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護與病毒對抗的日子:這兒就是家啊!我們不守護誰來守護?

2020-12-05 金臺資訊

「有4個月沒見到兒子了,今晚我準備回家看看。」說這話時,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看了看辦公桌上的孩子照片,隨後指了指旁邊沙發上尚未疊起的被子,「我經常睡在這裡,這段時間就是打仗。」

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範學朋

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告急時,全國各地醫療隊緊急馳援,極大緩解了湖北醫療資源的壓力,對疫情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4月15日,最後一支援鄂醫療隊撤離,但湖北當地的醫護人員還在繼續戰鬥。直面病毒最早、戰線拉得最長的,是他們;堅守時間最久、付出犧牲最多的,也是他們。「湖北醫護人員在這次疫情中是遭遇最慘痛、投入最不計後果的。」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說:「因為這兒就是家啊!我們不守護誰來守護?」

胡明在ICU病房查房

4月18日,武漢的疫情風險等級降為低風險,城市正在復甦。本報赴武漢特派記者在這場疫情阻擊戰的尾聲,採訪了多位當地醫護人員,聽他們講述在這場家鄉保衛戰中的戰鬥故事。

1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成立抗擊新冠肺炎突擊隊

初期:強度太大了!

時間節點:從2019年12月底武漢市報告不明原因肺炎,到今年2月底疫情迎來拐點。

「慘烈!」談到最初的情況,胡明用了這個詞來形容,他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2個月稱為「至暗時刻」。胡明所負責的ICU每天滿負荷運轉,10個極危重症病人,100%插管上呼吸機,最多時7個病人上「人工肺」(ECMO),全武漢最多,有的病人甚至ECMO和血濾(CRRT)同時上。「非常艱苦,也非常難。」胡明說,那時人手嚴重不足,完全忙不過來。「強度太大了!從1月初收治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起,到4月中旬患者『清零』,這100多天裡,我們做的相當於過去幾年的工作量。」胡明記得,有一個年輕大夫跟著他查房時,累得站著睡著了。即使這麼辛苦,胡明還是不得不逼著團隊一次又一次上陣。「一個蘿蔔一個坑,少一個人手,就意味著有更多患者會病逝。」

胡明在與國家駐院專家共創的ICU治療流程方案草圖前留影

這場疫情最初緊緊圍繞著「華南海鮮市場」,於是,市場周圍的幾家醫院首當其衝。武漢市漢口醫院就是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點醫院之一,醫務部主任呂清泉回憶:急診留觀室裡,有的患者坐在凳子上,有的躺到簡易床上,有的直接坐在地上;室外,條件好的把吊瓶掛在私家車裡,條件差的就在三輪車上杵根棍架著……

「90後」的青海姑娘張碩是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的護士。「從1月17日到3月上旬,時間過得尤其慢,一個星期就像過了一個月。」張碩回憶說,那時只要一開始穿防護服就感覺抑鬱,但忙起來就都忘了,最長的一個班上了20個小時。有一次,剛出病房的同事對她說:「每一天都覺得已經累到了極限,但是每一天又都會覺得,前一天的那些累真的不算啥。」

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護士張碩

不僅醫護人員,連藥師的工作也被這場疫情打亂。「我們全科都要去發熱門診藥房倒班。」武漢市中心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務人員說,1月2日,醫院專門設立了發熱門診藥房。為了儘快讓患者取到藥,藥師們大都連續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避免去廁所,一來節省時間,二來可以節約有限的防護物資。這位醫務人員家裡有兩個孩子,「他們還小,我非常擔心把病毒傳染給家人,所以最艱難的那段時間,我是一個人在外面住的。」近兩個月,他沒有和孩子近距離接觸過,有幾次他實在太想孩子了,就把他們叫出來,隔著小區大門見一見。孩子哭著說:「你快點回家吧,我們都想死你了。」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除了累之外,更多的是責任和壓力。2月初的一天,範學朋剛走出病區,就見一位患者家屬在門口朝他跪下了。「範主任,請您一定要盡力,如果她走了,我家就散了。」「每個病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所以我們身上的擔子很重。」範學朋說。幸運的是,這位患者最終治癒出院了。

纏鬥:有些人倒下了

時間節點:1月下旬到3月,武漢陸續有十多位醫護獻出了生命。

大量的病人收不進來,醫療資源嚴重吃緊,醫護人員忙得連軸轉,更嚴峻的是,陸續有醫護人員被感染。「有的醫生頭天晚上還在值夜班搶救病人,第二天就住院了。」呂清泉說:「每倒下一個人,就意味著要有人來填上空崗位。剛開始50歲以上的醫生沒上一線,後來連快退休的醫生都加入了。」

郭琴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第一個被感染的醫護人員。1月12日下午出現頭疼、渾身發冷,下夜班後體溫37.8℃,第二天燒到39.5℃,驗了血、做了檢測,結果呈陽性。「當時就慌了。」郭琴立刻想到她護理過的新冠肺炎病人,那些痛苦的呻吟、急促的呼吸、有氣無力的狀態……幸運的是,治療3天後,郭琴的症狀好轉,體溫恢復正常。隨後,郭琴騰出床位,回家隔離。1月27日,郭琴的各項檢測結果顯示正常。我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了,要是專家同意,我就回來上班。」。

「最初,武漢最危重的病人幾乎都在我這。每天都看不到希望,有時用了所有手段也救不活病人。」胡明說。1月28日,一通電話令他當場淚崩——他的好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東西湖醫院ICU主任袁海濤,在連日救治重症患者時被感染,病情危重,向他求救。經過胡明等幾位專家的治療,袁海濤逃過一劫。「他很幸運,第二天就退了燒。」後來聽說袁海濤康復並準備返回醫院工作時,胡明笑道:「沒時間管他了。」

聯合6省直轄市自治區專家合力給患者成功啟動VVA-ECMO後,胡明走出手術室欣喜地擺出成功的手勢

胡明覺得,最難過的日子,莫過於一些同行的生命永遠停在了這個春天。疫情早期,湖北省超過3000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最牽動人心的是那些殉職者。3月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黨支部書記、主任江學慶因感染新冠肺炎,救治無效後殉職。江學慶最後的時間,是在胡明的ICU病房裡度過的,胡明親切地稱江學慶為「老江」。談起這位同行,胡明停頓了一會兒,摘下眼鏡,用手抹了抹雙眼。「我們把能調動的力量、能想到的知識、能開展的技術都用上了,老江卻沒有一點好轉的跡象。」胡明告訴記者,江學慶主任上了35天的ECMO,病情一直還算平穩,不知為何突然間急轉直下,3個小時內就不行了。「很多病亡的患者前期病情平穩,似乎讓人看見了希望,但很快現實就會給你無情的打擊。」

希望:援軍來了!

時間節點:從1月25日第一批醫療隊抵達起,共有4.2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荊楚大地。

1月24日除夕夜,金銀潭醫院護士長王娟得知解放軍馳援武漢的消息後,就好像吃了定心丸。「我們不是孤島,沒有被拋棄。」

春節期間,胡明堅守ICU最艱難的時候,來自江蘇和北京的兩位重症專家鄭瑞強和李緒言火線馳援。「當你撐不動時,有人能在後面推你一把,吾道不孤也!」胡明說,尤其安徽醫療隊來支援後,醫院收治的7個極危重症病人有5個活了下來,這是莫大的鼓舞。

武漢市肺科醫院的醫護人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護理部主任汪暉清楚地記得,大年初二北京協和醫療隊抵達中法新城院區的場景:那天武漢下著雨、刮著大風,非常寒冷,醫療隊剛到武漢就投入戰鬥,和她一起改建病房,邊整理邊收治病人。「北京協和醫療隊帶來了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和重症護士,快速彌補了我們人力資源不足的情況。那一刻,我開始有信心救治更多的病人。」汪暉在北京協和醫療隊撤離那天,特地代表武漢人民前去送行:「特別感謝,我們會銘記在心!」

當見到全國各地那麼多醫療隊陸續趕來,範學朋有了底氣:「就像在戰場上,快要彈盡糧絕時援軍到了。各個醫院可以開更多的床位,後來陸續又有了方艙醫院等,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範學朋先後轉戰陣地四次,從武漢市第一醫院到武漢市第五醫院,再到雷神山醫院,最後又回到武漢市第一醫院。他說:「在雷神山的最後幾天,我看到了曙光。大多數醫院不再需要把病人轉往雷神山,一床難求的情況明顯緩解,說明疫情真正好轉了!」

武漢市第一醫院醫護人員

上海、安徽等多支醫療隊陸續抵達金銀潭醫院,讓張碩對病毒的恐懼少了很多。到了2月下旬,張碩所在重症病房的病人明顯減少,她有了戰勝疫情的信心。病區第一次有患者出院時,張碩和同事們開心了好久。「雖然我們不能出病房,但還是站在門口目送他。那之後,我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工作時更有勁頭了!」3月31日,送別安徽醫療隊時,張碩偷偷掉了眼淚。「我以前無法理解,軍人為什麼會有那麼深的感情?這些一起經歷生死的戰友,在走之前跟我聊天說笑。那時我心裡有些難過,但並沒有多麼強烈,直到看著他們一個個轉身上車,情緒一下子就崩了。」張碩回憶說。

告別:戰鬥和生活都要繼續

時間節點:4月8日武漢解封,4月15日最後一支醫療隊撤離,戰「疫」取得基本勝利。

4月份,武漢多家醫院陸續宣布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但胡明並沒有太過激動,他告訴記者,現在還不能鬆懈,病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清零」了,但病毒給重症患者臟器留下的創傷,還需要我們持續的治療。

「把榮譽和掌聲給各地醫療隊是應該的。這就相當於自己家失了火,鄰居都來幫忙滅火,肯定要先謝謝鄰居,這是禮節。援鄂醫療隊很辛苦,他們哪個不是冒著風險過來的?」胡明說:「救治家鄉父老鄉親,甚至是同事和朋友,武漢醫護責無旁貸。最後我們能打贏這場戰役,靠的是湖北人的堅韌,靠的是本地醫護在外援強大支持下的忘我拼殺。」張碩對記者說:「武漢這麼多醫護人員,還沒聽說有人臨陣脫逃,也沒有一個辭職的。」

「疫情期間,醫患關係變得異乎尋常的和諧,所有患者態度都非常好,眼裡充滿感激。很多人說醫護人員是英雄,其實武漢的人民都是英雄,各行各業都為抗疫、為這座城市出過力,有的基層防疫人員比我們還辛苦。」範學朋說:「疫情讓我思考很多,關於和家人、同事甚至整個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病人。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今後我會更加樂觀。」

這次疫情也讓張碩有了很多改變,她說:「現在想趕快回家抱一下爸媽,說一聲『我愛你們』!」郭琴也有相似的願望:「等疫情過去,我最想做的是擁抱孩子,和朋友聚餐,跟同事拌嘴。」

「給我補20個大夫、100個護士的話,我還能救更多的人。」胡明覺得有些遺憾,全國400臺ECMO,他的科室就有7臺。「明明有槍有炮,但偏偏缺人。」重症醫療人才儲備遠遠不夠,這一點值得反思。經此一疫,胡明未來一兩年將把主要精力放到人才培養和建設上,「得趕緊把人補齊了。」胡明說,如果孩子今後選擇學醫,他會告訴孩子:「當醫生一點都不苦,這是一個充滿機會、挑戰和魅力的職業。」(生命時報記者 董長喜 張健)

相關焦點

  • 倍恩喜百萬物資馳援湖北,守護醫者共戰疫情!
    如今,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湖北,上演最美逆行,用生命守護生命。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抗疫」,戰鬥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們,不僅需要精神的鼓勵與支持,更需要營養補充,支持他們與病毒長久鬥爭。
  • 致敬逆行者, b-MOLA魚仔淨化器愛心捐贈,守護醫護人員健康
    然而,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  有一群身穿雪白戰袍的人選擇了逆行。  他們奔赴一線,堅守工作崗位,  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平安健康。  他們是可愛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  醫護人員們不分晝夜,和病魔較量。  他們來不及顧上自己的安危,也顧不上自己的疲勞,日夜戰鬥在病房。
  • 守護好共同家園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悄打響,醫護人員衝在一線,與病毒爭奪時間,搶救患者的生命。病毒未知、生命脆弱,武漢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城市。轉眼間到了鼠年的歲尾,這一年顯得尤為漫長。我們都希望「鼠疫」趕緊跑掉,讓金牛 「牛轉乾坤」。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麵前,其實人的內心是恐懼的。但與這恐懼截然相反的是:一張張請戰書紛至沓來,一批批醫護人員衝向了武漢。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完美書寫了醫者仁心。
  • 「祝你平安,我可愛的姑娘」,致湖北抗疫醫護的兩萬封平安信
    目前,50多萬名本地醫護人員和3.8萬餘名來自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人員,正奮戰在湖北抗疫一線,和死神賽跑、與病毒抗爭、為生命接力,他們用職業精神和無私奉獻詮釋了何為「醫者仁心」。近兩萬封「平安信」中,平安是網友最多的祝福。其中還有母親對在抗疫一線女兒的叮囑,有醫生對抗疫一線同事的鼓勵,也有醫學生對醫護前輩們的崇敬。
  • 「共同戰『疫』·守護天使」 中國籃球人在行動
    (抗擊新冠肺炎)「共同戰『疫』·守護天使」 中國籃球人在行動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 王祖敏)2月8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一場雲集了中國籃球名宿、名將和現役國手的愛心行動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拉開帷幕。
  • 20202021,是誰?在守護中國?
    再見 2020 你好 2021 2020年 對於我們來說 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最真誠的守護,是風雨中相逢。最美麗的守護,是肩並肩同行...
    用作品馳援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師生積極參與創作,以高質量真情意的作品謳歌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防控工作者們,為他們加油鼓勁。危急時刻,黨中央運籌帷幄,科學統籌,舉全國之力,集優質資源,一場奮起抗疫、共克時艱、守護家園、守護人民的人民戰爭席捲大江南北。歌曲《守護》歌頌的是以大愛的力量,守護親情、愛情、友情,呼喚人類共同攜手,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 那個守護你的人,網易雲音樂在護士節幫你找到了
    5月12日,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網易雲音樂、網易新聞聯合推出《給天使一束暖陽》護士節特別策劃,感謝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奮勇抗疫、守護生命的每一位護士。人民日報新媒體和網易雲音樂、網易噠噠推出的互動H5《無人知曉的天使》,上線就刷屏。因為很多跟護士相處的場景,大家熟悉而陌生,比如去醫院的患者、家屬,習慣了對護士的吆喝、使喚,唯獨缺乏了一份尊重、理解,引發大家的轉發分享。
  • 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齊心協力一起把病毒「變」走!
    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齊心協力一起把病毒「變」走! 齊心協力共克時艱2020年 2 月 2 日在闔家團圓的新春,一群上海的醫護工作者們逆行而去
  • 潞城區婦聯走訪慰問奔赴湖北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家屬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 因為一場疫情 潞城2名醫護人員 舍小家,為大家 主動請戰,臨危受命 選擇逆向,馳援武漢 以生命守護生命 成為「最美逆行者」 向你們致敬2月13日上午,潞城區婦聯工作人員先後到潞城區人民醫院心腎內科醫生李威、急診科護士劉思2名奔赴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家中表達慰問,送上暖心的問候和祝福,並為他們送去了水果、蔬菜、雞蛋等慰問品。 在他們家中,婦聯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家屬的近況,並向他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候,感謝他們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付出,讚揚他們這種超越「小家」成就「大愛」的高尚情懷。
  • 這,就是我們的愛
    這,就是軍人的愛情。他們的堅守,是對祖國最長情的告白。綠樹成蔭的時節,我再為你披上婚紗作者:姜宏寶 楊凱典丈夫員磊是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的一名醫生,妻子傅巧蕊是空軍軍醫大學一名文職護士。春節前夕,員磊在圓滿完成數月之久的西北駐訓任務後歸建部隊,正準備按探親休假計劃陪伴聚少離多的妻子去嶽父嶽母家過除夕,完成兩人結婚第一年來回她家過一個春節的夙願。
  • 「冰凍三尺」的日子 他們守護大家的正常用水
    「冰凍三尺」的日子 他們守護大家的正常用水 2021-01-11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家園共克時艱,她的柔肩硬擔當
    趙玲說:「他報名支援湖北,我雖然有點擔心,但更多是理解、支持。女兒4歲,平時爺爺幫著照顧,最近奶奶也從安徽老家趕來,兩位老人一起帶孫女。」趙玲懷著孕,醫院讓她只上白班,她晚上的時間便用來陪伴女兒。「在後方,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把家裡安排好,不讓前方的親人有後顧之憂。」
  • 泰克曼「正壓頭罩」成防疫神器,2000套助力一線抗擊病毒
    泰克曼全力出擊 同心戰疫共克時艱「堅守醫療物資生產線,就是守護人民生命線!」;此外,290套整套產品,均已隨江蘇省赴鄂醫療隊用於湖北各地市區的數十家醫院。首批供應武漢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的正壓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隨著江蘇醫療隊直達武漢。與此同時,該公司生產的3344個防護面屏,隨郵政提供的物流運輸,於27日抵達武漢;2月10日,經過通宵趕製,第三批馳援湖北的設備及物資,隨著南京醫療隊登上飛往湖北的飛機,這批物資包括200多套湖北一線醫護人員最為緊缺的正壓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等。
  • 「設計超級無敵號收拾病毒」 孩子繪就白衣天使「逆行之美」
    病毒很「醜陋」。羽婷想了很多「收拾病毒」的方法,最終決定創造一款名為『超級無敵號』的機器。圖中有著很多「觸角」的機器是她最先設計的1號機器,它可以在不直接接觸病毒的情況下清理病毒。  在《守護肺城堡》一畫中,子晗配上了充滿想像力與童真的小故事。「可怕的病毒來攻擊肺城堡了,白衣戰士拿著盾牌和針筒衝在第一線,紅色藥丸小戰士都出來戰鬥了,他們都拿著武器消滅病毒敵人。
  • 從凌晨到深夜,苦苦守護的是百姓民生!我們一起戰鬥
    我們一起戰鬥眾志成城 齊心抗疫ZHONGZHICHENGCHENG QIXINKANGYI當疫情侵襲而來當危險再次降臨河北市場監管人與全省人民在一起!忠誠守衛、誓死不退!我們一起戰鬥!我們一起戰鬥!我們一起戰鬥!從凌晨到深夜24小時苦苦守護的是百姓民生從商超到集市再到藥房我們的職責就是「較真」!
  • 安心,孩子們的健康,我們來守護!
    安心,孩子們的健康,我們來守護!據悉,路南區共有民辦幼兒園23家,此次按照比例抽檢5%,系統抽查一家。編 輯 | 張宇茜校 對 | 王 磊審 核 | 王穎瑋素材來源 :區市場監管局投稿熱線 :3728209微 信 號:lunanfabu原標題:《安心,孩子們的健康,我們來守護!》
  • 漢化日記:「正經人誰追星啊!」,「守護最好的哥哥!」
    這一期的漢化日記就是由婷哥帶我們感受一下追星的日常。辦公室聊天,最近「猛虎少年」正火,也是三小隻陣容,辦公室的人都在討論,但是婷哥假裝不知道,被人說「你好成熟哦,都不追星。」但是回頭家中後,跑房間裡都不理地魁和天機,被吐槽是不是在外面有貓了或者買了新手機了。但其實是躲在房間裡,打開柜子,全都是猛虎少年的周邊,追星的路上真是太孤單了。
  • 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七)
    共進退 同守護南京最美醫護工作者南京市江寧醫院 呼吸內科醫生 柯章敏「老公,我報名了社區志願者,希望社區不要有人被感染,這樣你的同事就不會那麼辛苦。」這是江蘇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柯章敏醫生的妻子董傑的一段心裡話。
  • 「媽媽,你是最棒的,你是大英雄」——嶽陽廣濟醫院4名援鄂醫護人員...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嶽陽樓區融媒體中心 花江柳)3月25日晚8時,嶽陽黨校隔離點前突然亮起了2盞車燈,隨著郭震斌的歡呼,載著嶽陽廣濟醫院4名援鄂醫護人員的救護車平安歸來。經過簡短的歡迎儀式後,嶽陽樓區望嶽路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迅速為凱旋的醫護人員辦好了入住手續,並傳達了市區兩級領導的問候與關心。 2月6日,在抗「疫」形勢最為複雜的時候,嶽陽廣濟醫院院感科科長吳瓊、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彭林、ICU護士長周燕、ICU專科護師郭維4人籤下「請戰書」,星夜兼程奔赴湖北武漢。據悉,這是湖南省首支非公立醫療單位派出的支援醫療隊,也是嶽陽地區第一支支援武漢的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