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2020-11-24 東方網

原標題: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火烈鳥

  每年夏季,大批火烈鳥就會遷徙至東非大裂谷之間的鹼性湖泊。圖為肯亞納庫魯湖中正在進食的火烈鳥群。

  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也為世界遊客帶來許多讓人為之驚嘆的世界動物大遷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具有宏大規模的動物遷徙活動吧。

座頭鯨

  每年夏季,大批座頭鯨就會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極地水域,經過16000英裡的長途跋涉前往廣闊的熱帶水域孕育並迎接新的生命。

沙丘鶴

  每年3月美國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普拉特河流域就會聚集約500000隻沙丘鶴。

紅大麻哈魚

  紅大麻哈魚又名鮭魚,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產卵洄遊魚類,阿拉斯加的布里斯托灣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麻哈魚產卵地,每年會迎來數百萬紅大麻哈魚到此產卵。

黑脈金斑蝶

  黑脈金斑蝶君主斑蝶或帝王斑蝶,是北美地區最常見的蝴蝶之一,同時它還是地球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這種蝴蝶每年都會進行長達4000英尺的大型遷徙活動。

澳洲紅蟹

  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聖誕島上的澳洲紅蟹,在迎來聖誕島每年的雨季時便會展開向印度洋廣闊海灘長達數天的遷徙活動。

稻草色果蝠

  每年十月起,就會有近八百萬稻草色果蝠造訪尚比亞著名的卡桑卡國家公園。

鯨鯊

  每年5-9月便會有數千隻鯨鯊遷徙至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的尤卡坦半島。

帝企鵝

  每年,帝企鵝都會經過艱難跋涉前往南極洲的內陸地區進行孵卵工作。

角馬和斑馬

  每年夏季的數月間,肯亞和坦尚尼亞自然保護區中的近百萬野生動物便會進行大規模的遷徙活動。

北美馴鹿

  每年夏季到冬季,北美馴鹿都會進行從沿海至內陸的大規模遷徙活動。

海馬:雄性當媽

  這些傢伙是人類學習的榜樣,它們堅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代代相傳。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雄海馬竟然擔負起生兒育女的重任,對伴侶也是忠貞不二,一生不變。有其父必有其子,它們的後代自然也遵循相同的交配規矩,會選擇一個終生伴侶。「男人」都如此表現,女人們還會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呢?

琵琶魚:粘住伴侶不放

  它們不僅長得難看,雄魚做起事來也鬼頭鬼腦。你要找一位終身伴侶,一定會對你希望得到的「女士」格外體貼。但琵琶魚不是這樣。雄魚找到一位漂亮的「女士」,會一口咬住它,然後釋放一種生化酶,將它們兩個粘在一起,而且就一直這樣粘著,永遠擁抱在一起。當雌魚準備繁殖後代了,雄魚的性器官為它提供精子。

鞭尾蜥:無性生殖

  男人都是爛貨,我們不需要他們!這是雌鞭尾蜥的誓言。它們的確不需要那些令人討厭的雄性。這些小小的蜥蜴全部都是雌性,通過無性生殖繁育後代。因為它們不能交配,它們通過角色互換(一個表現出雄性行為,趴在另一隻身上),相互刺激對方。這時兩個雌性都會受精,生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後代。

床蟲:刺死雌蟲受精

  用「痛苦的受精」來描述床蟲的受精過程最為貼切,儘管這聽上去很恐怖。雄性床蟲從來就不會花時間了解雌性,而是直接了當地用自己的生殖器將雌臭蟲刺穿,然後開始受精。

白頂鸚鵡:嘔吐式接吻

  這些小傢伙給午餐賦予了新的含義。白頂鸚鵡的交配過程最讓人噁心:雄性鸚鵡會啄住雌鸚鵡的嘴巴,然後開始嘔吐,直接吐進雌性鸚鵡的嘴裡。但雌性鸚鵡並不反感這種做法,因為雄性鸚鵡正是通過將自己「攪拌」好的美味吐進雌性鸚鵡嘴巴裡,來表達自己對它的愛究竟有多深。

紅邊蛇:交配儀式毛骨悚然

  在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交配儀式中,數百條蛇扭結翻滾成一個球體,大玩《猜猜這個女士是誰》遊戲。為了獲得更好的交配機會,雄蛇長有兩個陰莖,但無論哪個陰莖要想與雌蛇零距離接觸,雄蛇首先要戰勝其他「男性」。

蜜蜂:交配時睪丸爆炸

  「處女」蜜蜂要想活到成年,必須與大約十幾隻雄蜂交配。然而那些設法與雌蜂交配的雄蜂更加非常不幸,它們在交配過程中睪丸要「爆炸」,留在未來蜂王的生殖器裡。雖然這對雄蜂來說非常痛苦,但這是進化產生的結果,爆炸後的睪丸相當於一個塞子,能防止其他雄蜂與這隻雌蜂交配。

蝸牛:雌雄同體

  蝸牛是雌雄同體動物。但是由於它們不能給自己受精,因此也需要一些性愛。一旦它們找到交配對象,前戲就開始了。它們背的那個鈣化的「房子」上會撒滿精子。兩個「房子」碰來碰去,其實很危險,有時候會刺穿蝸牛的心臟或大腦,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蠍子:粗暴危險的情侶

  這些令人討厭的小東西在性愛前有愛撫動作,但非常粗暴。雄性和雌性會糾纏在一起,互相用刺攻擊對方。由於它們的嘴巴都沒閒著,所以雄蠍子會反覆用尾巴刺雌蠍。為了報復,身材更大的雌蠍經常會把它們的交配對象吃掉。

香蕉蛞蝓:講究門當戶對

  先生們,幸虧你不是香蕉蛞蝓!這些蟲子擁有6到8英寸長的生殖器,無論用哪個標準衡量,都不算短了。但是它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香蕉蛞蝓大約有8英寸長,它們必須找到一隻體長几乎相同的交配對象。儘管這種蟲子是雌雄同體,但是它們的生殖器必須與門當戶對才可以。一旦這個器官與另一隻蛞蝓的糾纏在一起,位於接受端的香蕉蛞蝓會開始大嚼另一隻同類的生殖器,然後逃脫。

  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馬裡大象必須在乾涸的撒赫勒地區永不停息地遷徙。它們每年遷徙近500公裡,是已知的大象遷徙中最長的。

  百萬遷徙,存者寥寥,這是你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的7集節目《大遷徙》中所看到的景象。大大小小的動物在世界各地遷徙,踏上尋找資源的危險之旅,這一旅程可能需要數小時或者跨越數代。在南極半島,巴布亞企鵝列隊排列一同潛入水中。

  肯亞馬塞馬拉國家動物保護區乾涸平原上奔跑的角馬群。每年,角馬遷徙1800英裡(2900公裡)跨越非洲東部赤道朝著多雨而綠色植物充盈的地區奔去。

  對海象來說,冰就是生命。海象是靠呼吸氧氣生存的海洋哺乳動物,冰是它們休息、生產、哺育和遷徙的地方。隨著全球變暖海冰消融。它們每年一度的遷徙漸漸淪為一場與時間、距離、溝渠和災難的較量。

小斑馬在母親身邊生活數月,通過聲音、氣味和身上的條紋來識別母親。

  帛琉金色水母因單細胞生物蟲黃藻而呈現金色。蟲黃藻在水母中生活,為水母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它們每天跟隨太陽遷徙,餵飽了「過客」,也確保了它們的生存。

  南喬治亞島上,一隻雄性信天翁在向異性展示自己近11英尺(3.4米)長的翼展。在南大洋上空翱翔數月後,它們的求愛儀式就此拉開。

  體重4噸、身長超過4.5米的海象在怒吼,這不只是為了炫耀。海象之間的搏鬥通常很激烈,搏鬥雙方可能會受到重傷。獲勝者將成為群體中的「王者」。

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奧焦爾納亞河中,產卵鮭魚成了交通主導者。

  在密西西比河候鳥的必經之路上,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白鵜鶘結隊而行。這些鳥兒每年兩次往來於過冬場所和繁殖棲息地。

在大西洋東部的亞速爾群島海面上,一隻抹香鯨攜子遷徙。

  春天,禿頭鷹沿密西西比河走廊遷徙,前往加拿大與美國北部的繁殖地,去尋找充足的食物資源,有時候,大烏鴉會加入它們的美食盛宴。

蘇丹南部平原上飛奔的非洲白耳水羚。

  海象每年要遷移到福克蘭群島繁衍後代,這是一個海風和洋流肆虐的亞南極群島。然而,海象寶寶總會得到母親的關愛和照顧。

  軍蟻的遷徙幾乎是出自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本能,遷徙大軍數量多達50到200萬,行動整齊協調,仿佛是一個單細胞生物體。

  這是一隻軍蟻頭部與下顎的特寫鏡頭。遷移時工蟻們的職責包括搬運未成熟的蟻蛹。

  從南非飛往福克蘭群島度過冬天之後,黑眉信天翁會建立自己的群體。成對的黑眉信天翁會彼此梳理頸部羽毛。單只鳥兒可能無法生存。

  非洲中南部卡拉哈裡沙漠中的奧卡凡加河和馬卡迪卡迪鹽鹼地之間是150英裡(240公裡)寬的熱帶草原與林地,斑馬要想從任何地方跨越都至少需要10至20天。

  揮舞翅膀,水花飛濺,短暫停留、進食和休息之後,加拿大鵝繼續起飛,北向遷徙。

  原標題[大自然的進程:神聖的動物大遷徙]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非洲坦尚尼亞,狂野非洲人也有柔情,來這裡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
    非洲坦尚尼亞,狂野非洲人也有柔情,來這裡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大家好,我是愛旅遊、愛探險、愛生活的小編。相信很多小夥伴聽到非洲第一印象就是「髒,亂,窮,狂野」。其實等你真正來過這裡後,你會發現原來非洲並不都髒亂,也並不都窮,那裡的人民在狂野外表之下也有著最柔情的一面。
  • 就是動物大遷徙!
    就是動物大遷徙!趙叔叔充滿磁性聲音的已經深深地刻入到我們的大腦。在人類所有的旅遊行程中,攀登珠穆朗瑪峰,去南極或北極,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絕對排名前三。每年有百萬動物參加這場動物大遷徙的表演,主要的演員是角馬,瞪羚和斑馬,在動物們遷徙的過程中,獅子,鱷魚,野狗,禿鷲趁機大快朵頤,享受著美餐。這些演員的數量有多少呢?
  • 動物行為學家為你揭秘動物聲音的奧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動物行為學家為你揭秘,37種動物的聲音及聲音背後的自然奧秘。萌趣動物對話帶你進入動物聲音的世界,了解動物的語言,接通自然界的信號!《愛說話的動物》著 者:[法]弗樂·鬥蓋 繪 者:[法]納塔莉·舒 天津教育出版社 這是一本科普圖畫書,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插圖描述各種動物的語言,鳥、昆蟲、蜘蛛、鯨、魚等各種動物的叫聲在傳達什麼信息,它們的「樂器」是什麼。
  • 一輩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萬角馬動物大遷徙
    自然界很多動物都有遷徙行為。北極燕鷗會在北極圈和南極地區來回往返,馴鹿則根據天氣和食物來決定遷徙方向。旅鼠為了尋找新的覓食地,經常成群結隊遷徙,途中還會發生掉下懸崖或者溺死的情況……在眾多的遷徙行為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東非大草原的角馬大遷徙。
  • 秋季大遷徙開始,看一看動物「搬家」現場,比暴風來得更猛烈
    40歲的攝影師Kirsty Faulkner在遷徙的大螃蟹中擺pose拍了一組令人驚嘆的照片。據了解,澳大利亞聖誕島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螃蟹大遷徙,數百萬隻紅蟹齊出動,奔赴大海產卵繁衍後代。在這組照片中,洪水般的紅蟹向Kirsty Faulkner湧去,並沿著一條小徑直奔印度洋。
  • 非洲最悲壯的動物大遷徙,納特龍湖上粉嫩的火烈鳥
    非洲不愧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動物園,每年的六月份左右非洲坦桑尼大草原上的青草會逐漸變少,動物們可以吃的食物也就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數百萬的動物們為了生存,會展現世界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它們會長途跋涉幾千多公裡跨過茫茫的大草原,遷徙到另一個草原上生存。
  • 盤點動物大遷徙:大象每年跋涉500公裡(圖)
    原標題:盤點動物大遷徙:大象每年跋涉500公裡(圖)   遷徙指某種生物或鳥類中的某些種類和其它動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規律的、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地區和越冬地區之間進行的長距離的往返移居的行為現象。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馬裡大象必須在乾涸的撒赫勒地區永不停息地遷徙。
  • 野去聖誕島紅蟹大遷徙直播 這兩天連CCTV都報導了這裡!
    但野去作為中國領先的自然旅行公司已經連續第2年發團帶領大家前往聖誕島觀賞這一世界級動物大遷徙奇觀今年這個聖誕節我們的團友們別聽那幫記者斷章取義今年我們團隊到達的時候,正值紅蟹大遷徙高峰,當地政府為紅蟹開闢「生命之路」,將大部分公路都關閉了,剩下3條開放(去年我們去的時候只開了2條)。當地很多地方都會有上圖這樣的路牌,實時更新道路封閉情況。
  • 東非平原上演動物大遷徙 百萬大軍「天堂之渡」(組圖)
    9月19日消息,每當說到東非的肯亞,就不得不提起一年一度的動物大遷徒。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草原,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
  • BBC又出新神作,全程高能,完美展現溫柔與殘酷並存的動物世界
    這部紀錄片以生活在非洲東部塞倫蓋蒂草原上的諸多野生動物為主角,深入追蹤它們的日常生活和舐犢深情,加上氣勢磅礴且感人肺腑的配樂,獨屬非洲草原的遼闊與壯麗,每一幀畫面都讓人移不開眼。面對這些美得驚心動魄的畫面,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
  •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 視頻集合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野去聖誕島紅蟹大遷徙直播 | 這兩天連CCTV都報導了這裡!
    >中國領先的自然旅行公司已經連續第2年發團帶領大家前往聖誕島觀賞這一世界級動物大遷徙奇觀今年這個聖誕節我們的團友們就在聖誕島現場被千萬隻紅蟹包圍著野去聖誕島團從現場發來了照片跟著阿騰一起直擊現場吧今年我們團隊到達的時候,正值紅蟹大遷徙高峰,當地政府為紅蟹開闢「生命之路」,將大部分公路都關閉了,剩下3條開放(去年我們去的時候只開了2條)。
  • 原來一年365天,都有動物大遷徙!
    簡訊:一年一度的角馬大遷徙是非洲動物界的狂歡,但今年,據相關人士稱,一場大火影響了聚集在塞倫蓋蒂平原(Serengeti plains),準備橫渡馬拉河(Mara River)的角馬遷徙,導致角馬等食草動物推遲了一個月開始遷徙活動。這也被斷定為一起人為原因影響野生動物正常自然行為的結果。
  • 深度體驗肯亞動物大遷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談到非洲,有一個地方總是讓旅遊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神往那就是肯亞一年一度的肯亞動物大遷徙總會留下令人震撼難忘的畫面有一些震撼必須要動身親臨有一些深刻必須要用鏡頭記錄今年7月,跟隨攝影大師深入肯亞帶上你的相機去感受一次人生難得的視覺震撼吧!
  • 一生必看的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上的「天堂之渡」
    #地球漫遊指南#坦尚尼亞大草原被稱為地球上大規模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在這裡,每年都會上演一場自然奇觀——數以百萬計的動物為了食物和水源夜以繼日跋涉數千公裡,輾轉於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由於東非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除了自身有封閉完整生態系統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外,其他地方都是會分雨季和旱季的,在旱季時,降水稀少意味著野生動物們沒有充足的青草和水源,為了生存,他們就會遷徙到降水豐沛、食物充足的地方。東非大草原跨越坦尚尼亞和肯亞兩國,以馬拉河為界,其中幾乎有90%的草原都屬於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而其餘部分則屬於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2020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開啟
    一年一度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再次上演現在,大批角馬、斑馬、瞪羚等野生動物正在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前往鄰國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馬賽馬拉的一些酒店開始進行線上直播推廣活動,吸引了動物和旅遊愛好者觀看。
  • 聖誕島紅蟹開啟年度大遷徙 集結百萬奔赴大海
    2018年11月15日報導,40歲的攝影師Kirsty Faulkner在遷徙的大螃蟹中擺pose拍了一組令人驚嘆的照片。據了解,澳大利亞聖誕島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螃蟹大遷徙,數百萬隻紅蟹齊出動,奔赴大海產卵繁衍後代。在這組照片中,洪水般的紅蟹向Kirsty Faulkner湧去,並沿著一條小徑直奔印度洋。
  • 西藏一著名景點,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比非洲動物大遷徙更壯觀
    非洲的野生動食物大遷徙因為充滿力量和野性的美,一直深受大家歡迎,很多遊客都會在它們的遷徙路途中等候他們的到來。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想看野生動物其實不用跑那麼遠。西藏一著名景點,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野性遠超非洲動物大遷徙。
  •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最好的地方,竟然不是肯亞,而是這裡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對我來說算是把小時候在電視面前看《動物世界》的夢搬進現實,首先想到的地方便是肯亞,最有名的「天國之渡」在7、8、9月份的東非大草原上上演,上百萬的動物們,為了生存,不得不進行浩浩蕩蕩的大遷徙。
  • 雷霆萬鈞:記者見證百萬動物大軍非洲草原大遷徙
    這是地球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秀:每年,上百萬野生動物從坦尚尼亞遷徙到肯亞,尋找青翠的草場。大遷徙的氣勢,可謂雷霆萬鈞,振聾發聵。在嚮導的帶領下,星期日郵報記者喬治見到了其中「很小但令人興奮」的一部分。這是他的記述: 黎明前,在河對岸等待著的,是3.5萬頭野獸,千萬頭獸的角和皮毛,一眼望不到邊際。它們在猶豫中等待,等待日出時穿越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