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天敵穴位,配合使用有奇效!

2021-01-16 百年養生

中醫所說的「消渴」,就相當於我們現下說的糖尿病。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症狀的概括,而後者是具體的病名。中醫根據不同的症狀把消渴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狀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其中口渴多飲的是上消,多飲多食的為中消,多飲多尿的為下消。上消屬肺,中消屬胃,下消屬腎。但是總的來說都是因為陰虛燥熱,陰虛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補陰是最根本的。

1、燥熱傷肺(上消)的剋星---胰俞、魚際、太溪

2、胃燥津傷(中消)的勁敵---胰俞、內庭、太溪

3、腎陰虧虛(下消)的殺手---胰俞、腎俞、太衝、太溪

我們先來介紹了解一下三個方案都要用到的太溪穴!

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是足少陰原穴。腎經的太溪在五行中屬水,肺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補腎陰同時也是補肺陰。

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位置: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溼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燥熱傷肺(上消)的剋星---胰俞、魚際、太溪

渴多飲:雖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覺得口乾舌燥,大便乾燥,小便量多。

中醫裡面講,「肺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體上面水的源頭,而且肺有「通調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調節、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謝。《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如果肺陰不足了,而且有外來的燥邪入身,這樣就在人體內形成了惡性循環,自然肺通調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當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個臟腑器官時,雖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麼多,所以人仍然會覺得口乾舌燥;同樣,大腸裡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會幹燥;喝的水沒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這個時候穴位我們要選胰俞、魚際、太溪。

胰俞穴位介紹

位置: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穴與肝俞穴之間。

胰俞是經外奇穴,它是治療糖尿病的經驗效穴,和其他五臟的背俞穴功效一樣。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所以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選用這個穴位都非常合理。這個穴位主要運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以拔罐最好(建議在中醫生的指導下去拔罐較好)。

胰俞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在線面,在脊柱旁開四指的膀胱經第二條在線,肩胛骨下角下面約兩指的地方。

魚際穴位介紹

位置:魚際位於大拇指第二節後面,連接手腕和拇指第二節的骨中點處,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魚際是肺經的滎穴,五行屬火,火克金,從穴性來說,魚際可以滋陰降火,作用是偏瀉的。因此選用它可以降肺部燥熱。這個穴位的刺激不分時節。相對這種慢性病來說,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階段,其實就是療效的累積,因此有機會就要去按揉。

▲上消操作方法

糖尿病為本虛標實的病症,我們在操作時也要參考這點,先去其標,再補其本。

晚上9時左右,先大力按揉魚際3分鐘,以產生酸痛感為好,雙側交替進行;而後在兩側胰俞上拔罐10分鐘,起罐之後用手指按揉兩側胰俞各2分鐘;最後按揉兩側太溪穴,每側大約3分鐘。

胃燥津傷(中消)的勁敵---胰俞、內庭、太溪

每次吃飯都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覺餓了,但是體重卻在下降,感覺口渴,尿多,大便乾。

「胃為水穀之海」,負責把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而胃陰胃陽的平衡是保證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陰不足,又有燥熱,就會出現陽偏盛的情況。陽主動,陰主靜,胃火相對熾盛,所以會出現口渴多飲、多食易飢的情況。但是這些食物並沒有轉化成牙體所需要的氣血物質被吸收,而是很快地被排洩掉,所以身體看起來才會變瘦;「六腑以降為順」,「火性炎上,易傷津液」,胃火偏盛,整個腸道的正常功能就會系亂,該降不降,所以會便秘。

這時除了選胰俞外,還要選內庭洩胃火,太溪補腎陰。

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內庭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主身熱」,善去熱邪,十二經的滎穴一般都可以治療相應臟腑或經絡的熱病。雖然這裡的胃熱並不是實熱,而是「標」,但是「標實不去,本虛難補」,所以一定要加上善去胃熱的內庭。

內庭穴介紹:

功效:清胃熱,化積滯。

穴位位置:足背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也就是腳背與腳底交界的地方。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中消操作方法

每天的上午7~9點是胃經的旺時,可以這個時候按揉兩側內庭各5分鐘,給糖尿病以「迎頭一擊」。要產生強烈的酸脹或脹疼感,應該從腳趾向腳跟方向按,這樣才能產生較強的感覺。晚上9點左右的時候再重複做一遍,接著在兩側胰俞上拔罐10分鐘,然後再按揉雙側胰俞2分鐘,最後按揉雙側太溪各3分鐘。

【五味禁忌】:中消的飲食禁忌和上消一樣,少吃辛辣食物,平時要熬些麥冬、山藥、梗米粥以養胃氣滋胃陰,還可以泡槴子茶以清火氣,祛標邪。

腎陰虧虛(下消)的殺手---胰俞、腎俞、太衝、太溪

尿頻尿量多,而且尿的顏色混濁,臉色開始發黑,口乾舌燥,常覺得腰膝酸軟,有時睡覺會出汗,有時心煩失眠。

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會發展到腎陰受損的地步。腎陰不足,腎主收藏的功能就減弱,所以會小便頻繁;水榖精微不能吸收,都隨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顏色混濁;五臟與五色相配,腎臟與黑相合,臉色發黑是腎臟本髒色的顯現,有此現象,說明疾病發展的程度已經很深了。同時,腎陰虛會導致虛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必然出現「心腎不交」的症狀,如腰膝酸軟、睡覺出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表現。

這個時候除了選胰俞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補腎陰上面,再取腎俞和太溪;同時降虛火,引火下趨,選太衝,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是取「實則瀉其子」的意思。

腎俞穴穴位介紹: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2、第3腰動、靜脈分支;布有第2、第3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腰叢。主治腰痛,生殖泌尿疾患,耳鳴、耳聾。

腎俞。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名:意指腎臟的寒溼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太衝穴穴位介紹:

穴道定位:取太衝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太衝穴。太衝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側;淺層布有足背靜脈網,足背內側皮神經等。深層有腓深神經和第一趾背動、靜脈。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臟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衝穴找到形質。

▲下消操作方法

每天晚上9~11點的時候先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揉兩側太衝穴,從太衝向腳趾方向邊揉邊推,每穴按揉3分鐘;接著按揉兩側太溪穴,每穴3分鐘;最後在兩側腎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鐘,起罐之後,在穴位上按揉2分鐘。

【五味禁忌】:儘量少吃辣味和煎炸的食物,每天要限制糧食、油脂的攝入量,要多吃酸味食品,一定要少吃甜食,多吃雜糧、米、麥,配合菜蔬、豆類、瘦肉、雞蛋,忌濃茶和咖啡。還要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堅持熬山藥粥。

相關焦點

  • 穴位按摩治療感冒發燒有奇效
    這裡介紹幾個常用的退燒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 經常按摩這些穴位會有奇效
    在我們的身體中有非常多的養生窩,比如眼窩、頸窩,我們可以按摩這些地方最後會有驚人的效果。降壓安神:眼窩眼窩指眼眶之內的柔軟區域。輕閉雙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別順時針、逆時針緩緩地旋轉按摩各10次,一天數次。降糖調氣血:耳後窩耳後窩位於雙側耳垂後方的凹陷處。
  • 傷風感冒、頸椎痛、高血壓,配合一個穴位艾灸效果很好
    大家好,傷風感冒、頸椎不適、降血壓這三個問題,都跟一個穴位有關係、一步就搞定。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希望你可以舒舒服服平平安安的度過整個的冬天,一個穴位,搞定身體的三種問題,第一、一不留神傷風感冒,傷風感冒,就會覺得頭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這些喉嚨疼痛,對不對?它會造成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其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很不在意的脖子這個地方有個風池穴,還有大椎穴受到了風邪的影響。
  • 教你朗朗上口的穴位歌!
    ▶降壓歌  高血壓病不可怕,三個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衝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堅持按摩兩月餘,終生拋棄降壓藥。   ▶減肥歌   心腦肝膽糖尿病,肥胖開路是先鋒;  人身自有減肥藥,別聽廣告瞎折騰。  中脘天樞兩穴位,飯後按摩三分鐘。  睡後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條賽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顯;  吃點自製二陳散,療效鞏固不反彈。
  • 穴位怎麼按摩 按摩手法有哪些
    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以上介紹的這些身體穴位,關鍵時刻能保命的,所以按摩這些穴位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穴位按摩的好處一定是要堅持才能顯現出來,如果單純的按摩一下就想有效果可能沒那麼容易。
  • 37.3度算發燒嗎 發燒之後按這裡有奇效
    這裡介紹幾個常用的退燒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1.大椎穴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稜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次或者300次。
  • 中西醫結合 有效防治糖尿病併發症
    近年來,糖尿病的患病率、發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血糖嚴重升高者可發生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滲症候群等急性併發症;長期血糖升高可導致視網膜、腎臟、周圍神經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
  • 兩個真實案例,見證艾灸奇效!
    兩個案例,見證艾灸奇效! 經常會有灸友問我如何學習艾灸,我一般是推薦大家多看書、多實踐,因為艾灸的操作不是一件很難的事,熟能生巧。並且,我曾經多次在咱們的歷史文章中向大家推薦灸法大師周楣聲教授的《灸繩》,有注意的朋友一定還記得。
  • 按摩穴位擺脫私處瘙癢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緩解私處的瘙癢呢? 女性朋友若沒有注意自身穿著的透氣性,使下半身長時間處在悶熱、沒有通風透氣的情況下,容易使身體大量排出汗水與分泌物,如不能及時通風則易造成細菌滋生,造成陰部感染,引發白帶異常等問題。 陰部瘙癢啥原因?
  • 睡眠不好如何調理 按摩這些穴位助睡眠
    有哪些按摩助眠的穴位?是不是一直睡覺就對身體好,睡眠過多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影響?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睡覺的這些事,一起來看一下吧。睡眠不好如何調理鮮藕催眠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食法:取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 常按10穴位永不生病
    導語:經過數千年的鑽研和沉澱,穴位養生的神奇療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中醫認為,人體經脈上有361個穴位,如果再加上經脈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個。具體掌握這些知識,對於普通人來說十分困難,因此穴位養生似乎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點遠。
  • 有一個穴位功效很強大,卻不能亂灸,否則會生病!
    足三裡為胃經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靈樞》曰:「邪在脾胃……皆調與足三裡。」華佗則用足三裡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南北朝時劉宋醫家秦承祖雲其「諸病皆治」。《灸法中訣指南》:「人過四十以後,陰氣漸衰,火氣易於上衝,常灸此穴三五壯,可逆上逆。」
  • 足三裡穴位注射
    一,穴位注射法是將藥水注入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俗稱的打水針就是穴位注射。它可以將針刺的刺激和藥物的性能,及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相結合,發揮其綜合作用,故對某些疾病有比較好的療效。穴位注射適應的範圍較廣,凡是針灸治療的適應症,大部分都可以採用穴位治療,在消化內科多數用於腹瀉、腹痛、痢疾的治療。
  • 我身邊的好醫生|魏華:用中醫特色救治糖尿病
    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通常認為這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終身疾病,所以許多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常會有很重的思想負擔。但在從醫二十多年、治療過無數糖尿病患者的魏華看來,糖尿病雖然有很多危害,但只要患者能夠認識到疾病的危害並積極預防,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糖尿病已是完全可防可控的疾病,並不可怕。
  • 日常保健最該記住七穴位 防止失眠揉按神門穴
    因此,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乾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散熱去痛的尺澤穴  手心朝上,尺澤穴位於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這個穴位的主要作用是瀉熱。  因此對於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 皮膚瘙癢的穴位有哪些?醫生著重介紹三個穴位
    皮膚瘙癢的穴位有哪些?皮膚瘙癢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蕁麻疹會癢,過敏會癢,乾燥會癢,溼疹會癢,蟲咬會癢。還有非常多的原因均會導致皮膚瘙癢。正常人,皮膚有點癢,抓一抓就好了,但有疾病的人,抓沒用的,抓完當場舒服一下,後面又癢起來。癢是一種感覺,從中醫角度來看是「風」。
  • 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嗎?教你正確使用天敵的概念
    這是有位讀者邀請動物志回答的問題,相信這也是很多讀者的疑問,現在整理成文章分享給大家。猞猁是狼的天敵,現在不少網友這麼說。先明確一點,我在學術文獻上從未見過有專家這麼說,所以這只是網友個人的說法,可能代表了一些網友的一種感性認識。
  • 人體背部有1個穴位 不僅治感冒還能緩解過敏性鼻炎、哮喘
    忽冷忽熱的春季,氣溫像是過山車,很多人因受風寒而感冒,打噴嚏、流清涕、後背冷……「感冒了卻又不想吃藥,有沒有不用吃藥就可以緩解的方法呢?」當然有了!找到一個穴位,刮痧或者艾灸都可以。這個穴位就是風門穴,位於人體肩背部,中醫認為它是風出入胸腔的門戶。
  • 臻錦燕穴位貼有「絕活」!
    提起祛溼,一些人選擇拔罐、刮痧與艾灸,將溼氣趕出身體,可問題是這些方法不僅痛,還耗時長,快節奏生活下的你真的有時間做這些嗎?你是不是想知道臻錦燕穴位貼有什麼獨特之處?接下來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一撕一貼,酣睡一夜撕開臻錦燕穴位貼的固定貼,將其貼於腳部。幾分鐘後,腳有熱感卻未悶汗。一覺醒來,你就能看到白色的足貼變得渾濁且存在油狀物。這是臻錦燕穴位貼將溼氣與「垃圾」吸附出來的直觀體現!
  • 糖尿病患者易患老年痴呆,不想老年痴呆,自救僅需記住這七點
    對於患者有糖尿病的病人必須清淡飲食,還要低脂低鹽,並早睡早起,定時進餐,養成一種良好生活習慣,對防止腦血管病的發生起到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病人要多吃魚,特別是深海魚,並且吃魚還能補充優質蛋白,還可以預防發生老年痴呆; 經常飲茶也能將乙醯膽鹼酯酶活性降低,這種酶會破壞人的神經傳遞素,而發生老年痴呆。喝紅茶與綠茶都有抑制這種酶的活性作用,能夠改善人們的記憶與預防老年痴呆,綠茶比紅茶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