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動物大遷徙:大象每年跋涉500公裡(圖)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盤點動物大遷徙:大象每年跋涉500公裡(圖)

  遷徙指某種生物或鳥類中的某些種類和其它動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規律的、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地區和越冬地區之間進行的長距離的往返移居的行為現象。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馬裡大象必須在乾涸的撒赫勒地區永不停息地遷徙。它們每年遷徙近500公裡。

  百萬遷徙,存者寥寥,這是你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製作的7集節目《大遷徙》中所看到的景象。大大小小的動物在世界各地遷徙,踏上尋找資源的危險之旅,這一旅程可能需要數小時或者跨越數代。在南極半島,巴布亞企鵝列隊排列一同潛入水中。

  肯亞馬塞馬拉國家動物保護區乾涸平原上奔跑的角馬群。每年,角馬遷徙1800英裡(2900公裡)跨越非洲東部赤道朝著多雨而綠色植物充盈的地區奔去。

  揮舞翅膀,水花飛濺,短暫停留、進食和休息之後,加拿大鵝繼續起飛,北向遷徙。

  對海象來說,冰就是生命。海象是靠呼吸氧氣生存的海洋哺乳動物,冰是它們休息、生產、哺育和遷徙的地方。隨著全球變暖海冰消融。它們每年一度的遷徙漸漸淪為一場與時間、距離、溝渠和災難的較量。

小斑馬在母親身邊生活數月,通過聲音、氣味和身上的條紋來識別母親。

  帛琉金色水母因單細胞生物蟲黃藻而呈現金色。蟲黃藻在水母中生活,為水母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它們每天跟隨太陽遷徙,餵飽了「過客」,也確保了它們的生存。

  南喬治亞島上,一隻雄性信天翁在向異性展示自己近11英尺(3.4米)長的翼展。在南大洋上空翱翔數月後,它們的求愛儀式就此拉開。

  體重4噸、身長超過4.5米的海象在怒吼,這不只是為了炫耀。海象之間的搏鬥通常很激烈,搏鬥雙方可能會受到重傷。獲勝者將成為群體中的「王者」。

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的奧焦爾納亞河中,產卵鮭魚成了交通主導者。

  在密西西比河候鳥的必經之路上,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白鵜鶘結隊而行。這些鳥兒每年兩次往來於過冬場所和繁殖棲息地。

在大西洋東部的亞速爾群島海面上,一隻抹香鯨攜子遷徙。

  春天,禿頭鷹沿密西西比河走廊遷徙,前往加拿大與美國北部的繁殖地,去尋找充足的食物資源,有時候,大烏鴉會加入它們的美食盛宴。

蘇丹南部平原上飛奔的非洲白耳水羚。

  海象每年要遷移到福克蘭群島繁衍後代,這是一個海風和洋流肆虐的亞南極群島。然而,海象寶寶總會得到母親的關愛和照顧。

  軍蟻的遷徙幾乎是出自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本能,遷徙大軍數量多達50到200萬,行動整齊協調,仿佛是一個單細胞生物體。

  這是一隻軍蟻頭部與下顎的特寫鏡頭。遷移時工蟻們的職責包括搬運未成熟的蟻蛹。

  從南非飛往福克蘭群島度過冬天之後,黑眉信天翁會建立自己的群體。成對的黑眉信天翁會彼此梳理頸部羽毛。單只鳥兒可能無法生存。

  非洲中南部卡拉哈裡沙漠中的奧卡凡加河和馬卡迪卡迪鹽鹼地之間是150英裡(240公裡)寬的熱帶草原與林地,斑馬要想從任何地方跨越都至少需要10至20天。

在澳大利亞西部沿海,小魚聚在鯨鯊周圍,以此作為躲避天敵的方法。

  數百萬隻帝王蝶落在墨西哥叢林的樹上。但是,在每年向北遷徙之前,這些蝴蝶都會從樹上落下,開始一場巨大的交配狂歡。

  一隻北極熊站在冰面上。冰對於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至關重要,但隨著北極的逐漸變暖海冰正在消融。

  婆羅洲一隻雌性猩猩帶著它的1歲孩子爬到安全地帶。猩猩永遠在尋覓食物,它們的生活圍繞覓食而展開。奇怪的是,它們似乎存在一個內在嚮導,引導它們回到結有果實的樹上。

  在一周的遷徙中,聖誕島上的紅蟹必須翻越懸崖峭壁,很多紅蟹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墜落懸崖而亡。

  非洲大平原上的斑馬通常與角馬結伴而行,一旦與群體脫離,斑馬就會面臨無限危機。

  對任何大型海洋哺乳動物來說,通常遇到正在覓食的大白鯊那就意味著災難來臨,即使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瓜達盧佩島附近體型龐大的海象也難逃厄運。

  對叉角羚來說,牧場圍欄是它們可能隨時遇到的障礙,障礙的高度令它們很難越過,如果想要從下面擠過去,它們可能會被帶刺鐵絲網勒住。

美國俄勒岡心山國家羚羊保護區,一隻叉角羚在黃昏中留下的美麗的側影。

在婆羅洲森林中,一隻抱著幼兒的長鼻猴驚人一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原標題:揭秘動物大遷徙:讓人驚嘆的神聖之路(圖) 火烈鳥  每年夏季,大批火烈鳥就會遷徙至東非大裂谷之間的鹼性湖泊。圖為肯亞納庫魯湖中正在進食的火烈鳥群。  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也為世界遊客帶來許多讓人為之驚嘆的世界動物大遷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具有宏大規模的動物遷徙活動吧。座頭鯨  每年夏季,大批座頭鯨就會離開他們長期生活的極地水域,經過16000英裡的長途跋涉前往廣闊的熱帶水域孕育並迎接新的生命。
  • 一生必看的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上的「天堂之渡」
    #地球漫遊指南#坦尚尼亞大草原被稱為地球上大規模野生動物最後的棲息地,在這裡,每年都會上演一場自然奇觀——數以百萬計的動物為了食物和水源夜以繼日跋涉數千公裡,輾轉於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由於東非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除了自身有封閉完整生態系統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外,其他地方都是會分雨季和旱季的,在旱季時,降水稀少意味著野生動物們沒有充足的青草和水源,為了生存,他們就會遷徙到降水豐沛、食物充足的地方。東非大草原跨越坦尚尼亞和肯亞兩國,以馬拉河為界,其中幾乎有90%的草原都屬於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而其餘部分則屬於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每年六月至九月,許多遊客會從世界各地趕往非洲的馬賽馬拉,等待親眼目睹「人生必須見證的50個景觀」之一——天國之渡。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
  • 非洲草原上演的「天國之渡」,動物用生命來完成的大遷徙
    每年六月至九月,許多遊客會從世界各地趕往非洲的馬賽馬拉,等待親眼目睹「人生必須見證的50個景觀」之一——天國之渡。那裡是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的第一觀景點,《動物世界》的很多經典鏡頭都拍攝於此。動物世界的狂野,讓人不禁對生命肅然起敬。實際上,非洲大遷徙不只發生在夏季,而是全年無休。
  • 一生一次的肯亞,動物大遷徙
    在廣袤的非洲土地上,橫跨赤道的野生動物王國——肯亞,每年7-9月都在上演著生態界最為傳奇的動物遷徙之旅。揚起塵土,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吞噬著數千公裡的土地,在塞倫蓋蒂河和馬賽馬拉河上跋涉。狂野、震撼、獵奇,是這一時間段的「關鍵詞」。肯亞,旅行者的「終極夢想之地」。
  • 神奇動物在哪裡?那些和動物有關的旅行大盤點!
    那些適合親子的動物主題旅行地, 小黑一一來盤點! 大象保育 如果說一種動物最能代西雙版納在我們心中的印象,一定非大象莫屬。
  • 為了填飽肚子,大象每年殺死500個印度人
    大象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人象積怨,說到底還是一場食源地的爭鬥。作為一種大型食草動物,每頭大象一天需要攝入大約150公斤食物和200-300升水。在西孟加拉邦的山麓地帶,大象數量不到印度總數的2%,卻在過去15年對人類發起了近500次致命襲擊,此處大象導致的死亡人數,佔到印度大象傷害致死人數的12%。88%的襲擊事件,發生在7月至2月,剛好是當地收割水稻和玉米的時節。
  • 泰國大象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回家,與殘忍訓練比算是因禍得福吧
    你所認識的大象大抵是這個樣子的:(2016年拍攝於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的大象表演)泰國大象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回家(上圖是2013年拍攝於長隆大馬戲,亞洲象單腳支撐龐大的身體。感謝亞洲動物基金供圖。)感謝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供圖)(逼小象屈服的繩索和象鉤,拍於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這是一頭來自野外的非洲象,現生活在太原動物園,遙遠的家鄉和親人只能在日漸模糊的回憶中)編輯(腳鐐以及病變的腳趾,如果你細心,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象的耳朵後面與大腿上滿滿的都是象鉤插出來的
  • 東非動物大遷徙,CNN推薦,值得看一次
    首屈一指的當推坦尚尼亞200多萬隻動物大遷徙的盛況。南非新聞網站「艾歐爾新聞」4月22日引述CNN TRAVEL推薦的非洲25處令人驚豔的旅遊景點,其中最令世人推崇的是東非動物大遷徙。報導指出,東非國家坦尚尼亞一年四季都會有動物遷徙,但有淡旺季區分。
  • 鯨魚每年行進25000公裡?盤點進行超長遷徙距離的10種動物
    為了你生存,許多動物都有著漫長的遷徙活動。對於某些鳥類、哺乳動物和魚類而言,從一個棲息地到另一個棲息地的通常運動,往往是為了從冬天或夏天逃離,以獲取足夠的食物或只是為了繁殖。而它們行進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非常之漫長。你知道嗎?鯨魚每年行進25000公裡。接下來,讓我們盤點進行著超長遷徙距離的10種動物。
  • 深度體驗肯亞動物大遷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談到非洲,有一個地方總是讓旅遊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神往那就是肯亞一年一度的肯亞動物大遷徙總會留下令人震撼難忘的畫面有一些震撼必須要動身親臨有一些深刻必須要用鏡頭記錄今年7月,跟隨攝影大師深入肯亞帶上你的相機去感受一次人生難得的視覺震撼吧!
  • 雲端直播「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圖集 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正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上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非洲近日聯合央視頻,從8月17日起連續推出30多場《2020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網絡直播,為用戶呈現這一年一度的自然界盛況。
  • 因疫情「失業」,泰國旅遊景點大象徒步上百公裡「回家」
    因疫情「失業」,泰國旅遊景點大象徒步上百公裡「回家」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夏露 2020-05-07 19:51 來源:澎湃新聞
  • 泰國100多隻大象疫情下失業,首都待不住了,徒步150公裡回老家
    據外媒5月7日報導,由於新冠疫情泰國數百萬人失業,其中還包括了大象,由於外來遊客數量減少,商業大象營地和保護區缺乏資金來維持它們的生活,100多隻大象跋涉150公裡回到它們的家。位於泰國北部清邁省的「拯救大象基金會」(Save Elephant Foundation)一直在推動大象回歸家鄉的綠色活動。據世界動物保護組織說,現在泰國大象的生存處境十分艱難,多達2000頭被馴服的大象面臨飢餓的威脅,因為它們的主人無法給它們提供充足的食物。據悉,從上個月開始,基金會陸續協助了100多隻大象從清邁各地返回到它們的家鄉。
  • 東非十字架,野生動物天堂,肯亞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肯亞因為原始的非洲草原風光,和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到這裡生態觀光。下面就盤點一下肯亞十大熱門旅遊景點。一、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肯亞西南部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建於1961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動物大遷徙就上演在這個地方。
  • 探秘澳洲聖誕島,看紅蟹大遷徙
    > 行程特色•  目標石斑、GT、黃鰭金槍、狗牙金槍、紅寶石等,魚種豐富,釣法多樣•  能看到罕見的數千萬隻紅蟹大遷徙的奇觀
  • 泰國大象因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返回家鄉,和訓練比,這點苦算什麼
    5月7日,據媒體報導,受疫情影響,泰國數百萬人失業,一同「失業」的還有大象。由於外國遊客稀少,商業大象營地和保護區缺乏餵養大象的資金,已將100多頭大象送回它們的家鄉,最遠的地方需要跋涉150公裡。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說,已被馴服的大象可能因主人無力餵養。
  • 非洲草原最熱愛遷徙的動物,一年奔襲3200公裡,長著牛頭馬面羊須
    ,又稱東非動物大遷徙,在每年的六月份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加之季節輪換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公裡,這場大遷徙是地球上最大的遷徙。而其中的發起者也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就是角馬,可達百萬頭,帶著數十萬的斑馬以及羚羊從坦尚尼亞塞倫蓋蒂保護區,到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當然當天氣轉冷之後,它們還要從終點回到起點。
  • 就是動物大遷徙!
    就是動物大遷徙!趙叔叔充滿磁性聲音的已經深深地刻入到我們的大腦。在人類所有的旅遊行程中,攀登珠穆朗瑪峰,去南極或北極,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絕對排名前三。每年有百萬動物參加這場動物大遷徙的表演,主要的演員是角馬,瞪羚和斑馬,在動物們遷徙的過程中,獅子,鱷魚,野狗,禿鷲趁機大快朵頤,享受著美餐。這些演員的數量有多少呢?
  • 老爸請回答:大象為什麼吃粑粑?盤點那些珍貴的動物便便
    盤點那些珍貴的動物便便 說起便便,總會給人不適感,汙穢不堪、臭味燻鼻是永遠抹不開的印象。 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動物的便便寶貴得很,不僅有些動物把便便當寶貝,人也會拿動物便便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