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CD36清道夫蛋白的結構

2020-11-30 生物谷

CD36超級家族中的清道夫受體蛋白調控脂質代謝和先天免疫。它們識別正常的和改性的脂蛋白及與病原體相關的分子模式。

在這項研究中,Sergio Grinstein及同事發表了對CD36家族蛋白LIMP-2 (lysosomal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type 2)所做的首次高解析度結構分析,同時通過同源模擬還發表了另外兩個超級家族成員SR-BI 和 CD36的結構。

該結構顯示存在一個橫貫該分子整個長度的大空腔,它可能起一個隧道的作用,膽固醇通過它被從所結合的脂蛋白輸送到胞質膜的外葉。(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ature           doi:10.1038/nature12684

Structure of LIMP-2 provides functional insigh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R-BI and CD36

Dante Neculai,Michael Schwake,Mani Ravichandran,Friederike Zunke,Richard F. Collins,Judith Peters,Mirela Neculai,Jonathan Plumb,Peter Loppnau,Juan Carlos Pizarro,Alma Seitova,William S. Trimble,Paul Saftig,Sergio Grinstein& Sirano Dhe-Paganon

Members of the CD36 superfamily of scavenger receptor proteins are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innate immunity. They recognize normal and modified lipoproteins, as well a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The family consists of three members: SR-BI (which delivers cholesterol to the liver and steroidogenic organs and is a co-receptor for hepatitis C virus), LIMP-2/LGP85 (which mediates lysosomal delivery of β-glucocerebrosidase and serves as a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es) and CD36 (a fatty-acid transporter and receptor for phagocytosis of effete cells and Plasmodium-infected erythrocytes). Notably, CD36 is also a receptor for modified lipoproteins and β-amyloid, and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of Alzheimer’s disease1. Despite their prominent rol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and abnormalities of the CD36 family members 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paucity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structure. Here we determin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LIMP-2 and infer, by homology modelling, the structure of SR-BI and CD36. LIMP-2 shows a helical bundle where β-glucocerebrosidase binds, and where ligands are most likely to bind to SR-BI and CD36. Remarkably, the crystal structure also shows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cavity that traverses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molecule. Mutagenesis of SR-BI indicates that the cavity serves as a tunnel through which cholesterol(esters) are delivered from the bound lipoprotein to the outer leaflet of the plasma membrane. We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ing a model2 whereby lipidic constituents of the ligands attached to the receptor surface are handed off to the membrane through the tunnel, accounting for the selective lipid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of SR-BI and CD36.

相關焦點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Nature新文章為人類腸道菌群研究提供結構基礎
    2017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結構生物學方法深入了解了腸道細菌攝取營養物質的過程,這為眾多腸道菌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Nature:揭示核糖體通過結構上的精確優化製造自我機制
    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方法證實核糖體在結構上的精確優化儘可能快地產生更多的核糖體,以便促進細胞高效地生長和分裂。核糖體是細胞的蛋白製造工廠。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SARS-CoV-2使用其Spike蛋白受體結合域(S-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這是其感染人類細胞的最關鍵步驟。7月29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提前上線了一篇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論文。
  • Nature:只需226個胺基酸,華西醫院魏霞蔚等開發出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SARS-CoV-2使用其Spike蛋白受體結合域(S-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這是其感染人類細胞的最關鍵步驟。7月29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提前上線了一篇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論文。
  • Nature:味覺相關蛋白結構揭示!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提供靶點
    鈣穩態調節劑2的近原子水平結構,該蛋白在味覺處理和減輕腦細胞毒性中起作用。 圖片來源:Dr. Wei Lü and Dr.Juan Du | Van Andel Institute 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近日在《Nature》雜誌上首次揭示了鈣穩態調節劑2(CALHM 2)的近原子級結構,這種鈣蛋白在處理味覺刺激和減輕腦細胞毒性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工作原理是感知周圍環境中的化學和電變化(比如味蕾的變化),然後將信息傳遞迴大腦。
  • 關於螢光蛋白的一切--結構和進化
    可是對於真正的螢光蛋白、色蛋白來說,它們與魚友想像的卻大不一樣,歸功於螢光蛋白在生物學研究裡已經得諾獎的巨大應用,螢光蛋白的結構,光學特徵、化學性質等等已經被學界了解的非常清楚了,但是對於螢光蛋白在珊瑚體內起到的功能,珊瑚對螢光蛋白的調控機理我們所知的卻非常少。
  • 大腸桿菌雙功能蛋白結構測定
    近期來自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生物化學系、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獲得了突破,他們測定了大腸桿菌雙功能蛋白:異檸檬酸脫氫酶(ICDH)磷酸激酶/磷酸酶(AceK)及其與底物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從而了解到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這類的細菌如何能在低營養環境,比如水環境中生存的調控機制,這一最新成果也許能用於獲得更安全的飲用水,以及更便宜的生物發酵製品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浩浩團隊在 Nature Structural &...
    該研究揭示多重耐藥細菌-革蘭氏陰性菌用於轉運外膜磷脂成分從而維持外膜不對稱性結構的蛋白質機器複合物MlaFEDB,與其底物磷脂、AMP-PNP和ADP結合狀態下的四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通過對結構的分析,細胞體內功能研究,以及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 (FRET) 的體外磷脂轉運實驗,全面闡述該蛋白質機器重要功能位點及其高效能的轉運機制。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對斑馬魚基因組的功能元件以及基因組三維結構的注釋,也將為研究從低等脊椎動物到高等脊椎動物基因組功能性序列進化進化提供寶貴的數據。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元件與人的功能元件在進化中產生了什麼差異?斑馬魚的基因組三維結構與人的基因組結構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什麼因素可能影響基因組的進化?
  • Nature | 惡魔鐵甲蟲「堅不可摧」的奧秘
    獨特巧妙的榫卯結構!
  • 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可降解細胞外蛋白
    使用結合細胞表面溶酶體梭動受體和靶蛋白胞外結構域的嵌合物,研究人員實現了胞外和膜相關蛋白的靶向降解。這些靶向溶酶體的嵌合體(研究人員稱為LYTAC)是由與化學合成糖肽配體融合的小分子或抗體組成,這些配體是不依賴於陽離子甘露糖6-磷酸受體(CI-M6PR)的激動劑。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這項研究題為《人類ACE2識別2019-nCoV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 ...前沿】饒子和/婁智勇/鄧菲首次解析了分段負義RNA病毒聚合酶結構
    ,解析度為3.4Å:L蛋白包含三個功能部分的原子模型(核酸內切酶,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和帽結合結構域)和兩個結構域(具有阻斷劑基序的臂結構域和羧基末端套索結構域)。SFTSV L蛋白具有緊湊的結構,其帽結合口袋令人驚訝地被阻斷劑基序的Arg佔據,並且核酸內切酶活性中心面向帽結合口袋,這表明結構域重排對於獲得SFTSV L蛋白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結果提供了對sNSRV編碼的L蛋白完整結構的深入了解,並進一步了解了sNSRV轉錄起始。
  • 讓蟑螂當「清道夫」之前應科學論證
    利用蟑螂來吃掉垃圾也就是要讓蟑螂來當「清道夫」,幫助人們打掃和清理垃圾,並且這種方式好像在世界上還是首次,在當地是政府合作項目,獲得當地政府的土地和財政支持。  由於獲得政府支持,初步而言,這應當是一個多贏的行為。蟑螂除了能消化垃圾外,蟑螂本身還能用來生產昆蟲蛋白飼料(1噸蟑螂加上蟑螂所產生的卵鞘可產生1噸昆蟲蛋白飼料,蛋白含量72%左右)。
  • ...重要蛋白結構、新型氫水化合物、大蜜蜂、「人造太陽」、血紅蛋白
    今日科技話題:火箭發動機、阿爾茲海默重要蛋白結構、新型氫水化合物、大蜜蜂、「人造太陽」、血紅蛋白 2020-12-31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科學家利用雷射DeepPIV揭示深海動物神秘黏液結構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許多動物都為了適應生存而具有與之相適應的複雜的結構,但很少利用完全由動物製造的材料製成。在海洋的中部,許多動物會分泌出粘液結構,並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這些生物生活在海水中,對他們的觀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目前對這些黏液結構了解比較少。
  • 【盤點】上月Nature期刊十大研究亮點
    doi: 10.1038/nature19764全球表面溫度:過去與現在儘管存在許多有關歷史氣候變異的地球化學記錄,但到目前為止仍缺乏對全球平均表面溫度(GAST)的大範圍重建。Carolyn Snyder使用海洋表面溫度重建網絡,重建了過去200萬年間的GAST。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獲進展
    SFTSV屬於布尼亞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纖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陽病毒屬(Banyangvirus),是一種分節段的負鏈RNA病毒,其基因組包含L、M、S三個節段,分別編碼RNA聚合酶、糖蛋白、核蛋白及非結構蛋白。迄今為止,對SFTSV的感染、轉錄、複製機制的了解並不十分清楚。RNA聚合酶是病毒生命周期的關鍵蛋白,主要行使基因組轉錄和複製的功能。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這種捕獲藍光並發出綠光的蛋白質,就是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這名科學家就是下村修。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等在《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誌》上報導,他們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發光蛋白水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