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兩歲寶寶只會叫爸爸媽媽,你該怎麼辦?

2021-01-08 陽光語言矯正

因為職業關係,我們經常遇到這類情況,家長遇到孩子語言異常的情況,直接就去找語訓機構,急於矯正,恨不得馬上就見效果,這些父母的內心其實人人都可以理解,畢竟對孩子的愛是母親的天性,那些心情我們每天都感同身受!

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都不同。有些寶寶說話早,有些說話晚,有寶寶差異大的還會閉口不言,對這些可能出現的狀況,就要結合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不要看到朋友家寶寶說話比自己家寶寶早就開始著急。2歲寶寶能說多少話,2歲寶寶說多少話算正常呢?

寶寶成長到2歲——3歲階段的時候,是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語句了,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獨特的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性格活潑、語言發育較好的孩子這個時候會喜歡提問,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

對於兩到三歲的寶寶來說如果只會喊爸爸媽媽,那麼明顯寶寶掌握的詞語數量相對較低,該叫的時候不叫,似乎對大人的聲音刺激無反應,對聲源反應有異常,至於用噠噠代替語言表達也屬於不正常的構音表現。

造成語言發育異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先天顎裂、聽力障礙、腦癱等疾病或損傷,有的還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甚至是一些其他未知原因。

除此以外,語言環境異常也可能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孩子的大腦發育需要各種外界信息的「輸入」,而語言的理解認知以及發音的學習同樣需要這些大腦對他人語言信息的分析,以作為學習的「模板」。如果這方面有缺失就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以上只是我們日常接到的一個諮詢信息,沒有真正實際檢測的情況下,所有的只是推測和分析。當然,最負責任的態度,還是必須去專科醫院經過縝密的檢查後,聽取專家的建議,很多內在病因得到解決,達到語訓的要求後,才是進行語言障礙矯正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孩子兩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不會其他的表達,怎麼辦?
    不少家長心急如焚,孩子兩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不會其他的表達,怎麼辦?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口腔肌肉鍛鍊得少。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電子產品可以跟寶寶對話,教他們唱歌跳舞之類的,但是對於學習說話階段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直接跟孩子進行對話,教他們說話才是最有情感的交流。畢竟電子產品再先進,那也是不具備感情的。·那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①影響孩子的社交。
  • 寶寶2歲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算不算說話晚?怎麼辦?
    自從 #精彩媽媽# 開設了「問專家」的欄目,後臺就收到了很多媽媽們的育兒疑問。在眾多疑問中,問的最多的是孩子說話晚的問題。尤其是孩子2歲之後,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家長才開始著急。但是孩子說話晚既不能食補又不能醫補,只能幹著急。「哎呀,是不是這孩子智商有問題?」「細思極恐,不會是啞巴吧?」
  • 寶寶只會叫爸爸,媽媽急得要跳樓,專家:不是孩子笨是你太焦慮
    最近看到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杭州一位全職媽媽的寶寶現在16個月大,但是卻只會叫「爸爸」,媽媽心裡已經是非常著急,老公又埋怨她只是看手機不陪娃,夫妻兩人又因為這個大打出手,最後這位媽媽手持菜刀跨上窗戶,氣得要跳樓。 孩子不說話,爸爸媽媽心裡真的是非常著急。而我發現身邊這樣「語遲」的孩子也是越來越多。寶爸寶媽互相埋怨和指責,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
  • 寶寶已經一歲半了,只會叫媽媽,該怎麼辦呢?
    寶寶已經一歲半了,但說話吐字不清晰,都是依依呀呀的說話,也只會叫媽媽,該怎麼辦呢?一歲半的寶寶會叫媽媽,能聽明白,只是表達不清晰而已。根據你的描述,寶寶智商沒問題,如果沒有其他生理上的缺陷,不用擔心。孩子說話早晚主要跟語言環境有關。
  • 寶寶幾個月開始會叫爸爸媽媽?先叫爸爸還是媽媽?
    當寶寶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所有爸爸媽媽瞬間覺得心都融化了,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她多可愛、多漂亮呀!為了他傾盡所有都願意!其實很多寶寶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 她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也並沒有所指,他只是單純的在發「baba」"mama"的音而已。當孩子發現他在發「ba」「ma」的音時,身邊的人會表現出非常驚喜和愉悅的表情,這會鼓勵他繼續嘗試,因為這個時候他最喜歡看到親近人的笑臉。
  • 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這情況是正常的嗎?
    導讀: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讓父母關心和擔憂的就是孩子說話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一歲多的寶寶就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到了兩歲以後就開始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們家的孩子就是,學會說話以後,就喜歡各種的說話聊天,表達欲非常旺盛。
  • 寶寶多大才會真正叫爸爸媽媽?如何更快的教會寶寶叫爸爸媽媽呢?
    如果你問父母們,這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是什麼?貓爸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說是寶寶第一次用稚嫩的聲音喊爸爸媽媽。而對於那些初為人父人母的人來說,最想知道的也是寶寶多大才會真正叫爸爸媽媽。那麼下面貓爸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我家寶寶15個月只會叫爸爸,這個孩子卻能講那麼多話,開掛了吧?
    15個月的寶寶能開口說話了嗎?可以,只不過大多數都只會叫爸爸、媽媽而已,再厲害一些的,也就加個奶奶或者爺爺。然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寶寶,15個月大卻能跟爸爸對答,簡直是「厲害炸了」。爸爸問:告訴爸爸你屬什麼?寶寶:屬豬。爸爸:你姓什麼?寶寶:姓於。爸爸:你叫什麼名?寶寶:於佳冉。
  • 有聯想能力,會反覆聽一個故事讀一本書的兩歲半寶寶如何教育?
    上個月幾個同月齡的寶寶在一起玩耍時可能還會互相搶東西,那麼兩歲半的寶寶這種情況就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希望一起玩,尤其是進行過家家類似的角色扮演類遊戲,你會發現小朋友之間玩得非常開心——雖然還是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搶。因為兩歲半的寶寶大多正處於獨立性與依賴性的交叉路口,還不能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需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 媽媽對著狗狗叫寶寶,爸爸給狗狗做飯,而我在父母心中什麼都不是
    媽媽對著狗狗叫寶寶,爸爸給狗狗做飯,而我在父母心中什麼都不是你的父母,有多喜歡狗,你的父母願意讓你把狗帶回家嗎?我相信有許多朋友都對這個問題有著很大的困擾。有的父母比較開明,喜歡狗狗,讓你把狗狗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 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是「爸爸」「媽媽」「奶奶」,並非偶然
    裡面的女主角抱著孩子讓孩子叫「媽媽」時,孩子回應總是「奶奶」,最後甚至冒出一句「媽媽,壞!」來。寶寶開口第一聲叫的是誰,看似順理成章的過程,實則並非偶然。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每一個神眼,每一次發音都牽絆著父母的心。第一聲「爸爸、媽媽」還是「奶奶」,裡面暗含了多少心酸與幸福,或者是失落?
  • 一歲四個月孩子還只會叫爸爸媽媽?一個小方法,孩子早說話
    鄰居家寶寶潤潤,已經1歲4個月了,但是只會叫爸爸媽媽,外婆,其他話根本不說,有時候急了還會發脾氣,看著這小小的人兒,居然還摔東西,把潤潤媽媽氣壞了,但是孩子這麼小,也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平時自己又總上班,主要是外婆帶他,看起來,兒子也是很不願意聽她的。
  • 「可怕的兩歲」哭鬧任性:媽媽做好幾件事,幫寶寶順利度過轉折期
    不過,可愛的寶寶們也可能一夜之間就變身鬼哭狼嚎的「小惡魔」,挑戰你的神經,撕磨你的耐性……特別是在——!!可怕的兩歲!!Thisis the Terrible Two!這種身心不一致的沮喪感常常會以一種突然的、強爆炸般的形式表達出來。一個「我想」,一個「我能」,構成每一個寶寶的特別之處。寶寶每一次的「叛逆」,正是帶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去探索世界,用語言和行為來證明自己的獨立。
  • 寶寶們想要,一個人出門怎麼辦?爸爸媽媽可以答應嗎?
    寶寶們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想要一個人出門,畢竟每次都跟著爸爸媽媽出門,看上去並不是真正的出門,可是爸爸媽媽能同意嗎?看著他們小小的身軀和不太聰明的樣子,怎麼可能放心他們一個人出去呢?即使自家寶寶在同齡人中比較聰明,他們也不可能比一些大人還聰明呀。
  • 寶寶多大可以用枕頭?枕頭多高才合適?這些問題爸爸媽媽要知道!
    寶寶1個多月,總漾奶,有媽媽建議把頭部略墊高一些,但新生兒期又不該使用枕頭,那怎麼辦?A :墊上毛巾減少漾奶。新生寶寶胃部還沒有發育成熟,且賁門部位(胃部入口)較松,所以特別容易出現漾奶的現象。但對中國的家庭來說,多數父母是和寶寶睡在一個房間,因此,等到寶寶能坐穩,會固定姿勢睡覺時,可以考慮給他使用枕頭。如果你仍然不放心寶寶的安全,也可以只讓他在白天使用。市場上的枕頭種類繁多,給寶寶選枕頭有哪些注意事項?A :不同年齡的寶寶選擇枕頭的要點不同。1歲以下的寶寶,使用的枕頭長度應略大於寶寶的肩寬,寬度與寶寶頭長相等,高度以3~4釐米為宜。
  • 寶寶吃手該不該戴手套?媽媽了解寶寶的發育,讓寶寶自由「探索」
    寶寶之所以吃手,其實是寶寶正經歷著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口欲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幾乎所有需求都來自口部,因此,寶寶會通過各種「吃」(吸吮手指、奶嘴,咀嚼食物、吞咽口水等)來滿足欲望。 同時,寶寶吃手以及將任何能用手取得的物品送入口中啃咬也是寶寶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是寶寶發育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環,需要爸爸媽媽和寶寶一同面對和調整。
  • 寶寶會在什麼情況下尿床?如果有這些狀況,讓寶寶穿尿不溼睡覺
    給寶寶進行夜間的如廁訓練,很多爸爸媽媽就會比較擔心:寶寶如果尿床了,在床單上畫地圖可怎麼辦呀?我家膩膩完成如廁訓練已經半年多了,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她偶爾也會尿幾次床。但尿床是偶發性的,通常都是很久才尿一次,尿過之後又會有很長時間不會再尿了。其實,寶寶尿床的事是非常常見的。幾乎每個小朋友,包括我們大人小時候都是會尿床的。
  • 寶寶兩歲內最好做個「智測」
    專家提醒,如果在「智測」的某個項目或多個項目不及格,可能意味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發育存在問題。「智測」為下一步的檢查和治療提供了依據和參考,建議孩子兩歲以內每3個月做一次,兩歲以後每半年做一次,早產寶寶最好每個月回醫院做一次生長發育評估。
  • 爸爸媽媽與寶寶雞同鴨講?學會這5個技巧,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
    2:出生一個月後的寶寶有沒有發現等寶寶一個月開始,大人們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寶寶會朝著你看,這個時候的寶寶其實不知道這個大人是誰,當然除了爸爸媽媽的聲音外,這是因為1個月的寶寶會朝著聲音發出的方向看去,他開始在學習辨別聲音的方位。