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杜倩 濟寧報導
近期,濟寧市大力實施理論惠民工程,紮實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基層行暨「五講六進·百姓宣講」志願服務活動。在此過程中,濟寧市創新培育了一大批基層理論宣講品牌,成為面向基層群眾的最前沿宣傳陣地,被廣大百姓普遍接受,真正做到了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12月29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近任城區「理響仙營」宣講品牌、「小板凳紅色宣講團」,並參觀了任城區「兩中心一平臺」,近距離了解基層宣講工作的開展情況。
2020年初,仙營街道為進一步推進理論宣講工作,打通宣傳群眾最後一公裡,設立了「理響仙營」活動品牌,並圍繞這一品牌,組織開展活動。「理響仙營」宣講團下設若干個宣講隊,目前已成立6個品牌隊伍,分別是「初心」「新時代新青年」「我愛學習」「巾幗仙女」「傳統文化」「雙馨」等宣講隊。
只要有宣講團出現的地方總是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氛圍,宣講員們的宣講引來現場群眾一片叫好。「街道目前共登記註冊百姓宣講員46名,隊員們時常深入基層開展調研,豐富實踐經驗。同時,街道還會組織理論集中學習,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授課,以提升全體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思想功底。」仙營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理響仙營」宣講團還不定期舉辦培訓交流活動,宣講員分別結合自己近期準備的宣講課題進行交流匯報,結合工作實際和一線工作環境分別闡述對黨的最新理論的理解。通過「傳幫帶」「導師制」等方式,培養出一批能講、會講、善講的百姓宣講員。
「小板凳紅色宣講隊」由濟陽街道整合轄區資源組建,於2016年6月28日正式成立。「我們宣講隊隊員都是由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老工人組成,平均年齡73歲,最大78歲。」濟陽街道財工街社區「小板凳紅色宣講隊」的負責人高延安說,自己跟隊員們對黨和人民擁有深厚的感情,渴望為社區公益事業貢獻自身的力量,發揮餘熱。
宣講隊的老人們搬來小板凳,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開展最有溫度最接地氣的溝通交流,打造零距離互動平臺。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通過宣講的方式,用身邊人的模範力量,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影響身邊人。「小板凳紅色宣講隊」宣講內容涉及時事熱點、黨的理論政策、紅色記憶、科學文化知識、思想道德建設、傳統文化等內容,尤其結合傳統節日、文化紀念日、中小學寒暑假等時間節點開展的「我為大家做什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帶著《共產黨宣言》走進小學」「帶著凡人的家國情懷走進小區」「溫情執法走進執法大隊」「白衣天使醫者仁心」等主題宣講,在轄區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居民的歡迎。
據了解,「小板凳紅色宣講隊」還著力發掘身邊的好人好事,講述平凡人的不凡事,讓身邊的先進事跡深入群眾之心,促使轄區內掀起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和「社區好人」的新風潮,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村人、適齡人都到工廠裡把班上,腰包掙得鼓囊囊……」在任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群眾職工之家大講堂,一段新編的山東落子《奔小康》正在上演,直白樸素的唱詞餘音縈繞,律曲激越昂揚,引來了陣陣掌聲。這段落子的作者是任城區二十里舖街道宣講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傳承人王紀雷。而像這樣的宣講活動,在任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時常上演。
周一到周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天「在線」,每天都會有市民過來學習參觀,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一起接受教育與知識。
據了解,任城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一處建設、同步推進,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廣使用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兩中心一平臺」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把各個層面的資源、渠道整合起來,打破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傳統媒體、信息平臺等各類資源之間的壁壘和樊籬,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任城區把話筒交給百姓,把講臺交給群眾,鼓勵老百姓走上宣講舞臺,讓百姓自己成為宣講的主角,提升百姓志願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區成立了36支宣講隊伍,280名宣講員,以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為平臺,區、鎮街和村居三級聯動,舉辦「舉旗幟·送理論」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580餘場,受眾人數5萬餘人,深受基層黨員幹部和居民群眾好評。
從機關到學校,從農村到社區,任城區依託「謝立亭」正能量小組、 「小板凳」宣講團、 「社區大學」、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基層理論宣講隊伍和陣地,深入開展「中國夢·新時代·話小康」百姓宣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