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穴位妙用:手陽明大腸經之五輸穴,你了解多少?

2020-12-05 掌門談養生

艾灸養生是一種從古至今都有的保健方法,也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我們施灸之前往往是先找到跟病症相對應的穴位,然後通過燻烤身體穴位的方式進行自然理療。中醫認為,艾灸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等作用。

由此可見,熟練的掌握穴位的知識,對於艾灸養生治病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穴位,都相當於是一味中藥,如果我們能很好的掌握穴位本身的「藥性」,就可以在艾灸時去合理的利用,事半功倍。這就好比打仗,仗打的好不好,第一要看士兵強不強,第二,要看排兵布陣水平怎麼樣。

從施灸的角度來說,士兵的強弱就像是穴位本身的屬性和功效,而排兵布陣就等於是合理的配穴。穴位治療非常講究配伍,如果穴位配伍得法,就會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而說起穴位的配伍和「藥性」,就不得不提到陰陽五行,因為它是我們中醫的基礎理論,掌握了穴位的五行屬性,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穴位的「藥性」了。

那麼,什麼是穴位的五行屬性呢?實際上所謂的五行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屬性元素。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元素之間「相生」同時又「相剋」,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穴位的五行,就可以在施灸時靈活而有效的配穴了。

說到穴位的五行應用,就不得不提十二經絡的「五輸穴」。什麼是五輸穴呢?我們身體的每一條經絡都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 (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因此掌握這個五輸穴,對於穴位的五行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詳細說明了心、肝、脾、肺、腎等10條經絡以及它們各自的五輸穴。今天我們接著來認識一下,我們人體另外一條重要經絡:手陽明大腸經上的五輸穴。

那麼到底哪幾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五輸穴呢?這5個穴位具體的位置在哪裡?他們各自的五行屬性和主要功效又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大腸經之井穴是商陽穴,大腸經之滎穴是二間穴,大腸經之輸穴三間穴,大腸經之經穴陽溪穴,大腸經的合穴曲池穴。

大腸經本身的五行是屬金的,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大腸經是屬於陽經的,根據陽經五輸穴的五行判斷準則,這5個穴位的五行屬性分別是:商陽穴五行屬金,二間穴五行屬水,三間穴五行屬木,陽溪穴五行屬火,曲池穴五行屬土。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腸經五輸穴各自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吧。

一、大腸經之井穴:商陽穴

商陽穴在我們的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商陽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井穴,屬金。大腸經與肺經相合,行於陽分。艾灸商陽穴可以清洩陽明火熱,調節大腸經氣,具有消腫止痛、解毒利咽、聰耳明目的功效。

商陽穴第一個比較出名的功效就是治療嗓子疼,有被稱為隨身攜帶的「金嗓子喉寶」。商陽穴第二個比較典型的功效就是治療便秘。對於大便已經到肛門卻出不來的便秘,艾灸這個穴位就相當於「開塞露」。對於肚子脹卻拉不出來的氣虛型便秘的話,還是艾灸支溝穴效果好。

二、大腸經之滎穴:二間穴

大腸經五行屬金,二間穴五行屬水,金生水,因此二間穴是大腸經的子穴。根據虛則補其母,實則補其子的規律,二間穴善治大腸經的實證。何為大腸經實證呢?像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症狀都是屬於實證的。

二間穴是大腸經的滎穴,滎主身熱,因此艾灸二間有瀉火清熱的作用,被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能有效緩解治療頭暈、目痛、咽喉腫痛、牙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三、大腸經之輸穴:三間穴

三間穴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中。主治:身熱頭痛、咽喉腫痛、口乾齒痛、鼻衄目痛;胸悶氣喘、腹脹腸鳴、洩瀉痢疾;嗜睡。經常艾灸三間穴,可以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三間穴用的比較多的就是治療痔瘡,只要艾灸三間就能快速因痔瘡引起的疼痛,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四、大腸經之經穴:陽溪穴

陽溪穴五行屬性屬火,具有清瀉陽明鬱熱火毒的功效,可治療頭面五官疾患。因為艾灸陽溪穴可以瀉火,因此它第一個比較重要的功效就是治療痰火擾心或蒙蔽清竅的心煩、癲狂等症狀,經常艾灸此穴有安神的功效;第二個比較出名的就是治療腕關節酸痛,因為它具有通絡活血,舒筋利節、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調理邪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五、大腸經之合穴:曲池穴

大腸經五行屬金,曲池穴五行屬土,土生金。所以曲池穴既是大腸經的合穴,又是它的母穴。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如果遇到大腸經的虛症就要找曲池穴了。大腸經的虛證主要有: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幹、喘息、宿便等症狀。

曲池穴對人體的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艾炙曲池穴可以清熱利溼、疏風止癢,因此被常用於各種風疹蕁麻疹的治療。曲池穴另外一個常用的功能是降血壓,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艾灸曲池穴來放鬆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心氣平和,血壓便可逐漸恢復正常。

相關焦點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中醫養生的核心思想是講究整體的平衡性,而五行學說就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在指導艾灸養生方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那麼你懂穴位的五行嗎?正確的理解和運用五行,可以在使用艾灸治療疾病和養生的時候,找到一個清晰的思路。可以說我們祖國的中醫理論,時刻離不開陰陽五行,不能嫻熟運用五行理論推斷身體的病理病機就不可能入上古中醫之門。
  • 五輸穴分論一:人體十二正經之肺經的五輸穴詳解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五行在經絡穴位上的應用。具體來說,就是人體經絡當中的五輸穴,掌握的五輸穴對於艾灸臨床調理身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的十二經脈每一條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都有五個重要腧穴,分別是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他們並稱為「五輸」。
  • 艾灸穴位能保健養生但是要特別注意7點
    艾灸,朋友們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朋友們需要特別注意一些艾灸的方式方法,艾灸有助於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利用艾灸,還能夠進行養生保健,尤其是促進人體的免疫能力,平時我們需要特別注意艾灸的學問,如此一來有助於身體健康,那麼,艾灸養生保健養生艾灸的方法都有哪些
  • 掌握這14經絡不通的常見症狀,你就是艾灸養生的高手了!
    說起經絡,當然離不開艾灸,艾灸療法是祖國中醫的瑰寶。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靈樞經》上就已經這樣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是說灸法有獨到之處。明代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艾灸是以有「長壽之草」之稱的艾草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愛的諧音,代表著偉大的母愛,可無私的賜予萬物生命而不求回報。
  • 改善頸椎不舒服,這些穴位來幫忙
    現在人們都非常依賴手機和電腦,大多數朋友都習慣於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長期以往則對頸椎造成傷害,以致許多朋友出現頸椎疼痛、僵硬等症狀,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經過按摩或艾灸就可以改善頸椎不舒服的一些穴位,供大家參考。一、大椎穴大椎穴屬於督脈之穴, 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為手足六陽經交會之處, 乃養生保健之要穴。
  •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一藥一方一穴位:地骨皮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有什麼奧秘 2020-04-2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艾灸養生三不灸,趕快收藏了解
    艾灸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調理作用。
  • 督脈上的六個重要穴位,艾灸打通穴位可以旺盛氣血,預防重大疾病
    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命門,生命之門戶主要作用就是提升我們人體的陽氣,並且這個穴位特別好找,就是在我們肚臍相對的背後。這個穴位屬於腎之根本,因為我們知道,這個穴位就是腎先天之根本,並且命門,他有改善我們腎的作用,所以說這個穴位的作用不言而喻。第二個穴位是大椎穴。
  • 腿部常用的五個保健穴位,艾灸這五穴位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與作用
    大家好,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關於養生的話題,最近發現一些朋友在艾灸的時候,他們總是針對這幾個部位艾灸的比較多,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肚子,第二個就是背部。發現很少有朋友去艾灸腿部或者說艾灸腿部的時候,大家可能就認識兩個穴位,一個是足三裡穴,一個是湧泉穴。除了這兩個穴位之外,腿部還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手陽明大腸經——通經絡排廢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14:43:00 《科學養生》是一本以培養現代人養生意識,傳播養生保健知識的刊物。  穴位名如下: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穴位圖如下:  陽明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平時一定要注意疏通手足陽明經的氣血。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絡屬的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
  • 艾灸這4個人體自帶的「消炎穴」,可以遠離抗生素侵害!
    因此,在平日裡我們應該儘量不要吃消炎藥,因為我們的身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而且在我們身體的穴位也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消炎穴以及降火穴,如果我們掌握了這些穴位及其特殊功用,經常灸一灸,按一按,會大大減少抗生素對我們的危害,既能消炎又能降火,同時也是綠色健康。下面跟著掌門師兄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穴位吧。
  • 女人一生離不開,這8個艾灸穴位,值得好好收藏
    讓女人氣血好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食療、運動、艾灸......。今天掌門師兄專門介紹艾灸療法,幫助女人留住美麗的容顏,淡去歲月留下的痕跡。從現在開始,用艾抓住男人的心!聰明的女人懂得養生,智慧的女人善於艾灸!艾灸養生是女人一生離不開的靈丹,每個穴位都有特定的作用。對於女性來說,想要氣色紅潤,善灸下面這8大穴位,就是隨時攜帶的保養聖品和良藥。
  • 有一個穴位功效很強大,卻不能亂灸,否則會生病!
    最早,古人在臨床中發現用針刺激體表的某些部位後,能使病情好轉,以後就慢慢將這些部位稱為腧穴,按照功能、位置等加以命名,並總結出一套穴位治病的理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保健意識也在逐漸提高,用艾灸刺激穴位來保健已經是目前我們比較常用的保健養生方式了。
  • 你還在朋克養生時,別人已經在用懸灸貼艾灸貼了!
    近年來,各大數據都顯示保健養生消費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生大軍,網絡上更是出現當代青年的「朋克養生指南」:「熬最長的夜,用最貴的眼霜」、「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威士忌裡配人參」、「一邊暴飲暴食,一邊吃健胃消食片」……總結起來就是,一邊放肆挑戰著身體的極限,一邊在事後瘋狂補救。
  • 手陽明大腸經的循經簡述
    氣血運行完手太陰肺經後開始在列缺穴銜接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手背向大椎穴與人體督脈匯合,再向前下行於鎖骨上窩,進胸腔絡肺入大腸,其分支從鎖骨上行,經口側至鼻翼對側在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 傷風感冒、頸椎痛、高血壓,配合一個穴位艾灸效果很好
    可能大家聽了這個穴位已經講過很多次,為什麼每期節目也無外乎就那幾個穴位,是因為這幾個穴位真的是對於我們來說生活當中最重要的穴位,而且這樣的穴位只要善於了解它,應用它可以處理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大椎穴它可以疏散肺氣,疏風解表。如果感冒的時候,可以在大椎上綁上一個艾灸罐,灸上一個小時時間,也可以用懸灸的方式在這個穴位上懸灸30分鐘。
  • 過敏體質可以艾灸嗎?過敏艾灸哪些穴位效果好?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過敏體質艾灸這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知道過敏體質可以艾灸嗎以及過敏艾灸哪些穴位效果比較好這方面的知識吧。
  • 想要艾灸效果好,試試懸灸貼艾灸貼!
    這樣的工作壓力逐漸讓人們的身體處於一種失衡狀態,產生各種小問題、小毛病,像腸道敏感、睡眠不足、頸部疼痛、腰背疼痛……這些小問題看似無關緊要,但實則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近幾年很多人也慢慢開始注意這些小問題,開始養生,原來的桌面上擺著各種碳酸飲料、膨化食品,現在的則是保溫杯裡泡枸杞和一堆益生菌食品、保健品、按摩儀……養生方式千千萬,小編還是覺得中醫養生方式最有效!
  • 艾灸這個穴位讓你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疏肝的方法有很多,在這裡掌門師兄不得不提的是艾灸太衝穴。因為太衝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能夠平肝清熱、清利頭目,與中藥中菊花的功效很像,對心煩氣躁、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很有效。它總能給你注入能量,總能為你排解鬱悶,總能讓你心平氣和,甚至在險象環生之時讓你臨危不亂、勇往直前。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太衝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太衝穴的位置在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凹陷處,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