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顆黑珠樹中藏,
此物只在五月有。
遊人過此嘗一顆,
滿嘴酸甜不思歸。
打一謎語?
謎底:楊梅
楊梅是我們最常見的水果了,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去同學家後山上摘楊梅。小時候一個個跟猴子似的,爬樹掏鳥窩摘楊梅不在話下,現在長大了也爬不樹了。小時候吃的都是野楊梅,特別的酸,但是楊梅的果香味特別濃鬱。
小時候不嫌棄野楊梅太酸,大家都吃得不亦樂乎。實在太酸的我們會配著白糖一塊吃。
楊梅太酸了怎麼辦?
可以做楊梅幹!楊梅幹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能吃到的小零食,5角錢一包。那時候一顆一顆吃,而且一顆吃好久,才捨得把仔吐了,超級害怕吃光了。(估計因為我小時候窮過吧!那是我們那代人才有的回憶。)
我們這裡夏天吃燒烤,必配酸梅湯。夏日夜裡涼風習習,烤上幾串火辣辣的燒烤,配上酸梅湯真的很舒服。
大人最喜歡飲楊梅酒,鮮紅色的楊梅倒入碗中,特別好看,宛如一位身穿紅裙的女子在碗中沐浴。
處理楊梅
摘楊梅不要不熟的,個頭小的,太熟的也不能要,掉地上的看起來雖然沒有問題,但是也不能要,這種楊梅裡面最容易有小白蟲。朋友們,也不用那麼害怕小白蟲,無論什麼水果都會有細菌,只不過小白蟲比細菌大很多,看起來讓人不愉快而已。我們的老祖先吃了幾千年的楊梅了,說明楊梅自有它的妙處。不能食用過多,舌頭會被楊梅的刺摩擦多了,容易起泡。
楊梅摘了以後放冰箱冷藏一個四到六小時,然後再拿出來,溫度一熱,小白蟲就會跑出來了。
這時候用水輕輕衝洗楊梅,
在楊梅中加入涼白開與食鹽,浸泡15分鐘,殺菌消毒。但是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不如楊梅酒丟掉了果香味。
楊梅幹怎麼做呢?
材料:楊梅、食鹽、砂糖、甘草……
鹽漬:楊梅與食鹽按2:1的比例兩者混合,並在面上鋪一層食鹽,蓋好醃製7天左右。
曬乾:楊梅撈出置於陽光下曬乾。
漂洗:幹的楊梅浸於清水之中,每隔10分鐘換水1次,連續進行5次左右。
糖漬:加入清水與白砂糖比例1:1加熱熔化,把楊梅倒入熱糖液中,在加白砂糖。靜置蜜漬24小時後,撈出楊梅,再將糖液煮至粘稠,並加入甘草等輔料,重新加進楊梅坯中,攪拌均勻。放置48小時。其間應翻拌數次,使楊梅吸足糖液。
曬制:取楊梅置於陽光下曬至稍幹即可。
酸梅湯
材料:楊梅、冰糖、甘草、桂花糖、冰塊……
浸泡:楊梅、甘草泡在清水中2到3個小時。比例根據個人口味,甘草不能放太多,不然會搶了楊梅味。
熬製:將楊梅、甘草、清水放入鍋中熬1小時,先大火煮沸5分鐘,然後轉入小火熬製。
過濾:熬製好的楊梅水,根據個人口感加入適量的冰糖與桂花糖。然後用紗布過濾楊梅等殘渣。喜歡吃罐頭的朋友可以不過濾,清水少放一點。
等待冷卻放入冰箱中,或者在酸梅湯裡面加入冰塊,特別爽口。喜歡冷飲的朋友,甜度可以高點。
楊梅酒
材料:楊梅、35度以上自釀酒、冰糖
一層楊梅一層冰糖,酒從上往下到,浸泡20天,即可。
楊梅酒的白酒切忌用市場買的那種加工好的酒。
白酒的度數太低,最好是50度左右的酒。
楊梅酒並非越陳越香,不要放個10年再喝,太危險了。
有的玻璃瓶不能承受高溫,朋友們洗瓶子的時候切忌用溫度很高的水清洗,最好用涼白開洗一遍,再用白酒清洗一遍。
經常適當吃楊梅的好處:
1、能夠生津止渴
2、能夠預防消化道癌症的發生,因為楊梅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能夠降低亞硝胺的生成,在預防食管癌、胃癌方面的好處非常明顯。
3、能夠為機體補充有機酸,有很好的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緩解腹痛腹脹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