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2020-11-28 生物谷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


2017年3月5日/

生物谷

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

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AML是一種快速增加的起源自骨髓細胞和血細胞的癌症,而且是兒童和成年人中第二大最為常見的白血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出蛋白ENL能夠促進白血病產生。該蛋白含一種被稱作YEATS的結構域,這種結構域「讀取」組蛋白修飾。組蛋白纏繞在染色質上。正如掃描器「讀取」員工牌上的數據,蛋白ENL識別一種被稱作乙醯化的組蛋白修飾。

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之前針對組蛋白讀取蛋白(histone-reading protein,即識別組蛋白上特定修飾的蛋白,也被稱作組蛋白閱讀器)開展過研究。這項新的研究是建立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的。這些發現表明利用一類靶向蛋白ENL的被稱作BET抑制劑的實驗性藥物可能有效地治療AML。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3月1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NL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oncogenic gene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論文通信作者之一、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

表觀遺傳學

與分子致癌系副教授Xiaobing Shi說,「我們的研究證實蛋白ENL是AML的疾病維持所必需的。剔除ENL會產生抗白血病效果,並且在體內和在體外抑制白血病生長。顯著的是,破壞ENL進一步讓白血病細胞對BET抑制劑作出反應。」

乙醯化等組蛋白修飾充當識別特定修飾的組蛋白閱讀器的停靠位點,從而影響著下遊的生物學結果。儘管針對被稱作乙醯化的組蛋白修飾,已鑑定出很多這樣的組蛋白閱讀器,但是已知很少有這樣的組蛋白閱讀器識別組蛋白乙醯化。

Shi和他的團隊利用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剔除ENL,這會抑制癌基因表達。考慮到癌細胞經常使用染色質調節通路,抑制癌基因表達是至關重要的。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

表觀遺傳學

與分子致癌系助理教授Hong Wen博士說,「靶向組蛋白閱讀器代表著一類我們認為有臨床前景的抗癌療法。我們的研究揭示出蛋白ENL作為一種染色質閱讀器調節著致癌程序,因而確定ENL是一種潛在的治療AML的藥物靶標。」(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原始出處:Liling Wan, Hong Wen, Yuanyuan Li et al. ENL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oncogenic gene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01 March 2017, doi:10.1038/nature21687.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在這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讓CRISPR-Cas9分子利用嚮導RNA(gRNA)發現、切割和替換導致鐮狀細胞疾病的血紅蛋白編碼基因突變體。他們證實一種被稱作AcrIIA4的特定抗CRISPR蛋白將這種CRISPR-Cas9分子的脫靶效應降低4倍。它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不會顯著地降低想要的在靶基因編輯。
  • 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學團隊揭示ASXL1突變促進白血病發生...
    已知ASXL1在多種髓系血液腫瘤中發生突變,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等,其突變往往發生在ASXL1第12個外顯子附近,導致該蛋白翻譯過程的提前終止,進而產生ASXL1缺失C端的截短型突變。
  • 三篇Nature子刊揭示CRISPR-Cas9技術新策略
    與gRNA組合在一起的Cas9蛋白酶然後切割這段片段,破壞它或利用模板DNA替換它。這就是細菌利用CRISPR-Cas9保護自己抵抗疾病的方式。首次接觸到入侵者(如噬菌體)會導致細菌將入侵者的基因信息添加到CRISPR中。細菌然後就能識別同樣的入侵者的再次入侵,並利用合適的Cas9蛋白酶摧毀它們。
  • 兩篇Nature Medicine揭示一種新型CRISPR/Cas9療法有望...
    這種療法對參與加速衰老的分子通路以及如何通過基因療法減少有毒蛋白積累提供了重要見解。論文通訊作者、沙克生物研究所基因表達實驗室教授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說,「衰老是一種複雜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細胞開始失去它們的功能,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來研究衰老的分子驅動因素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 Nature: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構建出細胞疾病模型
    隨著CRISPR-Cas9系統的發現,科學家們開始利用基於該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來開發出患病的細胞模型。文章中研究人員Dominik Paquet及其同事首次嘗試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細胞中插入兩種遺傳突變,而這兩種遺傳突變和引發阿爾茲海默氏症疾病的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直接相關,隨後研究者發現,這種方法的成功率較低,僅有一小部分細胞會攜帶上理想的基因突變。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新研究揭示出AML白血病復發之謎doi:10.1038/nature2299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學健康網絡(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和多倫多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將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復發的起源追蹤到稀少的治療抵抗性的白血病幹細胞,這些白血病幹細胞在疾病確診時尚未開始化療之前就已存在於體內
  • Nature:揭示核糖體通過結構上的精確優化製造自我機制
    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方法證實核糖體在結構上的精確優化儘可能快地產生更多的核糖體,以便促進細胞高效地生長和分裂。核糖體是細胞的蛋白製造工廠。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由於它7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與人類同源而且有著透明快速的體外胚胎發育, 所以科學家們經常用它來研究早期發育和各種疾病, 比如白血病、多種實體瘤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病。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
  • 2016年7-8月份CRISPR/Cas9系統重大研究進展
    2、Cell:利用CRISPR輔助的納米顯微技術揭示端粒酶探查端粒機制Cell, doi:10.1016/j.cell.2016.07.03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生物前沿研究所主任、特聘教授和諾貝爾獎得主Thomas Cech博士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活細胞和單分子顯微鏡,首次實時地觀察端粒酶和端粒之間的這種至關重要的相互作用
  • 【AbMole科研】乳腺多維度成像揭示催產素是如何促進泌乳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乳腺多維度成像揭示催產素是如何促進泌乳 乳腺上皮對於5000多種哺乳動物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對一些人來說,一天排出的乳汁量超過了他們的整個血容量。本研究揭示了調控乳汁分泌的生理信號的時空特性。使用乳腺細胞集合體,採用定量、多維成像技術,研究者揭示了外部刺激誘發Ca2+振蕩,並進而耦合基底上皮細胞實現收縮。
  • Nature:科學家利用雷射DeepPIV揭示深海動物神秘黏液結構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許多動物都為了適應生存而具有與之相適應的複雜的結構,但很少利用完全由動物製造的材料製成。在海洋的中部,許多動物會分泌出粘液結構,並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這些生物生活在海水中,對他們的觀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目前對這些黏液結構了解比較少。
  • 又發現兩種新的抗CRISPR蛋白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剛剛發現幾種能夠阻斷人細胞中的CRISPR-Cas9活性的蛋白(Cell, doi:10.1016/j.cell.2016.11.017)之後,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Joseph Bondy-Denomy和同事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導了更多的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
  • Nature Plants | 俞皓團隊揭示植物種子大小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TERMINAL FLOWER1 (TFL1) 蛋白在模式植物擬南芥胚乳中轉運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近年來,俞皓研究組連續揭示了一系列PEBP家族成員參與調控植物發育的重要分子調控網絡。例如,FT蛋白從伴胞處表達,隨後運輸到莖頂端分生組織,進而促進開花的分子機理【2-4】;一組MADS-box基因抑制TFL1在花分生組織處的表達,從而決定花序的形態結構【5】;以及MFT通過協調植物激素ABA和GA信號途徑調節種子萌發【6】。
  • 10月Nature雜誌不得不看的重磅級亮點研究
    【1】Nature:揭示蛋白BORIS是耐藥性癌症產生的罪魁禍首doi:10.1038/s41586-019-1472-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3】Nature:揭示α-酮戊二酸是p53介導的腫瘤抑制的效應因子doi:10.1038/s41586-019-1577-5腫瘤抑制基因TP53(編碼蛋白p53)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以及在70%以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發生突變。野生型p53在細胞應激反應中積累,並調節基因表達以改變細胞命運和阻止腫瘤產生。
  •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9 10:27:0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Patrick F.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Nature:CD36清道夫蛋白的結構
    CD36超級家族中的清道夫受體蛋白調控脂質代謝和先天免疫。它們識別正常的和改性的脂蛋白及與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在這項研究中,Sergio Grinstein及同事發表了對CD36家族蛋白LIMP-2 (lysosomal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type 2)所做的首次高解析度結構分析,同時通過同源模擬還發表了另外兩個超級家族成員SR-BI 和 CD36的結構。
  • Nature:揭示味覺系統將味道信息從舌頭傳遞到大腦的機制
    為了找出神經節神經元如何發現和重新連接正確的新產生的味覺受體細胞,Zuker、Lee和同事們著重關注苦味和甜味。利用一種被稱作RNA測序(RNA-seq)的方法,他們發揮兩種分子可能作為關鍵性信號發揮功能。
  • gasdermin D通過誘導凝集素釋放促進炎症發生
    gasdermin D通過誘導凝集素釋放促進炎症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6:35:51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醫學院Vijay A.
  • 揭示腎上腺素能神經促進前列腺癌產生機制
    他們早前的首次提出神經促進前列腺癌產生的研究促使他們開展一項探索性研究來測試β受體阻滯劑(經常用來治療高血壓)是否能夠殺死經確診患上前列腺癌的男性體內的癌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0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drenergic nerves activate an angio-metabolic switch in prostate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