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傳統樂器三弦、三線、三味線演奏會在橫濱舉辦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7月14日,由日本橫濱市藝術文化振興財團、橫濱能樂堂策劃主辦的「連接日本和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三線、三味線」演奏會在橫濱能樂堂舉辦。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著名三弦演奏家趙承偉及福建省泉州南音樂團一行應邀參加了演出。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處為此次演出做了後援,文化參贊何靜等出席觀看了演出。

  演奏會上,中日三弦藝術家分別演奏了《合歡令》、《風雨鐵馬》、《和藩》、《十八板》、《霏霏颯颯》、《四靜板》、《梅花操》等中國傳統樂曲,以及琉球古典音樂、八重山民謠等日本傳統樂曲。兩國藝術家們的精彩演出受到全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相傳三弦起源於西亞,15世紀初,經由中國福建傳入琉球群島後改稱「三線」,深受當時首裡城文人雅士的喜愛,成為琉球王國的象徵。16世紀後期,三線傳入日本本土後又稱「三味線」,至江戶時代,三味線成為日本的代表樂器。此次中日兩國三弦藝術家同臺獻藝,充分體現了中日文化交流歷史的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從三弦到三線再到三味線
    是多年後,我縷出了從三弦到三線再到三味線這麼一條關係線索。 (西河大鼓中的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裝有三根琴弦,音箱上蒙著蟒皮,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或稱彈弦樂器。三弦演變成三線之始,只有王宮和貴族家能使得起用蟒蛇皮蒙音箱的三線。琉球盛產芭蕉,當地人會用雄芭蕉的皮葉纖維來織成芭蕉布。而那是貧窮的琉球農家則將芭蕉皮葉裡榨出的汁液塗在「和紙」上,用以代替昂貴的蟒蛇皮來蒙三線音箱。三弦演變成三線之後,成了琉球王國王宮中的琉球舞踴、琉球古典音樂的伴奏樂器,也成了農民島民歌唱的衝繩民謠及奄美群島的「島歌」的伴奏樂器。
  • 日本傳統藝術「三味線」長春公演
    原標題:日本傳統藝術「三味線」長春公演 由長春市外辦和日本國駐瀋陽總領事館共同策劃、長春市對外友協主辦的日本三味線長春公演20日舉行。這項活動拉開了當地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 被他們用來演繹《火影忍者》的日本三味線,原來和絲綢之路有關……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從中國傳到日本衝繩的「三弦」先被改名為「三線」,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成為「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因為有了「吉田兄弟」20年前出道時「要讓傳統樂器更帥」的信念,他們把三味線演繹出搖滾、爵士、流行的腔調,還自己作曲,作品包括風靡中日兩國的動畫片《火影忍者》的主題曲。不過40歲左右的兄弟倆,日前一天之內往返中日兩國,向中國三弦表示敬意。
  • 山東文博國際範兒:一把三味線彈奏中日友好情
    記者來到位於會展中心3層的日本展區,看到很多前來參觀、諮詢的觀眾,大家普遍對日本的三味線、紅型印染和漆器表現出興趣。現場還有來自日本衝繩縣的演奏家現場演奏三味線,濃濃的異國風情讓人一瞬間有置身國外的錯覺。日本衝繩縣·中國山東省文化觀光交流中心理事長島田理奈是日本展區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自己長時間從事中日文化交流事業,尤其是山東省和衝繩縣之間的文化交流。
  • 三味線——這件在中國本土失傳的樂器,如今卻成了日本國粹
    這把弦樂就是三味線。一、三味線的起源說三味線是日本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傳統樂器,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尺八和薩摩琵琶亦不能出其右。三味線遍布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深入其民族性格最深處。上到貴族宴樂雅玩,下到鄉民集會遊樂,中到藝術家描摹創作,處處可見三味線的身影。
  • 日本三味線春城奏響「友誼篇章」
    本次活動中嘉賓可同時欣賞到津輕三味線、小太鼓、衝繩三線三種藝術形式,本報記者盧冶攝  大公網3月20日長春訊(記者 盧冶)3月20日,日本三味線長春公演在長春香格裡拉大飯店拉開序幕。本次公演邀請了著名三味線藝術家成世昌太等人,嘉賓在活動中一次性賞足津輕三味線、小太鼓、衝繩三線三種藝術形式。  據成世昌太介紹,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源於古波斯(即今日的伊朗地區),後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傳統樂器,其後於日本室町時代(1336-1573)末經衝繩傳入後產生了早期琉球群島的三線,之後傳到日本國土,逐漸成形。
  • 2018和之綻放吉田兄弟三味線「太平之夜」音樂會在滬舉行 太平人壽...
    日本古老傳統的三味線,在西洋的品味平衡下包裹著日本流行樂旋律,撩撥於浦江之上—— 2018和之綻放吉田兄弟三味線「太平之夜」音樂會12月24日勁量登場。在座無虛席的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觀眾們見證了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共享太平的深厚友誼。
  • 日本三味線組合「吉田兄弟」登上海舞臺 《火影忍者》動漫名曲等...
    【解說】12月24日晚,風靡數十年、傾倒億萬人的日本後現代搖滾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正式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為中國觀眾帶來一場「太平之夜」音樂會。   據了解,三味線是日本的一種傳統弦樂器,源於中國樂器三弦,有著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 上妻宏光「攜」三味線相約北京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大成者——歌舞伎無疑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一種傳統戲劇形式,其主要伴奏樂器三味線則是一種日本的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他一邊對日本的傳統音樂抱有最大程度的敬意,一邊又在不斷地為傳統音樂尋找探求革新之路、繼續著他的冒險之旅。作為一個音樂人,這也是我的夢想。」大膽冒險,賦予三味線年輕生命力眾所周知,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上妻宏光所演奏的是「津輕三味線」改變了三味線伴奏的角色,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音樂會中。
  • 日本經典傳統樂器魅力何在?
    日本傳統歌曲中的配樂,大都有中國唐風的味道,是由於日本很多傳統樂器來源於中國。雖說日本不長於樂器,但卻善於聲樂。日本將非本土的樂器進行加工改良,使其作為獨特的傳統樂器留存至今。在日本,民族音樂被稱為「邦樂」,傳統民族樂器被稱為「邦樂器」或「和樂器」。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的樂器可以大致分為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和彈奏樂器。
  • 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將亮相「相約北京」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第20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將於2020年1月1日至26日舉辦,期間奉獻60場劇場演出和3個主題藝術展,涵蓋音樂、舞蹈、戲劇、展覽、節中節五大板塊。其中,1月18日,由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帶來的一場名為「《傳統與革新》跨界音樂會」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 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三味線一般用絲做弦,也有用尼龍材料做成,在演奏時,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玳瑁等材料製成的撥子,撥弄琴弦,其聲色清幽而純淨,質樸而悠揚。
  • 日本的樂器,竟然是中國樂器改造的?
    樂器,無非可大致分為分為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和彈奏樂器三類,日本的民族樂器也是如此,可以從這些樂器的形態及演奏中看出日本傳統音樂注重音色的微妙差異。日本的傳統音樂被稱為「邦樂」,用於演奏「邦樂」的日本傳統樂器又被稱為「邦樂器」或「和樂器 」。
  • 《純白之音》TV動畫化,一塊來傾聽寄宿於三味線中靈魂的迴響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純白之音》是漫畫家羅川真裡茂創作的一部以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為題材的漫畫。在這裡也給小夥伴們普及一下三味線具體是什麼。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
  • 小葉紫檀爆滿水波紋,日本回流三味線
    極品小葉紫檀爆滿水波紋 三味線規格:長98cm 鼓寬20 長21 厚9cm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源自中國的三弦演變而來。演奏時,演奏者需要用象牙、玳瑁等材料製成的撥子,撥弄琴弦,其聲色清幽而純淨,質樸而悠揚。
  • 日本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登上海舞臺
    日本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登上海舞臺。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 (王笈 徐銀 康玉湛)風靡數十年、傾倒億萬人的日本後現代搖滾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24日晚正式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為中國觀眾帶來一場「太平之夜」音樂會。音樂會現場。
  • 通訊:東京樓頂三味線伴奏搗年糕
    新華網東京1月7日電(記者藍建中)7日是新年後的第一個周六,東京鬧市區六本木新城的一個屋頂庭園當天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俗活動:三味線(類似中國的三弦)伴奏搗年糕。在三味線的伴奏下,用新收穫的糯米搗年糕,享受豐收的果實。六本木新城位於繁華的六本木地區,是著名的地標性景觀,集辦公、住宅、商業設施、文化設施、酒店等於一體。
  • 日本網友吐槽:無臉男流浪街頭賣藝,一人獨奏三味線
    最近有日本網友就在街頭拍到了一位無臉男,被發到網絡上之後有網友吐槽說:這是無臉男流浪街頭賣藝,一人獨奏三味線的節奏啊。這位無臉男彈奏的「三味線」是一種日本傳統樂器,據說發源於中國的三弦,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三根線所以叫這個名字,了解的朋友請在評論區科普科普。
  • 遊戲插畫巨匠天野喜孝聯動三味線古樂器
    遊戲插畫巨匠天野喜孝聯動三味線古樂器 時間:2018-10-24 09:53:18
  • 古典大識堂|來自日本的民族搖滾——和樂器樂團
    和樂器樂團是日本的一支分別由鈴華ゆう子、いぶくろ聖志、神永大輔、蜷川べに、黑流、町屋、亜沙和山葵八個人分別擔當主唱,尺八、箏、三味線、和太鼓的四種日本常見樂器加上吉他、貝斯、爵士鼓三種西洋樂器所組成的
  • 日本的這種樂器,用貓皮、狗皮製作,世所罕見,聲色清幽而純淨
    比如我國的傳統弦樂器——二胡,音箱上蒙的就是蛇皮;再如藏族人民的傳統樂器——骨笛,是用鷹骨製作的;再如蒙古族的民間拉弦樂器——馬頭琴,相傳是一位老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