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壞爸爸,一個會聽一個只會說

2021-01-08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尼可abby(富書專欄作者)

情商高的父親,能夠快速抽離工作狀態,把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調動情緒認真地聽孩子講話,時不時還會互動鼓勵孩子的說話欲望。

01

周末,和朋友們一起聚餐。

閨蜜tina帶上了她的兒子,小學五年級的胖胖。小胖胖剛開始還有點兒害羞,一個人默默地吃布丁。

我們幾個阿姨就一直逗他說話,問他一些學校裡的趣聞,很快小胖胖就被我們撩起了談話的欲望,飯局的後半段儼然就成了他自己一個人手舞足蹈說個不停的獨角戲。

吃到了最後,小胖胖似乎很滿意,笑個不停地對我說,「阿姨,下次我還要來跟你們吃飯,咱們接著聊。」

tina在旁邊也笑著說:「小胖胖這一頓飯局跟你們聊的天,比一個星期跟他爸爸說的話都多。」

本來應該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小胖胖後面說的話觸動了我的心,才有了這篇文章的初衷,他說:

跟爸爸聊天有什麼意思,他又不聽說話,總是打斷我的話,然後特嚴肅地教育我,我都不喜歡跟爸爸聊天。

小孩子不會掩飾,很直白地表達自己的喜好。而我們這些飯局上的大人卻陷入了瞬間的尷尬,閨蜜連忙出來打哈哈,「他爸爸就是太嚴肅了,每次在家吃飯的時候,都會演變成大型父親說教現場。」

這讓我想起了卡耐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曾經提過,「我們都喜歡講述自己的故事,也喜歡聽與自己有關的東西。在這種心理影響下,我們總喜歡獨自滔滔不絕,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

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同樣適用於小胖胖和他的父親之間:好爸爸善於傾聽,壞爸爸或者說不合格的爸爸卻只會不停地說。

02

心理學上曾經有個實驗叫做霍桑效應,有心理學家把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修建一新,工人分成兩批,在同樣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之下,擁有心理學家進行諮詢的那一批工人,工作效率明顯比另一批工人要高。

傾聽的魅力可見一斑,同樣的經驗也適用於親子關係,會聆聽的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相當重要。

缺席式的親子關係在現代社會並不少見,畢竟城市的生活壓力太大。很多父親加班回來之後,已經是身心俱疲,還要在飯桌上,聽孩子絮絮叨叨說學校裡芝麻蒜皮的事情,肯定會產生厭煩的心理。

情商高的父親,能夠快速抽離工作狀態,把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調動情緒認真地聽孩子講話,時不時還會互動鼓勵孩子的說話欲望。

缺席式的父親,卻沒有辦法從工作的煩惱中抽離開來,孩子在認真地跟家長述說趣聞,你卻只能點頭應付,久而久之孩子連分享的欲望都沒有了。

我的同事濤哥就是一個善於傾聽的父親,公司去年年會的時候,濤哥帶著女兒也來參加年會,她的女兒還上臺演奏了一首鋼琴曲。

我跟他們父女倆坐在同一桌吃飯,濤哥的女兒小名叫做琳琳,雖然年紀很小初次見到這麼大的陣仗,但是表現得很淡定一點兒都不怯場。

琳琳的一張小嘴也很甜,遇到女同事就叫姐姐,遇到男同事就叫哥哥,我們都逗她,「你管我們叫姐姐,我們可是你爸爸的同事,這不是差了輩分嗎?」

琳琳小嘴一撇,說道,「爸爸說了,沒有阿姨和叔叔,只有哥哥和姐姐。」

惹得我們一桌人哄堂大笑,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被這小姑娘給哄開心了。

在席間,我們也看到了濤哥和他女兒的日常相處。濤哥就是典型的好爸爸,全程都在聽琳琳說話,不是那種敷衍地傾聽,而是眼神直視琳琳,時不時還會就琳琳的問題進行互動對話。

比如,琳琳會問,「爸爸為什麼這些氣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濤哥會解答,「因為這些氣球裡面裝了特殊的氣體氫氣,所以可以漂在空中。」

宴席上,也有別的同事詢問濤哥,「你家的姑娘這麼大方,一點兒都不扭扭捏捏,濤哥不如支兩招如何教育小孩吧?」

濤哥也分享了他的心得,只有兩句話,那就是多傾聽,多表揚。

03

以前濤哥和琳琳相處並不是這麼融洽的。

濤哥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喜歡管教小孩訂立家庭規矩,吃飯的時候不許說話,父母說話要耐心聽,沒叫你張口的說話的時候要閉嘴。

那會兒的琳琳被管教的像個木偶,中規中矩的表現,跟濤哥說不上一兩句話,更別提撒嬌啦。

有段時間公司要趕項目,濤哥被派去出差半個月,回來的時候,在樓下的公園裡,碰到琳琳和媽媽在一起玩,遠遠望過去,可以看到琳琳開心的笑容。

但是後來發生的一幕,讓濤哥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

琳琳在媽媽的示意下,發現了站在遠處的濤哥,瞬間她就像變了一個人,背挺得筆直,把玩泥巴弄髒的手背在身後,眼神裡透著膽怯望著濤哥。

琳琳怎麼會變得這麼怕我,我的教育方式究竟哪裡出了問題?濤哥心裡湧出了這個念頭。

難道我真的永遠要做一個讓孩子害怕的爸爸嗎?難道我真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只懂得遵守規矩的人嗎?

濤哥想到了改變,他諮詢了一些教育方面的老師,開始學習著傾聽。

吃飯的時候,不再墨守成規,濤哥嘗試著在飯桌上跟琳琳聊天,問琳琳學校發生的事情。

現在對於琳琳的學習狀況,濤哥了如指掌:他知道琳琳的同桌是誰,知道琳琳最喜歡的老師是誰?知道琳琳喜歡的動畫片主角是誰?

「那你喜歡現在的爸爸?還是以前的爸爸呢?」我們聽了濤哥的故事後,也打趣問琳琳。

「以前的爸爸只會不停地說,現在的爸爸會聽我說,當然更喜歡現在的爸爸!」

04

最讓濤哥感到驕傲的還是家長會,濤哥成了萬紅叢中的一點綠,他主動要求去給琳琳開家長會。

因為琳琳說了,「成績考得不好,爸爸會聽我說為什麼考不好,然後給我分析原因,所以我更喜歡爸爸去開家長會。」

學會傾聽孩子說話有多重要?

聽聽作家卡夫卡的說法,幼年時候得不到父母重視,沒有家長願意傾聽他的說話,成年後卡夫卡寫了這樣一封給父親的信,「我原本需要些許鼓勵,些許和善,我的路需要餘地,你卻把它堵死了。」

與卡夫卡父親形成對比的是作家劉墉,他不但傾聽兒子多表達自己的內心,還鼓勵這些傾訴寫成書本,現在他的兒子劉軒已經成為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

你看一個會傾聽的爸爸有多重要,他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疏導情緒,糾正孩子壞的行為,鼓勵孩子正確的成長。

擁有一個善於傾聽的父親,孩子們也更願意表達自己,願意展露自己的情緒,願意把自己的觀點與外界分享,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更有自信,更加陽光。

所以從現在開始,放下你的情緒,提高你的情商,拒絕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

學著聆聽孩子的故事,學著與孩子進行互動,你會發現善於傾聽的爸爸,更容易與孩子交流,也能夠從中分享孩子成長的樂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尼可abby,富書專欄作者,娛樂行業碼字工,幸福的鏟屎官。知乎@貓叔yabubu。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一歲四個月孩子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一個小方法,孩子早說話
    鄰居家寶寶潤潤,已經1歲4個月了,但是只會叫爸爸媽媽,外婆,其他話根本不說,有時候急了還會發脾氣,看著這小小的人兒,居然還摔東西,把潤潤媽媽氣壞了,但是孩子這麼小,也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平時自己又總上班,主要是外婆帶他,看起來,兒子也是很不願意聽她的。
  • 「聽」我有一個「言而無信」的警察爸爸
    邊聽邊看更有趣「你爸爸是做什麼工作的?」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別人問我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大家問起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昂起頭,充滿信心地回答:「我的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剎那,他們都會流露出敬佩之意,我也會情不自禁地露出幸福的微笑。可是,我的警察爸爸工作實在太忙了。
  • 《以家人之名》:一個好爸爸,可以頂三個不靠譜的壞媽媽
    《以家人之名》 【《以家人之名》:一個好爸爸,可以頂三個不靠譜的壞媽媽】 7月,湖南衛視的《二十不惑》和東方衛視的《三十而已》同期播出,正面PK,湖南衛視輸了一城。
  • 新片壞爸爸的上座率很是驚人啊,你會去看嗎?
    天看了看票房大盤,說來還是蠻神奇的,邵兵主演的《壞爸爸》從預售到公映,上座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完全秒殺阿米爾·汗《神秘巨星》,趙又廷楊子姍《南極之戀》,以及章子怡黃曉明《無問西東》等高口碑電影。雖然排片佔比不及前者,但是上座率卻是前者總和還要多,這波我是服氣.
  • 兩個好爸爸和兩個壞爸爸,組成了這部印度神劇《起跑線》
    閒話不多說,來聊一聊我對這部電影的小小看法。電影發生在印度,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為了給女兒找到一個很好的學校,絞盡腦汁要去大城市的私立學校讀書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的腦海裡面想到的是,兩個壞爸爸和兩個好爸爸!毫無疑問,在電影中,男主角暫且成為富爸爸,男二稱為窮爸爸,我是真的記不住印度人的名字。
  • 《給爸爸的漂流瓶》爸爸,我非常想你,我有很多話想說給你聽
    漢娜決定用漂流瓶給爸爸寄信,她請老水手楊森先生在出海的時候幫她將漂流瓶投出去。她知道想要讓那些瓶子漂洋過海抵達印度洋並漂到爸爸身邊並不容易,但她還是寄出了一封又一封的漂流信。那些話,漢娜必須說給爸爸聽!爸爸,你一定想知道媽媽的那些事兒吧?漢娜在信裡說,媽媽沒事兒就會嘆氣。雖然在小女孩看來,媽媽們的心思總是神秘莫測的。
  • 小傑奇犽月下談心,一個目標找爸爸,一個希望有個好媽媽
    小傑說:這個鯨魚島啊,是為了給出海捕魚的漁民,長期逗留而存在的島,最早在島上的居民已經不在了,跟我差不多的小孩,只有一個女孩子。所以,同齡的朋友,奇犽是第一個,我跟奇犽在一起很開心。奇犽每次聽到小傑誇他,或者向他表露心跡,總覺得很難為情。不過,奇犽說:我也是這樣啊,一直被關在家裡練習殺人的技術,小傑是我第一個朋友。
  • 我的爸爸只有一個
    雖然家在農村,媽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爸爸也僅僅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莊戶男人。爸爸有手藝,會瓦工,在農閒時節到處打零工,幫別人家蓋房子,一年四季很忙碌。正是因為爸爸的勤勞和能吃苦,我們家的生活一直不錯,儘管媽媽的身體並不好。在我記憶中,媽媽很少出去幹農活,大部分時間在家做些家務,照顧我們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媽媽生了弟弟。
  • 《爸爸回來了》鄧倫為什麼會說東北話?鄧倫是哪裡的人?(2)
    鄧倫為什麼會說東北話在《爸爸回來了》未播片段裡,鄧倫和懂事的小山竹這對臨時組合的父女可以說是相處得最為融洽,小山竹乖巧可愛,從來不哭不鬧,而鄧倫也是一個十分心細的老爸,這不,一大早鄧倫說小山竹啊,你這東北話把爸爸給帶偏了,都改不過來了。山竹就叫老爸你以後就說東北話好了。
  • 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個?
    去親戚家做客,親戚問:「對象談好了嗎?」「已經訂婚了,準備五一結婚。」親戚:「工作怎麼樣?」「還算穩定,一年能省二三十萬吧。」親戚:「房子買哪了?」「市區有一套,近郊有一套,準備擱鄉下再買一套。」親戚露出了欣慰笑容:「這孩子的病情恢復的不錯,去年還咬人呢!」
  • 我的爸爸會打井
    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會打井是什麼意思,這個有啥可說的,其實不然。在兒時的記憶裡,黃土高坡打井並非易事,聽我慢慢說來……02泉水的記憶文字|莫小北 配圖|莫小北在我的老家西部甘肅地區,小時候並不像現在挨家挨戶都有自來水。
  • 貝樂虎兒歌《爸爸媽媽聽我說》:聽一聽寶寶的心聲吧~
    有時候學習的負擔過重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哦,各位爸爸媽媽聽聽小朋友們的心聲吧~《爸爸媽媽聽我說》歌詞你對我好 我心裡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 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你對我好 我心裡都知道
  • 好爸爸的故事:漂亮叔叔為什麼要挑撥,好爸爸和笑匠的關係?
    而且大師一陣見血地指出,「奪舍」阿青的這個魂魄在好爸爸家中待了很久了,她一定是趁阿青身體虛弱之際,才上了阿青的身的~至於說這個魂魄為什麼會挑選阿青下手,那大師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大師從這個魂魄的話語中聽出了一些端倪,這個自稱「燕子「的女人恐怕和好爸爸關係匪淺,因此,大師要求好爸爸仔細回憶一番,他是否曾經結識過一個叫做「燕子」的女子,他與「燕子」又有過什麼樣的故事。
  • "他們說你是英雄,可我總在想你會是什麼樣的爸爸"
    「10年間,我只見過你一次他們說你是英雄,是戰士可我總在想你會是什麼樣的爸爸呢?」「爸爸的樣子只是照片,只是大家口中的我爸爸。對我來說,爸爸是一塊拼圖,但還有一些沒拼完整。」胡博文說,光知道爸爸是英雄, 還不夠。
  • 如果一個兩歲寶寶只會叫爸爸媽媽,你該怎麼辦?
    2歲寶寶能說多少話,2歲寶寶說多少話算正常呢?寶寶成長到2歲——3歲階段的時候,是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語句了,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獨特的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性格活潑、語言發育較好的孩子這個時候會喜歡提問,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
  • 典型人物丨「壞」爸爸是個好警察
    「女兒都喜歡纏著爸爸。」12月17日,剛剛還一臉嚴肅講述案例的曹漢強,一說到10歲的大女兒,眉眼間都洋溢著笑意。去年剛放暑假,女兒就纏著曹漢強讓帶她出去旅遊,他滿口答應了。沒想到孩子放假第三天,曹漢強就接到任務,這一趟一去就是整整31天,跑了10個省26座城。
  • 育兒教育分享—好爸爸的8個標準
    爸爸歪倒在沙發上卻要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爸爸隨地吐痰卻要孩子講衛生,爸爸總愛遲到卻要孩子守時,爸爸總愛哄騙孩子卻要孩子懂得誠信……這無異於對牛彈琴。再好的物質保障也代替不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真真切切的愛。有人說中國家庭都是「單親家庭」,只有一位多功能全自動的母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父親!爸爸們如果不懂得用實際行動愛孩子,小心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後悔莫及!
  • 老大總打老二,爸爸一句話「打得好」,讓老大學會呵護老二
    昨天刷到一個短視頻,一個八九歲的女孩說起自己和弟弟相處的場景,說她和弟弟打架時,爸爸從來不勸不拉,反而在一旁拍手鼓掌「打得好」。孩子媽媽看不慣,就準備責備老大,但爸爸卻阻止了媽媽,並且告訴她:「小孩子的事情不要管太多,打就打,讓弟弟嘗嘗姐姐的厲害。打怕了,弟弟就不敢招惹姐姐了。」
  • 《壞爸爸》今日上映: 兩代人同看一部電影
    影片中父親名叫蕭大海,對兒子也有如海般深沉的愛,即使一次次被兒子推開拒絕,依然拼了命為兒子遮風擋雨保他平安,最終給兒子蕭寒漣,寒潭般冰封的內心,投下了一道親情的漣漪,故事雖然簡單,《壞爸爸》卻是把一個傳統的親情故事講的感人催淚。
  • 爸爸在女兒面前抽泣,一個感動哭,一個心疼哭
    家長會上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在父母面前表演手舞《聽我說謝謝你》。孩子們的真情流露使人動容,不少家長掩面而泣。特別是一位爸爸在女兒面前的掩面而泣的情景令人感動。學生的老師介紹,老師覺得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感恩的思想,平時在家裡孩子們不會用歌曲或舞蹈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