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寫到螺子山了.
我用了終於二字,頗有些近山情怯的意思.對於這座立在吉安東北面,海拔僅有143米的山,我一直心存敬畏.
這種敬畏,類似於兒女對於父母的情感.越長大,越熟悉,越情怯.生怕自己的筆端,抵達不到那樣的高度.
但,如果不想著表達。心中的怯意,就變成了柔情.螺子山於我,是這樣熟悉。從十幾歲時,我第一次登上它。陸陸續續,幾十年過去,我熟悉了那裡的每一條路,每一級臺階,每一處景致。
我也曾無數次,站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向東北眺望。有時,它像一位戀人,急切撲入我尋覓的眼帘。更多的時候,她是一位母親,正溫情等候,兒女們的歸去。
而我們,也確實沒有辜負她的等候。每到周末,大家便攜著愛人,帶著小兒女,喜氣洋洋地來看山,那感覺,就跟回娘家似的。
進山的路一般有兩條,一條是從螺子山森林公園的大門進去。一進門,一條烏黑的盤山公路,就像傳說中田螺姑娘的長辮,引著你直抵螺子山的峰頂。另一條路,就是從廬陵文化生態公園進去,穿過古街,那裡也有一條路,側面悄悄領著你上山。
不用說,我哪條路都走過。也不用說,許多人和我一樣,更喜歡先在生態公園裡遊玩一番,然後再爬山。確實,玩螺子山,不能不玩生態公園。寫螺子山,不能不寫生態公園。那就從,生態公園的大門開始吧。
沿著井岡山大道往北走,過了城北轉盤,再行約二三裡,便到了生態公園的正門。進正門右行,可賞玩廬陵湖,看音樂噴泉或划船。
向左行,則是上山的方向。一路上,除了多達三千多種的花草,讓你驚嘆。更有展示廬陵人文的各種雕塑,建築,供你欣賞和學習。文天祥,歐陽修,楊萬裡,解縉……瞻仰先賢的雕像,感受廬陵文化的燦爛。在井岡山雕塑群前,緬懷先烈,學習紅色文化,傳承井岡精神。遊民俗園,則能感受廬陵文化的博大精深……
廬陵古街,青磚黛瓦,靜立於螺子山腳下。來到這裡,古廬陵的氣息撲面而來,瞬時光陰逆轉,風煙俱靜。古街不長,牽著愛人的手,慢悠悠地穿過,也不過幾分鐘。
小孩兒最喜歡這裡,兩旁店鋪不多,但吃食玩具盡有。春天買個風箏,到江南望郡的牌匾下,盡情跑呀,笑呀,放飛快樂和夢想。大人則可以坐於長凳之上小憩,看看山,看看雲。
與古街比鄰的,是著名的靈泉寺。古寺不在,新寺猶存。響了一千多年的暮鼓晨鐘,文革中斷後,如今終於再次響起。千萬隻的白鷺隱於山間,與我們一起聆聽佛語,參悟禪機。
如今,螺子山腳下,最值得一看的要數新修的文信國公祠。裡面展示了文天祥的眾多詩詞和書法作品,尤其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盡地介紹了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跡。特別適合小孩子閱讀。周末或假期,帶著小孩子來這裡參拜學習一下,最好不過。
從文信國公祠出來,踩著細碎的落葉上山,鳥語清婉,景色幽靜,不知不覺,行到山頂。文星塔巍然而立。
這座歷時兩年建成的寶塔,凝聚了吉安人的智慧,也凝聚了吉安的歷史與文化。塔高七層,從低到高,依次名曰:文風,文教,文華,文哲,文魁,文節,文昌。每一層展示的,都是吉安不同的歷史名人,文化風貌。
一一歷數,吉安自古以來,竟然出過三千進士,十七位狀元!明代文風尤盛,260年間,全國共88狀元,吉安就出了12狀元、993名進士,真是:「隔河兩宰相,十裡三狀元」!
一層一層拾級而上,樓梯上還可以欣賞,吉安當代書畫名家的作品,也有學生的習作。一幅幅精緻動人的字畫,讓人不由感嘆:廬陵代有人才出,贛江後浪推前浪!
登上文星塔的最高層,整個吉安城收入眼底。而我,卻從來沒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在博大精深的廬陵文化面前,在眾多吉安先賢的面前。我永遠是一隻努力攀爬的螞蟻。
記得每一年,我都會去爬螺子山。記得有一年,我在文星塔上,曾寫過一則小詩:「春登螺子山,獨上文星塔。山有至高處,文無絕頂時!」
我想以後,我依然會每年去爬山。因為螺子山,是一座我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因為文星塔,是一座,我永遠仰望的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