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國際中期虧損2.42億港元,計劃進一步擴大內地市場

2021-01-09 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11月19日,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莎國際」)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6個月中期業績。報告期內,莎莎國際持續經營業務的營業額下滑62.1%至12.86億港元;計入已終止經營業務,莎莎國際虧損2.42億港元,去年同期虧損3650萬港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期內莎莎國際中國內地業務的總營業額下滑10%(按當地貨幣計算)至1.17億港元,同店銷售微降1%。截至9月30日,莎莎國際在中國內地經營48家門店,去年同期為46家。隨著疫情得到控制,5月起,莎莎國際中國內地業務開始改善,同店銷售減幅一併收窄,第二季度以及10月的同店銷售錄得正增長。

 

報告期內,莎莎國際加強了O2O整體布局並加快開店步伐,上半年開設5家新店。據悉,莎莎國際計劃進一步擴大中國內地市場的覆蓋範圍,併集中投放資源發展重點區域和核心城市。為提升物流效率,8月,莎莎國際將香水及噴霧類產品倉庫由上海轉移到武漢,原上海倉所有系統予以保留作為第二支持中心,以平衡整體風險。

 

因疫情導致消費者購物方式變化,莎莎國際報告期內電子商貿業務的營業額按年上升9.5%至1.86億港元,其中O2O銷售錄得3750萬港元,佔電子商貿營業額的20.2%,去年同期該數字約為0。此外,4月莎莎國際關閉了中國內地自有購物網站,加上主要第三方平臺考拉的大股東和管理層變動影響,故第一季度銷售額按年下降13.8%;第二季度則按年上漲36%。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莎莎國際(00178.HK)中期淨虧擴大562.5%至2.42億港元
    格隆匯11月19日丨莎莎國際(00178.HK)公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6個月,集團實現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12.86億港元,同比下降62.1%;毛利4.19億港元,同比下降67.3%;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2.42億港元,同比擴大562.5%;每股基本虧損7.8港仙。
  • 莎莎國際發布年度業績 持續經營業務虧損4.75億港元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莎莎國際發布年度業績,持續經營業務虧損4.75億港元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7月17日,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莎莎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20財政年業績報告。
  • 莎莎國際中期內地市場銷售轉弱 將加大網絡銷售投入
    (贏商網記者報導)11月18日,香港化妝品零售巨頭莎莎國際公布中期業績報告,總體上業績呈上漲趨勢,淨利有所增長。  中期業績顯示,截至9月30日止6個月,莎莎國際綜合營業額38.99億元,同比增長15.4%;毛利率由45.7%升至47%;銷售及分銷成本12.88億元,升17.5%。
  • 花旗:予莎莎國際(00178)目標價0.93港元,維持「沽售」評級
    智通財經APP獲悉,花旗予莎莎國際(00178)目標價0.93港元,維持「沽售」評級。花旗發表研究報告,稱莎莎(00178)中期營運表現疲弱,在預期之內。撇除因會計要求而產生的一次性虧損4600萬元,公司2021上半財年淨虧損2.02億元。
  • 莎莎發布全年純利增7% 與香港電視合作電商業務 年內推出小程序...
    截至3月底的2019財年,莎莎國際淨利潤由4.401億港元增至4.708億港元,撇除終止的臺灣市場業務,全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純利增幅1.5%至4.721億港元,2108年同期為4.652億港元。EPS 由14.6港仙增至15.4港仙。莎莎國際擬派9.0港仙末期息,較2018年11.0港仙下滑18.2%,不過連同中期息全年派息16.0港仙同比增幅10.3%。
  • 香港零售業轉機之年下,莎莎、卓悅如何演繹它們的2018
    2017年全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4461億港元,同比增長2.2%。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公布的數字顯示,從2018年2月15日(大年三十)至2月19日(初四),香港入境訪客的總人數為195.8萬人次,其中內地訪客達到了71.5萬人次。對比2017年同期,香港接待內地訪客的人次為61.9萬,2018年的增幅高達15.5%,增幅是2017年的4.3倍。
  • 富瑞:重申「持有」莎莎國際(00178) 目標價1.42元
    原標題:富瑞:重申「持有」莎莎國際(00178),目標價1.42元   富瑞發表研究報告指,受惠於政府的補貼以及租金優惠,莎莎國際(00178)上半年的虧損情況要好過該行預期
  • 早報| I.T去年虧損或逾7億港元
    萊爾斯丹年度虧損擴大至3052萬元 在截至2月29日的財年內,鞋履零售商萊爾斯丹銷售額同比大跌18.97%至7.36億元,毛利率下滑至62%,淨虧損擴大至3051.9億元。受疫情影響,該集團第四季度自營零售額大跌30.9%,同店銷售跌幅為18.5%,電商業務則較上年同期錄得7.2%的增長。
  • 大家樂大快活中期利潤大跌 華南市場與外賣或是突圍抓手
    11月27日,香港連鎖快餐餐廳大快活發布中期業績,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個月,股東應佔利潤5730萬港元,同比下滑43.1%;如果撇除會計準則修改影響,則錄得利潤7110萬港元,同比下滑29.4%。就在前一天,另一個香港連鎖餐廳大家樂發布的中期業績也顯示,同期,其股東應佔利潤為1.49億港元,同比下滑34.5%。
  • 盈轉虧 光匯石油(00933)2017年中期股東應佔虧損8500萬港元
    公告 盈轉虧 光匯石油(00933)2017年中期股東應佔虧損8500萬港元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光匯石油(00933)發布截至2017
  • 達芙妮虧損近10億港元,KISSCAT母公司賺了2.5億
    圖片來源:kisskat官網作者 | 市界 秦曉鵬編輯 | 劉肖迎「一代鞋王」百麗女鞋宣布退市,曾風光無限的達芙妮虧損數億,步履維艱,女鞋行業的大佬都受到了莫大的衝擊。這也意味著市場的重新洗牌,蛋糕的重新切割。相比於上面兩家,KISSCAT的日子要舒服得多。1、業績創新高天創時尚是KISSCAT的品牌擁有者和經營者,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2016年初上市。
  • 南豐集團超246億港元刷新香港地王 24載內地打拼史
    前腳恒基兆業以232.8億港元拿下香港美利道總價地王,後腳南豐集團又打破香港地價。   據港媒最新消息,5月31日,香港地政總署公布,九龍啟德第1F區2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56號用地,以超過246億港元批予南豐發展,批租期為五十年。   自此,香港史上最貴地價被默默無聞的港資企業南豐集團所打破,締造了香港新地王。
  • 莎莎退出尖沙咀北京道,翠華旗艦店停業...
    2月份數據還未更新,但隨著疫情持續發展,香港政府陸續封閉10個關口,只留下港珠澳大橋口岸、深圳灣口岸以及香港國際機場;此外,訪港旅客還要被強制接受檢疫14天,預計2月份訪港旅客人數進一步呈現斷崖式下跌。莎莎退出尖沙咀北京道,翠華旗艦店停業受次消息影響,知名香港零售股遭受巨震。
  • 泛亞國際暴跌近90%:現金流緊張 機構稱有股東股票被斬倉
    12月29日消息,泛亞國際午後慘遭洗倉,股價暴跌近90%,17億市值只剩2億。到底發生了什麼?泛亞國際主要業務為在香港及中國內地提供景觀建築服務、在中國內地及義大利從事餐飲業務及在中國內地從事石墨烯業務。
  • 香港茶餐廳翠華22年旗艦店關閉 市值蒸發77億港元
    市值蒸發了77億!作為香港茶餐廳第一股,翠華上市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定價高達29倍的市盈率,在香港餐飲業上市公司中位列前茅,最終以2.27港元發行區間上限定價,超額10倍認購。然而,近年來翠華業績卻不斷下滑,增長乏力,最新股價已跌至0.33港元/股,相比招股價暴跌了近86%,市值由最高峰時的81億港元縮水至4.52億港元,蒸發了幾乎77億港元。為此,翠華試圖以加開新店快速擴展的策略來扭轉業績,旗下分店的數量由2015年度的51家增至去年9月的84家,但成效甚微。去年下半年起,社會運動持續,這對包括翠華在內的餐飲業已經造成了重創。
  • 手機電池商飛毛腿擬上市融資5.25億港元
    本報記者 張楠 手機電池生產商飛毛腿集團(1399.HK)昨日在港啟動公開招股,每股定價1.37-2.02港元,發售2.6億股,本周四定價,21日正式掛牌。
  • 堡獅龍退出臺灣市場的背後,映射出服裝業漫長的「寒冬」
    3月2日,大中華地區內馳名的服裝品牌擁有人、零售商和特許經營商堡獅龍(00592-HK)選擇關閉在臺灣市場的51家門店。這意味著繼莎莎國際(00178-HK)退出臺灣市場後,另一大型零售巨頭拂袖而去。業績加大虧損之際,退出臺灣市場為「止血」?
  • 福晟國際因債務違約而使債權人申請清盤,公司:已籤訂還款計劃
    此前12月30日,該公司因為刊發關於福晟國際無法結付所欠2700萬港元債務,債權人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申請對福晟國際進行清算的內幕消息短暫停牌。資本市場,福晟國際股價錄得大跌。截至上午12:00,港股公司股價報於0.035港元,暴跌10.26%,最新總市值僅有3.98億港元。
  • 豐盛控股(00607)績後挫逾8% 中期虧損同比收窄75.54%至6.45億
    原標題:港股異動 | 豐盛控股(00607)績後挫逾8% 中期虧損同比收窄75.54%至6.45億    智通財經獲悉,豐盛控股(00607)發布中期業績
  • 內地富豪大手筆掃入逾8億港元香港豪宅!太平山頂豪宅供應奇缺 量價...
    擁有香港太平山頂的一棟花園洋房,俯瞰維多利亞港,一直是很多內地富豪夢寐以求的。   新年伊始,內地富豪再度現身香港超級豪宅市場,錄得多宗大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