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電影《1942》,劇情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那種年代也不會再出現
《1942》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抗日時期的故事,執政的政府腐敗,不管老百姓的生活。最為可恨的當然是日本人,是他們殘忍地殺害了無辜的百姓,也是他們數次轟炸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最可恨的是,他們竟然在災民逃亡的路上發放糧食,壓迫許多老百姓許都去為日本人打仗。當然這些責任國民政務是推卸不掉的,如果不是政府黑暗,也不至於這樣。如果一心向外,抵抗外部的侵入或許中國早就解放了。
電影《1942》年,講述了河南大氣乾旱,螞蚱成災,莊稼顆粒無收,每一天都會有人餓死。範老東家,因為保護家中的糧食和鄰村的村民發生了一些矛盾,家裡被燒了,家裡的糧食也都被搶光了。無奈之下他只好帶著全家人和長工栓柱,以及同村的瞎鹿一大家子,開始了逃荒的生活,離開了自己的老家延津,趕赴陝西躲避遭難。用範老爺的話來說,他只是暫時去躲避災難,災荒一旦過去,他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做東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有做東家的智慧和頭腦。在逃荒的路上,還有日本飛機的轟炸,給這部電影劇情填上了許多令人心酸的場景。
猶豫日本人的沿途轟炸,他帶著的很多行李都弄丟了,一下子從躲災變成了逃荒。在去往陝西的路上,範老爺身邊的許多人了都餓死了,瞎鹿、星星、花枝、留寶、鈴鐺、栓柱,還有他的孫子留成,一個接一個的親人離開了人世。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到了陝西,卻只剩下了範老爺一個人了。範老爺承受我們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傷痛,沿途又遇到一個失去母親的小姑娘,最後帶著這個姑娘一同繼續著逃荒的生活。
雖然1942年社會很黑暗,也都失去了光明,但是人性的還是存在的,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比如說美國人白修德吧,他雖然只是一個報社小記者,但他自己卻深入災區,用相機拍攝下了河南的最實際的情況。最後,國民政府迫於壓力不得向廣大災民博發糧食,也是他,也諒解了範老爺偷他的驢,最後他把驢和餅乾都送給了範老爺。同樣也是他,為了幫忙河南人民擺脫飢餓,先後找到當地政府,再之後找到宋慶齡,最後找到了蔣介石,親口告訴了他河南的災情。他的功勞是最大的。如果不是他,河南人民還不知道要受苦到什麼時候呢。從這個點可以看出,還是有很人反對戰爭,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安安心心的生活的。
當然,除了白修德之外,還有我們熟悉的老東家範老爺,也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在瞎鹿的母親快病死的時候,他好心地給了瞎鹿一些糧食。到了最後,他的糧食也所剩無幾了,他還是把小女孩給留下,帶著她一起回老家延津。大家要明白一個事情,在那個時候,多了一張嘴,就是多了一條命,也是非常艱難的事啊。他的這些種種舉措,也都反映出了,他的愛心和人心,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的,畢竟這是在中國,這是我們可愛又偉大的祖國。
我在看這部影片過程中,我被觸目驚心的畫面震撼住了,這是我們的祖國嗎?在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是死傷,到處都是災難。我們飽受國民政府的壓迫,還有煎受著日本人的殘忍。國民政府不但不拯救水深火熱的受苦群主,還反其道行之,真是令人痛恨。電影《1942》,劇情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那種年代也不會再出現。因為我們現在的祖國是強大的,是值得我們信賴的,最為一個中華兒女我自豪驕傲。
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問馮小剛導演拍此片的心情。但是我肯定會明白他的用意是什麼。18的艱辛創作,能夠上映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肯定忍受了常人不知道的事情。這部電影帶領我們重新溫故那個歷史時刻,讓我們勿忘那些年所受的苦難。我也希望當我們國家遭受危機的時候,我們能英勇獻身,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家人,更是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家園,我們也要去戰鬥,要團結一心,抵抗外敵。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拍的非常得好,是小編我看過最有感觸的影片,也讓我對這個社會有重新充滿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