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2020-11-28 生物谷

圖片來自Fuguo Jiang/UC Berkeley.


2017年7月16日/

生物谷

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是基於

細菌

產生的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策略開發出來的。

如今有研究證實病毒進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稱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夠被用來改進作為一種

基因治療

工具的CRISPR-Cas9,從而降低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脫靶基因編輯。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最近發現的抗CRISPR蛋白降低脫靶效應多達4倍,就像一種切斷開關那樣讓CRISPR-Cas9完成它的任務之後失去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7月12日的

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isabling Cas9 by an anti-CRISPR DNA mimic」。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

基因組學

研究所研究員Jacob Corn博士和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作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發明人之一的Jennifer A. Doudna。

在這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讓CRISPR-Cas9分子利用嚮導RNA(gRNA)發現、切割和替換導致鐮狀細胞疾病的血紅蛋白編碼基因突變體。他們證實一種被稱作AcrIIA4的特定抗CRISPR蛋白將這種CRISPR-Cas9分子的脫靶效應降低4倍。它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不會顯著地降低想要的在靶基因編輯。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orn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Jiyung Jenny Shin說,「由於存在脫靶基因編輯,意料之外的突變就能夠產生,但是我們的論文像很多其他的論文一樣證實能夠對脫靶效應加以調整,而且這一點並不像人們可能所認為的那樣如此嚴重。」

在針對人細胞體外培養物開展的實驗中,Shin發現運送CRISPR-Cas9,隨後在幾小時後運送這種抗CRISPR蛋白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來降低脫靶效應。這種蛋白模擬DNA的作用,將切割雙鏈DNA的Cas9據為已用,從而阻止切割進一步發生。

Shin說,「相比於在靶效應,抗CRISPR蛋白即便在有效的CRISPR作用6個小時之後加入也會降低脫靶效應2倍以上。在治療上,可能先用CRISPR治療一名患者,隨後利用抗CRISPR蛋白治療這名患者,就可降低脫靶效應。」

論文共同作者、之前發現了AcrIIA4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員Joseph Bondy-Denomy預計這些抗CRISPR蛋白會變成CRISPR基因療法的一個標準部分。Bondy-Denomy說,「比如,這種Cas9抑制劑(即AcrIIA4)能夠與Cas9編碼在相同的DNA片段中,在基因編輯完成之後,準確地定時關閉Cas9產生,而不會讓Cas9在細胞中停留而冒險產生脫靶效應。」

抗CRISPR蛋白結合

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這種抗CRISPR蛋白如何結合CRISPR-Cas9複合體。利用冷凍電鏡技術,他們發現這種抗CRISPR蛋白在本質上模擬DNA的作用,誘使CRISPR-Cas9與它結合,隨後從不釋放。

這種CRISPR抑制劑靶向Cas9蛋白表面上的一個位點,這個位點對Cas9的功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當Cas9被這種抗CRISPR蛋白結合時,它不能夠切割DNA。

去年,Bondy-Denomy已報導攻擊性病毒用來讓在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中發現的Cas9蛋白版本失活的4種抗CRISPR蛋白。它們中的兩種抗CRISPR蛋白也抑制科學家們最為常見使用的Cas9蛋白,該蛋白源自釀膿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因而也被稱作SpyCas9。另一個研究團隊已發現3種其他的抗CRISPR蛋白抵抗一種不同的但有前景的Cas9蛋白,該蛋白源自腦膜炎雙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

當前的這項研究探究了來自李斯特菌的4種抗CRISPR蛋白之一的AcrIIA4對裝載著一種引導結合和切割互補DNA的gRNA的SpyCas9蛋白的影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其他地方的研究提示著CRISPR-Cas9持續地欺騙細胞的DNA修復系統:CRISPR-Cas9切割它的靶位點,細胞修復這種DNA,CRISPR-Cas9再次切割,重複這種惡性循環直到DNA中出現突變,這種突變阻止Cas9結合,也正是在這個突變位點上,CRISPR-Cas9繼續向前移動以便發現另一個結合位點。

如今,當前的這項來自Corn實驗室和Doudna實驗室的研究提示著在Cas9成功地對靶基因進行編輯之後,添加一種抗CRISPR蛋白將會阻止基因組中的其他位點遭受不必要的損傷。

Corn說,「關閉Cas9基因編輯的能力與開啟它的能力同樣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一把沒有關閉開關的電動剃刀!就最終的治療應用而言,能夠精確地控制在何時和在何處進行基因編輯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抗CRISPR蛋白為完全關閉Cas9和微調它的活性提供機會。」

Bondy-Denomy說,「Shin的數據提示著存在一種理想的讓Cas9在一段時間之內完成它的任務隨後將它關閉的時間窗口。我們實際上能夠利用這些抗CRISPR蛋白作為工具找出這種時間窗口,也就是對任何一種細胞類型和任何一種gRNA而言,我們想要Cas9在細胞中多長時間保持活性。」(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iyung Shin, Fuguo Jiang, Jun-Jie Liu et al. Disabling Cas9 by an anti-CRISPR DNA mimic. Science Advances, 12 Jul 2017, 3(7):e1701620, doi:10.1126/sciadv.1701620

相關焦點

  • 三篇Nature子刊揭示CRISPR-Cas9技術新策略
    儘管幾個這樣的系統---如鋅指核酸酶(ZFN)、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和CRISPR-Cas9---已被研究多年,但是過去三年來,利用CRISPR-Cas9進行基因組編輯已吸引了全世界科學家們的目光。
  • 又發現兩種新的抗CRISPR蛋白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剛剛發現幾種能夠阻斷人細胞中的CRISPR-Cas9活性的蛋白(Cell, doi:10.1016/j.cell.2016.11.017)之後,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oseph Bondy-Denomy和同事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導了更多的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
  • 2019年3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4.Science子刊:重大進展!這些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單切割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校正小鼠和人類細胞中的一種導致DMD的常見突變。DMD是一種由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缺失導致的致命疾病。在對這種技術進行測試時,他們發現調整CRISPR基因編輯組分的劑量能夠顯著地改善編輯後的基因產生的抗肌萎縮蛋白的數量。他們進一步發現,這些組分的最佳比例的變化取決於DNA的哪一部分被編輯。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CRISPR專利爭奪者Science再發新文章 進一步闡明CRISPR/Cas9工作機制
    2016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一組科學家最近利用結構生物學技術對CRISPR/Cas9剪切DNA的過程進行了更進一步觀察。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一種叫做R環的三鏈結構的形成過程,他們利用晶體X射線衍射技術捕獲了這一過程的3D圖像,通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對CRISPR/Cas9的工作機制有了進一步認識。在過去三年裡,CRISPR/Cas9作為基因剪切和編輯工具廣泛應用於許多實驗過程中,幫助深入理解基因功能以及進行遺傳疾病的治療。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副作用,如潛在的CRISPR的脫靶效應,這使得其在癌症治療方面寸步難行。但幸運的是,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癌症治療方面開闢了新方向。
  • 2016年7-8月份CRISPR/Cas9系統重大研究進展
    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最近,科學家們利用CRISPR-Cas9首次讓人細胞變身為記憶存儲系統,有望靶向清除多種皰疹病毒感染和用於治療血液疾病,直接改變細胞身份,高效和特異性地實現靶DNA單鹼基突變等等。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近年來,分子靶向抑制劑和免疫療法極大地改善了癌症反應,同時降低了毒性和不良反應。然而,大多數類型的癌症的高復發率和耐藥性的發展凸顯了對新治療方法的需求。大多數抗癌藥物需要重複給藥,這增加了治療相關的毒性和治療成本,並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 讓CRISPR系統更安全 研究人員為Cas9蛋白裝上開關
    日前,包括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先驅之一Jennifer Dounda教授在內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科學論文,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使用的「剪刀」Cas9蛋白上裝上了一個安全開關
  • 華人科學家報導CRISPR-Cas9治療鐮狀細胞病進展
    早期使用的野生型Cas9蛋白——以化膿性鏈球菌的DNA為靶點並切割特定部分的「剪刀」——導致幹細胞出現了高水平的意外DNA編輯。這些非目標編輯包括大量染色體缺失和可能導致疾病的反作用。在第二輪測試中,萊斯大學實驗室採用了由集成DNA技術開發的最新「高保真」版本Cas9。Bao說,它能顯著減少脫靶編輯。
  • Science:利用CRISPR構建出細胞事件記錄器---CAMERA
    Liu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構建細胞事件記錄系統的技術。在他們於2018年2月1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Rewritable multi-event analog recording in bacterial and mammalian cells」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這種技術和利用它開發出的兩種記錄系統。
  • ...經改進靶向毒性RNA的CRISPR-Cas9有望治療強直性肌營養不良I型
    起初,這些研究人員擔心,來自細菌的RCas9蛋白可能會引起小鼠的免疫反應而被迅速清除。於是他們嘗試在治療過程中短暫地抑制小鼠的免疫系統。結果,他們驚奇而又欣喜地發現,他們阻止了小鼠體內的免疫反應和清除,讓這種病毒載體及其攜帶的RCas9貨物持續存在,從而發揮它們的治療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觀察到肌肉損傷的跡象。
  • Nature: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出細胞疾病模型
    隨著CRISPR-Cas9系統的發現,科學家們開始利用基於該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來開發出患病的細胞模型。文章中研究人員Dominik Paquet及其同事首次嘗試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細胞中插入兩種遺傳突變,而這兩種遺傳突變和引發阿爾茲海默氏症疾病的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直接相關,隨後研究者發現,這種方法的成功率較低,僅有一小部分細胞會攜帶上理想的基因突變。
  • Science子刊:重新利用金屬離子螯合劑有望拯救蛇咬傷中毒者
    在測試的金屬離子螯合劑中,他們發現二巰基丙醇(抗路易氏劑藥)及其衍生物2,3-二巰基-1-丙磺酸(DMPS)在體外能有效地拮抗鋅離子依賴性蛇毒金屬蛋白酶的活性。此外,DMPS延長小鼠臨床前蛇咬傷中毒模型在各種鋸鱗蝮蛇毒液中的存活期,甚至完全存活下來。
  • Science子刊:利用細菌治療癌症取得新的突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Susan Erdman(未參與這項研究)在一封發給《科學家》雜誌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對利用菌群消除癌症非常感興趣。這項研究利用細菌或它們的產物激活有益的宿主免疫反應來抑制和阻止癌症發展和生長,是一個有前景的科學前沿部分。」在腫瘤內,缺氧的壞死核心是對沙門氏菌、梭菌和李斯特菌等厭氧菌有吸引力的環境。這些細菌的感染能夠讓它們在腫瘤中定植。
  • 研究發現外泌體可介導CRISPR/Cas9系統靶向切割B型肝炎病毒基因組...
    與鋅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和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等基因編輯技術相比,改良後的CRISPR/Cas9系統僅由gRNA和Cas9蛋白兩部分組成,具有操作簡單、實驗周期短、成本低等優勢。
  • 兩篇Nature Medicine揭示一種新型CRISPR/Cas9療法有望...
    這種療法對參與加速衰老的分子通路以及如何通過基因療法減少有毒蛋白積累提供了重要見解。論文通訊作者、沙克生物研究所基因表達實驗室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說,「衰老是一種複雜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細胞開始失去它們的功能,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來研究衰老的分子驅動因素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 Nat Commun:I型CRISPR系統用於「切割」-「粘貼」基因
    從本質上講,CRISPR相關蛋白(Cas)可以定向到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在那裡它們可以精確切割DNA。通過提供模板,當修復DNA斷裂時,細胞可以仿照模板進行複製,從而完全消除有缺陷的DNA區域或引入新的DNA。(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CRISPR系統主要分為兩類,即1類和2類,其區別在於切割DNA所需的輔助蛋白數量。
  • Science|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揭示...
    效應。然而,E蛋白誘導的抗體保護範圍有限,更為重要的是,登革病毒感染以及疫苗研發過程中,發現E蛋白免疫會誘導產生有交叉反應性但中和能力差的抗體,當機體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病毒時,這些抗體會產生抗體依賴增強(ADE)效應,反而會導致更加嚴重的感染。這對開發安全有效的廣譜疫苗造成了重大挑戰。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利用信使RNA(遺傳信使)的整個分子藥物領域正在蓬勃發展——事實上,目前正在開發的大多數COVID-19疫苗就是基於這一原則。12年前,當我們第一次談到mRNA的治療時,人們還以為這是科幻小說。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許多基於遺傳信使的個性化治療——針對癌症和遺傳疾病。通過TAU的技術轉讓公司Ramot,我們已經在與國際公司和基金會進行談判,旨在為人類患者帶來基因編輯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