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XL1(Additional sex combs-like)與BAP1(BRCA1-associated protein 1)組成的PR-DUB蛋白複合物是一類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它通過催化組蛋白H2AK119ub的去單泛素化(H2AK119ub1),影響染色質凝縮狀態和調控基因轉錄。已知ASXL1在多種髓系血液腫瘤中發生突變,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等,其突變往往發生在ASXL1第12個外顯子附近,導致該蛋白翻譯過程的提前終止,進而產生ASXL1缺失C端的截短型突變。近年來,已有研究相繼報導C端截短型ASXL1的突變蛋白能增強BAP1的去泛素化酶活性,影響髓系造血細胞分化(Balasubramani et al. Nat Commun. 2015);還獲得與BET家族中最重要的功能蛋白BRD4的結合能力,影響組蛋白乙醯化水平,導致ASXL1突變細胞對BET抑制劑類抗癌藥物的敏感度增加 (Yang et al. Blood. 2018)。與眾多表觀遺傳修飾酶類似,ASXL1與BAP1均不具備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蛋白結構域。那麼,PR-DUB蛋白複合物如何被招募到染色質上,將H2AK119ub1等表觀遺傳信息傳遞並決定靶基因轉錄,從而發揮其生物學功能?
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學團隊(簡稱「MCB團隊」)回答了上述部分重要科學問題,揭示了ASXL1突變促癌的新機理。7月18日,相關成果於以《腫瘤來源的ASXL1突變導致BAP1-ASXL1-FOXK1/K2轉錄網絡紊亂》(「Tumor-derived neomorphic mutations in ASXL1 impairs the BAP1-ASXL1-FOXK1/K2 transcription network」)為題在線發表於生物學綜合期刊《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雜誌。
該研究主要發現,由ASXL1與BAP1構成的PR-DUB蛋白複合物,通過與FOXK1和FOXK2等能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轉錄因子結合,進而被招募到基因組特定區域(如基因啟動子等),降低該區域組蛋白H2AK119ub1水平,轉錄激活下遊靶基因,如VHL, SOCS1/2,TXNIP等抑癌基因;在血液腫瘤中,C端截短型ASXL1突變蛋白仍然結合BAP1,卻完全喪失了與FOXK1和FOXK2蛋白的結合能力,導致ASXL1突變體通過顯性負性突變效應(dominant-negative effect),顯著削弱BAP1-ASXL1-FOXK1/K2複合物的轉錄調控功能,下調系列抑癌基因的表達,進而調控葡萄糖代謝、缺氧感知、JAK-STAT等腫瘤相關信號通路,促進白血病細胞增殖、自我更新,並抑制缺氧狀態下的細胞凋亡。
腫瘤來源ASXL1突變抑制BAP1-ASXL1-FOXK1/K2轉錄調控網絡
事實上,除了FOXK1和FOXK1之外,ASXL1和BAP1還分別與眾多能識別特定DNA序列的轉錄因子結合。該工作豐富了人們對PR-DUB蛋白複合物決定下遊靶基因轉錄的科學認知,也將為深入探討ASXL1和BAP1突變如何調控腫瘤相關信號通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復旦大學博士夏玉坤、博士生曾伊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葉丹為通訊作者。該工作還得到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丁琛、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副教授楊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楊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唐玉傑的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7/s13238-020-00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