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安富街道三崇堂舊房整治提升
榮昌區昌州街道的鄉間道路裝上了路燈
榮昌區安富街道危房改造
榮昌區昌州街道人居環境整治
5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公布了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名單和相應激勵措施。
因為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出色表現,榮昌區獲得「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和「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且受到國務院督查表揚的地方」兩項殊榮,並成為全市唯一一個同時獲得兩項殊榮的區縣。
搬出危舊房 迎來新生活
時節已過立夏,榮昌的天氣時晴時雨。
晴雨不定的天氣,卻並不影響劉孝金的好心情。
「住新屋喲,能不高興嗎?」劉孝金的「新屋」座落在安富街道通安村十三社的一片小竹林旁。
白牆黑瓦,窗明几淨的磚房,雖只有一室一廳一衛一廚,卻足夠單身一人的劉孝金安享晚年。
其實,77歲的劉孝金從未想過,這輩子還能住上新房子,「要不是國家政策好,我現在還住在草棚棚裡頭哦。」
劉孝金的「草棚棚」,是用甘蔗葉加塑料薄膜搭成的,屋頂漏天光、四面漏風。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榮昌區大力加強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竭盡全力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2019年榮昌區改造農村3類重點對象危房938戶,其中C級危房122戶,D級危房816戶,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367戶。許多像劉孝金這樣的貧困戶住進了新房。
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主任曾德富介紹,榮昌區結合實際情況及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農村低保戶三類重點對象意願,採取危房改造、搬入子女等親戚安全房屋長期居住、置換或長期租住安全住房等多種方式,對三類重點對象予以住房安全保障,實現三類重點對象危房動態清零。
在這一過程中,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高度配合,精確識別危房改造對象戶身份信息,優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確保最困難群眾的居住安全;對全區居住在農村房屋中的三類重點對象房屋進行了安全鑑定,共排查鑑定1.9萬戶,並逐戶予以掛牌,有需要危房改造的全部納入危房改造;對於危房改造對象戶全部由相關部門通過大數據比對查詢車輛、工商營業、房屋以及家庭成員有無公職人員等信息,以篩查是否符合危房改造條件,並嚴格按照以上條件對危房改造對象戶實行村評議、鎮審核、區審批。
不僅如此,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在市住房城鄉建委下發的危房改造圖集基礎上,選擇具備資質的設計單位根據區域實際,專門為貧困戶危房改造設計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戶型建房圖集,保障貧困戶最基本的住房需求;對於危房改造對象戶採取鎮街幹部包戶幫扶制度,每戶危改戶都落實一名鎮街機關幹部予以幫扶,從選址、辦理建房手續、選擇工匠、協調建房過程中的困難,到房屋建成驗收撥款,幫扶幹部都全程參與;實施危房改造周報制度,鎮街每周報送危房改造進度,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對危房改造進度緩慢的鎮街跟蹤督辦;還組織專業人員每周實地檢查指導危房改造情況,並協調處理危房改造過程中的困難。
由於低保戶等貧困對象動態變化有頻率,而且房屋本身也有使用壽命,以及受自然災害等影響房屋安全等級也會動態發生變化。為了持續保障貧困對象住房安全,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要求發現有三類重點對象房屋為疑似危房,或是有動態新增的貧困對象,立即按程序組織房屋安全鑑定,符合政策前提下可提前實施危房改造,待下一次安排危房改造指標一併納入。
整治老舊房 鄉村更宜居
除了對危舊房進行改造外,榮昌區還對功能不完善、風貌不協調的農村舊房,以原地整治為主要方式,在2019年對全區4000戶農村舊房進行了整治。
通安村三崇堂院落,就是這樣一個在農村舊房整治過程中煥然一新的院壩。
三崇堂聚集著57棟房屋。這些房屋,大多為磚木結構,年代久遠,有些甚至超過百年。
年久失修的房屋,破爛不堪,加上排汙設施不完善,人居環境極差。
「到處破破爛爛,汙水橫流,蚊蠅亂飛。」74歲的邱振權自小生活在三崇堂,對三崇堂區域過去的「髒亂差」記憶深刻。
為了改變區域內類似三崇堂這樣功能不完善、風貌不協調的農村舊房環境,榮昌區以全區1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社區)、紅色旅遊文化教育基地及重點村服務中心周邊、沿鐵路、沿高速公路、沿大河、沿城市周邊、沿景區周邊區域等聚居點農房為重點,對三層及以下的舊房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按每戶補助5000元的標準重點實施整治庭院、整治牆面、整治屋頂、整治門窗、整治廁所,著力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建築風貌。
整治後牆體牆面須達到安全、無破舊、無影響觀瞻的效果,鼓勵根據實際刷外牆漆或貼磁磚,保護主體建築。
整治後屋頂無漏雨、無破舊、無影響觀瞻現象,屋頂不能有彩鋼棚等亂搭亂建,鼓勵根據實際設置坡屋頂或半坡屋頂。
室內、外應為混凝土硬化,地面保持乾淨整潔;室外安裝有庭院燈;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亂石或磚頭等修建花臺,不提倡新建花臺和硬化的院壩再鋪設瓷磚;院壩周圍種菜、種花、種樹、種草等綠化;房前屋後及院壩物品堆放整齊;家禽家畜圈養;房前屋後應設置雨水溝渠並保證排水暢通。
廁所整治後至少需達到衛生廁所標準,鼓勵達到無害化衛生廁所標準。
門窗整治後外門有門板,外窗有玻璃,門窗安全,且與房屋色彩格調協調,鼓勵使用傳統回字格外窗及外門為木門或仿木門。
如今,三崇堂院落的每家每戶牆體牆面都整飭一新;庭院硬化,地面整潔,不少院壩還用亂石或磚頭搭建了花臺,各色花朵爭奇鬥豔;旱廁被改造,配置了蹲便器和節水型衝便器,安上了3個柵化糞池;每天夜裡,庭院裡的燈光,都會為人們照亮回家的路……
路燈亮起來 居民樂開懷
在榮昌區,回家的每一條路,都有路燈照亮。
「走路再也不用打黑摸,晚上還可以出來看夜景。真是做夢都沒想到,有一天鄉壩頭也可以有路燈!」入夜,遠覺鎮高觀音村的鄉間道路上,飯後散步的蘇銀蓮,影子在路燈下被拉長。
這名50多歲的農村婦女,由衷地稱讚著該鎮「點亮鄉村」惠民項目工程。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建設步伐的加快,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路平了,燈亮了,配套設施齊全了,農民日子也美了,太陽能路燈為新時代農村建設再添新景。
如今,遠覺鎮已在5個村安裝太陽能路燈770餘盞,惠及19個社,2800餘戶人家。遠覺鎮也因此獲批榮昌區「照亮回家的路」示範鎮。
在昌州街道杜家壩社區,榮古路、杜小路旁嶄新的路燈整齊排列,像一排排列兵正在等待檢閱。
杜家壩社區工業企業較密集,車流量大,夜晚上下班的工人較多,但榮古路、杜小路一直沒有路燈。
黑漆漆的夜,又沒有路燈,周邊居民夜間出行多有不便。不僅車輛容易擦掛,上下夜班的工人、出行的居民也容易被車輛撞傷。
了解到居民的難處後,昌州街道工作人員動員新鑫建材、田野機械廠等5家企業共捐資10萬餘元,為榮古路、杜小路安裝太陽能路燈90盞,解決了5000餘名居民出行不便的問題。
「我每周都要上夜班,以前沒有路燈,上下夜班總感覺不安全。如今有了路燈,再也不怕黑了,到處亮堂堂的,心裡踏實多了。」行走在明亮的路燈下,化工廠工人蔣文奎由衷讚嘆。
曾德富介紹,為了解決部分村莊及老舊社區的道路照明問題,榮昌區住房城鄉建委印發了《重慶市榮昌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做好2019年村莊亮化工程工作的函》,對全區安裝2400盞公共照明路燈或庭院燈進行了任務分解及要求。截至目前,榮昌區已安裝完成農村公共路燈和庭院燈2969盞。(記者 賀娜 王美蓉 圖 李顯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