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學團隊揭示ASXL1突變促進白血病發生...

2020-11-28 復旦大學

ASXL1(Additional sex combs-like)與BAP1(BRCA1-associated protein 1)組成的PR-DUB蛋白複合物是一類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它通過催化組蛋白H2AK119ub的去單泛素化(H2AK119ub1),影響染色質凝縮狀態和調控基因轉錄。已知ASXL1在多種髓系血液腫瘤中發生突變,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等,其突變往往發生在ASXL1第12個外顯子附近,導致該蛋白翻譯過程的提前終止,進而產生ASXL1缺失C端的截短型突變。近年來,已有研究相繼報導C端截短型ASXL1的突變蛋白能增強BAP1的去泛素化酶活性,影響髓系造血細胞分化(Balasubramani et al. Nat Commun. 2015);還獲得與BET家族中最重要的功能蛋白BRD4的結合能力,影響組蛋白乙醯化水平,導致ASXL1突變細胞對BET抑制劑類抗癌藥物的敏感度增加 (Yang et al. Blood. 2018)。與眾多表觀遺傳修飾酶類似,ASXL1與BAP1均不具備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蛋白結構域。那麼,PR-DUB蛋白複合物如何被招募到染色質上,將H2AK119ub1等表觀遺傳信息傳遞並決定靶基因轉錄,從而發揮其生物學功能?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學團隊(簡稱「MCB團隊」)回答了上述部分重要科學問題,揭示了ASXL1突變促癌的新機理。7月18日,相關成果於以《腫瘤來源的ASXL1突變導致BAP1-ASXL1-FOXK1/K2轉錄網絡紊亂》(「Tumor-derived neomorphic mutations in ASXL1 impairs the BAP1-ASXL1-FOXK1/K2 transcription network」)為題在線發表於生物學綜合期刊《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雜誌。

該研究主要發現,由ASXL1與BAP1構成的PR-DUB蛋白複合物,通過與FOXK1和FOXK2等能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轉錄因子結合,進而被招募到基因組特定區域(如基因啟動子等),降低該區域組蛋白H2AK119ub1水平,轉錄激活下遊靶基因,如VHL, SOCS1/2,TXNIP等抑癌基因;在血液腫瘤中,C端截短型ASXL1突變蛋白仍然結合BAP1,卻完全喪失了與FOXK1和FOXK2蛋白的結合能力,導致ASXL1突變體通過顯性負性突變效應(dominant-negative effect),顯著削弱BAP1-ASXL1-FOXK1/K2複合物的轉錄調控功能,下調系列抑癌基因的表達,進而調控葡萄糖代謝、缺氧感知、JAK-STAT等腫瘤相關信號通路,促進白血病細胞增殖、自我更新,並抑制缺氧狀態下的細胞凋亡。

腫瘤來源ASXL1突變抑制BAP1-ASXL1-FOXK1/K2轉錄調控網絡

事實上,除了FOXK1和FOXK1之外,ASXL1和BAP1還分別與眾多能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轉錄因子結合。該工作豐富了人們對PR-DUB蛋白複合物決定下遊靶基因轉錄的科學認知,也將為深入探討ASXL1和BAP1突變如何調控腫瘤相關信號通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復旦大學博士夏玉坤、博士生曾伊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葉丹為通訊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丁琛、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副教授楊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楊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唐玉傑的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7/s13238-020-00754-2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延課題組揭示細胞胞內蛋白質的新型...
    5月15日在國際著名生物化學期刊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General Subjects上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延課題組的最新原創性成果《O-Linked N-Acetylgalactosamine Modification Is Present on the Tumor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臨床上常將白血病分為淋巴細胞白血病、髓細胞白血病、混合細胞白血病等。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外,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都具有多種不同預後指標,根據不同的指標,可以將這些患者分為不同預後層次,從而採取不同強度的治療。因此,現代醫學對於白血病的認識越來越細化,所有患者在確診後都應該儘可能完善各種預後分層所需要的全面檢查,然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泰山氫生物醫學研究院成功舉辦氫生物學效應促進老年健康研究進展論壇
    由泰山氫生物醫學研究院主辦的《氫生物學效應促進老年健康研究進展論壇》成為大會亮點。校(院)常務副書記韓金祥出席論壇,並發表致辭。他指出,近年來氫生物學領域不斷湧現出的科研成果掀起世界範圍內的氫科研及推廣熱潮。而氫與醫學、中醫學、農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也帶來了生命健康領域的新前景。
  • 點突變小鼠助力紅白血病發病機制研究
    急性紅白血病(AEL)通常涉及到髓系和紅系的雙譜系轉化,但導致AEL的突變及維持雙譜系白血病表型的細胞仍然未知。英國牛津大學Claus Nerlov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協同轉錄和表觀遺傳重編程,發現了白血病早期的祖細胞。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新研究揭示DNA組裝的意外變化為了讓DNA中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細胞中的酶必須與核小體相互作用,其中作為一種複合物,核小體含有允許細胞組裝DNA的蛋白。一種稱為Dot1L的酶在混合譜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一種兒童白血病---中發生突變。一種稱為泛素的小蛋白標籤被附著到核小體上以協助招募Dot1L。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強團隊在三維基因組摺疊機理研究中...
    人類基因組由23對染色體構成,其30億鹼基對伸展開來的線性長度約兩米,但染色體在微小的細胞核中並非以線性形式存在,而是有機摺疊成三維空間結構,這是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結構基礎,與基因表達調控息息相關,而基因表達調控又是生命體生理代謝發育和病理發生發展的基礎。
  • 年終盤點:2016年國內不容錯過的重磅生物研究
    >Nature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0158.html國際學術期刊Nature於2016年3月16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許琛琦研究組和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伯良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強
  •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團隊解析活性天然產物中苯並吡喃成環...
    近日,美國化學會旗下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在線刊發了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岷涓副研究員關於微生物天然產物中吡喃環形成的酶學機制的最新成果,該文章同時被選為ACS Editors』 Choice亮點論文推薦給讀者。
  • J immunol:NOD分子調節CD8 細胞成熟機制
    (圖片摘自網絡)2017年2月17日 生物谷BIOON/ --NOD1與NOD2是識別細菌肽聚糖衍生分子的胞內天然免疫識別元件。當NOD分子LRR結構域與肽聚糖分子識別之後,將會發生二聚化以及與下遊RIP2分子的結合。
  • 突變的斑馬魚揭示了脊柱進化的轉折點
    不斷上升的杜克大學五年級研究生Brianna Peskin在Michel Bagnat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的第一年輪換中就開始了這個項目,並且「她發現突變魚類的胚胎的DNA發生了一個字母的變化,從而改變了它們構造骨骼和其他構成脊柱的結構的方式,從而使它們的身體變短,並出現了包含裂口的彎曲脊柱將椎骨一分為二。突變的魚被命名為spondo,是脊椎的縮寫,spondylos是脊柱的希臘語,也是不知所措的參考,每個椎骨都有兩個骨弓而不是一個。但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局。
  •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劉燕研究團隊揭示骨礦化前體在細胞內的發生機制
    近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劉燕研究團隊與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教授,共同在國際頂級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發表題為「生物礦物前體形成起源於鈣、磷團簇從內質網到線粒體的運輸(Biomineral Precursor Formation Is Initiated by Transporting Calcium and Phosphorus
  • 醫學英語: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
    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   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 從細胞的整體水平、亞顯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個層次,以動態的觀點, 研究細胞和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活史和各種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前沿分支學科之一,主要是從細胞的不同結構層次來研究細胞的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 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揭示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
    近日,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研究證實磷酸化修飾組蛋白H3上保守的3號蘇氨酸(T3)直接參與開花調控,揭示了蛋白表觀修飾調控植物花期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植物雜誌(The Plant Journal)》(IF=6.14)。
  • 發育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10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ur Respir J:新研究揭示肺臟發育高清圖譜DOI: 10.1183/13993003.00746-2019 過早出生的嬰兒常常患有肺部發育不良,並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後果。
  • 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 為特異性...
    該研究整合了表觀遺傳學、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據沈南介紹,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張志斌/劉志博/邵峰等揭示細胞焦亡在腫瘤免疫方面的全新功能
    與免疫沉默的細胞凋亡(Apoptosis)不同,細胞焦亡以細胞膜破裂為特徵,諸多細胞因子和危險信號分子在細胞焦亡中被釋放,激活免疫系統,導致炎症反應。然而GSDME 的生物學功能以及體內激活它的上遊通路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華東師大揭示KRAS突變肺腺癌代謝特徵—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明耀團隊揭示了SLC7A11/穀胱甘肽代謝軸在KRAS突變肺腺癌生長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子機制,以及小分子藥物幹預該代謝軸可以有效減緩
  • 醫療詞彙:生物及醫學
    應用生物學 Applied Biology 醫學技術 Medical Technology 細胞生物學 Cell Biology 醫學 Medicine 生物學 Biology 護理麻醉學 Nurse Anesthesia 進化生物學 Evolutionary Biology 口腔外科學 Oral Surgery
  •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冰課題組發現新的DNA修復通路
    2020年7月28日,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冰課題組在國際權威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題為《LARP7 is a BRCA1 ubiquitinase substrate and regulates genome stability and tumorigenesis》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