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有時候會不開心。這和貓的食物質量和生活環境有關,但這兩個環節並非唯一決定因素。這也是許多鏟屎官的誤區,誤以為讓貓好吃好喝就一定可以確保貓開心。
其實許多人忽視了貓家貓的一個特點:家貓是非常在意鏟屎官看法的動物,當你對貓不重視時,貓可以輕鬆感受到。
和貓一向高冷的形象不同,動物學家發現家貓其實內心有很柔軟的一面。當鏟屎官內心並不喜歡一隻貓時,貓可以觀察到細節並感受到你的心思。
而這種意念會影響到貓的行為甚至健康。如果一隻貓此前很被鏟屎官重視,但是在某段時間內貓被鏟屎官不喜或者冷漠對待,那麼貓便會出現食量下降、掉毛、脫落貓指甲等情況。
一些動物學家認為貓具備很強的細節解讀能力,不僅是鏟屎官的表情和聲音,貓還能觀察到你行為的變化。對比能力,是貓具備的能力之一。並非所有的動物都能如此。貓可以通過記憶,對比鏟屎官此前的表情,並與當下你的表情對比,其中的差異會讓貓掌握一些信息。
這種解讀能力,甚至會細微到鏟屎官的細小動作。比如一些貓會發現每當鏟屎官開心時,便會不由自主地撓右側臉頰,那麼貓便會以此為重要的觀察點,當你這樣做時,貓便會認為鏟屎官處於開心狀態中。
而這些小動作,有時候對於人而言反而是不易察覺的。這樣的結果之一,便是貓顯得「神奇」。一些鏟屎官會感覺貓能夠讀懂人的心思。
其實人的情緒本身也會影響到貓。當鏟屎官處於不開心狀態時,貓也會儘量保持低調狀態。很少有長期養育的家貓,會故意展現出和鏟屎官相反的情緒特點。
在這一點上,甚至貓比寵物犬更為優秀。一些寵物犬會在鏟屎官不開心的時候故意叼來玩具試圖一起玩,但貓更懂得察言觀色。在長期和人一起生活後,大部分家貓都不會做這些不討喜的事情。
經常情緒急躁的鏟屎官會影響到家裡的貓,這些貓容易走上兩個極端,或者成為很急躁的貓,或者成為非常膽小溫和的貓。有趣的是,當這些貓被帶入其他鏟屎官家中後,貓會根據新鏟屎官的性格出現一些變化。但你依然可以在這隻貓的行為中,看到前一個鏟屎官的影子。
一些動物學家甚至認為,貓可以感受到人的意念本身。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中,一些科學家對於不同生物間「腦波」的影響進行研究。而貓似乎展現出了相當強的敏銳度。但尚不能直接證明貓真的可以感受到「腦波」變化。目前的研究只能證明,貓對於人類表情等細節的觀察解讀能力很強。
在野外生活的貓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動物學家發現,這些貓對於人類情緒的感受能力會更弱一些。一個重要的差異在於,這些貓很難分辨人開心興奮和人生氣急躁之間的差別。
當野貓遇到這兩種情況時,一般會採取相同的處理辦法。但是家貓可以清楚地分辨其中不同。聰明些的貓會在鏟屎官情緒不佳時主動躲開。但也有一些善良的貓會故意走近你,這些貓會停留在鏟屎官旁邊,這是貓的一種對人的關心。
這種溫暖的行為,在家貓之中很容易出現。哪怕是對陌生的人,家貓也更容易展現出溫和的一面。實際上,動物學界正在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家貓和野貓的一些行為差異,真的只和環境因素有關麼?
一些家貓所具備的能力,其實已經和代際傳承有關。這隻貓從祖輩開始已經連續三代生活在同一個鏟屎官家中,這隻貓在幼貓時期便通過觀察大貓來學習和人互動的能力。這種影響對貓是很重要的,在貓之後的歲月裡,貓對於其他的人也會有天然的友善。
就算這隻貓意外地離開家中,成為了流浪貓。在見到其他人時,這樣的貓也會對人的行為和語言有著更強的理解能力。而且在時機合適的時候,這類貓很願意重新回到人類世界。
容易被混淆的,其實是那些完全成長在外面的流浪貓,或者被此前的鏟屎官傷害過的貓。這些貓會對人本能地規避,貓無法很好地理解人的行為。當遇到陌生人時,這些貓優先考慮的是如何迅速跑開。
所以那些長期生活在家中的貓,尤其是連續多代都是家貓的情況,需要鏟屎官留意。這些貓會非常在意人的看法,和其他貓相比,這類貓更容易了解人的心思。當這些貓出現在家之外的世界時,這些貓很難融入貓的世界,所以需要儘快將貓帶回家中。
對這類貓而言,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踏實地在鏟屎官家裡生活而且永遠不出去。這些純家貓是無法在外面輕鬆存活的。對貓而言,如何與其他貓交流其實是重要的能力,但這類貓並不擅長這方面。相反,這類貓倒是對如何與人打交道很了解。
家貓在面對問題時,所採用的思維方法,和野貓也不相同。家貓會懂得藉助鏟屎官的力量。就算這些貓到外面的世界生活,在需要的時候,這些貓依然會來找人類幫忙。但是在野外長大的貓並不會這樣做。
當遇到問題時這些野貓更樂於單獨解決。人類從來不在這些貓的考慮之中。對於食物的態度兩類貓也不同,那些家貓會一直對熟悉的人類食物充滿興趣,但是野貓對於這些食物的味道有時候不易接受。
珍惜家裡的貓確實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貓其實能夠很好地理解你的心思,甚至比鏟屎官的朋友還在意你的感受。這些貓對鏟屎官有著很深的感情,而且會樂於跟你分享情緒。有時候貓會在鏟屎官情緒不佳時安靜陪伴,這是貓帶給人最大的溫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