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飯量並非一成不變,實際上每一天你家貓的食量都是不同的。影響貓胃口的因素很多,一隻健康的貓在正常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這種日常的食量波動。而這種食量變化,恰恰是貓的一種自我保護,利於貓的健康。鏟屎官需要尊重貓的自然變化,避免人為增加貓的食量導致貓出現消化問題。
貓的食量會在一段時間內呈現出有規律的穩定態,短時間內是96小時左右,也就是4天之中貓每一天的食量會徘徊在一條相近的水平線上。如果你把觀察的時間擴展到一個月,那麼便會發現更為清晰的變化脈絡。
實際上如果鏟屎官精準記錄貓每一天的食量,並且將之繪製為一條線,那麼在一年365天之中,貓的食量巔峰一般會出現在秋天。在氣溫相對接近的幾個月內,貓的食量變化並不會很大。而通過這樣的觀察,你也能發現貓每天的食量波動,幾乎每一隻貓在48小時內的食量都會發生些許變化。
家貓在飽食之後會進入明顯的食量減少期。這也是為什麼如果你讓貓充分進食貓罐頭或者自製貓飯等肉類佔比更多的食物後,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貓的飯量會明顯減少。為了徹底消化這些食物,貓的腸胃會在短時間內承受更大的壓力,這導致貓在進食後需要更為漫長的腸胃恢復期。
和人類的暴飲暴食不同,正常情況下成長的貓會非常理智地調整食量,你幾乎不會在正常貓身上看到「暴食」的情況,這一點和寵物兔和一部分寵物犬是截然不同的。這和貓的消化系統有關,在進化過程中貓形成了高效的營養吸收方式,這意味著貓並不需要通過大量進食獲得營養,貓需要做的是找到富含營養的食物通過少量進食和高效的營養吸收能力而維持健康。
當貓在一次進食中略微過量進食後,貓會主動將下一次的食量縮減。在鏟屎官家中,健康的貓會出現剩食現象,貓食盆中會留下比平時略多的貓糧或者貓飯。但是當你改天給貓提供了同樣多的食物後,貓又能全部吃下甚至不夠吃。
所以鏟屎官需要了解貓的這種特點,在給貓提供食物時,要避免人為地頻繁增減食物。一種最佳的方式是,將給貓提供的食物量固定下來。這意味著貓可以自行調整食量。如果提供給貓的食物本身也會發生變化,那麼貓反而會遇到煩惱,一些貓會無法形成有效的進食習慣,最終貓只能走上暴飲暴食的路。
導致貓食量發生微小變化的原因除了貓自行調整外,還有氣溫、貓情緒、環境因素等影響。其中容易被忽視的是貓情緒對貓食量的細微影響。實際上當貓非常開心和貓情緒非常不佳時,貓都可能出現食量減少的現象。
和人類心情很好容易食量增加不太一樣,許多貓在情緒很好時並不會直接增加食量。此時貓增加的是運動量,最常見的是貓奔跑跳躍行為,一些貓還會走到更遠的地方。對貓而言,情緒很好時,食物並不是一種最佳的情緒目標。食物可以讓貓情緒變好,但是已經情緒不錯的貓無法通過已有的食物進一步提振情緒。
這和貓的食量特點有關。貓單次進食的總量是較少的,實際上正常情況下的貓會將一天的食量分為12次甚至更多的進食行為。對貓而言,在固定的地點吃到固定的食物,只能確保貓情緒保持在溫和的狀態。遇到額外優質的食物,確實會讓貓感到驚喜,但這種情緒效果並不能持續很久。當貓在原本放置貓糧的地方發現了貓罐頭,貓的情緒會隨著進食行為完成後而逐漸恢復平靜。
能夠讓貓持續感到開心的,其實是貓的比較優勢。比如當一隻貓可以吃到貓罐頭時,家中其他的貓只能吃貓糧。而吃到貓罐頭的貓會獲得持續的情緒效果並保持開心。這是因為貓獲得了比其他貓更優越的食物,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之中,這隻貓可能會獲得優勢。而每一隻貓都追求這樣的機會,通過不同於其他貓的食物或者其他機會變得更為強大,從而成為這個區域內最強的貓。
換言之,貓的成長邏輯基於這種領地意識,或者說這是一種貓生而具備的競爭思維。哪怕是一起長大的貓,也會存在微弱的競爭態,貓很難完全和其他貓處於完全相同的態勢之中。這種現象並非貓獨有,在寵物犬中,這些看似能夠一起玩耍的小動物其實也存在競爭。只是寵物犬善於將這種競爭狀態掩藏,所以鏟屎官可以看到這些寵物犬維持了更友善的合作關係。
實際上,貓在這方面要比寵物犬更為坦誠。一旦貓將另一隻貓視為朋友,那麼這種關係很容易持續較長時間,兩隻貓會基於微弱的競爭而展開友誼,這像是一種君子約定,比如出現額外的食物時兩隻貓依然會通過競爭來獲得食物,但是在進食行為後兩隻貓又能一起玩耍或者休息。
但寵物犬之間微弱的競爭關係其實要明顯得多,因為動物群之間的位階壓力,導致每一隻寵物犬都急於成為更有優勢的一方。這和貓佔據領地的意識不同,貓並不在意在一群貓中到底位於何處,貓只在意其擁有的貓領地具備哪些優勢。但寵物犬則更看重動物群之中的關係。
在和鏟屎官互動時,這種現象也會出現。貓更在意的是能否吃到食物,而寵物犬則會對進食順序更為在意。甚至有時寵物犬並沒有吃到食物,但是會因為先來到鏟屎官身邊而非常開心。但是對貓而言,務實原則是每一隻貓的行動方略,貓需要實際吃到食物,並儘量將優質食物納入自己的進食習慣之中。如此才能讓貓感到安心,並且可以愉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