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杰倫與蔡徐坤的流量之爭,讓一撥「夕陽紅老年團」粉費盡了心思!更引起了人民日報的評論。究竟怎麼回事呢?「夕陽紅老年團」年紀以上的人恐怕有些雲裡霧裡。簡單說就是傳統娛樂明星與流量娛樂明星在網絡影響力的直觀數據方面來了一次大PK(比拼)。最終傳統娛樂明星周杰倫以幾乎兩倍的數量完勝流量明星蔡徐坤。
什麼叫流量明星?簡單說就是靠刷數據,做偽數據來佔據網絡榜單顯示影響力的明星。和傳統娛樂明星有什麼區別呢?傳統娛樂明星,縱然有背後的經紀公司在包裝宣傳,造勢,也有靠各種手段佔據各種排行榜的可能,但終究是以作品和能力在說話。而流量明星靠什麼?靠各種花邊新聞,話題,及背後的操控的偽數據來顯示存在感。因為顯有作品,或作品不夠深入人心,突然因為某條花邊新聞而出現,並長期佔據榜單首位,其在榜單上的影響力便不可避免地遭人質疑。
而關於周杰倫與蔡徐坤的「超話」流量之戰,人民日報所謂映射了「時代症候」到底指什麼?我以為至少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Ⅰ. 技術之變
倫坤之戰因何而起?說到底,是數據與實際出現了背離。而數據指標因何存在,因何生成?
首先,這就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網絡科技的興起,大數據的應用讓我們可以一個數據來評判一個人的影響力。這件事本身,是前所未有的,靠刷數據流量來獲得影響力更是前所未有的。但對於數據的生成、運用、監管、我們似乎並沒有做到更合理。
就此事簡單舉例來講:
1.能否杜絕刷流量的可能?
2.話題是否等於口碑?如果不能劃等號,除超話榜,之外是否應有口碑榜?
技術的興起,給我們帶來了便捷溝通的可能,同時也隱藏著許多弊病,網絡技術對於信息資源的配置更不會自發形成公平。如同交規之於汽車運輸,網絡技術的運用同樣需要規範,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技術從來不只是技術,技術應該有技術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技術更應有一隻手加以監管。
Ⅱ. 權力(利)之變
看看此次交戰的主場,是哪裡?網絡。交戰的武器是什麼,網絡數據。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成為年輕人關注的焦點,小小的數據顯示的影響力,成為攻佔的鰲頭堡。傳統的報紙、電臺、雜誌刊物話語權失落,主流的電視傳媒也退居其次。官方的人民日報發話,也僅以場外督導的身份存在。甚至社交網絡自身也越來越呈現出分化狀態。
有評論稱,論戰的最終獲益者不是對陣雙方而另有其人。言下之意新浪微博是其最大獲益者,因為此次「超話」之戰,讓新浪微博「日活」量大漲。
在明星交戰的當下,網絡社交、自媒平臺之間亦是明爭暗鬥,搶佔話語空間,以獲取最多人,最廣泛的關注。一些網絡平臺如同傳統媒體已黯然離場、一些無奈但不得不甘心退居其次,另一些之間還在相互爭奪。
從前的話語權掌握在人民日報、央視等官方機構,因其權威性。而如今話語的爭奪的主場卻在網絡,因其泛眾性。官方權威僅作為場外督導。話語權力結構的變化,一方面讓爭論探討變得活躍,另一方面也顯示它的混亂。話語中的網絡如同經濟中的市場,其自由需要調控與監管。新的話語體系形成新的權力結構,新的權力結構形成新的話語權配置,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加以審視的。
應該說,焦點效應一直存在,戰爭年代革命先輩靠流血犧牲為人民鞠躬盡瘁獲得卓著功勳,受世人愛戴,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平年代勞動模範靠專注本職工作,受人尊敬,如焦裕祿、鐵人王進喜,雷鋒、李素麗。而改革開放以來,注意力越來越與市場經濟綁定,廣播傳媒裡,明星與明星企業家受到大眾的關注和推崇。而社交網絡盛行之後,網紅、流量明星成為話題的常客,關注的焦點。這些都無可非議,注意力就是經濟,有利潤就有人追逐。然而注意力的生成機制,從官方授權,到市場自發形成,到粉絲與流量的的買賣,到今天的超話之戰,人們終於注意到話語權的變化,注意力的被操控。
有評論稱「天下苦流量久矣!」足見流量機制有相當的不合理性,亟需我們加以審視、監督、和校正。
Ⅲ. 審美之變
看看網絡雙方交戰之時的用詞,「一個發了福,並且同樣喜歡唱、跳、rap和籃球的中年已婚男人」。言語之中,至少透露出幾點信息。
1.胖不美,發福了不被年輕人待見。
2.年紀大了,已婚了,居然也成為被嘲諷的對象。
與之相映照的是當下,「油膩大叔」 「壞人變老了」等等一系列稱謂。中華民族素有尊敬師長的傳統而當今年輕人何以對年紀大的人表示出如此的輕蔑?究其因恐怕審美潮流的變化所致。在網絡中成長的一代可謂見多識廣,在諸多方面的見識超過了前輩,甚至形成了網絡反哺的現象。信息獲取上的優勢,與所謂潮流觀點的獲得,足以讓這一代人在父輩面前感到優越。在常識的領域,年輕人也因其所受的網絡教育,也更容易表現的更加思想開放、態度開明。
然而,胖真的就是醜嗎?年紀大就一定代表油膩和落伍嗎?可以肯定地說,當然不是。
而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新生代,他們的認識,既受網絡信息獲取便捷寬泛之益,亦受網絡信息膚淺、表面、狹隘之害。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並不是沒有反思的能力,而是沒有深度思考的習慣,更容易受到標籤概念的慣性裹挾。
「炫酷、性感、傲嬌、屌絲、帥呆了,酷斃了、油膩大叔、壞人變老了」諸如此類無異於語言的暴力,一次次重擊讓年輕人陷在媒體程式化的思維認識裡無法自拔。更有媒體推波助瀾,為了獲取年輕人消費的市場,加以迎合和利用。讓「年輕就是優勢就代表先進」「顏值即正義」諸如此類的錯誤的價值判斷深入人心!
如同年輕人之於美貌的評判角度之單一,在寬泛審美領域的思考,他們同樣缺少多種維度。時尚、潮流就代表卓越與先進嗎?也可能象徵著膚淺和表面。個性、特裡獨行就代表有主張、有態度嗎?也可能只是故作姿態。
Ⅳ. 人心之變, 與不變
從前我們關註明星,首先還是關注他的作品,花邊新聞只是捆綁銷售的附屬品。而如今的明星,大有本末倒置之嫌。一個明星影響力大不大,能不能引起人的關注,靠的是話題,有沒有話題,有沒有綜藝感,會不會講段子,能不能形成傳播效應。
人們關注焦點的變化,尺度的打開,恐怕也受益於網絡媒介的盛行。卸下官媒嚴肅的包袱之後,從前不上檯面的種種反倒於網絡盛行起來,個人的,隱私的,零碎的,花邊的,甚至低級的,負面的,東西反而更具有傳播效應。大眾不再需要一個完美的神話般的偶像,而是一個真實可感的具體的人。崇高偉大一類被假大空的詞彙被人呲之以鼻,真實自然,甚至稍有缺點都能被容忍被推崇。
時代總在前進,技術總在變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年輕人的問題,從來並不僅僅歸咎於年輕人群體自身。每個年代,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年輕人的問題之所以頻繁被拿出來討論,在於年輕人的問題是新的問題。新事物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被質疑,被討論,甚至被譴責,但若沒有新的問題,新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也無從談起。
想想當年我們嘲笑港臺明星的腔調,後來我們嘲笑周杰倫的語調,再看看現在,周杰倫已然成為經典,成為被萬千粉絲維護的對象。想想當年秦池與孔府家酒爭奪廣告標王,不也是竭其所能,透支財力。新生代與新經濟相生相伴,老思想與老傳統如影隨行。開放包容方能激發創新活力,堅持固守方能不失價值準繩。
人民日報評論稱「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撕裂」,而我要說,倫坤流量之爭當然是代際之爭,當然事關價值判斷,當然映射了時代症候,但其實每個時代都如此。
陸川曾拍過一部電影叫《王的盛宴》。片中,項羽說,「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要求天下人穿一樣顏色的衣服,坐一樣的車,寫一樣的文字,所以我們反對他。」韓信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呂后說:「我們總想維持現狀,他們總想推倒重來。」幾位歷史人物的言論可能是創作者的杜撰,但確確實實講出了新舊交替之中,各派系鬥爭之間的心態。
往者不必自嘆廉頗老矣,來者不必自恃年輕氣盛而傲嬌。畢竟,能成就你的不會是你的年紀,而是你在每個年齡段的所作所為!科學技術會變、生產資料會變,權力結構會變,審美風潮會變,人們關注的焦點會變,但有些價值坐標與尺度是恆久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