北部白犀牛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
    北部白犀牛,全球僅剩一隻:目前世界上僅剩下了最後一隻白犀牛,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飼養的都已經沒有了,這意味著白犀牛這種生物將隨著最後一頭的死亡而永遠的從地球上消失,位列世界十大瀕危動物排行榜之首(PS:爪哇犀和印度犀是只有一個角的)但有些人類對這種長在動物身上,無論是腦袋頂的、還是嘴裡的、還是鼻子上的,但凡是個角,就一定想取下來,要麼削一截掛在脖子,要麼敲成小塊串成鏈子,要麼刻成神像以求平安。這種盲目無知的儀式感和表徵身份的佔有欲,讓很多動物陷入絕境。
  • 眼睜睜看著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死亡 「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在北京大興的南海子麋鹿苑,有一塊「世界滅絕動物墓地」,這裡排列著將近300年以來已經滅絕或快要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單墓碑,176塊墓碑的排列是以多米諾骨牌的方式排放,每一塊墓碑都代表著一種動物。其中有145塊墓碑已經倒下,倒著的墓碑表示: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未來,「墓地」可能又要增加一塊倒著的墓碑,因為又有一種動物或將滅絕。
  • 探秘「動物醫療中心」
    8月1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醫療中心」的獸醫運用獸用彩色B超為一隻黃猩猩進行體檢。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醫療中心」擁有30多名國內外專業獸醫,運用世界領先的獸醫專用麻醉呼吸機、動物心電監護儀、大口徑CT掃描儀等專業設備,先後完成多例動物腸梗阻、白內障、難產、瘤胃異物等治療病例,其中白犀牛腸梗阻手術和白獅難產剖腹手術曾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倒下了,科學家試圖讓它們起死回生
    北白犀這一種群已經不能夠自然地繁衍下去了,為了不讓這一物種滅絕,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運用醫學上的方法來幫助北白犀,讓它們不至於滅絕。已經有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完成了實驗,並且將實驗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該論文稱,實驗人員已經成功地在實驗室裡培育出了混合白犀牛的胚胎了。
  • 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幾種動物!傳說中的「中國龍」也在其中!
    現在在我國有效的保護機制下,野生大熊貓也慢慢開枝散葉越來越多,但是在我們的星球上還有這麼一些動物,它們的數量幾乎都比大熊貓還要更加稀少,雖然很多組織和國家都在集中力量進行保護,但是也回天乏術,這些動物,很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子孫再也無法見到的生靈。下面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些瀕危物種吧。TOP5:冠海豹海豹的一種,生活在北極圈,分布於中部及西北部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